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挽弓(十三)

兩聲輕咳從旁邊傳來,衆人扭頭看去卻是宮內省木戶,小磯國昭心中一驚,臉色瞬變,要知道木戶是天皇的代表,他開口等若天皇開口,天皇一旦發表意見,這個會還能進行下去嗎。

“諸君,戰爭出乎意料的艱鉅,從昭和十一年到現在,已經持續六年了,國民承擔了巨大痛苦,無數生命在戰爭中消失,陛下爲此憂心忡忡,陛下選擇諸君,將治理國家的責任交給諸君,等若將帝國命運就交到諸君手上,希望諸君慎重決定。”

小磯國昭輕輕鬆口氣,看上去木戶不偏不倚,沒有指責任何人,可實際上卻在暗中批評杉山元,當初杉山元在天皇面前保證三個月解決支那事變,現在六年過去了,戰爭不但沒停止,相反卻越打越大,整個國家都陷入危險中。

杉山元根本沒有察覺木戶言中的諷刺和批評,他立刻接過木戶的話繼續說道:“說得對,陛下選擇我們這些人來承擔國事,我們就必須爲國民負責,爲陛下負責。國民將一切都交給了國家,交給了軍隊,現在就這樣放棄了,如何向國民交代?其次,這樣不戰而退,會嚴重損傷前線將士的士氣;最後,我認爲,這個戰略是基於這樣一個認識,帝國無法再打下去了,帝國要失敗了。這種思想是失敗主義,在這種情緒下擬定的戰略必然是個失敗戰略。”

顯然杉山元也作了準備,至少他所說的曰本無法再打下去,無法獲得最後的勝利,這正是石原戰略的基礎思想。

“戰爭是在戰略指導下進行的,過去六年裡,帝國沒有明確的戰略,總是被動的應付出現的局面,現在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石原莞爾淡淡的說:“戰略是在對自身和敵人的實力的正確估計下擬定的。在剛纔我展示的數字表明,帝國的人力和物力都快達到極限,我們的對手有豐富的人力物力,帝國不能陷入一場持久戰中,中美英蘇,四個敵人,支那戰場拖住了我們60%的兵力,消耗了帝國大量物資,所以我認爲應該首先解決支那事變,從支那戰場脫身。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從戰略和政策兩個層面進行,戰略上必須沉重打擊支那軍,政治上必須儘快與支那達成和平協議,爲此我們可以放棄山海關以內,包括熱河在內的所有領土,只要能保住滿洲國就是勝利。”

“蔣介石已經數次拒絕了帝國的要求,”杉山元冷笑聲:“石原君,你未免一廂情願了吧。”

“在這點上,杉山將軍說得沒錯,”外交大臣重光葵出言支持:“放棄江南,會給帝國外交帶來極其嚴重的後果,姑且不說我們剛剛與南京政斧達成的同盟協定,緬甸、泰國、馬來、新加坡、菲律賓,這些新成立的政斧就會懷疑我們,再不會支持我們。”

外交上的損失是石原戰略的最大弱點,放棄整個江南,也就會放棄汪精衛政斧,這必然會對曰本外交產生嚴重影響,他們在南洋和東南亞扶持的政斧會因此產生懷疑,對勝利產生懷疑。

“我們的目的是從支那戰場抽身,全力迎戰英美,”石原莞爾解釋道:“蔣介石之所以還在堅持,主要是他的中央軍的支持,華北決戰,皇軍可以大量消滅支那中央軍,削弱蔣介石政權的基礎,如此我們就能逼蔣介石坐下來談判,只要他同意談判,我們就成功了一半。”

“攻克南京時,蔣介石都沒接受我們的條件,現在他會嗎?”大藏大臣及川顯得毫無信心,南京危急時,蔣介石沒有選擇和談而是選擇了打下去,現在中[***]隊開始佔上風了,他會選擇和談?及川不信。

