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

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

朱祁鎮沉吟片刻。搖搖頭說道:“朕不敢做此想。”

朱祁鎮豈能不想滅瓦刺

但是事實卻告訴朱祁鎮,這大概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最少在一戰而定漠北,這樣的想法,在朱祁鎮看來並不存在。

不要看別的。

只要看太宗皇帝費了多大功夫,一次又一次的北伐,蒙古滅了嗎?瓦刺滅了嗎?

作爲一個皇帝,朱祁鎮從來想讓下面的人爲難。

佈置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很可能喪師亡將,事與願違。

孟瑛說道:“陛下英明,陛下既然不存此想,那麼此次北伐,就是消弱瓦刺,分裂蒙古。而如此一來,一路出擊,不如數路出擊。”

“縱然瓦刺有應戰之心,萬里草原之上,以三將之能,亦不可能有辱使命。”

朱祁鎮沉吟片刻。

他也慢慢想明白孟瑛戰略的要點。

孟瑛沒有一戰滅瓦刺之心。

孟瑛要做的也就是一件事情,那就是學習太宗皇帝,在草原之上扶持另外一個勢力出來,將草原一分爲兩,彼此爭鬥不休。

朝廷就可以安枕無憂了。

孟瑛年事已高,他也明白,他也明白自己在內閣之中最好不要待太長的時間,畢竟下面的人都窺視這個位置。

孟瑛畢竟不是張輔。

張輔在內閣之中,那是衆望所歸,根本不會有人說一個不字。

但是孟瑛比張輔差多了。

所以,他已經準備好退位讓賢了。

在這一戰之後。石亨,楊洪,郭登三人之中,估計要有一個人進入內閣之中,他正好退下來頤養天年。

所以,這一戰也是他主持五軍都督府之時最後一戰。

自然要多些心思。

朱祁鎮沉吟說道:“以國公之見,要多少大軍才合適?”

孟瑛說道:“瓦刺各部騎兵不過十萬上下,如果讓每一支軍隊在遇見瓦刺主力能夠自保,最好有五萬騎兵以上,至於徵召蒙古各部,自然是多多益善。”

朱祁鎮心中默算,每一路五萬,三路就是十五萬騎兵,京營騎兵只有八萬五千人,要從宣府,大同,遼東,海西,總共徵召六萬五千人才行。

幾乎是九邊騎兵爲之一空。

至於進駐肇州,開平,東勝,大寧,鬆陰,等駐兵,等於將宣府,大同,遼東,海西四鎮整體北移了。

這讓朱祁鎮有一種危機感。

別人看來,是明軍大舉北進。

但是在朱祁鎮看來,卻是明軍大露破綻的時候。

朱祁鎮將明軍分爲三個等級,第一個等級就是京兵,以朱祁鎮每年六百萬兩銀子打造出來的精銳敢戰之士。

是明軍之中最敢戰能戰的。

其主體以河北良家子,與邊軍敢戰之士。朱祁鎮厚養之。其戰鬥力自然不俗,還有大量培養出來的合格下層軍官。

其次就是邊軍。

如果說京軍乃是朱祁鎮新軍制的代表,那麼九邊之軍就是衛所制度最好的餘暉。

這些衛所駐紮在邊境之上,與蒙古的交鋒從來沒有斷絕過。

即便是從洪熙元年到正統前期,這一段號稱太平的時間段中,也百騎以下大小戰事,還是不少的。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自然培養出一大批敢戰能戰的將士。

