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求才

其實這兩天,李嘯首先對內招聘,讓他失望的是,除了吳亮外,全軍人員之中,僅有兩人粗讀過半年私塾,水平僅僅爲識得幾十個字的程度,讓他頗爲失望,看來只得自已向外求賢了。

黃縣縣城內的東儒學院,建於明弘治年間,這幾百年間,也出過幾名進士,內有學生一百多名,還有學正,教諭,訓導等多名教員,以這些人的水平能力,讓他們出來擔任商業司或民政司的慕僚文員,應該是綽綽有餘之事。

爲體現對讀書人的尊重,李嘯帶着田威一行騎兵,親自前往拜會。

寒風蕭瑟馬蹄疾,曠野茫茫自揮鞭,一行人過北馬河,越陳家莊,過南高鎮,再渡過黃水,總共花了一個多時辰,便到了黃縣縣城西門外。

快入城門之際,李嘯將這個在後世以龍口粉絲與驢肉火燒聞名的縣城,好好觀看了一番。

眼前的黃縣縣城,外觀爲正方形,城周兩裡一百八十步,城牆高約三丈,頂厚二丈,全部城牆皆有包青磚,但外觀殘破,脫磚掉磚之處不少,不少地方更有深深地刀劍砍入痕跡,李嘯知道,除了年深歲久無人修護外,黃縣城牆的最大的損害,就是這一年多來兵匪禍結、攻打搶掠所致。城外還建有護城河一道,從黃水河中引水過來,深一丈六尺。設北門,南門、西門三門。在西門處,還設有牛羊牆一座。

李嘯注意到,正對自已的城牆馬面處,竟還擺了一尊佛朗機炮,還有兩座小鐵炮分別點綴於一旁。只是每個炮都是嚴重鏽蝕,滿是鏽斑。李嘯看得仔細,這一門佛朗機炮上和兩門小鐵炮上炮筒底部,竟都已長了厚厚一層青綠色的苔蘚。

李嘯暗歎,從這樣的炮就可以看出,當前的山東明軍軍備廢弛有多麼嚴重。這些形同廢鐵的火炮,也只能這樣裝模作樣擺着裝點下門面罷了,估計除了嚇嚇老百姓,連只麻雀都嚇不走。

一行人入城後,一路問人,直奔東儒書院而去。

黃縣縣城以正中的縣衙爲中心,規劃建設了三條大街,十四條巷子,每條街巷上都不甚寬敞,更有骯髒污穢鳩形鵠面的大批流民充斥其間,寒風颳過時,糞尿臭氣瀰漫,塵土飛揚,更兼人聲嘈雜,混合着兩條商鋪的叫賣吆喝,穿行在其中,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李嘯一行人繞過了三條街巷後,在一條還算僻靜幽深的巷子內,找到了東儒書院。

前來開門迎接李嘯的,是一臉冷淡之色的東儒學院學正,崔拱瑄。

“不知李大人前來蔽院,有何貴幹啊。”李嘯剛做完自我介紹,崔拱瑄便冷冷說道,臉上卻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傲然不屑之色。

李嘯心下頗疑,自已與這崔拱瑄素昧平生,卻不知此人爲何對自已這般態度。

一旁玄虎騎隊長田威臉上頓時滿是怒色,他正欲指責崔拱瑄的倨傲,卻被李嘯拉到了一邊。

“李某前來,是想問一下學正,可有學子願來我赤鳳堡做事,如有願來者,李嘯願出豐厚薪資延請。”李嘯臉帶微笑,語氣平和地說道。

沒想到聽了李嘯這番誠意之言,那崔拱瑄卻是冷哼了一聲,隨即冷冷說道。“李大人,我東儒學院之學子,才學鄙薄,恐有負大人之望。大人還是前往別處,別覓良材吧。”