“那是我們的條件太高。”石原莞爾的語氣沉重,在座的所有內閣成員都清楚,要想蔣介石接受和談,曰本必須付出巨大代價:“只要能保住滿洲,其他都可以放棄,諸君,壯士斷腕,爲了帝國,爲了陛下,我們必須作出抉擇。”

“可要是蔣介石不接受呢?他的目標是滿洲呢?”海軍大臣島田繁太郎冷冷的問道。

一直胸有成竹的石原出現短暫的沉默,這是他最沒有把握的一環,雖然肯付出巨大代價,可要是蔣介石不接受,一切都是空談。

“不戰而退等於是在敵人面前逃跑,這樣的事情在皇軍歷史上從未發生過,”木村兵太郎站起來說道,在這種聯席會議上,作爲陸軍省次官雖然沒有資格坐在會議桌前排,但有發言權:“根據情報,支那正在編練機械化部隊,在鄂北戰場上出現的支那第五集團軍就是支那的第一支機械化部隊,華北地區,地形平坦,支那有空中優勢,完全可以發揮火力和機動優勢,在這裡與支那決戰,皇軍反而處於不利態勢。相反,江南就不同了,江南水網密佈,不利於機械化部隊作戰,與其將決戰放在華北,倒不如放在江南,而且長江上,還可以得到海軍支援。”

木村兵太郎說完之後,杉山元冷笑下對小磯國昭說:“首相,既然這個會議是決定帝國命運的會議,我希望能聽聽來自基層的聲音,讓大家充分發言,讓內閣瞭解更多的情況。”

“我看可以。”沒等小磯國昭開口,教育總監山田乙三就開口了,小磯國昭不是東條英機,他是退役大將身份出任首相,可以說是最近十年最弱勢的首相。

軍方兩大主將開口,小磯國昭忍下口氣點點頭:“好吧,暢所欲言,今天,我們就把所有問題講清楚。”

後排的局長課長們稍微沉默了下,隨即如沸水般熱鬧起來。

“按照這個戰略,我們放棄了山西,放棄江南,集中兵力在華北與支那決戰,可支那要不攻呢?以B17轟炸機的航行半徑,從山東半島起飛,可以覆蓋大半個曰本,而且,一旦支那人在山東半島站住腳,從這裡的起飛的飛機可以控制大半個黃海和全部渤海,另外,有了支那的空中掩護,支那軍可以在青島設立潛艇基地,美國潛艇出擊距離可以縮短几千公里。”

讓石原有些意外的是,首先站出來的居然是來自海軍的一箇中佐,而且他的意見非常中肯,也非常致命。

東京到目前爲止只受到過一次轟炸,那就是1942年春季的杜立德轟炸,但這次轟炸造成的損失非常小,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宣示,一種態度宣示。

可一旦山東失守,膠東半島距離東京最近距離只有400多公里,完全處在B17轟炸半徑之內,在青島建立潛水艇基地的危害還在其次。

“說得對,江南也同樣如此,”海軍軍務局局長岡敬純少將站起來說:“帝國的國防策略之所以將馬里亞納羣島列爲絕對國防圈,主要原因便是考慮到從塞班島起飛的轟炸機可以直抵帝國本土。如果棄守江南,江南距離帝國本土的距離要遠遠短於馬里亞納羣島。”

絕對國防圈是在中途島戰役後提出的,中途島戰役讓曰本海軍傷了元氣,曰本海軍轉攻爲守,提出以沿千島羣島,小笠原羣島,馬里亞納羣島,加羅林羣島和新幾內亞羣島西部建立必須絕對予以確保的防線——絕對國防圈計劃,其根據便是現在盟國轟炸機的轟炸半徑。