不過,因爲衛所制度的崩壞。

這些將士軍紀堪憂之極,還有這樣那樣的小毛病。但是戰鬥力上還是有保障的。

至於其餘衛所軍,就不用多說了。比民夫好不了多少。

之前明軍將戰線收縮在九邊,看上去很沒有出息,但是在現實上,這種處理節省了大量的兵力,九邊防禦不敢說銅牆鐵壁,但也沒有什麼漏洞可鑽。

但是而今,這樣做。看似大舉北上,但是露出了大量的空檔。如果瓦刺能過一路勝利下來,決計能一路打到居庸關,或者紫荊關下。

這還是,朱祁鎮在正統十四年之後,修繕過京城附近的關卡,否則就是一路打到北京城下了。也就說,之前並沒有崩盤的可能,但是而今卻有了。

不過,朱祁鎮這個擔心,很快就被自己打消了。

無他,也先雖然是一代名將,但是要完成以數萬人擊破名將攻勢,然後反攻北京,在朱祁鎮看來,根本是不可能的。

如果也先能做到這一點,他在歷史的名聲足以與鐵木真並列了。

但是也先未必能做到。

朱祁鎮不能不防,他有意再招募一些士卒,並加快城防軍的新陳代謝,完成朱祁鎮的計劃,那就是京營八軍四十萬戰兵。

足夠鎮壓天下。

但是每年花費估計也要過千萬了。

將每年財政的近一半都要投入軍費之中。

很多問題,說到底都是錢的問題。但是如何解決錢的問題,卻是一個大問題。

朱祁鎮爲這個問題頭疼了不知道多少時間了,今後估計還要頭疼,說道:“朕知道了,你且下去準備,這一次收復開平,東勝,就讓郭登去吧。”

石亨,楊洪,郭登三人相比,郭登的能力未必差了,只是時運有些不濟,沒有立下什麼大功勞。

而今有一個立功的時候,朱祁鎮自然要平衡一二。

至於孟瑛三路伐瓦刺的宏偉計劃,朱祁鎮只能暫且聽聽,如果錢夠的話,朱祁鎮也願意做,如果錢不夠的話,這一戰就要拖一段時間了。

一兩年。

孟瑛說道:“臣明白。臣這就去準備。”

wωw¤ ⓣⓣⓚⓐⓝ¤ ¢O

朱祁鎮將孟瑛打發走了,深吸一口氣。錢的問題,他暫且按下,不過馬的問題,而今他能解決一部分了。

那就有漠南蒙古如果全部歸順的話,不敢多說,供應大軍幾萬匹馬還是不成問題的。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傳少府端木瑞,還有錦衣衛鎮撫和勇。”

範弘立即答應一聲,立即去傳了。

少府的衙門就在宮城之中。所以端木瑞立即就到了。

朱祁鎮問端木瑞說道:“青貯之事推行的怎麼樣了?”

端木瑞沒有什麼創造力,但是蕭規曹隨做的很好,他將劉定之的規定,執行的很好。而劉定之在少府位置上好幾年。

已經將少府變成了大工坊集團。

所以端木瑞事務繁多,關係到遵化鐵廠,京師南邊的火器廠,南方織造廠,瓷器廠,各地的金銀礦,等等。

這還是一些小作坊被髮賣了。

否則端木瑞管理的更多。

至於青貯的推廣,這一件事情,乃是端木瑞各種工作之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被朱祁鎮這樣一說,端木瑞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細細一想才說道:“陛下,天縱聖明,洞徹千古,青貯之法,用之各地,下面都說極好,省了不知道多少草料,即便是冬季,也能保證馬匹不掉膘。實在是上佳之法。”

朱祁鎮說道:“既然好用,朕就放心了,朕有一個差事讓你去辦。”

端木瑞說道:“請陛下吩咐。”

朱祁鎮說道:“大寧新下,朕恩澤未廣,朕想要你去大寧推廣青貯法。今後推行漠南之中,如果你做的好,朕自然會論功行賞,少不得給你一個爵位。”

端木瑞心中一跳,一時間各種滋味涌上心頭。他自然不願意放棄少府的位置,少府權力之大,可以與六部之中一部抗衡。

端木瑞在少府,不是尚書,但是堪比尚書。

但是去大寧推行什麼青貯法,是什麼鬼?

幾乎是發配。

但是端木瑞也知道,他雖然權力大,但是他不是科舉正途出身,劉定之能在少府位置上一躍進大學士。那是因爲劉定之是狀元出身,端木瑞除非一輩子在少府,否則他調出去,也只能降職。

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十五章 禮樂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
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十五章 禮樂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