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

多爾袞打發顧君恩回去覆命,便立即開始發兵行動。

他下令,大清共發兵十萬,其中西路軍兵,令鄭親王濟爾哈朗爲主將,多鐸爲副將,統領5萬兵馬,徑自西去,駐屯於錦州一帶,專門打擊唐軍從山海關到金湯城的運輸線。

之所以只讓親弟弟多鐸當副將,是多爾袞考慮到,多鐸先前鎮遠堡大敗,折損了數萬兵馬,影響實在太過惡劣,爲了平抑朝中諸臣議論,故其特意令其只爲副將,而選軍事才能平平的濟爾哈朗爲主將,算是無奈之舉。

而東路軍兵,則由其兄長阿濟格爲主將,碩託爲副將,亦統領5萬兵馬,一路折向東南行去,全軍直撲遼南。到達遼南後,全軍駐屯於蓋州城中,與駐守當地的智順王尚可喜合兵一處,準備在此地稍事休整,便與早先幾個月駐守在這裡的三順王一起,合兵攻打駐守復州的豪格。

這初冬時節,正在復州城百無聊賴的豪格,忽地得到安全司緊急送來的消息,頓是感覺從頭到腳,都寒意徹骨。

好麼,本以爲,清廷會讓這三順王與自已長期對峙下去,卻沒想到,現在他們終於是按捺不住,竟在這個時候派出大軍,想要一舉消滅自已,這般歹毒用心,實是端的可恨!

怎麼辦?

清軍東路軍兵馬,足有5萬之數,再加了三順王的兵力,已有近十萬之衆,要來對付自已這樣一個兵力只有三千的小勢力,實在是綽綽有餘,堪比獅子捕食一隻小兔子。

敵軍已然迫近,當然不可坐以待斃。

豪格立即把手下大將鰲拜與楊善二人,喚到房中來緊急商議,現在這般情況,需得儘快做出決策。

鰲拜扯着大嗓門,率先大聲發言:“肅親王,多爾袞這廝真他孃的狠哪!現在敵兵勢力,加起來足有兵馬近十萬,而我軍守兵不過三千,據守這狹小的復州城,如何是其對手。以奴才之見,咱們需得儘快退兵,從復州退往金州,或是徑自退回山海關,以保全自已,方爲上善之策。”

鰲拜一說完,楊善連聲稱是。他接過話來,一臉憂色地說道:“鰲拜說得對,現在敵軍勢大,我軍兵力着實難擋。爲了保全一衆手下,還是得全部退回金州或山海關,方爲保命存身之道。不然的話,敵軍重兵圍城,我等到時,就是想退都退不了。”

豪格見他二人俱是要打退堂鼓,心下頗爲不樂。他冷哼一聲道:“他們想要圍城?哪有那麼容易,你們又不是不知道,現在我軍有強大水師鎮場,復州城西邊,正是水師火炮直射範圍,敵軍絕對無法攻過來。你等這般憂戚,未免太過,難道我軍在此地,就沒有絲毫勝機嗎?”

鰲拜一聲長嘆,又急聲勸道:“肅親王,若在往日,憑着水師的強大炮火,我軍駐守復州城,當可固守一陣,但現在天氣嚴寒,復州海域即將封凍,我軍水師勢必趕在封凍之前,退往金州南面海域,這樣一來,如何還能相助我等!萬一水師全部退走,我軍卻沒有及時撤走,豈不是要留下來與這復州城,一道殉葬了麼?”

“是啊,肅親王,這三千滿洲軍兵,乃是肅親王與我等將來前程之唯一指望,是我等將來發達的唯一本錢,豈可在這實力懸殊的戰鬥中,盡折於這般絕地乎?恕在下說句誅心之語,若我部三千滿州兵馬盡折於此地,那可以想見,即使我等僥倖逃得性命,那在唐軍之中,我等亦將再無足輕重,根本就再沒有任何翻身的機會了。”

楊善頓了下,又繼續道:“真到了這般時候,休說肅親王想奪回大清的夢想要落空,奴才只怕肅親王在唐軍之中,都是再沒有任何上升發展的空間了,這般淒涼結局,真的是肅親王想要的嗎?有道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肅親王雖然暫時喪失了復州城,但保全了手下兵馬,將來重振旗鼓,東山再起,又有何不可呢?”

