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

李嘯這番連珠炮般的質問,讓城頭的黃得功與史可法二人,俱是臉色極度難堪,又啞口無言無以應對。

李嘯見二人俱是沉默,他知道自已的話語,已然打動了黃得功,遂又趁熱打鐵地說道:“黃將軍,道義與正統之類的話,本王就講到這裡。現在,本王就再與你談下我軍的實力。”

“唐王,這……”

李嘯無視黃得功一臉尷尬,他繼續說道:“闖子,你也看到了,我軍自引兵南下以來,連克徐州,淮安,鳳陽,已迅速消滅了負隅頑抗的劉良佐部,這一路攻來,所向披靡,何人可擋!而你部兵馬,先是在淮安城下,被我軍滅了三萬精銳,隨後,又丟了滁州與揚州大部,現在僅剩這揚州孤城一座據守。可謂內外交困,無所援救。而我軍兵精將銳,兵馬雄厚,又有重型火炮助陣,這揚州城池縱然堅固,防禦縱是周全,又能堅持多久呢?哪怕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我軍不攻城,只對揚州城加以長期圍困,你部兵馬,外無援兵,糧草有限,復又能堅持到幾時?”

李嘯這般話語,說得黃得功臉色愧然,他甕張着嘴,卻依然說不出話來,最終只是長長地嘆了口氣。

李嘯見他心動,又趁熱打鐵道:“黃將軍,只要你能在此獻城歸降,率全軍兵馬反正,那麼,本王可以向你保證,你與你部下的性命財產,皆可絕對安全。而各人的爵祿官位,本王亦會全部不變,如你們在弘光僞朝一樣。另外,你若就此歸降,本王還會大大重用你,讓你以本部兵馬爲基礎,組建成唐軍第八鎮兵馬,成爲本王的嫡系部隊。將來你部引兵作戰,北攻韃虜與流寇,南平國中諸內宵小,黃將軍皆是大有用武之地呢。這將來的前程與爵祿,當是無可限量矣。怎麼樣,本王所說的條件,夠寬大爲懷了吧,黃將軍可滿意乎?”

李嘯先是威逼,隨之利誘,讓黃得功心下激動有如擂鼓,一時間,他在內心緊張盤算,臉色亦十分複雜。

見到李嘯現在,似乎已快要說動那黃得功了,旁邊的史可法頓是急了,他急急上前,對李嘯大聲道:“李嘯,你這般說來說去,無非是想勸靖國公率部歸降你而已,只是你可知道,靖國公向來忠勤國事,爲國效命,乃是我弘光監國手下最爲倚重的良臣虎將,縱然現在時局艱危,又豈能被你三寸不爛之舌所輕易說動!本部且問你,你部兵馬,千里遠來,頓兵于堅城之下,只要靖國公耐心守城,與爾等周旋下去,你部兵馬又豈得長久?還不是到頭來,只有師老兵疲,乖乖退兵一路可走。況且,朝廷見揚州艱危,也必會想盡辦法前來援救,到時內外夾擊,卻不知道……”

“夠了!”李嘯厲聲打斷史可法的話語,冷笑着回道:“史可法!你說這話,還真是站着說話不腰疼呢。你這廝居心險惡,讓黃將軍爲那弘光僞朝,賣命效死,命喪此地,反說是忠勤國事,爲國效命,真真鼓搖脣舌,顛倒黑白無過於此矣。本王且問你,重興皇帝在上,他乃是先帝太子登基爲君,其正統與合法性,豈是那個苟且鼠輩的朱由崧可比?靖國公不思爲重興皇帝效力,難道還要去爲那個行將就木苟延殘喘的弘光僞朝繼續賣命嗎?真真可笑之極!”

未等史可法回話,李嘯冷冷一笑,又繼續說道:“史可法,你說朝廷有兵馬來援,只怕僅是虛張聲勢,自壯膽氣罷。想來本王引兵南下,一路攻伐到此,從山東南部打到這長江邊上,都未嘗見得半個僞朝援兵,怎麼到了這揚州城下,那朱由崧就良心發現,突派大批援兵來救了麼?再退一步來說,就算朱由崧良心發現,願意派兵來救,但他可依賴的無非是四鎮兵馬,他的手下,根本就沒有可以擅自調動的機動兵力。他若要從那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的左良玉與鄭芝龍手下借調兵馬,談何容易!甚至說是與虎謀皮,亦不爲過吧。你這般謊話,只是怕連三歲小兒,都欺瞞不過。”

