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

入得席來,李嘯與吳三桂等人,把盞言歡,觥籌交錯,一時間,賓主雙方和樂融融。

吳三桂方光琛等人,對身爲唐國公的李嘯,能這般盛情款待自已,自是十分高興,各人言笑晏晏,關係頓覺拉近了不少。

宴畢,李嘯復邀吳三桂與方光琛二人,進入客廳中,分賓主看茶而而坐。

三人又隨意閒敘了些話語,吳三桂放下茶杯,直入話題:”唐國公,我等此來登州,除了有心要來拜訪李大人外,卻也是極想知道,唐國公對現在的山東時局,究竟是何看法?“

吳三桂說完,目光直直地望向李嘯,滿是探詢求教之色。

李嘯眉頭微微一皺,很快臉上表情復歸平靜。他輕嘆一聲,緩緩而道:”長伯,恕本公直言,山東之抗清形勢,極不樂觀。“

”哦,李大人何以這般認爲?“吳三桂臉上一道陰影閃過,又追問道。

李嘯輕呷一口清茶,放下茶杯,輕嘆道:”清軍此次入關來襲,共有兵馬十餘萬,聲勢極大,大軍所過之處,可謂所向披靡。據本公所知,現在這十萬清軍,正屯兵山東與北直隸交境的樂陵縣一帶,山東之地,已然汲汲可危。爲挽此危局,本公才向朝廷緊急上奏,請求由本公暫時統領山東兵馬,以期合衆之力,共抗韃虜。“

李嘯頓了一下,接着說道:”本公卻萬沒想到,朝廷並不同意本公這般處置,竟決定把入援山東之兵馬,與我部下唐軍,分別安排行動。以本公看來,現在大敵當頭,我山東境內兵力本爲不足,卻還不能形成統一指揮,而是各自爲戰,這實在是一個極其嚴重的戰略錯誤。“

李嘯的話語,引來了吳三桂的熱烈贊同。

他重重地拍了一下大腿,點頭道:”李大人說得是!以在下看來,朝廷此錯在前,隨後又派首輔劉宇亮,來協調派遣各部兵馬,卻是一個重大錯誤在後!想那劉宇亮文官出身,爲人庸怯無能,對行軍打仗向無所知,除了內鬥擅長外,可謂再無長技。派這樣的人來指揮大明官軍,說得難聽點,可謂是用一頭蠢豬來指揮一羣獅子!朝廷如此用人,簡直是自取其敗之道啊。“

吳三桂恨恨說完,方光琛也嘆了口氣,插話過來:”李大人應該也知道了,現在那首輔劉宇亮,因爲畏怕清軍之勢,纔剛出了京師,便大哭而返,實是慫包一個。朝廷不得已,才另派了山東巡撫顏繼祖,來接任山東入援兵馬總指揮。只可嘆,這位顏大人也是沒上過戰場的文官,讓他來統管這山東戰局,只怕亦是強其所難,且難於濟事啊。“

方光琛說完,房間中一時一片沉默。

還是吳三桂打破沉默,他低聲問道:“李大人,現在朝廷安排已定,我等抱怨也是無用。依你看來,清軍下一步,卻會進攻哪裡呢?”

聽了吳三桂這般發問,李嘯目光灼灼地回道:“長伯,依本公看來,清軍接下來,一定會重點進攻德州!”

聽了李嘯這麼肯定的話語,吳三桂與方光琛皆不覺一驚。

李嘯繼續道:“本公之所爲這般認爲,是因爲,我軍上次已在涿州與清軍交手,將其部騎兵擊潰,故清軍嚐到了我唐軍之厲害後,定會對我軍心存陰影。現在,本公已令我唐軍興中鎮主將田威,率興中鎮甲營兵馬,駐守的魯西北的武定州。除了有那近2萬的甲營兵馬外,本公又安排了許多輔兵,帶上大量的投石機,震天雷等防禦性武器,協助守城。故這武定州,清軍決難立刻攻下。若清軍不傻的話,對於魯西北的武定州,極可能只會是採用佯攻之勢,而會把主要兵力,另投他處。”

“所以,唐國公認爲,清軍在武定州難於遂下的情況下,會轉攻另一處山東門戶,西邊的德州城嗎?但在在下看來,現在德州城,城池高峻,守衛措施相當齊全,又有陝西援剿總兵曹變蛟,遼東援剿總兵祖寬,山西副總兵劉良佐,山東副總兵倪寵等部兵馬共同防守,總共守城的兵馬數量,也是有近兩萬人,足是可觀。因此,德州城清軍若要強攻,卻也不那容易容易攻下吧?”吳三桂又問道。

“如果真是這樣,那山東之地反而更危險了。”李嘯一臉憂色地說道:“若清軍攻打德州不克,則極可能放棄繼續攻打,轉而繞過德州,徑攻濟南或兗州等地,避實就虛,攻打我軍薄弱之處,這纔是本公最爲擔心之事啊!”

