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轉折(九)

蘇德戰爭的炮聲讓關東軍上下如同打了雞血般集體興奮起來,要求北上對蘇開戰的請求雪片般飛向東京,關東軍司令梅津美治郎也向軍部建議首先解決北方的敵人,然後再解決南方問題,提出《形勢的發展及帝國國策綱要》,在這份綱要中,梅津美治郎吸取了西尾壽造備忘錄的精神,提出對支那事變採取政治手段,皇軍兵力應立即對蘇採取行動,與德國聯合摧毀首先摧毀蘇俄。

如果西尾壽造的備忘錄還僅僅代表華北派遣軍的意見,那麼梅津美治郎的綱要則表明華北派遣軍和關東軍已經聯手逼宮,軍部自然不敢小視,更何況德國已經正式要求曰本方面出兵配合,軍部總參謀部、內閣和參議院(只有議長參與)召開聯絡會議。

這時個非正規的會議,但卻是曰本政界常召開的會議,目的是就一些重大決策進行事先溝通,因此天皇也會派內大臣參加。

會議一開始,外交大臣松岡洋佑堅持認爲應該立刻宣戰,絲毫不顧他剛在不久前與蘇俄簽訂中立條約,“我們與蘇俄簽訂條約是因爲德國與蘇俄簽訂條約,現在德國攻擊蘇俄,正好就是我們的機會,解決北方威脅的機會,若坐等蘇俄敗亡,那我們就什麼也撈不到!”

松岡的提議受到陸軍大臣東條英機和副總參謀長板垣徵四郎的支持,板垣徵四郎堅定的稱:“蘇俄是我們宿敵,因此即便放棄武漢也要堅定不移的進攻,看看世界地圖,如果蘇俄屈服了,整個世界的一半就掌握在我們軸心三國手中。在這種威勢下,蔣介石絕不可能在頑固堅持,美國也絕不敢幹涉我們在南洋的行動!”

但軍方內部也存在堅決反對的反對者,陸軍軍務局局長佐藤賢了和海軍軍務局長岡敬純、參謀次長冢田攻就是堅決反對的急先鋒。

佐藤非常暴躁的打斷裝備繼續疾呼的松岡:“對蘇俄宣戰,北方沒有我們急需的戰略物資,向北方進攻,除了荒原和冰雪,什麼也沒有!相反,南方有我們急需的石油和橡膠,英國贏弱,主要力量被德國吸引,我們正好乘虛而入!”

“按照大本營估計,蘇俄將在三個月到六個月之間投降,”松岡洋佑非常不滿的瞪着佐藤,佐藤則絲毫不退讓反瞪着他,松岡矮小的身體併發出巨大的能量,他站起來繼續大聲疾呼:“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將來,德國也可以此爲藉口,拒絕對美國宣戰,那三國軸心就成了一紙空文!”

松岡的警告非常嚴重,桂南會戰結束後,殘存曰軍進入越南,法國當局按照國際慣例打算收繳他們的武器,然後將他們送回曰本,可曰軍卻拒絕了法軍的收編,相反卻佔領了越南北部地區,與法軍發生小規模衝突,在國際上引起非常嚴重反響,英美由此確定曰軍很可能南下,英國開始逐步增加南洋軍隊,美國也向曰本發出嚴重警告,同時停止向曰本出售廢鋼鐵。因此曰本人明白如果堅持南下,勢必與英美髮生戰爭。那麼曰本就更需要三國軸心。

現在德國已經提出要求了,如果曰本拒絕,那麼將來德國依樣畫瓢,拒絕曰本的要求,曰本也無話可說。

“三國軸心是針對英美的,”冢田攻大聲說,松岡心裡大罵,三國軸心是從三國共同[***]盟約開始的,以後才發展爲三國軸心,因此從最初就是針對蘇俄的,冢田攻居然當面胡亂解釋三國軸心條約。

“帝國有強大的海軍,北上,海軍力量完全無從發揮,況且,北上同樣會有引起美國干預的風險。”岡敬純也站出來支持。

“絕對不會,美國同樣是[***]的,”松岡的反駁同樣嚴厲而迅速:“美國和蘇俄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社會制度,羅斯福要是爲蘇俄對帝國宣戰,會受到美國國會彈劾。”

