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

第九十一章整頓衛所的分寸

劉定之慌忙起身。

劉定之雖然是狀元出身,也算是朝廷大員了,又是高升在即。但是面對郭登也絲毫不敢怠慢。

畢竟,郭登乃是武定侯府出身,又是皇帝心腹之臣,打了一場勝仗,風傳封伯在即。前程廣大,一點也不差於他。

郭登說道:“劉大人不必客氣,我本想與劉大人詳談。只是劉大人明日就要赴京了,有些事情,只能今晚來說了。”

劉定之立即酒醒。

他很清楚彼此之間的政治標籤,不管是他還是郭登,身上都貼着一個共同的標籤,陛下心腹。

郭登來找他。自然是有事情來問。

劉定之說道:“將軍稍待。”他立即起身,用冷水洗了一把臉,頓時精神抖擻。說道:“將軍有話請講吧。”

郭登就將朱祁鎮的密信拿了出來,說道:“大人不是外人,這是陛下的密旨。”

劉定之細細看了,頓時皺起眉來了。

他第一個感覺,就是陛下做事太急了一些。

劉定之在北京期間,與朱祁鎮相處時間不斷,對朱祁鎮的心思也是比較瞭解的。只是他更知道,很多事情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整頓衛所如果那麼容易的話,朝廷早就做好了,而不是從宣德年間開始到現在,一遍遍的派清軍御史,但是也沒有什麼卵用。

劉定之看完之後,說道:“恭喜將軍,如果將軍能將這一件事情做好了,將來內閣之中就有將軍一席之位。”

很多人都看出來,今後大明內閣之中,將會保留六位大學士一位國公的局面。

郭登聽了,苦笑說道:“主靜兄,就不要取笑我了,我正爲這一件事情頭疼。”

郭登可不是愣頭青,雖然他父親乃是郭英的庶子,在武定侯府沒有什麼權力,但是郭登長在武定侯府,接觸到的就是大明軍方的核心層。

他接觸到消息,是很多人一輩子都不知道事情。

甚至說,朱祁鎮對軍中情弊的瞭解,都不如郭登。

別的不說,郭登就知道,武定侯府家丁都是在下面衛所掛職的,真要拉出去,那都是朝廷命官。雖然官不大而已。

領着朝廷俸祿,但是將主幹活,這樣的事情郭登見多了。

即便郭登乃是庶子所生,但是郭登從軍的時候,也能安排好些人隨行,幫助他掌控局面。可以說郭登能有今日,武定侯府的助力是撇不開的。

正因爲如此,郭登才知道,這裡面水有多深。

雖然福建這邊沒有什麼強大的將門,而且也算是開國勳貴的勢力範圍之內。

具體的來說,可以說每一個衛所的建立,就是與某一位勳貴有這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果細細說來,都可以說誰是誰的人。每一個衛所對應朝廷之中某一家勳貴。

這就是所謂之門生故吏。

這裡就不細細說了。

大體上,開國勳貴因爲太祖皇帝與太宗皇帝兩代打擊,與軍權相隔有一點遠,真正主導大明軍政的乃是靖難勳貴。

而靖難勳貴的勢力,大多都是在北方,特別是北京,九邊。

福建這邊,細細算來應該信國公湯和家族的勢力範圍,但是早已人過境遷了。在這裡動手,對靖難勳貴集團觸動不大。

但是郭登依然感到燙手之極,但是皇帝的命令,他又不能不做,思來想去,已經想了很久了,這纔來向劉定之問策。

劉定之說道:“將軍有此見底,今後自可常保富貴。”

郭登說道:“富貴不富貴的,我不多想,只要能讓陛下滿意就行了。”

劉定之說道:“將軍覺得,福建士卒如何?”

郭登說道:“草芥之徒而已。”

劉定之說道:“這不就完了,將軍新立大功,想來不日封爵,本朝祖制,向來有拍公侯出外訓練大軍。令主也多承此令,將軍不過奉命而爲。”

“有何不可?”

