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

見得李定沉默無言,皇太極微微一笑,繼續道:“朕今天過來,首先想要問李將軍,你是如何看待我大清的?”

李定國聽他這般發問,便冷笑着回道:“什麼狗屁大清!爾等蠻夷,野蠻低級,人面獸心,背叛大明恩主,一時苟且立國,實是無恥卑鄙至極,又有何可說的。”

皇太極聽得李定國這番刺耳尖刻的話語,臉上頓是滿是慍怒之色。不過好在他修養甚好,強自控制了自已內心的憤怒,依然平靜地反問道:“李將軍,你這話以朕看來,實是太過偏頗了。這天下,向來是有德者居之,又如何是一家一姓之天下?你們漢人有話說得好,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實是有道理啊。我大清受命於天,鼎起於海東,先是統一女真各部,據東北以自立,然後連勝明軍,一統遼東,自此建國奠基,實是理固宜然矣。想我大清先後四次入關,無不打得明軍狼奔豚突,打得明朝有如落花流水。隨後我大清又西征蒙古,先征服了蒙古諸部,將你們漢人從未收服過的漠北,納入大清版圖。然後東伐朝鮮,讓朝鮮俯首稱臣,非但不敢再西窺,與明朝也只能保持名義上附屬關係。如是觀之,我大清武功之盛,實是千古罕見矣。我大清拓地萬里,何人能爲敵手,放眼天下,其誰敢與爭雄!由是足見,我大清之立國,實是順天應命,上天護佑,氣數所鍾,可謂得位至正矣。李將軍之言,無乃太過乎!”

聽了皇太極這番長篇大論,李定國在城頭卻在仰首大笑,然後厲聲回道:“咄!好一個得位至正,真真無恥之尤,真真笑死人了!我李定國虛長這二十多歲,還從未聽過如此厚顏無恥之話,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我且問你,當日若無我大明好心收留你們這些薙髮紋身的醜類,把你們這些被朝鮮趕走的,不知從哪裡來的流浪部落收留國中,給你們劃地安居,給你們提供接濟,只怕你們早就在原始森林中凍餓而死了吧。卻沒想到,你們這些人面獸心的傢伙,非但不念恩主半點恩德,反趁大明虛弱多事之際,反噬背主,行這樣無恥無德之事,還敢說是得位至正,真真不知這世間,還有羞恥二字!你們這些人形獸類,不過是仗一時運氣,沐猴而冠,苟且立國而已。本將倒要看看,你們這些忘恩負義之輩,究竟能猖狂到幾時!”

見到二十多歲的李定國,竟能說出這樣一番義正辭嚴的的駁斥之語,皇太極雖覺臉面躁熱,卻在心下,不覺暗自佩服。

沒想到啊,這李定國不但有指揮作戰之能,其言語口舌,亦是這般犀利入骨,此人真真是個難得的人材呢,這樣的人材,若能招攬到自已麾下,對大清來說,豈非好似如虎添翼麼?

皇太極輕捋鬍鬚,頓時在心下,更起了招賢攬材之意。

他清了清嗓子,大餅臉上勉強擠出笑容,朝李定國喊道:“李定國,朕想對你說,這明朝已歷二百餘年,根基皆朽,搖搖欲墜,正可謂明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再說了,這天底下,就沒有不被推翻的王朝,就沒有永世長存的帝國。這明國已是如此腐朽無能,糜爛不堪,縱然沒有我大清來打它推翻它,也必會難於持久,也一定會滅亡於其他勢力的手中。朕之所言,皆出衷心,絕非自誇自褒,你若執意要唱反調,朕也不想去與你再來辨個是非曲直,這王朝更替的功過,自有後人評說,我等今天就不再多談了。只不過,朕出於愛材之心,纔想要告訴你,現在你部龜縮這海參崴堡內城,內難支應,外無援軍,又已被我軍重重包圍,這般情勢,便稱爲累卵之危,亦不爲過。你等現在的處境,可謂已是進退失據,插翅難逃,再無生路啊!“

皇太極頓了下,又道:“李將軍,你乃是何其聰明之人,定知形勢比人強,和識時務者爲俊傑的道理,何不認清形勢,率部歸降我大清,方爲正途矣。若爾率部來投我大清,朕可保證,你部將士皆可活命,朕絕不再殺你部一人。至於李將軍你,朕將升你爲應順公,兼授總兵官之職,你部兵馬,亦由你再行統率,朕絕不插手過問,除此之外,朕還會給你在大清國中,如孔有德耿仲明一樣,劃地拔土,讓你自行養兵就食。李將軍,這般條件,足見朕愛材之誠心了吧?豈不比你在那李嘯手下,僅僅當個帶兵打仗的將領,要強太多了麼?“