“若真是這般,那這魯中一帶,可就糟了。”方光琛一臉凝重地插話道:“現在魯中地區,山東總兵劉澤清駐守濟南,遼東前鋒營副總兵祖大弼駐守兗州,我部寧遠兵馬駐守濟陽,均只有數千兵馬,若清軍洶涌而來,何以擋之!”

“這正是本公最爲擔心之處,若包括省城濟南在內魯中一帶失守,任憑清軍荼毒,則山東一地,便是岌岌可危了!清軍很可能會接下來,再分兵出擊,將我山東兵馬,分別擊破。”李嘯神情肅斂地說道。

“若是這般,李大人可能破解之策?總不能任何清軍猖狂進攻,而我大明官軍卻束手無策吧?”吳三桂又問。

“哼,清軍又不是三頭六臂的怪物,如何會拿他們沒辦!”李嘯冷哼一聲,便對吳三桂說道:“吳總兵,以本公之見,若你願意,本兵可領我興中鎮乙營兵馬,從登州出兵,前往濟陽,與你同駐一城,互爲守助。若清軍來襲,當可共挫其鋒,守住濟陽可無憂矣。”

聽到李嘯願意出兵與自已一同守衛濟陽,吳三桂臉現滿滿的歡喜之色,遂大聲道:“李大人願派唐軍來與在下一同作戰,作下自是歡喜無盡,復有何可慮!那在下就在濟陽城中,恭迎李大人派兵前來!”

吳三桂剛表態,一旁的方光琛又向李嘯問道:“若清軍轉攻南部的兗州,李大人又該如何處置?”

李嘯輕笑一聲,朗聲回道:“現在兗州已有祖大弼的兩千遼東前鋒營兵馬駐守,兵馬雖少,但兗州南部的單縣之地,有我軍所築的鐵龍城,現在安排了興中鎮丙營兵馬駐守。若清軍果向兗州而來,則本公可令興中鎮丙營緊急調往兗州城,與祖大弼一道守衛,這兗州之地,亦無可慮矣。”

“李大人這計甚好!那祖副總兵,見李大人願派唐軍前來助戰,定也會大加歡迎,若這兗州城中若有近2萬兵馬駐守,卻亦足以守衛。”吳三桂從一旁附合道,這裡,他忽然皺了一下眉頭,復對李嘯說道:“李大人,若清軍繞過德州來攻後,既不北上攻打濟陽,也不南下攻打兗州,而是集中兵力,徑攻濟南省城,李大人又當以何策解之呢?”

聽了吳三桂這般發問,李嘯長長地嘆了口氣。

”長伯所言,亦是本公心下最爲憂慮之事啊!“李嘯皺着眉頭說道:”現在濟南,是山東總兵劉澤清親自駐防,此人把這濟南城,當成其私家禁臠一般,對外來之客軍十分猜忌。且這劉澤清,實是卑鄙小人一個,本公向來與其交惡,實難與此等小人一同共事。“

”當然,現在國難當頭,本公也不想與他這等小人計較。若清軍真要進攻濟南,則本兵會立刻從濟陽出兵,南下救援。“李嘯輕嘆一聲道:”只希望劉澤清這傢伙,骨頭不要太軟,能堅持到本兵到來吧。當然,這般倉促應戰,我唐軍極可能也會損失慘重,卻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房間中,一時又是一片寂靜。

三個人的臉上,都是若有所思的表情。

”那李大人,何時派兵出發前往濟陽?“還是吳三桂打破沉默。

”三天之後,本公會親率兵馬前往濟陽。“李嘯字句清晰地回答道。

”好,貴軍到來之際,在下在濟陽城中,爲李大人和全軍將士,擺開筵席,接風洗塵。“吳三桂慨然迴應。

見吳三桂身爲外地客軍,卻表態這般豪爽,李嘯在心下,對他好感更甚。於是,他微笑道:”很好,那本公就先謝過吳總兵盛情了。“

吳三桂等人,在登州只呆了一天,次日清晨,便急急回返濟陽而去。

臨行前,在又得到了李嘯定然在後天率兵前往的承諾後,吳三桂才一臉如釋負重的情情,與方光琛一道,率領護衛們,一起西返濟陽城而去。

三天後,李嘯果然調集興中鎮乙營兵馬,以及全部的騎兵部隊,2400名玄虎重騎、2400名飛鷂子輕騎、1800名滿州騎兵、2000名火銃手,70門重型龍擊炮部隊,1500餘名輔兵,浩浩蕩蕩近2萬3千兵馬,由李嘯親自率領,直往濟陽而去。