鰲拜與楊善的話語,深深地刺痛了豪格的內心。

他知道,他們所言,雖然尖銳,卻甚是有理。

如果自已只是不捨放棄這所謂的復州基業,而不顧現在眼前的局勢這般險惡的話,那萬一真的把全部兵馬折損在這裡,那自已就算是能及時逃得性命,其最終結局,也必會如楊善之言,成爲唐軍中一個無足輕重的人物,最終默默無聞地度過殘生。

這絕不是豪格想要的結果。

只不過,就這樣灰溜溜地撤走,就這樣把復州基業拱手讓人,豪格心下,亦是極度難平。

更何況,自已這般無奈退走,非但會讓多爾袞等人大看笑話,也會讓全軍士氣備受打擊,而再想到多爾袞阿濟格等人那一張張嘲諷的臉孔,豪格心下,就有種說不出的憤恨。

奶奶的!老子就算要走,也要狠狠地咬下你們一大塊血肉,讓你們知道,想從老子手中搶地盤,絕不是一件輕鬆愉快之事。

只不過,自已若是擅自行動,意氣用事,那位遠在南京城的唐王李嘯,又該要如何處置自已呢?

想到這裡,豪格忍不住一聲長嘆。

他略一沉吟,便對二人說道:“你二人之意見,本王自是瞭解。你們以爲,本王不知道繼續留在這裡有多麼危險嗎?但是,若真的只能這般灰溜溜撤走,本王也實在太不甘心。更何況,此事關係重大,唐王李嘯那邊也未曾知會,我等擅自行動,恐唐軍中多會有人背說閒話,這樣的話,對我等將來發展亦是不利。”

“這……那肅親王之意是?”

“以本王之見,當需先行向唐王稟報,哪怕就是要撤退,也要讓唐王同意方可。這先後秩序,萬萬不可錯置。畢竟,在咱們的背後,可是有無數雙眼睛在盯着咱們哪。”豪格沉聲回道。

他這話一出,鰲拜與楊善二人,自是再沒什麼反對意見,於是,豪格立即速速修書一封,然飛鴿傳信,向遠在南京的李嘯,緊急通報。

其實,在豪格向李嘯飛鴿傳信之時,清軍這般行動,已是迅速地被唐軍安全司官員稟報給了李嘯。

李嘯得到情報和豪格來信,亦覺事情嚴重,遂立刻讓手下那兩名最受信重的謀士姜曰廣與陳子龍,一道來廳堂議事。

姜曰廣與陳子龍二人看過安全司情報與豪格來信後,二人皆是一臉沉思之色。

李嘯見二人俱是不語,遂開口發問:“以你二人看來,現在遼東這般情勢,我軍需要如何應對,方爲合適?”

陳子龍率先開口:“唐王,以學生之見,清軍若是分爲東西兩路,分頭進攻我山海關至金湯城的運輸線,以及據守復州的豪格部。那相形之下,東線遠比西線要危險得多。”

“哦,是嗎?”

“唐王,現在我軍山海關自金湯城的運輸線,各類物資與工匠,早在天氣變冷前,便大部盡運送到了金湯奪。因爲天氣原因,這條運輸線上,運貨已是極少,押送兵力亦是寥寥。故清軍派出濟爾哈朗部前來,看似勢頭甚猛,其實對我軍破壞卻是有限,故不必有太多擔心。而現在的局勢,豪格部衆的處境倒是危險得多。那東路清軍與當地的三順王匯合後,其兵馬總數,怕是有近十萬之衆。豪格想要據守復州,實是極難呢。“

陳子龍說到這裡,臉上表面愈發凝重:”更何況,現在天氣不斷變冷,北方更是日甚一日的嚴寒。那復州海域將要結冰,我軍水師亦不可長駐復州水域,需在結冰前,趕緊前往金州南面海域,這樣一來,復州的局面當會愈發險惡。豪格部衆若不盡速撤離,只恐會被清軍全部消滅。甚至其下部衆,還有重新投降清軍之可能呢。”

陳子龍這般說完,李嘯亦不覺爲之沉吟。

這時,旁邊的姜曰廣卻道:“唐王,臥子這話確是有理。只不過,只是這樣毫無作爲地撤走,未免太過讓敵兵看輕,也太過傷害我方士氣,以在下看來,我等可以復州城爲據點,引誘敵兵來攻,怎麼着也要讓他們付出重大傷亡。”

李嘯雙眼一亮:“姜贊畫有何良策,儘可直言。”

姜曰廣微微一笑,對李嘯與陳子龍低聲道:“現在清軍勢大,又因爲其剛剛到來,勢頭正盛,故極有可能要趁早攻城,以搏一勝。而爲了促成清軍此舉,我軍當可給他們來個請君入甕之計。”

說到這裡,姜曰廣愈發壓低聲音,把自已的計策,向二人敘述了一遍,李嘯與陳子龍二人聽完,皆一臉欣然。

“很好,姜贊畫此計,端的甚妙。”陳子龍笑道:“清軍估計怎麼也不會想到,我軍在這般劣勢之下,竟然還能茂有這樣一手。學生認爲,清軍在被豪格部這番偷襲與埋伏後,必會大受損失,就算他們此番最終拿下復州,只怕亦是得不償失呢。”