岡敬純的話再次擊中石原戰略的軟肋,不過讓杉山元有些尷尬的是,這些因素都是海軍找出來的。

在石原最初提出這個戰略時,海軍還是很歡迎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如果按照這個戰略,海軍可以獲得更多的物資配給,從開戰到現在,陸軍一直佔有大多數物資,原來開戰時,杉山元同意在鋼鐵配額上讓步,可實際上,隨着建立陸軍機械化部隊,特別是坦克部隊,又把這些份額拿回去了。

不過昨天回去後,島田同樣受到海軍省下級軍官的圍攻,不過這些海軍軍官找到石原戰略的弱點,所以反對理由更堅決。

石原心中有些絕望,不過這也激起了他的鬥志。他站起來走到投影機前,將其中一幅地圖放到屏幕上,指着圖上畫出的半圓說:“這個絕對國防圈就是個畫餅。國家的絕對安全是建立在國家實力之上,寄希望於絕對國防,認爲守住這條防線就能保證國家安全,是白曰做夢。戰爭打到今天,國家實力嚴重削弱,生產力要平均分配給陸軍和海軍,結果那個部分都不夠。諸君,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必須從一個戰場抽身出來,把國家力量集中在一個戰場上,和支那談判和平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與蘇俄談判,將帝國力量從支那蘇俄解脫出來,全力對付英美。我們的動作還必須快,必須趕在德國戰敗之前。”

“我支持石原將軍的戰略,國家戰略是建立在不是建立國防圈上,是建立在國家實力上,”感到石原的處境不妙,小磯國昭決定亮明自己的觀點,不過這是個非常冒險的決定,如果失敗,他再也沒有權威去領導這個內閣:“分散使用兵力是作戰大忌,目前在支那各戰場,支那人都可以集中五六倍的兵力向皇軍進攻,相反,皇軍卻只能被動迎戰,作有限度的撤退是可以接受的。”

“有限度的撤退?”杉山元絲毫沒給小磯國昭面子直接反問道:“放棄整個江南,還是有限度撤退?從江南起飛的美國飛機可以直接轟炸東京,首相,這不算是有限度吧。”

“可現在的問題是國家資源有限,可還在分散使用,這樣下去,不出三年,曰本就會戰敗!”石原莞爾有些急了,忍不住衝杉山元怒吼道。

“杞人憂天,”杉山元輕蔑之極:“帝國不會戰敗,美國人承擔不起人命的損失,只要打敗他們一次,他們就會坐下來談判,至於支那,鄂北戰役只不過是情報不靈,中了支那人的圈套,而在實際戰場上,支那軍還不是皇軍的對手。”

“立高少將,”石原沒管杉山元,突然將後排的立高之助叫起來:“你來說說華北的情況。”

立高之助一愣,本來他是準備在這個會上發言的,可臨到進入會場才知道,他沒有發言權,他一直在聽,在分析,原來他是準備支持石原,讓中國不戰收回江南,收回黃河以南的所有地區,可現在他發現,反對石原可能對中國的戰略更好。所以在站起來的時候,他的心裡已經有對策了。

“華北情況非常嚴重,岡村司令派我回曰本就是向大本營報告華北派遣軍面臨的困境。”立高之助說:“從前年開始,華北派遣軍連續在山東、河北、察哈爾對當地的GC軍展開圍剿,在山東和河北取得勝利,不過GC軍在支那政斧支持下,戰鬥力有了很大提高,皇軍傷亡很重,在冀中治安作戰中,皇軍傷亡達到三萬多人,隨着皇軍主力調到河北,GC軍新四軍一部進入山東,山東治安又開始變壞,鬆井大將認爲必須再度清剿,可整個華北都缺少作戰物資。爲了支援鄂北作戰,華北派遣軍抽調了兩個師團四個旅團,這導致在察哈爾和綏遠的治安作戰停止。”

聽着立高之助的話,石原頻頻點頭,杉山元面色陰沉,可立高之助接着說:“杉山大將,石原總長,華北是蒙疆前線的大後方,華北治安狀況惡化,會嚴重威脅蒙疆前線,岡部將軍反應,蘇蒙軍調動異常,有可能在今年春夏之交時發起進攻。”

“要穩住華北局勢,岡村司令認爲,必須向華北增兵至少兩個師團另三個旅團,另外,在物資上,每個月必須向華北提供兩萬噸。”

石原莞爾有些失望,杉山元的目光登時亮了,他立刻接過話問:“增加兩個師團另三個旅團你們就能恢復華北治安,是這樣嗎?”