皇太極說完這話,滿心以爲李嘯肯定會大爲心動,誰知,令他沒想到的是,李定國聽了他的話,卻又是一聲冷笑回道:“皇太極,你就別來做勸降本將的美夢了。我李定國,自跟了平遼王李大人以來,深受其信重,這份知遇之恩,堪爲百世不遇。故李某早已下定決心,此生縱死,亦要爲李大人決然效力。這背主另投,腆顏求存之事,李某卻是斷不會做的。更何況,要本將屈身侍韃,賣國求榮,哪怕你封本將爲王爵,本將亦視之爲垃圾狗屎,這般無恥無德萬人唾罵行徑,恕李某斷難從命!“

皇太極聽到這裡,臉上的假笑消失了,他臉上怒色涌現,大聲喝道:“李定國,朕完全是出於一片愛材之心,纔對你說這番話的,你可要好好想清楚,真若兩軍交戰起來,你部可是必敗之局啊!到時玉石俱焚,雞犬不留,你可不要後悔!’

李定國大笑道:“皇太極,那本將也可以告訴你,本將向來不是怕死之人,自跟了李大人以來,早就有了這戰死沙場,馬革裹屍的覺悟了。況且我軍皆是忠義之輩,又豈會如孔耿之流的卑鄙之徒,屈身投韃以苟且活命,腆顏求榮!你還想勸降本將,我勸你早早死了這份心思吧!更何況,本將若能在此爲國盡忠,且不說身後哀榮,將來平遼王李大人,必定會爲本將報此大仇,本將當可含笑九泉,再無半點悔恨,又有何難過的呢?皇太極,你休要再在這裡多廢口舌了,你若要取這海參崴堡內城,只管帶兵來攻便是,又何必這般聒噪!”

皇太極久久地看了看李定國,眼中滿是怨毒之色,他冷哼一聲,再不說話,隨即拔馬後撤,馳回本陣之中。

入得陣來,皇太極立刻召集多爾袞,多鐸,豪格,阿巴泰等人,一道入軍帳議事。

皇太極臉色鐵青地,向衆人講了一遍,那李定國鐵石心腸不肯投降之事,語畢,便是一聲長嘆。

“可嘆哪,朕不記前仇,以這般優厚之條件,特招攬這李定國,卻不料此人渾然不肯上鉤,斷然拒絕了朕一片真誠勸降之心,實是令人可嘆。也不知道爲何,李嘯那廝能如此收服人心,以至讓李定國這等能戰之將,願爲其誓死效忠,倒是殊以爲奇。”

聽了皇太極這番感嘆,豪格在一旁插話道:“汗阿瑪,那李嘯這廝,之所以能這般籠絡其部下將領,無非是憑高官厚祿一法罷了,汗阿瑪又何必如此糾結。”

皇太極搖了搖頭:“非也,以朕觀之,這李定國非是利祿之徒,卻能對李嘯這般效忠效力,決非只是貪圖李嘯的名爵官位。況且,李嘯這廝,只不過是明國的平遼王而已,又能給得了他甚麼誘人動心的官位呢?此人這般執拗強硬,爲李嘯誓死效忠,真真令朕感嘆啊。”

多爾袞在一旁插話道:“皇兄,以臣弟看來,這李定國,無非是看上了李嘯將來前途遠大罷了。以臣弟觀之,李嘯那廝野心勃勃,雖名爲崇禎皇帝之附馬,但此人必定不能恪守臣節,在其將來羽翼豐滿,勢力養成之後,朝廷將會對其再難節制,李嘯極可能叛主自立,或者乾脆吞併明朝,成爲明國的實際統治者。故臣弟在想,這李定國,應是看到了這一點,認爲跟着李嘯將來前程不可限量,才這般死心塌地地跟他吧。”

聽了多爾袞的話,皇太極才點點頭道:“老十四說得有理,李定國之所以這般死硬要爲李嘯盡忠,定是看到李嘯將來前景可觀,才下定決心爲其效力的。唉,也算是人各有志吧,不能強勉,不能強勉啊。”

這時多鐸也插話過來:“皇上,那李嘯,真的這般有能耐嗎?莫非,他是董卓、司馬懿一般的人物麼?”

皇太極冷笑道:“李嘯之材,區區董卓,司馬懿可比之。依朕看來,此人將來的成就,當可直追漢朝的劉邦,唐朝的李世民,亦不爲過!”

皇太極此話一出,衆人皆驚,阿巴泰皺着眉頭說道:“皇上,那李嘯雖然有材,只是皇上對這廝的評價,未免太高了些。那劉邦與李世民,皆是開啓了一個強盛時代的偉大君主,李嘯不過是一個卑賤的村野獵戶,現在的身份地位,也纔不過是明朝的平遼王而已,如何能與這樣的名君雄主相提比肩?”