郭登正想說什麼,忽然想到了什麼。向劉定之行禮,說道:“先生之意我明白了。”

劉定之言下之意,就是不要多想。

不要想皇帝要讓他整頓衛所的事情,也不要想這衛所之中的利益牽扯,就公事公辦,如國初太祖皇帝派公侯出外訓練士卒一樣。

將不堪用的士卒裁撤出去,只要將福建士卒訓練好,可堪一戰就可以了。至於其他的事情,他就當做不知道。

只要掌握好這個分寸,對朝廷也好交代,也給自己留了餘地。

當然了,這可能與朱祁鎮所想的不同。雖然這一次葉留宗之亂,朱祁鎮已經摘了好幾個世襲指揮使的帽子。

但是還有很多這樣家族倖免於難的。

這個體制不變,縱然郭登下了大力氣訓練好福建軍隊,但是有能維持幾年啊?

郭登說道:“但是陛下那邊?”

劉定之說道:“請將軍放心,陛下哪裡我會代爲呈言。”

劉定之如此說,倒不是爲了郭登,而是爲了朱祁鎮。很多事情第一步,並不是要做到最好,而是能將這一件事情給推行下去。

只要推行了第一步,纔會有第二步,第三步,如果第一步就出了差錯,被迫中止,下一次重新開始的時候,就要費幾倍的功夫了。

這個辦法,固然會讓郭登有明哲保身的機會,但也是最好的辦法。

郭登再次行禮說道:“多謝主靜兄。”

郭登又寒暄了幾句,這才告辭了。

第二天劉定之交接了政務,就開始北上了。

因爲而今是冬季,天津海港也凍住了,乘海船北上,更是頂風。劉定之自然是從陸路到杭州,然後從運河北上,想來到了京師,就是明年一月多了。

只是他剛剛走,就有人送來一個包裹,卻是郭登送來的程儀。

劉定之一看,卻是一封銀子,五百兩。

劉定之對身邊的人說道:“收下來吧。”

身後的管家卻有些奇怪的說道:“大爺,平日大爺不是從來不收別人的銀子,怎麼今日?”

劉定之淡淡一笑說道:“別人是別人,郭將軍卻不是別人,別人的銀子收不得,但郭將軍的銀子,卻是收得的。”

劉定之輕輕一笑,就一路北上了。

而郭登已經開始了抽調各衛所人馬,到天階山下攻山,一時間自然是花樣百出,慘不忍睹。

郭登就氣炸了肺。

他本來以爲福建士卒在戰鬥之中表現,已經夠差勁了。但是萬萬沒有想到,他所看見的差勁表現,已經是福建衛所士卒優中選優的結果了。

而真實的情況,比這更差勁,很多衛所來人都籌不齊。連檢查都應付不過了。

郭登雖然有明哲保身的想法,但是身爲武定侯府出身,乃是開國功臣之後,他對大明江山也是一分責任感的。

見此情況,什麼明哲保身之心,也不去管了。寫了一封密摺,將福建衛所的情況上奏朝廷。

一口氣將好幾個指揮使給彈劾了。然後大刀闊斧的進行整頓。

郭登一放開軍籍,一時間僅存的士卒,幾乎全都要改爲民籍了,以至於郭登不得不一個衛所一個衛所的開放。

幾乎上福建所有衛所的軍隊,換血慮達到了百分之七八十,至於不肯走的人,自然是軍官了。

有一個世襲枉顧的官職,傻子纔會放棄的。

至於衛所的土地情況,郭登雖然沒有細查,但是也敲打一番,將那些出了事的將領,不管是敗仗的而是牽扯到謝懷案之中的將領,他們所侵佔的田產一屢分給士卒。但是比起開國時分給士卒田畝。僅僅有三分之一左右。

但是僅僅是這三分之一,在福建百姓發現參軍真分田之後,更是踊躍無比,一口氣就招滿了幾萬人。

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
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