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

見得李定沉默無言,皇太極微微一笑,繼續道:“朕今天過來,首先想要問李將軍,你是如何看待我大清的?”

李定國聽他這般發問,便冷笑着回道:“什麼狗屁大清!爾等蠻夷,野蠻低級,人面獸心,背叛大明恩主,一時苟且立國,實是無恥卑鄙至極,又有何可說的。”

皇太極聽得李定國這番刺耳尖刻的話語,臉上頓是滿是慍怒之色。不過好在他修養甚好,強自控制了自已內心的憤怒,依然平靜地反問道:“李將軍,你這話以朕看來,實是太過偏頗了。這天下,向來是有德者居之,又如何是一家一姓之天下?你們漢人有話說得好,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實是有道理啊。我大清受命於天,鼎起於海東,先是統一女真各部,據東北以自立,然後連勝明軍,一統遼東,自此建國奠基,實是理固宜然矣。想我大清先後四次入關,無不打得明軍狼奔豚突,打得明朝有如落花流水。隨後我大清又西征蒙古,先征服了蒙古諸部,將你們漢人從未收服過的漠北,納入大清版圖。然後東伐朝鮮,讓朝鮮俯首稱臣,非但不敢再西窺,與明朝也只能保持名義上附屬關係。如是觀之,我大清武功之盛,實是千古罕見矣。我大清拓地萬里,何人能爲敵手,放眼天下,其誰敢與爭雄!由是足見,我大清之立國,實是順天應命,上天護佑,氣數所鍾,可謂得位至正矣。李將軍之言,無乃太過乎!”

聽了皇太極這番長篇大論,李定國在城頭卻在仰首大笑,然後厲聲回道:“咄!好一個得位至正,真真無恥之尤,真真笑死人了!我李定國虛長這二十多歲,還從未聽過如此厚顏無恥之話,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我且問你,當日若無我大明好心收留你們這些薙髮紋身的醜類,把你們這些被朝鮮趕走的,不知從哪裡來的流浪部落收留國中,給你們劃地安居,給你們提供接濟,只怕你們早就在原始森林中凍餓而死了吧。卻沒想到,你們這些人面獸心的傢伙,非但不念恩主半點恩德,反趁大明虛弱多事之際,反噬背主,行這樣無恥無德之事,還敢說是得位至正,真真不知這世間,還有羞恥二字!你們這些人形獸類,不過是仗一時運氣,沐猴而冠,苟且立國而已。本將倒要看看,你們這些忘恩負義之輩,究竟能猖狂到幾時!”

見到二十多歲的李定國,竟能說出這樣一番義正辭嚴的的駁斥之語,皇太極雖覺臉面躁熱,卻在心下,不覺暗自佩服。

沒想到啊,這李定國不但有指揮作戰之能,其言語口舌,亦是這般犀利入骨,此人真真是個難得的人材呢,這樣的人材,若能招攬到自已麾下,對大清來說,豈非好似如虎添翼麼?

皇太極輕捋鬍鬚,頓時在心下,更起了招賢攬材之意。

他清了清嗓子,大餅臉上勉強擠出笑容,朝李定國喊道:“李定國,朕想對你說,這明朝已歷二百餘年,根基皆朽,搖搖欲墜,正可謂明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再說了,這天底下,就沒有不被推翻的王朝,就沒有永世長存的帝國。這明國已是如此腐朽無能,糜爛不堪,縱然沒有我大清來打它推翻它,也必會難於持久,也一定會滅亡於其他勢力的手中。朕之所言,皆出衷心,絕非自誇自褒,你若執意要唱反調,朕也不想去與你再來辨個是非曲直,這王朝更替的功過,自有後人評說,我等今天就不再多談了。只不過,朕出於愛材之心,纔想要告訴你,現在你部龜縮這海參崴堡內城,內難支應,外無援軍,又已被我軍重重包圍,這般情勢,便稱爲累卵之危,亦不爲過。你等現在的處境,可謂已是進退失據,插翅難逃,再無生路啊!“

皇太極頓了下,又道:“李將軍,你乃是何其聰明之人,定知形勢比人強,和識時務者爲俊傑的道理,何不認清形勢,率部歸降我大清,方爲正途矣。若爾率部來投我大清,朕可保證,你部將士皆可活命,朕絕不再殺你部一人。至於李將軍你,朕將升你爲應順公,兼授總兵官之職,你部兵馬,亦由你再行統率,朕絕不插手過問,除此之外,朕還會給你在大清國中,如孔有德耿仲明一樣,劃地拔土,讓你自行養兵就食。李將軍,這般條件,足見朕愛材之誠心了吧?豈不比你在那李嘯手下,僅僅當個帶兵打仗的將領,要強太多了麼?“