松岡板垣東條一方,佐藤岡敬冢田攻一方,雙方激烈爭辯,誰都不肯讓步,可旁邊的近衛文麼、杉山元、永野修身、木戶等巨頭卻沒有絲毫表態。

“總長,”佐藤爭不過鬆岡和板垣,暴躁的轉向杉山元,逼他表態。杉山元胖乎乎的臉上始終沉寂,手中的雪茄冒着青煙。

“繼續談吧,都說說,”杉山元神色平靜:“不過,我不認爲美國不會爲蘇俄向我們宣戰,雖然他們社會制度不同,但在戰爭中就很難說了。”

“三個月,到六個月,”木戶目光凝重,斟酌着說:“當初支那事變時,也是說三個月,蘇俄的幅員比支那更遼闊,就算我們佔領遠東,蘇俄照樣可以撤到烏拉爾地區抵抗,另外還有蒙古,皇軍能投入的部隊有多少?有必勝的把握嗎?況且,北方寒冷,我們曰本人很難習慣。”

木戶是天皇的代表,他的話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天皇的意思,近衛明白了,天皇不贊成北上,相反他支持的是南下。

“雖然我們切斷了滇越鐵路,可各種物資依舊源源不絕的通過滇緬公路進入支那,只有南下切斷這條大動脈,才能迫使支那投降。”作戰部長田中新一也站起來大聲支持南下作戰。

“誤國之輩!”田中新一被嚇了一大跳,扭頭看卻是臉漲得通紅的武藤章,武藤章站起來衝到田中新一面前:“支那號稱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人口衆多,所以儘管他的工業能力只有帝國的十分之一,但他們依然堅持四年之久,這些所有條件,蘇俄都有,比支那更強,帝國還有能消耗的實力嗎?南下,對付英美?帝國的實力能進行兩線作戰嗎?在解決支那事變之前,帝國不應該再對任何國家宣戰!”

武藤章在盧溝橋事變之初是力主擴大,可經過四年戰爭,他自己也在中國幹了兩年,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讓他對前途感到悲觀,深切後悔當初沒有聽石原的,不該擴大盧溝橋事變。現在又聽到要北上南下,田中新一的論調終於讓他爆發了。

“武藤大佐,”東條有些不高興,沉聲呵斥道:“帝國征服支那的決心不變,田中將軍所言並非有錯,沒有英美的支持,支那是不可能抵抗到現在的。”

東條這一開口,武藤章立刻言聲了,東條目光掃過在座的重臣,加重語氣說:“我認爲,進攻蘇俄還是可取的,蘇俄是我們世仇,如果我們搶先動手,一旦德國戰敗,蘇俄就會向我們動手,既然如此,那我們爲什麼不先動手呢?”

冢田攻冷冷的反問:“進攻蘇俄要調多少部隊?諾門坎和張鼓峰證明,沒有強大的坦克部隊是不能擊敗蘇軍的,而我們的坦克與歐洲相比是落後了,德國支持我們的坦克只生產了兩百輛,離組建裝甲兵團還差得遠。部隊編制調整至少需要兩年。”

曰本在諾門坎吃了大虧,比棗陽之戰還慘,整整一個軍近六萬人只有三千多人逃出來,戰後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辭職,由梅津美治郎接任,前線總指揮小松原切腹自殺,參謀長岡本雙腿被炸斷。

這次大敗讓曰本人士到要與歐美爭雄必須革新軍隊,仿照德國那樣,組建坦克師團,爲此在關東軍編制內增加了兩個坦克師團的編制,可除了編制還必須有坦克,中國戰場已經證明曰本的主戰坦克97中型坦克裝甲薄,火力弱,不堪使用,必須生產新型坦克,德國向曰本提供了Pzkpfw-Ⅳ/D型中型坦克和自行火炮。

但曰本與德國相比鋼鐵產量低不說,最大的不同在於曰本還有一支龐大的海軍,鋼鐵產量被海軍分去部分,因此用於生產坦克的鋼鐵份額極少,導致坦克生產速度極低,組建坦克師團的速度也極慢。

一個坦克師團規定的坦克數量爲三百八十輛,可現在卻只有二百輛,離規定的數量差得很遠。

“用現有條件作戰是我們的本分!”板垣冷冷的說:“我們一直都是這樣的,曰清戰爭,我們以弱擊強;曰俄戰爭,我們還是以弱擊強;滿洲事變,我們只有一萬多人,照樣奪取滿洲,如果要等到一切準備好,曰本早就滅亡了!”

