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老臣心

第十三章 老臣心

“即便如此,先生也要保重身體。”朱祁鎮笑道:“朕還爲先生過百歲大壽。”

胡濙輕輕一笑說道:“臣老了,死之將至。不是今年就是明年。”

朱祁鎮微微一愣,還以爲胡濙是開玩笑。但是胡濙語氣之中帶着淡然,說道:“陛下,臣雖然也有功業於天下,但老臣一身所學,卻在養生之上。”

“我自己的身子骨,是再清楚不過了,本來兩年前就有一個坎,也是陛下掃平西域,喜訊連連,激起我把老骨頭最後一點元氣。”

“纔算是熬過去,而今卻是逃不了了。”

朱祁鎮一時間臉色在煙花的映射之下,變化莫測,不知道他心中是何等滋味。

胡濙哈哈一笑,說道:“陛下,臣這把歲數了,早一步晚一步,也沒有什麼的。想想,臣這一輩子,見太祖之豪邁,見社稷之慘禍,見太宗之英武,見仁宗之仁厚,見宣宗之英氣,見陛下之聖明,見太子之好學,知我大明,社稷相承,代有明君,武功遠邁漢唐。躬逢盛世,子孫繞膝,復有何憾?”

“只是有一件事情,老臣卻有些好奇,陛下能不能告訴老臣,您將有何事於天下?”

朱祁鎮的心情立即從感動之中抽離出來了,說道:“先生,可是見了李賢?”

胡濙說道:“自然是見了。不過,陛下以爲我是被李賢拉過來當說客的吧?”

朱祁鎮說道:“難道不是?”

胡濙說道:“當然不是了。老臣已經悠然泉下這麼多年了,豈能如此沒有自知之明。只是見陛下心中有惑,老臣曾經也爲陛下講學,以我這九十歲老朽的一些經驗,爲陛下解惑。”

李賢給胡濙說了什麼。除卻李賢誰也不知道。

胡濙有沒有規勸朱祁鎮的意思,除卻胡濙誰也不知道。

胡濙卻是人老成精,聽朱祁鎮一開口,就知道這一件事情明顯不能成的,自然退而求其次。

朱祁鎮說道:“願聞其詳。”

胡濙捻鬚道:“都說道,儒,佛三教一家,陛下可知其根本區別在什麼地方?”

朱祁鎮一時間卻回答不上來。

朱祁鎮是受過系統的儒家教育,還涉獵了一些佛老之書。無他,這就是這個時代很多人的共同語言與認知。

朱祁鎮不去對這些東西進行一個系統性的瞭解。連與這些士大夫搭上話,都說不上。

不過,朱祁鎮的思想早已成型,他所學的更多是知識性的,去了解,去明白,而不是去踐行,對其中很多細微差別之處,他一時間也說不上來。

畢竟自宋以來,三家之間很多理念彼此滲透,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讓朱祁鎮做出一個論斷,實在是有些難爲他。

胡濙微微一笑,他當初也是朱祁鎮的講官之一。對朱祁鎮的儒學水平是有些瞭解的,看得出來,這麼多年過去了,朱祁鎮雖然在很多手腕,用人,帝王心術上,有了很大的進展,但是對儒學的認知,還是二把刀。

胡濙說道:“在於有所爲。”

朱祁鎮一時間,不大明白,說道:“此意何解?”

胡濙說道:“道家是出世之學,佛家更是虛誕之極,唯有夫子之門,從來是入世之學。誠心正意,所謂何事,乃是知這天下有仁義,有大道。所謂聖賢書不過如此而已。而知大義而不爲,明大道而不行,非儒也。論語曰:‘知不可爲而爲之。’孟子云:‘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也。’朱子雲:‘存天理,滅人慾’所謂何事?如果爲存天理而存天理,爲滅人慾而滅人慾,則下之下矣,就是讓人不以私情而害公義,不以私心而害大事。這是修身的道理,也是做事的道理。”