皇太極說完這話,滿心以爲李嘯肯定會大爲心動,誰知,令他沒想到的是,李定國聽了他的話,卻又是一聲冷笑回道:“皇太極,你就別來做勸降本將的美夢了。我李定國,自跟了平遼王李大人以來,深受其信重,這份知遇之恩,堪爲百世不遇。故李某早已下定決心,此生縱死,亦要爲李大人決然效力。這背主另投,腆顏求存之事,李某卻是斷不會做的。更何況,要本將屈身侍韃,賣國求榮,哪怕你封本將爲王爵,本將亦視之爲垃圾狗屎,這般無恥無德萬人唾罵行徑,恕李某斷難從命!“

皇太極聽到這裡,臉上的假笑消失了,他臉上怒色涌現,大聲喝道:“李定國,朕完全是出於一片愛材之心,纔對你說這番話的,你可要好好想清楚,真若兩軍交戰起來,你部可是必敗之局啊!到時玉石俱焚,雞犬不留,你可不要後悔!’

李定國大笑道:“皇太極,那本將也可以告訴你,本將向來不是怕死之人,自跟了李大人以來,早就有了這戰死沙場,馬革裹屍的覺悟了。況且我軍皆是忠義之輩,又豈會如孔耿之流的卑鄙之徒,屈身投韃以苟且活命,腆顏求榮!你還想勸降本將,我勸你早早死了這份心思吧!更何況,本將若能在此爲國盡忠,且不說身後哀榮,將來平遼王李大人,必定會爲本將報此大仇,本將當可含笑九泉,再無半點悔恨,又有何難過的呢?皇太極,你休要再在這裡多廢口舌了,你若要取這海參崴堡內城,只管帶兵來攻便是,又何必這般聒噪!”

皇太極久久地看了看李定國,眼中滿是怨毒之色,他冷哼一聲,再不說話,隨即拔馬後撤,馳回本陣之中。

入得陣來,皇太極立刻召集多爾袞,多鐸,豪格,阿巴泰等人,一道入軍帳議事。

皇太極臉色鐵青地,向衆人講了一遍,那李定國鐵石心腸不肯投降之事,語畢,便是一聲長嘆。

“可嘆哪,朕不記前仇,以這般優厚之條件,特招攬這李定國,卻不料此人渾然不肯上鉤,斷然拒絕了朕一片真誠勸降之心,實是令人可嘆。也不知道爲何,李嘯那廝能如此收服人心,以至讓李定國這等能戰之將,願爲其誓死效忠,倒是殊以爲奇。”

聽了皇太極這番感嘆,豪格在一旁插話道:“汗阿瑪,那李嘯這廝,之所以能這般籠絡其部下將領,無非是憑高官厚祿一法罷了,汗阿瑪又何必如此糾結。”

皇太極搖了搖頭:“非也,以朕觀之,這李定國非是利祿之徒,卻能對李嘯這般效忠效力,決非只是貪圖李嘯的名爵官位。況且,李嘯這廝,只不過是明國的平遼王而已,又能給得了他甚麼誘人動心的官位呢?此人這般執拗強硬,爲李嘯誓死效忠,真真令朕感嘆啊。”

多爾袞在一旁插話道:“皇兄,以臣弟看來,這李定國,無非是看上了李嘯將來前途遠大罷了。以臣弟觀之,李嘯那廝野心勃勃,雖名爲崇禎皇帝之附馬,但此人必定不能恪守臣節,在其將來羽翼豐滿,勢力養成之後,朝廷將會對其再難節制,李嘯極可能叛主自立,或者乾脆吞併明朝,成爲明國的實際統治者。故臣弟在想,這李定國,應是看到了這一點,認爲跟着李嘯將來前程不可限量,才這般死心塌地地跟他吧。”

聽了多爾袞的話,皇太極才點點頭道:“老十四說得有理,李定國之所以這般死硬要爲李嘯盡忠,定是看到李嘯將來前景可觀,才下定決心爲其效力的。唉,也算是人各有志吧,不能強勉,不能強勉啊。”

這時多鐸也插話過來:“皇上,那李嘯,真的這般有能耐嗎?莫非,他是董卓、司馬懿一般的人物麼?”

皇太極冷笑道:“李嘯之材,區區董卓,司馬懿可比之。依朕看來,此人將來的成就,當可直追漢朝的劉邦,唐朝的李世民,亦不爲過!”

皇太極此話一出,衆人皆驚,阿巴泰皺着眉頭說道:“皇上,那李嘯雖然有材,只是皇上對這廝的評價,未免太高了些。那劉邦與李世民,皆是開啓了一個強盛時代的偉大君主,李嘯不過是一個卑賤的村野獵戶,現在的身份地位,也纔不過是明朝的平遼王而已,如何能與這樣的名君雄主相提比肩?”

