第962章 崇禎之死

bookmark

在後宮瘋狂了一回,朱由檢的事情已經完成了,他的身子霎時像是被掏空了,坐在勖勤宮的木椅,竟然呆呆地忘了起身。

小太監張殷一直跟在朱由檢的身邊,他擔心張嫣的屍體出現異狀驚着朱由檢,便靠過去小聲地道:“皇,要不要先回乾清宮……”

“乾清宮?”朱由檢這才清醒過來,流寇要入城了,無論是勖勤宮還是乾清宮,都不會安全,自己不能在宮等着流寇,更不想看到李自成得瑟的嘴臉。

公主、嬪妃們已經死了,她們都在等着自己!

朱由檢急忙站起身,想要回到乾清宮自盡,但行至交泰殿,忽然想起了三位皇子,他們能藏入民間,自己爲什麼不能呢?

他不是貪生怕死,而是要看看流寇李自成的下場,李自成破了京師、毀了皇陵,一定不會有好下場,如果能看到李自成的下場,此生雖死無憾!

隆隆的炮聲似乎在耳邊,朱由檢知道,京師陷落,只在旦夕之間。

他讓張殷立即找來王承恩,爲他準備行裝。

不一會兒,王承恩隨着張殷來到乾清宮,服侍着朱由檢洗去臉的血污,換太監服飾,又交給他一杆三眼銃在手。

張殷趁機將附近十餘太監全部集過來,太監們各持兵刃,主要是刀槍,還有一柄利斧。

王承恩領着朱由檢來到東華門,先出宮再說,然而東華門外傳來一陣箭雨,不知道是官兵的,還是流寇的。

朱由檢認爲東華門外的皇城已失,遂不敢開門,折而向西,從西華門出了宮,輾轉來到朝陽門,然而此時天色未亮,朝陽門緊閉着。

王承恩急生智,便說他是王姓太監,封皇命出城辦差。

戰爭時期,這樣的理由,顯然不能讓人滿意,守城的士兵打量了王承恩一眼,覺得較眼生,遂道:“奉命辦差可以,但必須有宮的印憑,沒有印憑,絕對不能開門!”

“軍爺行個便利,”王承恩將一塊十兩的銀餅遞去,陪着笑臉道:“我們出宮的時候走得急,忘了印憑,折回去拿,又會誤了時間,我們的差事太重要,非常時期,實在耽誤不起!”

那士兵接過銀餅,在手顛了顛,又放進口咬了一口,臉露出笑意,將銀餅收進懷,道:“夜半時分,哪有十餘太監出城辦差的?你們分明是要出城逃走,看在銀子的份,我不爲難你們了,哪兒來哪兒回去!”

王承恩眼前一黑,收了銀子,卻不肯辦事,這是何處的規矩?他掃了一眼,守城的士兵顯然太監的人數多,如果硬拼,能不能奪門不說,皇的身份肯定要暴露,忙躬着身小心地道:“實在是皇命難違,軍爺行個便利,在下來日必有厚報!”

“便是天明後,你們要出城,也得有宮的印憑,”守城兵用手在脖子一切,道:“這是掉腦袋的事,誰敢擅自開門?”

朱由檢悄悄擠前,學着王承恩的樣子,又遞過一塊銀餅,可憐兮兮地道:“軍爺行個便利吧,如果我們不能及時辦差,回去之後皇必會責罰!”

守城兵又接過銀餅,這次直接塞進懷,笑道:“鎮守朝陽門的,是成國公朱大人,想要夜半開門,必須有國公大人的手令,除此之外,別無他法,”想着朱由檢拱拱手,又道:“你們快走,否則被巡視的人發現,必會當做流賊的奸細拿問!”