“你,你……”史可法被李嘯這一頓反諷,臉上頓是急得出汙,他手扶堞垛,嘴巴翁張,卻又說不出甚話來。

李嘯直視着史可法躲閃的眼神,又繼續道:“史可法,本王其實也知道,你在那弘光僞朝之中備受排擠,無論是僞朝廷中,還是各地州府軍鎮,皆是徒有虛名,毫無半點實權。此番過江,你甚是想在這江北督鎮職位上做出點業績來,讓江北之地得以保全,從而彰顯自已的功勞,讓朝中諸臣刮目相看。只不過,恕本王說句誅心之語,你這廝半點實權沒有,手中兵馬更無,想憑一已之力,就想保全這江北州府,豈非癡人說夢麼?本王在想,弘光僞朝廷實在是找不到合適人選了,纔派你前來任這個倒黴催的江北督鎮,前來這揚州城裡送死吧。史閣部你如此悲催,好處半點沒撈到,反而這處處受氣與自來送死之事,倒是件件少不得史閣部呢。可嘆哪,你這廝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做人做官如此失敗,尚且不自省,還在這裡狂言狺狺,信口雌黃,真真可悲又可笑啊。”

史可法聽到李嘯對自已如此無情的嘲諷與挖苦,內心的憤怒與屈辱,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他臉色煞白,手指顫顫地指着李嘯,目光有如兩把尖刀,幾乎能把城下的李嘯給戳個對穿。

見到史可法神情已然尷尬憤怒到極點,李嘯決定再給他來個最後的兇猛一擊。

李嘯輕嘆一聲,又繼續道:“史可法,你放心,黃將軍若歸附反正,那本王也不會難爲你,更不會取你性命。本王還會派出兵馬,護送你渡江南去,保你順利返回僞朝。只不過,本王在想,史閣部受命北來,任這聲名甚大的江北督鎮,結果卻是整個長江以北,半點地方都未能保住,反而只能灰溜溜地腆顏自返,卻不那僞朝中的袞袞羣臣,該會如何看到落魄而回的史閣部呢。那朱由崧,會不會拿你開刀,甚至就地問斬,倒還是真難說得緊呢。”

李嘯略略一頓,又長嘆一聲道:“本王只怕,就算朱由崧能放過你,那馬士英劉孔昭等人,也不追究攻訐你失地瀆職之責,但從今之後,史可法你在那僞朝之中,只會更會倍受同僚排擠與鄙視,這日子也會更加難過吧。這般窩囊憋屈,苟且過活,依本王來看,還真不如就在此自了算了。”

聽到李嘯這毫不客氣的誅心之語,史可法氣得渾身發抖,他臉上的肌肉劇烈抽搐,他手指哆嗦地指着李嘯,最終啊的一聲,雙眼一翻,仰面暈倒過去。

“史大人!”

“史閣部!”

見到史可法竟被李嘯當場罵暈,黃得功與旁邊的護衛皆大驚失色。幸得他們急急出手,一把扶住史可法,才防住他險些倒栽倒地。

“快,快帶史大人下去休息。”黃得功急急道。

“得令。”

在部下將昏暈過去的史可法帶下城去後,黃得功獨佇城頭,默然無語。

此時此時,他忽然感覺自已,被李嘯這一番話語,象有有廓清天宇拔開迷霧之感,但他在心下,卻又是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孤獨與迷茫。

自已現在,到底要何去何從呢?

城下的李嘯,見到黃得功一臉嚴肅沉默的模樣,亦不再多勸,只是微笑地看着他,等他自已做出決斷。

只不過,黃得功思前想後,最終還是決定,先不急於做出決定。

他打算,再與城中那兩員心腹大將,翁之琪與馬得功二人,詳細商量後,再作回覆。

於是,他長嘆一聲,對李嘯說道:“唐王,你這番話語,甚是有理,黃某受教聆聽,心下亦是莫名愧然。只不過,此事關係重大,黃某智識淺薄,尚難作出決斷,且待本將與部下詳商此事之後,再向唐王作出答覆。”

李嘯微笑道:“可以。本王給黃將軍一天時間,好生商量討論。只不過,若是一天過去,黃將軍若是反對或無回覆的話,那本王也就不客氣了。我軍將會即刻開始攻城,界時,貴部兵馬的命運,也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聽到李嘯這番明爲寬容,實則威迫至之的話語,黃得功心下不覺一凜。他臉上擠出苦笑,復向李嘯急急抱拳致禮,便帶着一從護衛,匆匆從城頭快步而下。

黃得功等人下得城來,李嘯微微一嘆,臉上卻是勝券在握的微笑。

這時,第七鎮鎮長曹變蛟湊上前來,對李嘯低語道:“李大人,以您來看,那黃得功會最終投降我軍麼?”

