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

第一百零八章南洋水師大出血

大明安南戰場之上最大兩個火力集團,一個就是諒山城下,郭登手中以炮營爲主,其他各營火炮集合起來的火炮集團。

另外一個就是南洋水師了。

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南洋水師火炮數量還在諒山城火炮數量之上。白藤江之戰,南洋水師大概折損了幾十艘船,就讓安南人得了百門上下的火炮。

這還不說,有些火炮已經沉入江中,尋覓不到了。

這就是海運與陸運不同了。

如果按王越這個用法,一場大戰打下來,恐怕南洋水師的損失,要比白藤江之戰的損失還要大。

不管南洋水師與北洋水師都是王英一手一腳的打造出來,一艘一艘船,一門一門炮,去與少府,戶部,以及各地衙門打官司給弄出來的。

而今全部要打了水漂,王英豈能不心疼。

但是這又如何?

而今他有別的路可走嗎?

沒有?

而且他也不確定一點,那就是王越是代自己說的,還是代郭登說的。

如果王越自己的想法,還有拒絕的餘地。

如果說,是代郭登而言,那就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了。

王英與郭登之間,本來就不是太和諧,如果而今再打了郭登的臉,不要指望郭登能給他開脫了,不落井下石就保護錯了。

王英深深咬着牙根,恨不得將牙齦給崩斷,吐氣發聲,說道:“好,就依賢弟的。”

王英這一句話,其實這一支大軍的指揮權就已經到了王越的手中。

王越自然是事不宜遲,各部立即放棄的海防城,先回到了欽州修整三日,隨即大軍沿着海岸線南下。

王越要去的地方,就是下龍灣。

下龍灣很美。

在後世有海上桂林之稱,這一帶分佈着三千個大小島嶼,奇石頻出,姿態各異。最大的島嶼是吉婆島,相比也是有所耳聞的。

但是如此美景,就是明軍最大的麻煩。

這三千座小島,明軍是決計不可能一一佔據的,所以安南水師的小船,就藏在這些小島之間,晝伏夜出,頻頻打擊明軍。

甚至明軍都不敢追擊。

誰知道安南水師又沒有什麼陷阱,廣東水師只能在主航道附近的活動。海岸上的地勢,更是殘缺不全,很多都是岩石海岸,根本沒有開闊的登陸地。

從廣西到海防一帶,這一片的海岸的水文與海岸大多都是這樣的。

而今,有了肯下血本的王英,很多困難就不是困難了。

幾百艘船直入下龍灣深處,仙安鎮。

這裡有萬餘安南士卒屯駐,並在兩岸建立起了城垣,並不算多高,但是卻有足有多的火器,居高臨下,能打着明軍上岸之後站不穩腳跟。

因爲地理條件限制,一次能上來的不過千餘人上下,安南人可以一口吞下來。

而今王英也霸氣,乘着漲潮的時候,一口氣將十幾艘衝岸擱淺了。

這裡也不都是沙地,這些船隻將來想回收都不大好回收了。

但是數里長的海岸之上,每隔幾十步,就有一艘擱淺的船隻,就好像是明軍一座營盤一般,雖然從這些船隻上跳下來,還有齊腰高的水。

但是比之前,遠遠的要換乘小船要方便多了。

明軍一下派出三千士卒,由武學出身的江成帶領,直撲安南軍城垣。

朱祁鎮一直對武學看管特別嚴苛,故而凡是武學出身的將領,最少是一個合格低級將領,而江成更是其中佼佼者。

而王越更是武學一派的領軍人物。

雖然武學之中,有楊信,石彪,範廣等人,但是這些人都是衛所出身,很多時候身後的背景也很複雜。

對武學一系,並不是全面依靠。

但是王越就不一樣了。

王越是白身入軍,他的舉人身份讓他在軍中未必是是好處。甚至會得到很多將領的白眼。

甚至明軍很多將領,以不讀書爲榮。這種惡劣的習氣,即便是朱祁鎮打擊通過幾次,但依然根深蒂固。

想要改變一個人思想,有時候就要一輩子。

所以王越雖然不是武學出身之後爬得最高的,但卻是一心一意致力於提拔學弟們的將領。

而江成就是王越看好的一員將領。

山西人,一身勇力能搏殺猛虎,此刻他身披重甲,領兵衝殺在前。

如果是旁人,一身幾十斤重的盔甲,再從齊腰深的海水之中衝上去,早就沒有力氣了。但是江成腳步如飛,似乎一點沒有受到海水的影響。

安南士卒炮矢如雨,江成就好像是沒有看見一般,一躍而起,撲進了安南人的城垣上。

安南人的防禦工事,也是倉促之間修建的,不過是如同胸牆一般,安南人站在高處向下射擊而已。

江成殺人安南人之中,頓時陷入肉搏之中。

雙方寸步不退,但是即便江成英勇非常,依然落入下風,原因很間的,那就是明軍人數不多,再加上衝過來的時候,已經被火銃炮矢傷亡不小。

打仗的時候,從來是人多打人少。

即便明軍被安南人精銳一些,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如果沒有大船擱淺在岸上,第二波援軍恐怕要等好長一會時間纔派上來。

這也是登陸戰爲什麼不好打的原因。

而王英由砸上十幾艘。

這些船拼命向岸上衝,直到擱淺,一旦擱淺之後,不管什麼人,連水手都下船,登陸肉搏,就如此,在這一片短短的海岸上,明軍總共付出幾乎等同與白藤江之戰的損失,纔將六千人送上了岸。

同時他也鎖定了勝局。

在傍晚時日,殘陽如血。

王英王越兩人還有的護衛隨行之下,登上了岸。

卻見連海水似乎都被血水與夕陽暈染出一片片紅潤。

王越進入安南人的城垣之中,卻見短短一面牆後面,鋪陳了一地的屍體,江成立即來拜見。

王越看了江成,卻見江成渾身上下都是血水與碎肉,就好像是從地獄之中爬出來的惡鬼一般。

“好,這一次江師弟立下的大功了。”王越說道。

“不敢當,”江成的語氣有一些虛弱,想來一日鏖戰,也讓這員猛將有些吃不消了。

王越隨即讓江成下去休息。

他細細勘察戰場,隨即又看了不少安南人的屍體,這纔對王英說道:“而今安南人已經堅持不下去了。”

“何以見得?”王英立即問道。

他其實最渴望這一戰打勝的人了。

畢竟如果打敗了,誰的下場都不會比他慘了。

王越指着十幾具屍體說道:“你看,這些人都已經年在四旬之上,卻用來充當戰兵,可見安南人已經有幾分兵力枯竭了,而且我看了這些人手上的老繭,多數不是握刀的老繭,而是農夫出身。”

“估計在四成左右,也就是說,安南軍隊最少有四成以上,都是臨時徵召的,這樣的軍隊對我朝精銳之師,焉能不敗。”

“更重要的是。”王越看着西北方向的山巒說道:“從這個方向,向西北走二百里左右,就是諒山了。”

這就是說,此刻明軍已經在安南守軍側後了。

當然了,這並不代表什麼。

因爲諒山與這裡之間,還是有大量大大小小的山勢,要知道諒山城外的窮奇河,是向西流的,而不是向東流的。就可以說明這裡與諒山之間的地勢如何了。

不過,最關鍵的拿下來,接下來的事情就不是難事了。

只是王英心情並不好說,苦笑說道:“如此便好,如此便好。”

在他看來,這一戰幾乎是用錢砸下來的,這幾十艘船最少數萬兩銀子砸進去了。

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七十章 諸子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
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七十章 諸子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