而這登州城的守衛,則是李嘯從濟州島的平南營中,抽調了一總兵馬,用於維持治安和秩序。

在李嘯帶着大批兵馬,往西疾行快進之時,清軍已兵分兩部,按先前計劃,一路兵馬四萬人,由奉命大將軍多爾袞和肅親王豪格統領,佯攻武定州。

另一路兵馬六萬人,由揚武大將軍嶽託統領,由阿巴泰、杜度、尼堪爲副將,作爲用兵之主力,轉攻德州而去。

在清軍大批兵馬,正浩浩蕩蕩前去攻打德州之際,德州城中,山東巡撫顏繼祖,正在爲處理嚴重緊張的軍民關係,而煩惱不已。

原來,現在德州雲集了各地入援的明軍兵馬,但諸如祖寬、劉良佐等部軍兵,軍紀極壞,四處騒擾搶掠百姓,且有***良家女子之惡行,搞得整個德州烏煙瘴氣,民不堪言。

德州知州劉知訓,對大明官軍這般軍紀敗壞,極爲氣憤,決意自已出頭,去爲百姓伸冤。

於是,他立即向祖寬與劉良佐等人,審訴其部軍兵惡行,卻沒想到,祖寬等人非但不主持公道,反而遷怒於他。說現在軍餉本是不足,部下軍兵搶點老百姓的東西,又有何錯。有道是皇帝尚不差餓兵,他們沒有縱兵大掠殺害百姓,已是手下開恩了。

最後,劉知訓身爲堂堂知州,竟被一衆喧譁軍將,亂棍趕出軍營,可謂斯文掃地。

劉知訓心下萬般痛恨,卻無可奈何。幸得山東巡撫顏繼祖帶着幕僚方文和二人,前來德州犒軍,氣憤不過的劉知訓,遂立即向顏繼祖稟報了這些入援明軍的樁樁惡行。

顏繼祖聽了劉知訓的訴苦,臉色相當難看,心下卻十分無奈。

在這明末年代,手中有兵馬,說話方頂用,一介文官的他,又能拿祖寬劉良佐等人奈何?最終,他只得好言安排劉知訓,讓他暫且忍耐,不要去與這些腦袋掛褲襠的無知軍漢過多計較,畢竟,真把這幫傢伙惹惱了,他們可是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的。

要知道,當日在登州造反的孔有德,可不就是因爲在北直隸吳橋地界,因爲爭搶一隻雞,而與當地百姓弄翻,最終起兵作亂,荼毒了山東登萊之地,幾近兩年麼?

前番教訓在前,又有清軍大敵壓境,故顏繼祖雖是巡撫,又是名義上的山東兵馬總指揮,卻也不得不慎之又慎,絕不敢去爲劉知訓去強出頭。

劉知訓恨恨而退後,顏繼祖在官邸之中,暗自嘆息不已。

這樣畏韃如虎,卻對百姓窮兇極惡的大明官軍,真的能抵擋得住,那強悍善戰的清軍入犯嗎?

顏繼祖心下,十分沒底。

只不過,他剛到德州一天,便聽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

那就是,據城外探子來報,清軍大部已離開樂陵,一部偏師,徑攻武定州而去,而另一部清軍主力,則正以鋪天蓋地之勢,浩浩蕩蕩向德州殺來。

好麼,清軍竟然來得這般迅速,自已這個戰事總指揮,卻再無法從德州離開,只能勉力挑起守衛德州城之重擔了。

”傳本憲之令,速召全體軍將,入我府邸議事!“

臉色大變的顏繼祖,向一旁的幕僚方文和,緊急傳令。

”學生遵令!“

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十章 門第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溝渠第一百六十二章 殺戮機器第五章 夜遇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八百九十三章 寧爲雞頭,不爲牛後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四百零二章 擴軍平南鎮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總攻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獄,索尼自盡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二百四十章 司令被俘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五百零六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九十九章 去處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其送死,不如反叛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其送死,不如反叛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一百六十章 北援錦州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三百零八章 復仇西班牙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樂城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三十五章 心聲第五百四十章 兩頭押注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六十章 劫持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
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十章 門第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溝渠第一百六十二章 殺戮機器第五章 夜遇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八百九十三章 寧爲雞頭,不爲牛後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四百零二章 擴軍平南鎮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總攻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獄,索尼自盡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二百四十章 司令被俘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五百零六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九十九章 去處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其送死,不如反叛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其送死,不如反叛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一百六十章 北援錦州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三百零八章 復仇西班牙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樂城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三十五章 心聲第五百四十章 兩頭押注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六十章 劫持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