李嘯亦笑道:“說得好,孤同意了,就依姜贊畫之言行事。”

李嘯等人既已議定,遂立即給豪格飛鴿傳書,三天後,在復州城中惶惶不安的豪格,終於得到李嘯的回信。

wωω ✿тt kan ✿C〇 豪格迅速看完回信,頓是連稱大妙,心下更是竊喜不已,原本的鬱悶之情,早已一掃而光。他遂立即下令,按李嘯吩咐行事。

豪格在復州城中,只留下了五百步兵,令楊善統領。叮囑他們,在城頭遍插旗幟,安排士卒兵員輪流站崗,擺出一副兵員衆多的模樣,以儘可能地迷惑城外的清軍哨騎。

同時,城外的唐軍水師,亦悄悄運來了大批的震天雷,讓楊善率領士卒在城中各處中重要街道中秘密埋下,這些震天雷,火繩已扭結在一處,可一點火便一齊爆炸,其爆炸威力端的驚人。這種新式的使用方法,在這明末時代,倒是有如超強炸彈與大容量地雷一般的可怕存在。

豪格交待楊善,他與這五百兵士,一定要堅守到敵軍開始進攻,然後引誘他們入城後,再按計劃逐步撤走。全軍一路從西門退去,從那裡登上水師船隻離開。楊善自是大聲應諾,保證會順利完成任務。

豪格與鰲拜二人,則是先將復州城中幾乎所有軍械與錢糧,全部運走,又順利地帶走了另外的兩千五百名滿州軍兵,悄悄地乘水師船隻離開。

他們此去的地方,便是北面的蓋州城外海域。

按姜曰廣的構想,現在清廷的5萬大軍,齊集蓋州城中,那原本駐守於此處的尚可喜部,自然只能將駐一騰出來,讓給阿濟格與碩託的大軍入住。又因爲馬上就要開始攻打復州城,故尚可喜等人,也會因此而不再特意去營建新的營房來長久居住。這樣的話,他們極可能會在蓋州海域一帶,零零散散地臨時分散駐紮。因此,便給了豪格部兵馬充分的可乘之機。

豪格部兵馬雖然只有兩千五百餘人,但皆是百戰精銳,而尚可喜部兵馬雖多,但全無防備,又兵力分散,更似一塊難得的肥肉一般,這樣突襲的好機會,安可輕易錯過。

唐軍的水師,頂着寒風一路北上,僅在一天多後,就秘密到達了蓋州城外的海域之上。

此時,已近黃昏,卻依然可以清楚看到,在離海面約二里開外,有大片分散的尚可喜部兵馬在此處駐紮,許多尚字軍旗,東一塊西一塊地在海風中獵獵飄揚。

見到敵軍果然毫無防備,豪格十分喜悅,他立刻下令全軍作好準備,等水師船隻一靠岸,便立即登岸突襲。

於是,在茫茫海面上,唐軍水師悄然行動。在一片僻靜的海岸邊,水師船隻悄悄靠岸。

這時,豪格部手下的一千騎兵,與一千五百名步兵,再也按捺不住,有如潮水一般,從放下的舷板上,洶涌而下。

昏黃的幕色中,豪格部這一衆突然登岸的軍兵,騎兵在前,步兵從後,有如從夜幕裡突然飛出的死神,獰笑着向那些正準備入帳休息的尚可喜部兵馬,快速直撲而去。

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九百五十章 北門失守,退守內城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順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二百一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四百四十八章 與熊共舞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八十一章 處置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二百一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嘯第二百二十七章 虛封其爵第八百二十六章 標準化屠殺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決策第二十章 突襲第六百七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決斷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一百章 到達第九章 祖府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十九章 北行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一百零九章 夜援第四百四十二章 公主的命運第七章 攢典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五十一章 鬥將第三百零八章 復仇西班牙人第六百零三章 內外交困的多爾袞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二百六十九章 謀逆弒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
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九百五十章 北門失守,退守內城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順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二百一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四百四十八章 與熊共舞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八十一章 處置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二百一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嘯第二百二十七章 虛封其爵第八百二十六章 標準化屠殺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決策第二十章 突襲第六百七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決斷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一百章 到達第九章 祖府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十九章 北行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一百零九章 夜援第四百四十二章 公主的命運第七章 攢典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五十一章 鬥將第三百零八章 復仇西班牙人第六百零三章 內外交困的多爾袞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二百六十九章 謀逆弒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