“你這廝好生無禮!李大人如此誠心誠意想從學院延請文士,你這酸儒連門都不讓大人進入,便立刻冷語回拒,究竟是何居心!”一旁的田威實在忍不住了,大聲喝罵。

“哦,不讓李大人進門是崔某之錯,卻不知,當日李大人以下犯上,擊殺廣寧中屯所守備王大人,又攜部衆南逃山東,卻是該當何罪呢。”崔拱瑄冷笑道。

李嘯心中咯噔了一下,果然,這個一直不肯給自已好臉色看的崔拱瑄,對自已的不友好是有緣由的。他在心下暗歎,沒想到自已撤至山東,一直低調處事,卻萬沒想到,這般不堪之往事,卻已傳聞至此,以致今天讓這酸儒這般數落。

李嘯暗想,也不知道此人,是不是王道奇什麼親戚故交?

田威此時已是大怒,他刷地拔出腰刀,作勢便要橫擱着崔拱瑄脖子上。

李嘯一聲怒喝,田威氣恨而退。

“哦,要砍殺老夫麼?砍啊,怎麼不砍了?崔某這一腔熱血,正欲遍灑五步,以洗被爾等所穢之門庭,爾等不砍,卻不可惜。”沒想到崔拱瑄毫無懼色,連聲諷刺。

“崔學正可是與王道奇有舊?”李嘯沒理會他的譏諷,平靜問道。

“非親非故!只是,崔某讀過幾句聖賢書,只知道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崔拱瑄收了冷笑,咬牙大聲吐出這句話。

李嘯心下暗歎,原來這個崔拱瑄,竟對自已擊殺上官之事如此痛恨,以至於抓住機會來自已面前表達憤怒。

好吧,你既出言不遜,那就別怪我李嘯,說話不客氣了。

“崔學正,道不同不相與謀。李某與王道奇之間的恩怨糾葛,非是你這般酸腐文人能明曉。只是本官要告訴你,李某所作所爲,上無愧天,下無慚地,皆是利國護民之舉。只是你等所謂讀書之人,眼光如豆,只知所謂的上下等級,卻根本不知何爲國家興亡,民族大義!”李嘯臉帶冷笑,最後這句話,語氣大大加重。

“你,你這無恥武夫,竟然出語譏諷本學正!”崔拱瑄一臉憤怒,右手食指顫顫地指着李嘯。

“崔學正,本官最後再說一句,別看你在這裡道貌岸然地作引頸就戮的正義狀,真若韃子襲來,怕你還不知會做何形狀!另外,別怪李某說得直接,象你這樣的腐儒,縱在此地死一百遍,於國於家何益?李某可以對你說,如果學正你能出得一策,以解我大明現在兵戈四起,戰火遍地之危急局勢,李嘯絕無二話,可立死於崔學正面前,以全學正清正之名。”李嘯冷笑一聲,字句清晰地說出這段話。

“你,你。。。。。。”崔拱瑄臉色煞白,嘴脣哆嗦,手顫巍巍地指着李嘯,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李嘯用充滿蔑視的眼神斜了他一眼,轉身帶着護騎們離開。

只剩下一臉漲得通紅的崔拱瑄,兀自在學院門前打顫不已。

回到赤鳳堡後,李嘯改了主意,決定不再從這些學院中招學子來做事,而是讓玄虎騎隊長田威帶着哨騎去臨近各鎮,張貼布告,讓有意來赤鳳堡的書生前來應聘。並且特別註明,不強求要秀才及學院生員,只有讀過書能識字的童生便可。

李嘯想明白了,不一定非要什麼秀才之類的讀書人才能做事,這些人思想僵化,自命清高,一肚子君臣等級與仕途前程之類花花腸子,工作起來恐會人浮於事。而那些童生,因爲對自已學歷的自卑,及對李嘯豐厚薪水的感激,反而更能沉下心思放下身段來做事,這樣的話,反而更能把事情做好。

田威領命而去,一天後,他帶着一衆騎兵在南高鎮街巷中貼布告,方欲轉過一個街角,猛的一個頭戴方巾,身穿破舊儒衫的瘦弱書生模樣的人,低着頭搖搖晃晃地走過來,一頭撞在他的馬脖子上!

