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馬車

“千戶大人,您所說的四輪.大馬車,我大明亦有。而且此物,我華夏古已有之,卻不是什麼稀罕事物。”聽了李嘯講完自已的設想,吳亮笑着回道。

“哦。是嗎?”

李嘯沒想到,這在文藝復興時期,才從北歐南部最早產生的四****馬車,卻在中國古代早就被製作出來。吳亮這淡淡一句,倒讓他不覺吃了一驚。

吳亮說的沒錯,其實四輪.大馬車,真不是什麼稀罕之物。這東西,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出現了。春秋早期秦國秦穆公墓葬中,就出土了青銅四輪馬車模型,現存於甘肅禮縣博物館。只不過,那時地四輪馬車只有一個用途:各國國君死後出喪之時,用於運送靈柩。

“李大人,我大明現在亦有四輪馬車,卻難於普及,大人可知何故?”

“莫非,是道路所限?”

“正是,據在下所知,我大明現有之四輪馬車,可載重四五十石,由馬或騾牽引運行,所拉之馬匹要六匹或八匹,且此四輪.大車,行駛緩慢,頗易損壞,遇河亦止,遇山亦止,遇曲徑小道亦止。實不如兩輪簡便,是故難於普及。”(有興趣的考據癖同學,可詳見《天工開物。舟車篇》)

望着吳亮一臉誠懇的樣子,李嘯陷入了沉吟。

爲什麼四輪馬車未能在古代大範圍普及,主要是因爲中國的多山多河網的地理條件所限,以及修路工藝的粗糙不足限制。

因爲這種四輪馬車,由於純木質的輪子上沒有橡膠氣墊加以緩衝,所以需要良好路況才能快速方便地行走。所以在歷史上,這種四輪車基本只能在官道上行走,故而很快被適應簡易坑窪的泥路、山路且造價更便宜的兩輪車甚至獨輪車所取代。

只是這種兩輪車,笨拙緩慢,設計很差,兩匹騾子或挽馬拉着,一車最多拉十幾石糧,很難裝到二十石,一般也就最多兩千多斤的載重,這運輸效率着實太小。

而那種人力獨輪小車,在中國大地卻是最爲普及的車種。那種小車,據說是三國時諸葛亮的發明。在李嘯幼年時,還在農村見過,一千幾百年都在使用,可想而知生命力有多強。在影視劇中,常見這樣的情景,一家子外出逃難,男主人用根皮帶套在肩膀上,前頭坐着女人小孩和行李,推車在田埂和夾渠上,小車吱呀,健步前行。在民國時,那時的獨輪小車已經有橡膠輪胎,承重更多,一車推三四百斤也很輕鬆,一日走個五六十里都不在話下,後世的解放戰爭中,這種獨輪小車更是大顯身手,陳毅元帥就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百萬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勝利。

只不過,遇到困難,便就此放棄四輪.大馬車的構想,反而只能採用原始落後的兩輪車甚至獨輪車,李嘯實在心有不甘。

在世界歷史中,俄羅斯帝國從歐洲橫穿西伯利亞再征服到遠東,廣袤荒蕪曠古無人的大地上,連人類的足跡都沒有,哪有那麼多道路。那些俄羅斯僱傭兵哥薩克軍團,從歐洲地界一路到中亞和西伯利亞,一個又一個斯坦,一個又一個汗國,皆被踩在腳下,最後打到黑龍江邊。

戰爭和移民,這幾百年的俄羅斯拓展歷史中,就沒有停止過,包括後來統馭龐大的帝國,整個俄羅斯帝國的原野上,到處都是那種四輪的大型馬車在奔馳運輸,不論是收穫還是遷移,或是支撐擴張戰爭,馬車的作用其實還在大炮與火銃之上。畢竟沒有後勤,火藥和子彈加上補給,都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

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四處奔馳的四輪馬車,成就了被英國人稱爲曠古巨獸的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人靠四輪馬車能做到的,爲什麼李嘯和他的部下就做不到,實在沒這個道理。

因爲四輪馬車相比兩輪馬車,最大的好處是,可將馬車的載重大幅提升。

四輪車的四個輪子構造,使得拉車的馬匹,不用再做支點,以承擔馬車承載力,只是單純提供拉力即可,從而極大提升拉載效力,據計算,只有雙馬拉動的情況下,至少可將載重提升近五倍。

而四輪馬車的難於普及,除了當時的道路難行之外,現在大明所使用的四輪馬車,還有一個最大的缺點,便是難於轉向。

中國古代無四輪車的根本原因,其實不是道路問題,而是中國人沒有解決四輪車的轉向問題,中國人的四輪車,只是簡單地將四個輪子安裝在一個固定的車架上,因此難於轉向,導致實用價值很小。這個曠世問題,中國人幾千年也沒解決。

畫家張擇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圖》上,畫有多輛四輪車,皆是典型的不能轉向的四輪車。這種車從古代一直使用到現代中國的五十年代初。四個窄窄的鐵箍木輪裝在車架上,由三到四頭牛拉着,車子的轉向,則是四頭牛憑力氣大生拉硬拽。(確切的說,是靠車轍解決轉向問題,車輪子把路面壓了很深兩道溝,車輪就在溝裡滾動,秦始皇的車同軌就是爲了這個方便。)