朱由檢欲哭無淚,他這次出逃,原本是走得匆忙,身邊並沒有多少銀子,連着花了二十兩,卻未能買路,他實在心疼銀子。

王承恩見守城兵說得決絕,知道再說下去,只會浪費時間,便帶着朱由檢和衆太監去找成國公朱純臣。

朱由檢自然不能露面,否則一切都會穿幫,王承恩以“京營提督”的身份,前去拜會朱純臣。

好不容易跑到朱家,但守門的府丁告訴王承恩,成國公出門赴宴,至今未回。

王承恩用了銀子,詢問成國公去何處赴宴,但府丁確實不知道,收了銀子,還是說不出所以然。

朱由檢心滴血,卻只能繞回去,在王承恩的帶領下,來到南面的正陽門。

正陽門的城頭,高掛着三盞明燈,人影晃動,喊殺之聲不絕,現在流賊正在猛烈攻城。

既然南面有流賊,不僅正陽門,宣武、崇門也不可能出去了,王承恩帶着朱由檢返身便走,想要從北面出城。

東、西、南都行不通,北面等是最後的希望,必須在天明之前出城。

衆人一溜小跑,太監們一向幸勞慣了,走這點路沒什麼,但朱由檢平日都是龍行虎步,何曾在黑夜奔波、逃命?

疲勞加腳痛,朱由檢早氣喘吁吁,好不容易跟着太監們趕到北面,王承恩不敢去德勝們,便帶着朱由檢來到安定門。

安定門一向只走糞車,別座城門要安靜得多。

今日亦是如此,城門處並沒有守軍,守軍顯然是跑散了。

如果是平日,朱由檢發現安定門沒有守軍,他一定會責罰守城的主將,然而,今日守城兵擅離職守,潰散而去,卻極有可能救他一命。

朱由檢的心,已經麻木到什麼都不會想。

王承恩帶着太監們在前面搜素,確信城內沒有守兵,而城外亦沒有流寇時,這才帶着朱由檢來到城門前。

張殷要領功,搶先一步來到城門前,藉着遠處微弱的火光,用手一摸,幾乎尖叫起來,“皇,王公公,城門被堵死了……”

“什麼?誰堵死了城門?”朱由檢搶到前面,仔細一看,險些流出眼淚,城門被粗重的鐵鏈絞死,根本打不開。

最後的生路也被堵死了!

王承恩走前,看着鐵鏈,眉頭皺成了兩道弦月,擡頭看天,東方已經顯一絲出曙光,天很快要亮了,他一咬牙,到:“爲今之計,只有用刀斧斬斷鐵鏈!”

朱由檢早知道,眼看着要天明瞭,便是有生路,現在也來不及了,他衝着太監喝到:“快,用刀斧斬斷鐵鏈。”

“叮叮噹噹”的聲音,響了好一會,如同起早開爐的鐵匠鋪,然而,粗重的鐵鏈只是出現一絲傷痕,想要斬斷,還早着呢!

此時天色已經亮了,十步之內,已經能看得清人的面目,王承恩長嘆一聲,知道今日是出不去了。

朱由檢十分沮喪,所有的事情似乎都不順,無奈之下,只得從西華門返回宮。

他顧不早膳,來到皇極殿前,親自敲響了景陽大鐘,想要着急羣臣,商量守城之計,實在不行,想到出城的法子也是好的。

朱由檢暗自決定,如果有誰,哪怕是太監,只要勸說他放棄京師,留得有用之身,他都會採納,昨晚的經歷讓他明白,找到一條生路是多麼的不易……

大鐘已經敲了三遍,但宮卻是沒有任何異樣,連嘈雜的腳步聲都沒有,沒有一名臣子前來朝。

朱由檢還不死心,以爲大臣們昨晚守城幸苦,這會尚未起身,又敲了兩遍,還是沒有異動,他們顯然不想來皇極殿奉詔了!

他絕望地丟下鍾椎,頹然坐到地,憤怒之餘,竟破口大罵羣臣,“臣人人該殺,武將個個該死……”

昨晚跟隨朱由檢的太監,已經逐漸散去,只有王承恩、張殷二人一直跟在朱由檢的身邊,張殷見朱由檢一副頹然的樣子,便道:“皇不須憂愁,奴才有良策在此!”

朱由檢大喜,渾濁的眼神瞬間明亮起來,“你有何良策?朕只要度過這道難關,必定厚報!”

