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

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

周忱沉聲說道:“老臣不過駑馬之才,受陛下恩重,提攜到今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知遇之恩,山高海深,臣自然當爲陛下竭盡忠誠,即便是鞠躬盡瘁,又有何妨。陛下有命,臣敢不嘔心瀝血爲之。只是臣有些話,不敢不言,不能不言,請陛下恕罪。”

朱祁鎮說道:“先生請講。”

周忱說道:“黃河大工,宣大被兵,而今又有一場大敗,所耗銀錢,已經耗盡府庫了。而今陛下之意,是有與瓦刺再戰之意,但是大軍在外,日耗千金,陛下請給臣交一個底,這仗到底要打到什麼時候。臣好有些準備,或者請陛下拿老臣這一條小命去吧。”

朱祁鎮聽了,也知道,這一段時間實在是爲難周忱了。

周忱這個人並不是那種非常堅持原則的人,甚至是那種功利心勝過道德心的人,只是他的功利並非爲自己謀私利,而是想留名青史,做好大事業。

所以在很多事情上,周忱是願意妥協的。想要做事就要保住祿位,想要保全祿位,就要得聖眷。所以周忱一般情況之下,是不願意與皇帝硬頂的,所謂直諫什麼的,不是周忱要做的事情。

只是而今周忱真受不了了。

在去年,雖然有黃河大工,但是大明財政還是很健康的,庫存的銀兩有一千萬上下,雖然不多,但也是差不多的。、

但是皇帝要打仗。

好,收刮收刮,周忱雖然忙一點,但是大抵是夠的。

但是成國公損兵折將,一下子將朝廷開支打進一個補不上的窟窿。如果不是周忱覺得這個窟窿太大,周忱也不會覬覦成國公的家產。

周忱雖然有一些只能能辦成事情,渾素不忌。但是作爲理財之臣,勸皇帝做這麼不光彩的事情,他心中並非沒有羞愧感。

這也罷了,周忱覺得勉勉強強能將這個窟窿給抹平了。

皇帝還要再戰,還要募兵,等等。那一樣不要錢。

但是錢啊?錢啊?

是真沒有了。

否則周忱也不會要動用京倉糧食的地步,並非京倉糧食不能動用。甚至每年京倉都會放出一批陳糧,收入新糧。

因爲糧食儲存是有時間限制的,一般也就一兩年就出倉了,保持糧食之中都是新糧。

這就是戶部的工作之一。

即便京倉加上天津,滄州的倉庫加起來,而今也不過一千多萬石,即便按滿倉的來算,也不過五百萬兩而已。

這雖然是一大筆大錢,大抵能將這個窟窿填平,但是問題是,真能將糧倉的糧食給騰空嗎?

這是一個比大明財政上有一個大窟窿更可怕的事情。

周忱固然不是那種會強諫的大臣,但是此刻,他面對這種幾乎補上了的窟窿,他也必須說話了。

朱祁鎮又幾分王顧左右而言他的意味,說道:“何至於此?”

周忱卻帶着幾分咄咄逼人之意,說道:“陛下,今日陛下一定要給臣交一底,這一戰陛下要打到什麼時候?”

朱祁鎮說道:“這不是朕能決定的。”

周忱說道:“怎麼不是陛下能決定的,臣雖然沒有打過仗,但是也知道,錢多有錢多的打法,錢少有錢少的打法,不是臣拖後腿,實在是今年的財政不富裕。”

朱祁鎮也知道,其他他將大軍撤回來,謹守居庸關,紫荊關等關卡。等入冬前後,瓦刺也會退回去的。

只是如此沒有大軍的牽制,宣大的百姓就慘了。

朱祁鎮既不忍心,也不甘心,不甘心他做了這麼多事情,到了而今還要當縮頭烏龜嗎?

朱祁鎮說道:“年底,年底瓦刺就會退兵?”