“說得對!”松岡大聲叫好。

“如果要對蘇宣戰,必須在七月中旬決定,”天皇的侍從武官長畑俊六平靜的說:“而且關東軍現在只有七十萬,蒙疆駐屯軍有十八萬,但察哈爾、綏遠和熱河需要留下八萬左右,因此能投入進攻的只有八十萬,而要進攻蘇俄就必須增加兵力到一百萬,這需要增加的二十萬,這部分兵力需要從國內和支那戰場抽調。”

畑俊六言下之意很明確,中[***]隊絕不會放棄這個教訓曰軍的機會,武漢很可能不保。

“我們應該與蔣介石和談,必須時可以放棄長城以南的佔領區,集中兵力首先打垮蘇俄。”板垣徵四郎建議道,提起支那事變,板垣心情就有些沮喪,作爲擴大派的主要推動者之一,雖然離開了支那戰場,他還是在關注來自支那的消息,早就得知貴州開發的消息,而且西南開發也逐步曝光,國民政斧爲了準備這場戰爭,已經秘密準備了五年,西南的工業基地已經達到裝備一百萬的規模,這讓曰本所有將領都感到心驚。

(未完待續)

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二)第四節 陰雲(七)第九節 臨沂破軍(四)第五節 戰雲密佈(十)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三十節 中山艦(一)第十一節 重振(十)第六節 戰地黃花(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五)第七節 鎮藍衣(二)第三節 重起(五)第三節 結盟(六)第三節 調整(四)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八節 艱難的花(三)第十二節 破局第五節 積聚(六)第六節 禍根(二)第十節 暗棋(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四)第四十八節 諍友第二節 策劃(九)第十節 風雲(十七)第一節 返川(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四)第三節 戰天津(十三)第一節 出兵(三)第八節 轉折(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七)第六節 戰地黃花(二)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二十七節 視察(二)第三節 重起(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四)第一節 德黑蘭(十三)第七節 風波惡(九)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七節 風波惡(三)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五節 盟國(八)第五節 曙光(三)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七)第八節 轉折(二)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一節 蟄伏(五)第六節 爾虞我詐(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三)第一節 法幣(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四)第一節 上海風波(六)第二節 陝北行(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二十七節 視察(二)第三節 戰鼓(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五)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四節 密林血戰(十)第二節 交易(七)第一節 挽弓(五)第四節 戰鼓(五)第一節 挽弓(七)第四十七節 分路(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三節 巧取(一)第一節 戰局(一)第一節 挽弓(十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四)第二節 重建(一)第四節 九天之上(九)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第四節 視察(四)第三節 戰鼓(五)第二節 策劃(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一)第三節 交易(二)第九節 局勢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三十七節 戰東莞(三)第七節 曙光(一)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三節 結盟(三)第七節 曙光(九)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四十二節 戰東莞(八)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四)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一節 法幣(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十)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四)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
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二)第四節 陰雲(七)第九節 臨沂破軍(四)第五節 戰雲密佈(十)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三十節 中山艦(一)第十一節 重振(十)第六節 戰地黃花(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五)第七節 鎮藍衣(二)第三節 重起(五)第三節 結盟(六)第三節 調整(四)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八節 艱難的花(三)第十二節 破局第五節 積聚(六)第六節 禍根(二)第十節 暗棋(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四)第四十八節 諍友第二節 策劃(九)第十節 風雲(十七)第一節 返川(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四)第三節 戰天津(十三)第一節 出兵(三)第八節 轉折(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七)第六節 戰地黃花(二)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二十七節 視察(二)第三節 重起(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四)第一節 德黑蘭(十三)第七節 風波惡(九)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七節 風波惡(三)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五節 盟國(八)第五節 曙光(三)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七)第八節 轉折(二)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一節 蟄伏(五)第六節 爾虞我詐(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三)第一節 法幣(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四)第一節 上海風波(六)第二節 陝北行(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二十七節 視察(二)第三節 戰鼓(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五)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四節 密林血戰(十)第二節 交易(七)第一節 挽弓(五)第四節 戰鼓(五)第一節 挽弓(七)第四十七節 分路(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三節 巧取(一)第一節 戰局(一)第一節 挽弓(十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四)第二節 重建(一)第四節 九天之上(九)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第四節 視察(四)第三節 戰鼓(五)第二節 策劃(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一)第三節 交易(二)第九節 局勢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三十七節 戰東莞(三)第七節 曙光(一)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三節 結盟(三)第七節 曙光(九)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四十二節 戰東莞(八)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四)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一節 法幣(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十)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四)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