張殷忙道:“流賊果然入城,只須投降便無事,流賊不是讓皇寫下退位詔書嗎?”

朱由檢勃然大怒,這個時候,還說什麼詔書、禪讓?他拔出寶劍,一劍刺死張殷,隨後扔了寶劍,連身的劍鞘都解下扔了。

王承恩默然長嘆,卻是沒有言語。

朱由檢看了王承恩一眼,也是嘆口氣,道:“你也走吧,流賊要入城,朕也該去了!”

“奴才會一直陪在皇的身邊!”王承恩知道朱由檢已經放棄了逃生的決心,到了這個時候,不放棄又能如何?

朱由檢最後看了眼他工作了十七年的皇極殿,嘴角一陣抽動,然後決然回頭,一路向前,走過極殿,走過建極殿,又走過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從坤寧們出了御花園,最後穿過玄武門,來到煤山,一路之,竟是沒有停留,似乎宮城之內,已經沒有他留念的任何東西。

王承恩緊隨在後,了煤山,在壽皇亭方纔停下腳步。

此時的朱由檢十分狼狽,長髮披散,身只剩下一件白色的襯衣,光着右腳,只有左腳穿着一隻紅鞋,他立在壽皇亭邊,回首望去,天色已經大亮,原本響徹全城的喊殺聲、槍炮聲,似乎都已停了下來,他喃喃地道:“承恩,全城都已陷落了嗎?”

王承恩拱手道:“至少煤山沒有陷落!”

朱由檢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煤山沒有陷落,李自成不可能抓到自己,心卻是想着,如果昨日接受李自成的建議,傳詔禪位,今日會不會又是一番情形?

都是魏藻德害了朕,不,所有的臣都是可恨,都是他們害了朕!朕平日待他們多麼寬容,可現在卻沒有一人跟在朕的身邊。

真是可悲呀!

朕是聽了他們的話,纔將大明兩百多年的江山弄丟了,朕……朕有什麼面目去見列祖列宗?

朕要死了,可是大臣們呢?他們大概在等着新皇帝入城吧?新帝入城,他們還能做他們的臣子,只是朕……

朱由檢決定不讓這些忘恩負義的臣子們在新朝好好爲官。

他撕下襯衣,捧在手,又咬破指,飛快地寫道:“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朱由檢將寫好的遺書交給王承恩,道:“朕無面目見列祖列宗,朕死之後,將朕的臉面遮擋起來!”

不等王承恩答應,他已經解下腰帶,用顫抖的雙手,將腰帶搭在壽皇亭下的一顆歪脖子樹,打了一個死結,雙手扶着腰帶,將腦袋伸進去,雙腳一點,毫不猶豫地將身子盪出去……

朱由檢最後一眼看到的這個世界,竟然是自己的雙腳——一隻是光腳,一隻穿着紅鞋!

