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

第一百零一章思明府之變

思明府。

大明廣西土司有兩大姓,一是岑姓,另外一個是黃姓。

黃姓本來世襲思明府,太平府,但是在開國之初,朝廷覺得對得對桂西地區掌控力度不強,就將太平府黃家給遷到了山東泰州,改爲流官。

而太平府,也就成爲大明在桂西地區,唯一一處流官管理的府縣。

四周全部是土司。

甚至太平知府所管理的不過幾十個村子,不如後世一個鄉長。

而今,桂西最強勢的土司,倒不是黃家,而是岑家。

岑瑛這個人,可以說大明前期土司之中,權勢第一。

他爲朝廷多次效力,出兵攻安南,並派並駐守各地,繳納賦稅,按時朝貢,並興辦儒學,不管效果如何,是大大的討好了士大夫。

在山雲在的時候,更是與他關係密切。鎮壓大藤峽之亂的時候,更是多次出兵效力,甚至還將自己的主城東遷。並修建了而今的思恩府城。

他原本是思恩州長官,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爲朝廷效力,纔得到了這樣的封賞。

他是洪武年間出生的,歷經洪武,永樂,洪熙,宣德,正統五朝,也算是一等一的老臣了。

在廣西西南地區,更是名望卓著。

名望卓著到了什麼地步。

在千百年之後,還有人祭祀的地步。

如果岑瑛還在,黃宏根本不敢做這樣的事情。但是問題是,岑瑛已經老了。就在去年去世了。如此一來,岑家的聲勢一落千丈。

黃宏纔出頭了。

雖然岑瑛去世之前,已經做了很多安排,但是即便如此,岑家在他死後,也是矛盾重重的。

內部不清淨,對爲朝廷效力的事情上,就有些不積極。

黃宏代替岑瑛成爲柳溥的得力助手。

在限制大藤峽的上面,也是相當有作爲的。

但是柳溥調走了,黃宏卻帶着狼兵從東邊回來,才做下這一件事情。

黃宏本身能被柳溥看重,他自然不是傻子。

他想這一件事情,想了很久了。只不過而今,他覺得這是一個相當適合的時機。

遠得說,大明的主力陷入與瓦刺的大戰之轟,而廣西明軍因爲柳溥離去,新老之間並不愉快的交接,搞得有一些混亂。

平定大藤峽之亂,定然要藉助他們黃氏的。

這就是黃宏敢悍然下手,殺叔殺侄的原因。

當然了,黃宏在這上面還有技巧的,並不是簡單粗暴的殺人而已。

首先黃宏的大哥,也就是思明府土司,他爲人也太不如他弟弟。黃宏跟隨官軍東征西討,不管品行如何,但是能力還是過得去的。

但是這位大哥教子不成。

他兩個兒子,反目相爭,幾乎要骨肉相殘了,這已經是整個思明府之中,誰都知道的事情,他兩個兒子,不管是誰上位,另外一個兒子決計活不了的。

而他本人爲政能力也不行,思明府土知府下轄思明州,上下石西州,等等,其中思明州是相當重要的。

而且思明州土司雖然是他的下屬,但也是姓黃的。他們都是叔伯兄弟而已。

本來這叔伯兄弟,關係要好一點吧。但是他與思明州黃震,弄得幾乎水火不相容。如此一來纔給了黃宏機會。

畢竟,雖然大明而今沒有什麼時間。但是如果這事情他做不成的話,就不用去想什麼大明的反應了。

思明州土司袖手旁觀,甚至暗暗幫助黃宏纔有了這一場事情。

他並沒有親自動手,而是引誘自己的二侄子,弒父殺兄。並且借了他的人手。

這位黃家二公子,一時間也走投無路。

他大哥是長子,威信很高,父親似乎也確定讓大哥接班,但是他與他哥哥的恩怨,決計不容他活在思明府之中。

當然了,他如果去內地生活,也能活得相當不錯。

這就是思明土司爲自己的次子安排的道路,給他足夠的銀錢,在廣東或者更遠的地方,做一個富家翁。

如此一來,在老父看來,兄弟之間,就可以兩全了。但是黃二公子可不這樣想。

在大明最寶貴的從來不是錢,而是權力。

如同他能繼承思明府土司,思明府就都能爲他所有了。權力之大,甚至在一些藩王之上。

而他如果做一個富家翁,又能怎麼樣?見一個七品芝麻官,都要卑躬屈膝。

這是他決計不願意的。

如果是他自己的話,他不願意又能有什麼辦法?

