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開海

第八十九章開海

施長恨說道:“朝廷下西洋,乃是大漲漢人威風之事,因爲鄭公公之舉,南洋漢人地位。在此之前,西洋航道之上,卻是回回的天下。甚至南洋各國也都是回回國家。”

“漢人想要在南洋行商,沒有回回各國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鄭公公下西洋,也不是不見血的。”

“只是而今朝廷沒有再下西洋之意,南洋各國也都知道了,當時朝廷南下,不以刀兵爲意,回回不會以爲仁慈,只會以爲朝廷軟弱。”

“而今朝廷戰船不到南洋,回回自然有反撲之意。”

“家祖早就看出這樣的趨勢,除非朝廷一直保持這西洋船隊,否則一旦朝廷不至,則回回的反撲,是我施家接受不了的。”

“所以家祖這纔將船隊傳給父親,而將舊港傳給姑姑。”

朱祁鎮聽了,回想鄭和下西洋中發生的戰事,就明白了施長恨所言,南洋華人的衰落。

這衰落的原因,還要歸到鄭和身上。

鄭和打得最大一仗,就是幹掉了陳祖義。而施進卿本身就是陳祖義的部將而已。施家的實力是遠遠比不上陳祖義的。

但是陳祖義是海盜。

只是這個時代的商人,本來就是亦商亦盜的。很難精確的說明,誰是海盜,誰是海商。

並非幹掉陳祖義不好,畢竟陳祖義本身行爲,也好不到什麼地方去,只是幹掉陳祖義,也就是大明朝廷代替了陳祖義,成爲南洋華人的保護者,已經南洋華人的後臺。

而當時鄭和本身就是回回,一路以和爲貴,與各國相處很好,也就是說回回的實力並沒有衰弱,甚至有所增強。

原因很簡單,朝貢貿易代替了原來的貿易體系。

唐代宋代元代都有很深的海貿基因,所以南洋這一代的傳統商道都是漢人所把持的。閉關鎖國,又開啓朝貢貿易。

這種私人性質的貿易,自然成爲最大的犧牲品。

當然了,你有我的陽關道,我有我的獨木橋。

漢人海商很是很頑強的,不會因爲政治層面的問題,影響他們做生意了。而今大明海禁雖然不是後世那麼猖狂,但並非沒有。

甚至可以說,這些海商都還在迅速發展之中。

只是你可以將他們整體貼上標籤,但並不意味着,這些漢人海商就真是一個整體,他們往往內鬥比外鬥還厲害。

所以施家決定與當地回回聯姻,進入回回的貿易網,未必不是一個好選擇。

大明下西洋,舊港從來是不可或缺的地方,可以說大明到西洋的中轉站,大明放棄這裡的利益,但是回回是不會放棄的。

朱祁鎮他之前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來看過南洋的興衰。其實貿易本身的力量就很強大,別的不說,爲什麼東南亞有這麼多的回回國家?不就是阿拉伯的海上貿易形成的局面嗎?

朱祁鎮對施長恨也高看了一分,說道:“施卿,想來你也猜到了朕的想法。不錯,舊港雖然是施家的舊港,這一點沒錯。但是施家在舊港世襲罔顧的前提,舊港是我大明的舊港宣慰司。”

“既然舊港不是我大明舊港宣慰司,那麼施家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大明天朝,敢給你,敢讓你要,就也能從你手中拿出來,你姑姑就是不明白這一點。”

施長恨立即跪倒在地,說道:“臣生乃大明之臣,死乃大明之鬼,忠誠之心,天地可鑑。”

朱祁鎮淡淡一笑說道:“起來吧,你說什麼,朕也不會信的,不過,朕也會給你機會。讓你奪回舊港,至於你將來如何,只需想清楚,不可自誤即可。”

施長恨說道:“請陛下放心,有臣在一天,舊港就是大明舊港。”

施長恨這一句話,倒是真心實意。

別的不說,大明西洋船隊而今在沿海各港口,只是不下西洋了。並不是說他們都爛光了。而施長恨也是見過大明船隊,遮天蓋地的樣子,是他們萬萬不能抗衡的。

朱祁鎮說道:“說吧,你要朕怎麼支持你?”