這種粗糙簡陋的四輪車,上世紀40年代出生的北方農村人都還見過,據說是在1958年的大躍.進時,因爲這種車子嚴重影響了社會.主.義先.進.性,嚴重影響了社會.主.義大躍.進的光輝形象,才終於淘汰了這種粗笨的四輪車,倒還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

所以現在把問題歸納起來,李嘯要着手解決的兩個關鍵問題,一個是道路難行的問題,一個便是四輪車的轉向問題。

前一個問題,李嘯現階段暫無能力加以更改,不過,他可以避重就輕地解決這個問題。這是因爲,他現在李嘯打算開展的車馬行業務,皆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貨物運送,基本上都是走官道,走這樣的四輪馬車還是不成問題的。現在大明的這種粗笨四輪車能走,那麼自已研製的新式四輪車,自然沒有不能走的道理。而李嘯不會開展貨物配送下鄉活動,這樣就儘可能地避免了走崎嶇小路與山道。

第二個問題,來自後世的李嘯知道,西方的四輪馬車之所以運作自如,卻是因爲發明了轉向架之故。西方出現的可轉向四輪車,最具創新的設計爲,前兩個輪子裝在一個車架上,後兩個輪子裝在另一個車架上,後面的車架架在前面個車架上由一根立軸連接,實際上是兩個兩輪車的組合。通過這突破性的設計,四輪馬車才終於成功地走上了歷史舞臺,在世界歷史上演出了屬於自已的輝煌劇目。

西方的四輪馬車,從產生到定型,先後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一直到十九世紀還在不斷改良。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隨隨便便就可成功的事情。

李嘯下定決心,該做就做,如果總是瞻前顧後,猶豫不決,那隻會一事無成。

“吳先生,我要做的這四輪馬車,與大明現有的四輪車不同,必須要可以輕鬆轉向,方爲合格,可以先做試驗性研究,本官並不求能一步到位完美無缺。”李嘯最後下了結論。

他隨後把鐵匠張銅柱與火器總頭趙傑一併叫來,給他們畫了一張根據後世的記憶,繪出的四輪馬車草圖。

張銅柱與趙傑看了眼前的圖,都有一種開了眼界的感覺。

他們看到,李嘯所繪的馬車,車身較長,護板前高後低,前護板上鑲嵌着木板釘死的座位,下面有搭腳,兩層板製成了車伕的座位,在車伕座位下是前輪,有一根長杆加兩側護木連接前輪,這就是連桿,兩個前輪並沒有如以前的馬車那樣固定在木框上,而是用中滾軸和連桿相接,長長的連桿又被固定在圓盤式的前軸上,車轅與車身銜接的部份與前輪懸掛結合,這樣騾馬轉向的時候前輪的懸掛也就整體轉向。

李嘯在繪圖時,腦海中也在思索這四輪馬畫的轉向原理。李嘯認爲,四個輪子的馬車,頗有些類似後世的小汽車,轉彎的時候兩隻前輪必須朝一個方向偏,才能順利轉彎。這樣當前方的牽引力改變方向時,車轅通過軸套,改變車軸的方向,也就使得車輪朝牽引力的同一方向轉動,實現四輪車的轉向。

這是一個後世普通人都知曉的常識,卻讓此刻的明朝工匠感覺十分新鮮。

“此車草圖便是如此,本官要求你們所研製之四輪車,務必要能靈活轉向,便於使用,如果僅僅是複製大明現有之四輪馬車,那意義便不大了。”李嘯侃侃而談。

“大人這泰西四輪馬車圖樣,實是新鮮,卻也給我等頗多啓發,大人且耐心等待一段時間,我等定會盡快將樣品制好。”趙傑鄭重稟報道。

“李大人您放心吧,小老兒會盡力配合趙總頭做事的。”張銅柱也在一旁附合。

“嗯,希望你們儘快制好,這四輪馬車,是咱們要成立的車馬行能否順利運行的關鍵,本官就拜託二位了。有何物料需求,儘可向吳贊畫提出,由他着手解決。”李嘯說完,向二人拱了拱手。

見李嘯對自已這般看重,二人十分激動,心下愈發在想,定要好好做好李嘯交待下來的這件差事。

“二位,按本官此圖試製樣品出來,卻需多久?”李嘯最後忍不住叮囑了一句。

趙傑與張銅柱商議了一陣,趙傑說道:“大人,我們儘快於一個月內,將此樣車制好。”

“好,制好後,本官重重有賞!”李嘯大笑說道。

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七百零二章 聯絡外力,共抗李嘯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第五百八十六章 殺主求降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礦 擴軍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八百零七章 突襲與誘敵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八十六章 車馬行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九百二十二章 都城破,準國亡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窮,安可回頭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五百三十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廷遣使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十一章 酒樓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一百一十八章 首級交易(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東南崩缺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戰是降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三十八章 追敵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其送死,不如反叛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四百五十三章 收降哥薩克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
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七百零二章 聯絡外力,共抗李嘯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第五百八十六章 殺主求降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礦 擴軍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八百零七章 突襲與誘敵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八十六章 車馬行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九百二十二章 都城破,準國亡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窮,安可回頭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五百三十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廷遣使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十一章 酒樓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一百一十八章 首級交易(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東南崩缺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戰是降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三十八章 追敵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其送死,不如反叛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四百五十三章 收降哥薩克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