但是有了他這個好叔叔黃宏幫忙,給了他很多支持。所以他才能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帶着人馬殺進了自己家中,將他的父親與哥哥一併處置了。

至於他有沒有殺過自己的弟弟們,這個事情就不知道了。

反正他們後來都死了。

第二天,天光大亮的時候,黃宏與黃震兩人帶着黃家的長老們出現了。

前文說過黃家是一個大家族,既然大家族就有喝多根根蔓蔓的親戚。黃宏在黃二公子面前玩了一出變臉。

義正言辭兼痛心疾首的訓斥他這個侄子一番,隨即大義滅親,一刀殺了,爲自己的哥哥報仇。

黃二公子根本什麼也說不出來,因爲他來到的時候,就已經被拿下來,嘴巴塞的死死的,畢竟他的人馬,就是他的好叔叔送給他的,到底聽誰,也就一目瞭然了。

黃宏還是很注意吃相的,並沒有自己坐上思明府知府的寶座,而是將他的兒子過繼給大哥,順便繼承思明府知府的寶座。

看上去,好像是天衣無縫的。

但是對於在陰謀詭計之中泡大的錦衣衛來說,黃宏的話,做的還是太粗糙,最重要的是殺人滅口的嫌疑太大了。

而且這一件事情,牽扯的人太多,根本不可能不做到完全的殺人滅口。

故而沒有多長時間,這消息就傳開。

一路飛奔就到了韓雍的手中。

韓雍一時間趕到棘手之極。

首先以大明法度,乃至禮儀綱常來說,黃宏這樣的舉動如果被原諒的話,大明的,乃至儒家核心價值觀就被踩在地上了。

怎麼都說不過去。、

李瑈做的還不如黃宏惡劣的,但是朝廷就大舉征伐李瑈,而且滅之。但是對黃宏姑息養奸的話,不僅僅朝廷那一關過不了,韓雍自己就不能原諒自己。

但是要處置黃宏的話,該怎麼下手?

朝廷在廣西衛所有額兵十二萬,但是堪用的不過三四萬,如果這三四萬都是機動兵力,滅了黃家並不是什麼難事。

廣西狼兵固然是天下聞名,但是真正稱得上廣西狼兵的是每家土司的精銳衛隊。數量並不多,以黃宏之能,思明府全部動員也不過數千精銳。剩下的都是烏合之衆。

但是而今朝廷在廣西能動用的人馬,全部陷在大藤峽附近都不夠用,根本抽調不出來多少人馬去圍剿黃家。

更何況,廣西土司或許有很多家,但是在對待朝廷改土歸流的政策卻是一致的,誰都不想。

唯一一個該爲流官管轄的太平府,這麼多年悽悽慘慘慼戚,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一旦想動某個土司,這事情就很容易複雜化。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動用刀兵,就將黃宏繩之以法。

但是這一件事情,想想都很困難。

黃宏既然做出這樣的事情,他事前難道沒有心理準備嗎?黃宏定然是待在思明府不出來了。

所以,只能派人去思明府將黃宏拿下。

這裡面的風險實在太大了。

但是韓雍卻沒有多少辦法。柳溥一去,他已經搞砸一次了,如果這個爛攤子,他收拾不了,估計兩廣總督就與他無緣了。

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十六章 海漕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十九章 百姓苦
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十六章 海漕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十九章 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