“不行,九月。”周忱說道:“朝廷財政只能支撐到九月。而且即便不打仗了,也有這麼多事情要辦。耗錢也不少,陛下總要留下一點錢做預備的,否則一旦哪裡受災,朝廷的錢連賑災都不夠。”

“十月。”朱祁鎮一咬牙說道:“十月底,即便瓦刺不退,我也下令退兵。明年再戰。”

周忱忽然緩了一口氣,說道:“君無戲言。”

朱祁鎮見狀,哪裡不知道周忱其實是逼朱祁鎮說一個底線,其實誰都知道十月底,其實已經入冬了。

這裡所說的幾月都是大統歷,與後世的陽曆不一樣,大體上可以算是農曆,農曆十月底,其實就是初冬時節了。

那個時候也先一定會退兵的。

周忱這麼做,就是怕了朱祁鎮,怕了到時候再出什麼幺蛾子。想一口咬定,這個日期再說。

朱祁鎮一時間也沒有怪周忱的意思了,說道:“十月,今年這個仗,就打到十月爲止。君無戲言。”

周忱長出一口氣,說道:“如此,臣就安心了。這個消息大概在明天就傳遍京師了,還請陛下早做準備,有什麼要老臣的做,儘管吩咐。”

朱祁鎮說道:“先生能將財政這一攤子撐起來,已經是幫了朕的大忙了,先生也要保重身體,每日不要熬夜,朕是少不了先生的。”

這一句話,乃是朱祁鎮的肺腑之言。

之前他還沒有感覺,此刻纔有一個深刻的感覺,就是凡是想做事的君王,都要一個能搞錢的大臣,就好像是漢武帝與桑弘羊。

朱祁鎮對周忱的態度也是這樣的,而今內閣缺了誰都行,是萬萬不能缺了周忱。

周忱說道:“老臣明白。請陛下放心老臣的身子骨還撐得住。”

周忱行禮過後,就匆匆回內閣了,朱祁鎮交代了這麼多事情,他都要一一處理,而且他雖然不知道朱祁鎮要做什麼,但是他也明顯的感覺到了,朱祁鎮要搞事。

只是具體怎麼搞事,他還不清楚,但是他很清楚,在明天早朝或許不平靜。雖然早朝禮儀化很嚴重,但是依舊是一個重大莊重且嚴肅的場合。朱祁鎮有什麼重要決定,還是在早朝之上公佈的。

周忱自然要事先對下面的人交代,明日早朝注意好站隊。

周忱猜的不錯,朱祁鎮明日自然是有大動作。但是之前他要先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成國公的事情。

朱祁鎮將成國公的遺折打開,卻見成國公將所有的罪過都攬在自己身上,可以說是一封情真意切的認罪書。

言語之間有深深的悔恨與自責,或許是真的。但是朱祁鎮卻沒有一點感動的意思,在他看來,這其實成國公想要的一次交易。

朱祁鎮沉思了片刻,說道:“去叫朱儀進來。”

立即有人去將乾清宮侍衛統領朱儀叫了進來。

“末將見過陛下。”朱儀行禮說道。單膝跪在地面之上,沒有朱祁鎮說話,自然不敢起身。

朱祁鎮對一邊人示意一下,立即有人將成國公的遺折給了朱儀。

朱儀似乎想到了什麼,接過的時候,雙手都是顫抖的。畢竟朱儀是在乾清宮站班,這裡是大明的權力中心,也是消息最爲靈通的地方。

朱儀對父親出征在外,豈能不留心。

自然知道大軍陷入困境之中,但是怎麼樣的困境,卻不是他所能知道了。

此刻只是看了第一眼,朱儀就渾身一顫,整個人跌坐在地面之上,因爲他看到了乃是朱勇第一句就說明,乃是絕筆。

父親成國公朱勇此刻已經不在了。

他顧不得君前失儀,拼命睜開眼睛一點點的看過去,眼淚也在一點點流了下來,在他不知不覺的情況之下,已經淚流滿面了。

或許朱祁鎮不會爲裡面的文字所動,因爲朱祁鎮早就將自己鍛煉出一副鐵石心腸,但是對於朱儀來說,他如果能不哭啊。

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六章 困境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
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六章 困境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