“我雖匹夫,但自信在禮部整理歷代典籍,也是有所作爲的。孟子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陛下身居九重,可謂達之至矣。如果沒有兼濟天下之心。老臣反而要失望了。陛下既然有此心,就是天下之幸。”

朱祁鎮聽了,只覺得心神微微激動,幾乎不能剋制。

朱祁鎮之所以感動,原因是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胡濙的身份地位。

不同的人說出來的話,會給人不同的感覺。

胡濙是當初輔政五大臣之一,三楊皆去,張輔駕鶴,唯餘此老了。

朱祁鎮對當初輔政五大臣,其實有一種類似老師的感情。朱祁鎮也是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如何做一個皇帝。

這種特殊的感情,讓朱祁鎮能聽進去胡濙的話。胡濙這種支持朱祁鎮的話,讓朱祁鎮心中分量也不大有不同。

其次,就是胡濙乃是用儒家典籍來證明朱祁鎮所做所爲的正當性。

大部分明代的士大夫都秉承的從道不從君的思想。舉着孔孟朱程的金科玉律,來限制朱祁鎮的舉動。

當然,朱祁鎮內心之中其實明白。

這種君臣之間的制衡,是必然的。如滿清一般近乎奴隸主的權威,其實並不利於朝廷發展與運作。

但是這種制衡落到他身上了,朱祁鎮卻是難以忍受。

偏偏朱祁鎮在儒學上的修養,只能算是二把刀。很多話,他感覺不對,但是並不能駁斥回去。

這其實是朱祁鎮一直心焦的一個問題。

僅僅一面復古的理念,能扛起變法的大旗嗎?

胡濙見朱祁鎮臉色稍緩,說道:“老臣唯有擔心的是兩點。”

朱祁鎮恭恭敬敬的說道:“先生請講。”

“做事最忌反覆,要麼不做,要做就以一而貫之。”胡濙說到這裡,忽然笑了,說道:“這一點老臣並不太擔心陛下,陛下當年要滅瓦刺,被太皇太后一頓責罰,老臣還覺得陛下太過輕率了,卻不想陛下以此心秉承二十餘年,終於而今逐瓦刺於邊荒之地,納大漠於版圖之中,這是太宗皇帝也沒有做到的功業,想來太皇太后泉下有知,也定然欣慰。”

朱祁鎮想起太皇太后,心中不由一陣傷感且驕傲,傷感是太皇太后見不到而今的盛況了,驕傲卻是孩提時所說的狂言,他做到了。

胡濙微微沉默了一會兒,說道:“第二,就是君臣齊心了。做事與打仗其實沒有什麼兩樣,上下欲同者勝,老臣看李賢這些年所爲,覺得他或許不如楊士奇,但也相差不遠,如此大臣,陛下如果不用豈不可惜。”

“即便陛下不能用,也總要弄明白,爲什麼吧?老臣以爲陛下當與李賢好好談談了。”

朱祁鎮這個時候才知道,胡濙是來做和事老的。

果然大明皇帝與大明首輔之間這個和事老,並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想來想去,也唯有他這個元老重臣,才合適。

朱祁鎮其實明白,李賢的心中的功名之心,其實並不算輕。任何都不可能也不願意輕易放棄首輔之位。

這或許是李賢對扭轉朱祁鎮思想最後的努力了。

朱祁鎮想起李賢當初所做的種種,心中輕輕一嘆,雖然而今即將分道揚鑣,但是內心之中,朱祁鎮對李賢也不是一點感情都沒有的。

而且朱祁鎮聽胡濙這一番話,心中也生出一個期望,如果他能說服李賢的話,或許真能讓李賢投入自己的陣營之中。

到時候事情就好辦多了。

畢竟政治最大的原則,就是將自己人做多,將敵人做少。

而且李賢在很多方面都是勝過劉定之的。

“好。”朱祁鎮說道:“就有勞先生通知李賢,讓他明天上午就來承光殿見朕吧。”

胡濙鬆了一口氣,說道:“老臣明白。”

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十六章 海漕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十一章 孫氏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
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十六章 海漕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十一章 孫氏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