皇太極斜了他一眼,冷冷道:“阿巴泰,你的眼光太過狹隘了。李嘯出身確是卑賤,但對於其事業來說,起點低絕不代表其將來成就低。你想想,李嘯從一介村野獵戶起步,從最低層的軍卒哨騎做起,一步步升百總,升千戶,升指揮使,升總兵,升東海侯,升唐國公,直至現在升爲平遼王,這一路升來,基本全憑其一已這力,全憑其自身所立的累累功勳。以朕觀之,這樣傑出的人材,便是放在漢唐之世,亦是可做出一番相當驚人業績出來。”

皇太極頓了下,又說道:“現在的李嘯,非但已據佔山東全境,還把整個偌大的南洋全部收入囊中,連同蝦夷島,庫頁島等外滿的邊蠻之地,全部收入麾下,其下所佔土地,怕是有整個明朝一般大了。更何況,李嘯現在以欺騙性手段,打着剿匪安民的旗號,蒙弊明廷,不斷從明朝內部轉移人口,填充到其新佔的土地之處,真真大奸似忠的狡詐之徒。朕敢肯定,等到他所佔的土地,在人口充足大量開發之後,李嘯一定會一改現在這般故作雌伏假寐之態,而會以出林猛虎,騰空蛟龍的態勢,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讓整個世界爲之驚訝。也許,到了那時,不單是我大清,包括那明朝,都將會看到,從今之後,我們將不得不,與一個前所未有的強大新興帝國作鬥爭,而這鬥爭的結果,朕是十分地不樂觀啊。”

皇太極說到這裡,長長地嘆了口氣,中軍帳中一片沉默。

多爾袞接過話來,繼續說道:“皇上說得是,以臣弟看來,現在應是我大清打敗李嘯的最後機會了。李嘯剛剛吞併了大片的海外領地,還來不及徹底消化。且又才安置了部分移民,其財力與力量,皆是十分緊張。如果李嘯這廝,能在這幾年內,充分消化了其治下領地,再把多達數千萬的移民安置成功,財力與兵力再沒有任何之緊張與困頓了的話,那李嘯勢力大成,可能真的再無人能制了。”

皇太極擺了擺手,不想再在這個令人鬱悶的話題上談了下去,他沉聲道:“好了,這個話題不必多說了。現在朕召你們前來,還是要趕緊討論下,現在唐軍不肯投降,我軍卻該如何拿下這海參崴堡內城,方爲最爲要緊。”

聽了皇太極這話,未等各人說話,阿巴泰首先大喊道:“皇上,這有何難,依在下看來,眼下我們卻有現成的手段,來攻打這內城,根本不要發兵蟻附進攻。”

阿巴泰這一說,頓時引起了各人的興趣,多鐸首先喊了起來:“阿巴泰,你這傢伙休要賣關子,有甚好計,速速講來。”

阿巴泰微微一笑,然後大聲說道:“皇上,唐軍撤退倉促,這城牆之上,總共有20多門火炮,現在天已放晴,我軍不如把它們全部調轉炮頭,轉而轟擊海參崴堡內城,用唐軍自已的炮火,將這內城城牆轟塌,讓裡面死守的唐軍再無險可守,豈非甚好?”

阿巴泰此計一出,頓時多爾袞多鐸等人皆是大讚不已。

“好好好,果是好計!阿巴泰此計,正可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之身,此計大妙!”多鐸大笑着說道。

皇太極亦是一臉笑容,他略一沉吟,便點了點頭道:“嗯,不錯,饒餘貝勒此計甚好!行,就依你之計,我軍用唐軍留在城牆上的火炮,調頭轟擊海參崴堡內城,讓這幫該死的唐軍,好好嚐嚐,與我軍作對到底,究竟會嚐到怎樣的苦果!”

第十九章 北行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二百八十二章 明清結姻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着大戰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殺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着大戰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遺囑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戰 膠着廝殺第七百八十五章 桂王,萬不可棄城啊!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殺雞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第四百八十章 兵進赫圖阿拉第十六章 暗謀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五百二十一章 慘烈近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顏求存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堝鍊鋼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四百九十章 頭號敵人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東南,得意西北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徵南下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第七百六十章 說動鄭芝龍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一百零一章 鎮壓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三百六十八章 得隴望蜀第八十六章 車馬行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
第十九章 北行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二百八十二章 明清結姻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着大戰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殺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着大戰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遺囑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戰 膠着廝殺第七百八十五章 桂王,萬不可棄城啊!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殺雞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第四百八十章 兵進赫圖阿拉第十六章 暗謀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五百二十一章 慘烈近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顏求存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堝鍊鋼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四百九十章 頭號敵人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東南,得意西北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徵南下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第七百六十章 說動鄭芝龍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一百零一章 鎮壓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三百六十八章 得隴望蜀第八十六章 車馬行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