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

第五十一章頓兵城下

兵貴神速。

毛勝在大勝之餘,根本沒有一絲絲的猶豫,大軍從鎮南關直撲而下。

一路追殺。

幾乎在安南軍隊並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已經打到了諒山城下。

一時間安南上下震動。

加上憑祥之戰,鎮南關之戰,以及在之後的追擊。大軍折損了三萬有餘。如果說憑祥之戰,黎思誠還能鎮定。但是到了而今。諒山城下一片驚慌。

“殿下,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請殿下暫避一時。”不少黎氏出身的大臣紛紛勸道。

“殿下,萬萬不可棄諒山城,諒山一失,則朝廷沒有立足之地,北宋真宗尚可南遷,但是朝廷南遷到什麼地方,唯有死守諒山,在諒山城下大敗北寇,朝廷才能金甌無缺。”吳士漣大聲說道。

吳士漣乃是安南朝中有名大儒,也是士林領袖。

當然了,而今安南雖然也有科舉,但是總體上來說,更依靠世家大族,如阮家,鄭家,黎家,陳家等安南的名門望族。

故而很多在安南權臣都是文武兼備的,有平章國事的官銜,也就是宋代丞相的官銜,但是同樣能領兵打仗。

而科舉出身的士大夫,不過是清流詞臣。

即便是吳士漣這樣的士林領袖,也沒有什麼實權。

黎思誠說道:“吳卿的意思,孤明白,孤寧死不退半步。敢說棄城者,猶如此案。”黎思誠拔出廠劍,一劍劈在案几之上。

阮熾見狀立即出列說道:“殿下聖明。”

隨即身後大小將領紛紛出列,只聽甲冑鏗鏘,氣勢如洪,剩下幾十將領幾乎齊聲說道:“殿下聖明。”

剛剛建立幾十年的後黎朝,正處於上升期,不管是國力還是政治上,就好像而今的大明一般,歷史上的黎聖宗時期,就是後黎朝最巔峰的時期,黎思誠在弘治年間纔去了,但是他才死後二十多年,後黎朝就雨打風吹了。

到了嘉靖朝的時候,莫氏篡奪了朝廷大權,後黎一分爲四,數年戰亂,最後被阮家與鄭家對峙。

所以,黎思誠能有後世的地位,也不僅僅是因爲他本身的才能,更是因爲下面的軍心民氣。

誠然明軍連戰連捷,安南士卒損失慘重,並折損了數名將領,安南上下固然有些驚慌失措。

但是作爲安南軍中的骨幹將領,卻並沒有喪失勇氣。

如果黎思誠此刻鎮定不下來,甚至這些大臣估計就要做一做寇準所做的事情了。

黎思誠之所以如此堅定的表態,卻也是感受到了下面這股思潮。

黎思誠如此決絕的表態,立即穩定了軍心。

阮熾進言道:“殿下,諒山城下,容不下大軍,臣願意帶大軍出外鎮守,爲掎角之勢,只要撐到雨季,北寇只能退兵了。”

黎思誠說道:“好,如此城外大軍就交給太傅了。”

阮熾說道:“請殿下放先,臣是決計不會北寇驚擾聖駕。”

安南這邊有安南的打算,但是毛勝這邊也有毛勝的打算,幾乎在鎮南關之戰後第三天,明軍大舉南下,正式翻越了大明與越南的邊界。

地勢也從之間北低南高,變成了而今北高南低,因爲不知不覺之間,明軍已經翻越了兩國之間的分水嶺,只需過了諒山之後,就走出了珠江流域,進入了紅河流域之中。

不過,諒山也並不是好攻的。

諒山城有山河之險,山就不用說了,大明與安南兩國邊境都是大山,河就是左江的支流,卻是少有的由東向西流的河流。

一座城池,依山傍水,更有一座堅固的城池,還有數座軍營,分佈周圍,好似梅花五出。

大軍想要到諒山城下,必須將外圍的營地一一個拔除了。

但是安南軍隊多用火器,善於防守,在打鎮南關的時候,早就知道了。

想要攻下這麼多的地方,傷亡只會比鎮南關一戰更多更慘。

而且也沒有什麼可以取巧的地方。

唯一可以欣慰的事情,就是諒山周圍要比鎮南關周圍寬敞太多了,足夠展開兵力。

慈不掌兵。

毛勝固然知道這一戰不會好過,但是眼睛也沒有眨一下,一揮手大軍就開始進攻了。

雙方近三十萬大軍,在諒山彈丸之地展開,兵分數路,綿延數十里,彼此之間烽火傳信。號角相連。

而阮熾坐鎮窮奇河北大營,穩如泰山,窮奇河北大營,每一個將領都已經說明,沒有將令,誰也不能後退一步。

所以雙方一開始,就打的血腥之極。

明軍這邊以京營爲主要的火力支援,因爲這個時候,毛勝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火器裝備率上,除卻京營之外,其他各部火器數量居然比不上安南軍隊。

當然了,安南這幾個月來積極備戰,後面不知道補充上來多少火器,在第一線的安南軍隊,更是補充的重點所在。

而原廣西軍隊,也就是剿滅大藤峽的軍隊,他們多是南方衛所之中剩下了可戰之軍,說起來,也是大明的次要軍隊,最新式的火器都沒有裝備給他們。而土司各部更是如此,有刀槍都不錯了,還想要火器。

只能以王越爲主攻,而其他軍隊分割安南軍隊的營地。阻擋援軍,不管安南軍隊的擺出什麼一樣的陣勢,毛勝也要一口一口給吃下來。

這樣的戰事,已經沒有花俏可說了。雙方都是鋼鐵,火藥,與意志的碰撞。

毛勝在後面看見的只有傷亡人數,與後勤消耗。

後勤消耗雖然大,但是朱祁鎮拔出的五百萬兩軍費,已經發揮出作用了,而且項忠坐鎮後方,自然不絕轉運。

只是大量物資都要從桂林,或者廣東轉運而來,其中消耗並不少,而距離安南最近的地方,大多都是土司。

不好在當地徵召物資,引起鏈鎖反應。

只是看見陣亡名單,毛勝忍不住的噴出一口逆血來。

他其實在當初欽州黃氏之變,硬生生的殺出來的時候,就已經受傷了,傷得還不輕。如果毛勝年輕十幾歲,這些傷勢對他來說,根本不算什麼事情。

但是歲月不饒人,他已經不是當初與郭登一齊衝擊象陣的猛將了。而且他也知道,他的責任重大,除卻他之外,一時間哪裡有能承擔起大軍作戰的主帥。

所以,他才隱瞞傷勢。只是將很多軍務分擔下去了,否則以毛勝的性子,即便不能說親身上陣,但也會上前督戰。

而今他看見,陣亡的名單,其中有大量的黃,岑,莫,田等等姓氏,這都是廣西土司兵,還有一部分項忠補充過來的貴州土司兵。

但是其中也有不少毛姓的,自然是他的親戚子弟的,還有一些人姓名之後,特別標明武學第幾屆出身。自然是京營的中下級軍官。

這都是大明的精銳與骨血。

在短短數日之內,卻打城這個樣子,毛勝豈不心疼之極。

表現在野戰之上,就是屢戰屢敗,很容易被人將前面的營地與後面的營地分割開來。

但是即便如此,每一個守營寨的將領,大多都是戰鬥在最後一刻了。而主將不身死,下面的將士一般都不會崩潰與投降的。

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十六章 海漕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九十章 貝琳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二章 大武學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九十章 少府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
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十六章 海漕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九十章 貝琳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二章 大武學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九十章 少府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