王承恩一直跪在朱由檢面前,等到朱由檢的屍體涼了,方纔起身,將朱由檢的頭髮弄散,覆蓋着臉面,又將朱由檢的遺書摺疊好放在衣口袋,一半在內,一半露在外。

又回身看了眼南面不遠處的皇宮,嘴角露出一絲苦笑,喃喃地道:“皇,奴才來服侍你了!”遂解下自己的腰帶,在更下面的一顆樹自縊而亡。

第725章 發財的路子第1119章 琉球使者第1336章 大唐西域鯉魚第328章 入漢籍,奉天主第924章 潼關下第388章 神情麻木第1268章 血液循環第24章 舊人新婚第140章 嫡出庶出第688章 狼山第986章 華夏崛起第256章 青海長城第202章 四成的死亡率第955章 滿清使者第535章 跨民族的婚姻第595章 盡忠第289章 想岔了第381章 上陣殺敵第197章 改變策略第786章 無形的壓力第798章 夜晚偷營第1043章 一鍋粥第585章 兵敗被俘第340章 依戀與愁思第611章 富庶第853章 莊妃娘娘第699章 入漢籍第33章 盜賊起第308章 東征隴右(十四)第236章 一封沒有發出的奏摺第302章 東征隴右(八)第313章 東征隴右(十九)第917章 愚蠢的豪格第296章 東征隴右(二)第1374章 大潰敗第299章 東征隴右(五)第1018章 玉墜第1388章 英荷海戰第1389章 風捲殘雲第485章 有序撤退第135章 理由第162章 岳父大人第786章 無形的壓力第42章 水桶法則第326章 東征隴右(三十二)第574章 要挾第167章 氾濫成災第1229章 臨時朝會第991章 戰場反水第1194章 單一民族第620章 白市裡驛站第1390章 突圍出城第981章 最大的誠意第61章 幹票大的第362章 三權分立第1338章 一母之兄弟第1122章 生路第360章 就當是聘禮了第447章 淪落第9章 毆打家丁第816章 一箭雙鵰第75章 重大決定第628章 獨此一家第91章 殺雞儆猴第564章 百姓爲上第505章 擔憂第810章 震懾第983章 七千勇士第947章 殲滅第1287章 年度朝會第386章 開花彈第661章 求真第733章 兵部尚書第822章 向北撤退第304章 東征隴右(十)第1289章 一盤大棋第706章 這個魔王第430章 本都督教你第888章 革左五營第1118章 三順王第19章 後顧之憂第1396章 大結局第536章 車技第1341章 戴罪立功第487章 擲地有聲第96章 西寧衛的工匠第1018章 玉墜第5章 大哥第1363章 戰爭原因第935章 對面不識第360章 就當是聘禮了第223章 唐寅的真跡第1122章 生路第243章 出迎十里第988章 阿濟格的心思第616章 不可戰勝第500章 奇怪的手勢第197章 改變策略第218章 禮送出境
第725章 發財的路子第1119章 琉球使者第1336章 大唐西域鯉魚第328章 入漢籍,奉天主第924章 潼關下第388章 神情麻木第1268章 血液循環第24章 舊人新婚第140章 嫡出庶出第688章 狼山第986章 華夏崛起第256章 青海長城第202章 四成的死亡率第955章 滿清使者第535章 跨民族的婚姻第595章 盡忠第289章 想岔了第381章 上陣殺敵第197章 改變策略第786章 無形的壓力第798章 夜晚偷營第1043章 一鍋粥第585章 兵敗被俘第340章 依戀與愁思第611章 富庶第853章 莊妃娘娘第699章 入漢籍第33章 盜賊起第308章 東征隴右(十四)第236章 一封沒有發出的奏摺第302章 東征隴右(八)第313章 東征隴右(十九)第917章 愚蠢的豪格第296章 東征隴右(二)第1374章 大潰敗第299章 東征隴右(五)第1018章 玉墜第1388章 英荷海戰第1389章 風捲殘雲第485章 有序撤退第135章 理由第162章 岳父大人第786章 無形的壓力第42章 水桶法則第326章 東征隴右(三十二)第574章 要挾第167章 氾濫成災第1229章 臨時朝會第991章 戰場反水第1194章 單一民族第620章 白市裡驛站第1390章 突圍出城第981章 最大的誠意第61章 幹票大的第362章 三權分立第1338章 一母之兄弟第1122章 生路第360章 就當是聘禮了第447章 淪落第9章 毆打家丁第816章 一箭雙鵰第75章 重大決定第628章 獨此一家第91章 殺雞儆猴第564章 百姓爲上第505章 擔憂第810章 震懾第983章 七千勇士第947章 殲滅第1287章 年度朝會第386章 開花彈第661章 求真第733章 兵部尚書第822章 向北撤退第304章 東征隴右(十)第1289章 一盤大棋第706章 這個魔王第430章 本都督教你第888章 革左五營第1118章 三順王第19章 後顧之憂第1396章 大結局第536章 車技第1341章 戴罪立功第487章 擲地有聲第96章 西寧衛的工匠第1018章 玉墜第5章 大哥第1363章 戰爭原因第935章 對面不識第360章 就當是聘禮了第223章 唐寅的真跡第1122章 生路第243章 出迎十里第988章 阿濟格的心思第616章 不可戰勝第500章 奇怪的手勢第197章 改變策略第218章 禮送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