皇太極斜了他一眼,冷冷道:“阿巴泰,你的眼光太過狹隘了。李嘯出身確是卑賤,但對於其事業來說,起點低絕不代表其將來成就低。你想想,李嘯從一介村野獵戶起步,從最低層的軍卒哨騎做起,一步步升百總,升千戶,升指揮使,升總兵,升東海侯,升唐國公,直至現在升爲平遼王,這一路升來,基本全憑其一已這力,全憑其自身所立的累累功勳。以朕觀之,這樣傑出的人材,便是放在漢唐之世,亦是可做出一番相當驚人業績出來。”

皇太極頓了下,又說道:“現在的李嘯,非但已據佔山東全境,還把整個偌大的南洋全部收入囊中,連同蝦夷島,庫頁島等外滿的邊蠻之地,全部收入麾下,其下所佔土地,怕是有整個明朝一般大了。更何況,李嘯現在以欺騙性手段,打着剿匪安民的旗號,蒙弊明廷,不斷從明朝內部轉移人口,填充到其新佔的土地之處,真真大奸似忠的狡詐之徒。朕敢肯定,等到他所佔的土地,在人口充足大量開發之後,李嘯一定會一改現在這般故作雌伏假寐之態,而會以出林猛虎,騰空蛟龍的態勢,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讓整個世界爲之驚訝。也許,到了那時,不單是我大清,包括那明朝,都將會看到,從今之後,我們將不得不,與一個前所未有的強大新興帝國作鬥爭,而這鬥爭的結果,朕是十分地不樂觀啊。”

皇太極說到這裡,長長地嘆了口氣,中軍帳中一片沉默。

多爾袞接過話來,繼續說道:“皇上說得是,以臣弟看來,現在應是我大清打敗李嘯的最後機會了。李嘯剛剛吞併了大片的海外領地,還來不及徹底消化。且又才安置了部分移民,其財力與力量,皆是十分緊張。如果李嘯這廝,能在這幾年內,充分消化了其治下領地,再把多達數千萬的移民安置成功,財力與兵力再沒有任何之緊張與困頓了的話,那李嘯勢力大成,可能真的再無人能制了。”

皇太極擺了擺手,不想再在這個令人鬱悶的話題上談了下去,他沉聲道:“好了,這個話題不必多說了。現在朕召你們前來,還是要趕緊討論下,現在唐軍不肯投降,我軍卻該如何拿下這海參崴堡內城,方爲最爲要緊。”

聽了皇太極這話,未等各人說話,阿巴泰首先大喊道:“皇上,這有何難,依在下看來,眼下我們卻有現成的手段,來攻打這內城,根本不要發兵蟻附進攻。”

阿巴泰這一說,頓時引起了各人的興趣,多鐸首先喊了起來:“阿巴泰,你這傢伙休要賣關子,有甚好計,速速講來。”

阿巴泰微微一笑,然後大聲說道:“皇上,唐軍撤退倉促,這城牆之上,總共有20多門火炮,現在天已放晴,我軍不如把它們全部調轉炮頭,轉而轟擊海參崴堡內城,用唐軍自已的炮火,將這內城城牆轟塌,讓裡面死守的唐軍再無險可守,豈非甚好?”

阿巴泰此計一出,頓時多爾袞多鐸等人皆是大讚不已。

“好好好,果是好計!阿巴泰此計,正可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之身,此計大妙!”多鐸大笑着說道。

皇太極亦是一臉笑容,他略一沉吟,便點了點頭道:“嗯,不錯,饒餘貝勒此計甚好!行,就依你之計,我軍用唐軍留在城牆上的火炮,調頭轟擊海參崴堡內城,讓這幫該死的唐軍,好好嚐嚐,與我軍作對到底,究竟會嚐到怎樣的苦果!”

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七十章 攻山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魚與曬鹽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一百二十四章 共贏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贓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八百九十五章 海岸突襲 大破施琅第十四章 考校第十五章 反目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十四章 考校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四百零三章 酒醉人亦醉第八百七十五章 雨夜血戰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動心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一百一十六章 寶地第六百章 攻心誘降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八百七十五章 雨夜血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九百二十七章 弒帝殺後,賭命一搏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四百六十五章 澳洲見聞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六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潛伏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第一百九十章 陣斬馬超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五百六十章 李嘯的三項條件第九百二十七章 弒帝殺後,賭命一搏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十章 門第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四百八十章 兵進赫圖阿拉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
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七十章 攻山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魚與曬鹽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一百二十四章 共贏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贓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八百九十五章 海岸突襲 大破施琅第十四章 考校第十五章 反目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十四章 考校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四百零三章 酒醉人亦醉第八百七十五章 雨夜血戰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動心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一百一十六章 寶地第六百章 攻心誘降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八百七十五章 雨夜血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九百二十七章 弒帝殺後,賭命一搏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四百六十五章 澳洲見聞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六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潛伏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第一百九十章 陣斬馬超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五百六十章 李嘯的三項條件第九百二十七章 弒帝殺後,賭命一搏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十章 門第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四百八十章 兵進赫圖阿拉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