李嘯哈哈一笑,沉聲道:“黃得功不是傻瓜,在本王這般曉以利害的情況下,他若還不知道怎麼做出選擇,那你也太低估其人了。以本王看來,黃得功此去與部下討論,只怕他手下那些部將,爲了自家的前程與財物,必定會極力勸其反正投效,肯定會比本王還要積極呢。我們就在城外,靜觀好戲便是。”

李嘯說得沒錯,黃得功這一下去,立即就在城中官署之中,與手下兩名親信大將,翁之琪與馬得功,詳細商談接下來到底是戰,還是降。

黃得功把李嘯的話語向二人簡述了一遍,翁之琪與馬得功二人,立即紛紛表態發言。

原滁州守將馬得功,首先表態,他急急言道:“靖國公,現在唐王親來勸降,這般良機,安可錯失!你想想,我軍自淮安城下兵敗喪軍,三萬精銳盡覆,已然失去了與唐軍相爭的本錢了。後來,將軍你又命在下捨棄滁州,全軍退守揚州城,我軍現在唯一可守的地方,也就是揚州孤城一座了。現在的我軍,進退無路,坐困愁城,又外無救援,唯有死守揚州一路可走,這樣的話,恐怕真如唐王所言,哪怕唐軍不攻城,我軍都會在巨大的壓力下,逐步崩潰,漸生內亂呢。這揚州城,縱然將軍有心死守,但形勢比人強,又如何能長久守下去啊。”

他略頓了一下,又道:“靖國公,現在唐王已答應我們,各人的爵祿與官位,皆如從前,並不改變。有這一條作保障,我等放心投降便是,復何憂哉?再說了,以後咱們給那重興皇帝效力,更是大明正統無可非議,豈不比在那弘光監國手下做事,更要強許多麼?這般良機,萬望黃將軍好生把握,勿失良機啊。”

馬得功說完,翁之琪亦插話道:“得功說的是。以我看來,現在那弘光朝廷,只怕真是秋後的蚱蜢,已蹦躂不了多久啦。我軍若不趁早改換門庭,投效唐軍,以保爵祿富貴,等到唐軍攻城之際,則悔之無及矣。在下在想,如果我們能趁此良機,改投唐軍,唐軍爲了彰顯我軍首義之功,必會大大重用我等,將來再南下渡江而戰,我軍亦可爲王先驅,大撈戰功,將來的前程地位,只怕絕對是比現在還要高得多呢。這於公於私,在下都認爲,立即率部投降唐軍,爲其效力,當爲最爲緊要也最爲關鍵的事情啊。”

聽了二人的表態,黃得功默然無言,他呆坐在虎頭椅上,半晌不發一聲。

其實到了現在,黃得功在心下,亦已認可二將的說法,只不過,他一直邁不過內心的那道坎。

因爲,不管別人怎麼說,那弘光監國朱由崧,對其是有知遇之恩的。

他能把黃得功,從一個普通的總兵,任命爲揚滁總兵,把他提拔爲總管淮滁兩地的軍鎮大員,又加封其爲靖國公,太子太保,這般榮寵,其他三個軍鎮,皆是莫及。

而現在,自已卻要背主忘恩,改換門庭,臨陣投敵,去爲其死敵唐軍效力,向來自視忠義的黃得功,實在無法說服自已去做這樣的舉動。

而就在他沉吟不決,不知道接下來到底要如何行事之際,忽有親兵來報,說兵部尚書史可法已從昏迷中醒來,正趕過來要求見自已。

“哦,史閣部醒了麼,他又來此作甚?”黃得功下意識地低問了一句。

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一章 穿越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四百九十章 頭號敵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五百四十三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四百章 清虜獵殺令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五百六十章 李嘯的三項條件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島覆滅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三百九十八章 效仿曹魏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六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的口袋陣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十五章 反目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其送死,不如反叛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六百一十章 和談爲上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六百七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十二章 搶馬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十八章 軍令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潛伏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五十章 軍議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五百四十章 兩頭押注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奈之降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四百九十五章 議和之議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第三章 女子第十四章 考校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四百零二章 擴軍平南鎮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
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一章 穿越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四百九十章 頭號敵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五百四十三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四百章 清虜獵殺令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五百六十章 李嘯的三項條件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島覆滅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三百九十八章 效仿曹魏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六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的口袋陣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十五章 反目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其送死,不如反叛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六百一十章 和談爲上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六百七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十二章 搶馬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十八章 軍令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潛伏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五十章 軍議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五百四十章 兩頭押注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奈之降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四百九十五章 議和之議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第三章 女子第十四章 考校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四百零二章 擴軍平南鎮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