田威的坐騎突然受驚,長吁一聲,高高揚起馬蹄,將田威差點掀下馬來。

幸得他馬術精良,控制住了馬勢,沒從馬上摔下,只是頭盔卻滾下馬下,讓他頗爲狼狽。

而那瘦弱書生,被那馬脖子一彈,又倒撞在牆上,踉蹌不穩,一聲哎喲,趴倒在地上。

“混賬東西!找死啊!怎麼走路的?”跳下馬來的田威,左手急急拾起頭盔戴上,右手中的馬鞭指着書生大罵。

一名重騎兵走上前去,將從地上翻爬起來的書生一腳踢翻,正欲揮拳猛揍此人之際,被田威喝止。

那騎兵猶一臉怒色地罵道:“你這廝,走路也不看人,地上有什麼金坷垃,你就這麼着低頭走?要是在遼東,早砍了你的狗頭了!若不是遇到咱們隊長,只怕你少不得要吃大苦頭,就算你是一個秀才,打你一頓軍棍也算是輕的了!”

那書生掙扎坐起,已是嚇得面色青白,嘴脣哆嗦,聽得這名騎兵發問,只得顫音答道:“學生未中秀才,只是一名童生,我低頭走路,是要撿掉在地上的饃饃。。。。。。”

“你這書生,你也是讀過書的人,怎麼就淪落到如此地步?”田威大腳走過來,一臉疑惑地向那書生問道。

聽得此語,這書生清瘦的臉上,立刻浮起濃濃的悲涼:“學生許秀清,家中貧苦,交不起束脩,已然無法再去鎮學中進學。這幾個饃饃,是老母命我賣掉家中下蛋母雞所買,母親多日未足食,已餓得眼睛都睜不開了。學生買這些饃饃回家,乃是救我母親性命之攸關大事!惜乎不慎一個掉到地上,學生便是拼了性命,也要把這個饃饃撿了回來啊。”

田威聽得心下發酸,剛纔那個騎兵,臉上亦是滿布同情。

“那饃掉了就算了,這兩銀子拿去,給老人家買點好吃的。”田威從懷裡摸出一兩銀子,不由分說塞在書生手裡。

許秀清臉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怔了好一會兒,才緊緊地握牢了手中的銀子,連聲說道:“恩公,請問尊姓大名?”

田威已起身率衆離開,見許秀清在後面喊問,便回頭大聲說道:“許書生,牆上貼有我軍招人告示,你若願意,可來我赤鳳堡面試,到時自會知曉。”

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動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戰 膠着廝殺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三百零八章 復仇西班牙人第七十七章 用間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奈之降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鄭親王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四十章 祖寬第七百九十二章 脣亡齒寒,入援莫氏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十四章 考校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魚與曬鹽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六百五十四章 擴軍雄心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七百零九章 哭廟與廷對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七百九十五章 兩倍迎敵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七百零九章 哭廟與廷對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八十四章 巡撫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七百零四章 兵不血刃下南京第十四章 考校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決斷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四百四十八章 與熊共舞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八百八十五章 收復京師 返都北京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
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動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戰 膠着廝殺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三百零八章 復仇西班牙人第七十七章 用間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奈之降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鄭親王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四十章 祖寬第七百九十二章 脣亡齒寒,入援莫氏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十四章 考校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魚與曬鹽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六百五十四章 擴軍雄心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七百零九章 哭廟與廷對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七百九十五章 兩倍迎敵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七百零九章 哭廟與廷對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八十四章 巡撫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七百零四章 兵不血刃下南京第十四章 考校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決斷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四百四十八章 與熊共舞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八百八十五章 收復京師 返都北京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