施長恨說道:“臣只要陛下許臣兩事,臣立即就回去奪回舊港。”

朱祁鎮說道:“那兩件事情?”

施長恨說道:“請陛下給臣一紙冊封。”

朱祁鎮說道:“這容易。”

這一件事情,即便施長恨不說,朱祁鎮也要做的。反正一紙文書,朱祁鎮的權力雖然受到了太皇太后的限制,但是他畢竟是皇帝,如果關於朝廷大政上,自然有人規勸,但是海外一宣慰司,朱祁鎮不用通過太皇太后就能做到。

施長恨說道:“臣請舊港宣慰司與朝廷之間,不受勘合限制。”

朱祁鎮聽了,臉色微微一沉,說道:“你是說要開海。”

施長恨也知道,自己所說的有一點過分,連忙說道:“王公公之前說過,朝廷此時不能動用大兵,但是二姑在舊港,有家兵數千,又與三佛齊,滿者伯夷相交,可動員士卒數萬之多。臣在海上雖然有戰船數十,士卒千餘,但是萬萬不是對手。”

“只要借力。只要陛下許此策,臣不用陛下一錢,就能奪回舊港。併爲朝廷收復數萬水師。”

朱祁鎮聽了,說道:“海上走私,已經如此猖狂嗎?還是說,從來有倭兵,無倭寇?”

施長恨聽了,一時間瑟瑟發抖,跪在地下,說道:“聖明不過陛下。雖有不肖之徒,僞裝倭寇,但是我等在海上討生活的人,從來不敢冒犯天威。”

朱祁鎮一時間不能下決斷。

開海這一件事情,實在太重大了。

這是祖制。

前文已經說過了,不改祖制,本身就是孝道的一種。

朱祁鎮還沒有正式親政,卻屢屢在祖制上動刀,有效無效暫且不說,其中政治影響就很不好。

朱祁鎮自然知道,其中利益所在。

施長恨只需拿着這個政策,去找南洋海商,這些南洋海商就會玩命的爲施長恨打下舊港,然後以舊港百姓的身份來中國做生意。

至於他們從國內買了東西之後,真正賣到什麼地方,就不大好說的。

甚至也不用國內支援施家保住舊港了,這些南洋海商都會拼命保住這個窗口,乃至回回也未必會動舊港。

原因很簡單,回回或許失去了國內到舊港的航線,但是從舊港以西到印度,阿拉伯的航線還在他們控制之中。

天下攘攘,皆爲利來,天下熙熙,皆爲利往,說得再正常不過了。

而且這些漢人海商,也會成爲將來大明經略南洋的助力。朱祁鎮心中忍不住受到誘惑,但是卻擔心其中阻力,最重要的阻力就在朝廷之上。

這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辦到的。

朱祁鎮轉換話題,說道:“此事暫且放下,只是你的名字,戾氣太重了。”

施長恨聽了,立即會意,說道:“臣請陛下賜名。”

朱祁鎮說道:“你父親的遺恨,一定會解決的,所以,你從今天開始,就叫施長安。願舊港之地,能在施家手中,長治久安。”

施長恨,不,施長安說道:“臣遵旨。”

朱祁鎮就安撫了施長安幾句,就讓他下去了。隨即派人傳令,讓于謙,張忠,金英,馬順,阮安,全部到乾清宮議事,如果不是劉定之已經離開北京去西北了。恐怕這乾清宮之中,也有這一席之地。

等人都到齊之後,朱祁鎮讓王振將施長安的話,重複了一遍。朱祁鎮方纔說道:“此事茲事體大,朕不能決,諸位何以教朕?”

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六章 新天子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
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六章 新天子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