立高之助思索下點點頭:“是的,不過物資,在第一次補充必須要有五萬噸,以後每個月不得低於兩萬噸,這是最低要求,現在華北各個倉庫全都空了,一旦蘇蒙軍發起進攻,華北無力支持。”

(未完待續)

第八節 特使(十四)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三節 重起(三)第二節 減租減息(五)第一節 挽弓(一)第二十八節 新聞(二)第七節 生機(七)第六節 救亡(六)第八節 轉折(二十三)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三)第十一節 重振(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六節 爾虞我詐(四)第十三節 試探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七)第三節 戰鼓(六)第三節 整編(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八)第一節 法幣(二)第五節 反擊(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三)第九節 溧水反擊(五)第六節 救亡(二)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五節 反攻(四)第三節 會戰(七)第七十節 劫持第七節 風波(五)第一節 突破(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六節 救亡(五)第三節 結盟(五)第五節 調整(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二節 戰後之戰(六)第九節 溧水反擊(四)第四節 戰鼓(五)第二十四節 風波(二)第三節 結盟(三)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五節 雲集(五)第九節 魅影(十)第十二節 陰雲第十節 大撤退(十)第七十七節 平叛(四)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一節 德黑蘭(十六)第二節 川軍(三)第七節 生機(一)第二節 初戰(六)第一節 辦學(二)第五節 兩全(二)第五節 試探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三)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三節 重起(二)第八節 轉折(十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三)第五節 謀功(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七)第六節 攻略山東(一)第十節 暗棋(四)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第三節 戰鼓(六)第三節 結盟(一)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六)第四節 九天之上(九)第九節 魅影(六)第二節 策劃(一)第十節 撤退(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一)第五節 反擊(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四節 酒會(二)第九節 文革第三節 戰鼓(三)第十二節 破局第四節 婚禮(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三)第十節 餘波(四)
第八節 特使(十四)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三節 重起(三)第二節 減租減息(五)第一節 挽弓(一)第二十八節 新聞(二)第七節 生機(七)第六節 救亡(六)第八節 轉折(二十三)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三)第十一節 重振(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六節 爾虞我詐(四)第十三節 試探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七)第三節 戰鼓(六)第三節 整編(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八)第一節 法幣(二)第五節 反擊(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三)第九節 溧水反擊(五)第六節 救亡(二)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五節 反攻(四)第三節 會戰(七)第七十節 劫持第七節 風波(五)第一節 突破(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六節 救亡(五)第三節 結盟(五)第五節 調整(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二節 戰後之戰(六)第九節 溧水反擊(四)第四節 戰鼓(五)第二十四節 風波(二)第三節 結盟(三)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五節 雲集(五)第九節 魅影(十)第十二節 陰雲第十節 大撤退(十)第七十七節 平叛(四)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一節 德黑蘭(十六)第二節 川軍(三)第七節 生機(一)第二節 初戰(六)第一節 辦學(二)第五節 兩全(二)第五節 試探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三)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三節 重起(二)第八節 轉折(十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三)第五節 謀功(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七)第六節 攻略山東(一)第十節 暗棋(四)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第三節 戰鼓(六)第三節 結盟(一)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六)第四節 九天之上(九)第九節 魅影(六)第二節 策劃(一)第十節 撤退(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一)第五節 反擊(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四節 酒會(二)第九節 文革第三節 戰鼓(三)第十二節 破局第四節 婚禮(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三)第十節 餘波(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