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

江南重賦

在午後時分,雨總算停了。

只是天空還沒有放晴。

朱祁鎮坐着步攆來到了慈寧宮中。

一進慈寧宮之中,就發現慈寧宮中,有一點凝重的滋味。朱祁鎮一問才知道,卻是昨夜風雨來得太急。

太皇太后着涼了。

朱祁鎮大吃一驚,連忙進了內室之中。

卻見太皇太后穿着一身白色內衣,披着衣服,靠在牀頭,胡氏正端着一碗湯藥正在伺候太皇太后吃藥。

朱祁鎮立即上前說道:“奶奶有恙,何不派人叫孫兒過來。”他一邊說,一邊將胡氏手中的湯藥接過來,用勺子輕輕抿了一口。頓時覺得無法言喻的苦澀之味,在味蕾上面炸開。

朱祁鎮忍不住將眉頭皺在一起,幾乎睜不開眼睛。

朱祁鎮覺得溫度合適了,說道:“奶奶吃藥。”

太皇太后從朱祁鎮身上,似乎看出了宣宗皇帝的影子,接過朱祁鎮手中的藥碗,一引而盡,似乎根本感覺不到苦。

太皇太后放下藥碗,胡氏接了過去。太皇太后對朱祁鎮說道:“你放心,我這把老骨頭,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

朱祁鎮聽了,眼睛忍不住一紅,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宣宗皇帝雖然已經去了半年,朱祁鎮已經習慣了沒有父親的日子,但是太皇太后卻未必習慣沒有兒子的日子。

母親對兒子,與兒子對父親的感覺,誰上誰下一目瞭然。

太皇太后而今雖然是小病,僅僅是着涼而已,但是上了年紀的人,這病說來就來,說不定就去了。

特別是在這個醫療條件不大好的時代,這樣的事情,更是普通。

太皇太后之所以隱瞞自己的生病了,如果不是朱祁鎮今日過來,朱祁鎮未必會知道,都是爲了什麼,朱祁鎮又怎麼能不知道啊。

就是怕朝中聽了,起了波瀾了。

大明沒有了宣宗皇帝,如果再沒有了太皇太后,這局勢只會更加艱難。

太皇太后擔心朱祁鎮應付不過來。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朱祁鎮雖然從小不在太皇太后膝下長大,但是這一段時間,卻與太皇太后結下了深厚的感覺,這分感覺一部分是祖孫之情,一部分是師徒之情。

太皇太后雖然是女流之輩,但是朱祁鎮從她身上感受一種政治家的氣度。

天下大事,脈絡在目,如掌觀文。皇太后雖然對他極好,但是在見識氣度之上,差了太皇太后不止一個臺階。

這天下在太皇太后手中,看似什麼事情都不管,卻能讓天下平穩無事,大臣各安其位。但是讓孫氏來做,不知道弄成什麼樣子。

朱祁鎮言語之中,帶着哽咽道:“是孫兒不孝,不能讓奶奶頤養天年,反而忙與俗事。”

“乖孫已經不錯,要說不孝,卻是你父親不孝,年紀輕輕就丟下大明江山而去了。”太皇太后說起宣宗皇帝,心中也一陣痛。強忍着說道:“今天你又有什麼不解之處。”

朱祁鎮將拖欠糧稅的事情,都說了。

太皇太后聽了,輕輕一笑,說道:“我孫兒不錯,天下要害一在九邊,因爲九邊有天下雄兵。另外就在江南,因爲江南有天下錢糧。用江南錢糧,養西北勁卒,這就是本朝國策。”

“太宗皇帝遷都北京,就是爲了掌控九邊雄兵。”

“而太祖皇帝定鼎天下,卻仗了江南錢糧之助。”

“江南重賦,就是因此而起的,我如果沒有猜錯的話,天下欠賦,大部分都在江南吧。”

朱祁鎮連忙說道:“太皇太后英明。”

“不是什麼英明,江南田產十之八九入官,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江南一府可抵別處一省,特別是廣西,貴州,雲南這西窮省,與江南好一點的府縣相比都不成,貴州估計只能頂一個縣吧了。”太皇太后說道。

“有人說,之所以江南重賦,是因爲太祖皇帝懲罰江南百姓跟隨張士誠,這話根本是污衊太祖皇帝。”

“太祖皇帝最是愛民不過,洪武年間,南京百姓因從龍最早,一連滅數年錢糧。太祖皇帝何以對江南百姓另眼看待。”

“不過,江南重賦也是有原因的。”太皇太后說到這裡,微微一頓。

朱祁鎮連忙端了一杯熱茶送上前,問道:“什麼原因?”

太皇太后輕輕一抿說道:“江南富饒,人丁興旺,畝產最多,江南一畝所產,勝過中原兩倍,勝過西北三四倍之多。”

“如此,不從江南取糧,在何處取?難不成從西北取?同樣的賦稅,在江南不過是拖欠一點而已。”

“但是在西北,卻是要造反的。”

“還有就是江南重賦並非從本朝開始,本朝不過是承襲而已。”

太皇太后問道:“你可知道賈似道?”

朱祁鎮說道:“知道,賈似道是宋末宰相,是一個大奸臣,就是他亡了南宋。”

太皇太后聽了,輕輕搖頭說道:“孫兒,奸臣忠臣,是外面大臣說的,孫兒只需分能用,不能用?”

朱祁鎮若有所思說道:“這賈似道倒是能用,還是不能用?”

太皇太后說道:“賈似道時運不濟,但說起來也是能用的,他年輕的時候,鄂州之戰逼退忽必烈,就很有名臣風範。後來卻千夫所指,被認爲是亡宋的首禍。在我看來,卻是南宋朝廷走到了盡頭。”

“南宋朝廷以一隅之地,對抗蒙古三面進攻,財力枯竭,不足以養軍,這個時候賈似道提出了公田法。就是公家贖買兩浙土地爲官田。以官田所產養軍。”

朱祁鎮想想,說道:“南宋既然已經沒有財力養軍了,他那來的錢來贖買土地。”

太皇太后說道:“寶鈔。”

朱祁鎮說道:“他以什麼爲本?”

太皇太后說道:“贖買的土地。”

朱祁鎮吃驚的說道:“這不就是空手套白狼嗎?”

“空手套白狼?”太皇太后想了想說道:“倒也貼切,不過這一件事情,賈似道倒是做成了,只是他得了錢,失了人心。”

“在兩浙路有土地的都是什麼?”

“多爲達官貴人,還有一些武將的田產,兩宋從宋太祖開始就是厚養武將,削其軍權,而今權也沒有,田產也沒有了。”

“誰還爲趙官家效命。”

朱祁鎮說道:“賈似道未必不知道這個結果,只是沒有錢,前線諸軍估計先散了吧。只能先顧眼前了。”

太皇太后說道:“我兒聰慧,不過,賈似道雖然死了,這公田法卻是遺留下來了,前元將江南土地分給宗親勳貴,都是按照賈似道公田法定得稅制。而張士誠打下來之後,還有加徵。”

“太祖打下江南之後,前幾年處處征戰,需要糧草,只是稍稍減低一點,就照着收稅了。”

朱祁鎮心中暗道:“原來如此。”

行政是需要成本的。

“這事雖然不好,但也只能如此了,所以派往江南的大臣,要重之又重,多派些賢明的大臣,安撫好江南百姓。”

“你萬萬不可亂動。”

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四章 太后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
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四章 太后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