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此長彼消

遼東經略袁應泰的親隨何丹旭,被護送回遼陽之後,果然信守諾言,在袁大人面前不過略略提了一下,倒是將那十幾名護衛的失蹤解釋得天花亂墜。

這個血債,自然是放在建奴頭上。由璦陽一帶潛入的建奴遊騎突然出現,何丹旭與護衛們遂不及防,只有何丹旭拼死護住密旨,逃得性命,而護衛們則全部陣亡。爲此,經略大人還去文狠狠斥責了總兵劉光柞,讓其不得不將屬下的青州兵也狠狠罵了一頓。

留在遼陽的鐘維澤將這些傳回蘇翎處,對於這個偶然佈下的內線,自然要給予獎勵。蘇翎給何丹旭送去一千兩銀子,但何丹旭卻沒接受,不是不要,而是請鍾維澤將這筆銀子送回其家鄉。這個謹慎之舉當然會得到蘇翎的保證,這也即意味着袁大人撥付的軍需會有人從中給予優先調撥。如此看來,一千兩銀子還是值得的。

鎮江參將蘇翎正式成爲一名大明的將軍,管轄鎮江、寬甸地方,不過,這位將軍的下屬,卻只有一位遊擊將軍馮伯靈。按說這總計兩萬多的人馬,怎麼也該任命幾個營官,或是守備、備禦一類的官員,但蘇翎沒提,袁應泰也沒問。

這顯然是雙方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盤,這要連累的,卻是馮伯靈跟隨日久的那些個屬下,最初馮伯靈便抱着自己吃肉手下也得喝湯的打算,呈了文,但久久得不到迴應。

袁應泰一方面爲明春的進攻大傷腦筋,一面忙着給那些因饑荒而歸附的蒙古人施行“仁政”。這位新任遼東經略,除了最初的部署外,實在沒有什麼再多的花樣,蒙古之事不過是其一而已。說到底袁應泰不過是一書生,管理地方尚可圈可點,這統轄大軍,完全是另一回事。這蘇翎所部還算是唯一出現的亮點,不論是否蘇翎在這個意外中佔了多少便宜,這個策略還是可行的。至於這最終的效果,還得等到明年春天。

袁應泰在最初立威之後,這統管遼東軍馬顯然沒有熊廷弼嚴酷,八位新近升職的總兵官倒沒什麼可挑剔的,但下面的軍兵,卻故態復萌,出操練陣等等逐漸鬆懈下來,再加上冬季嚴寒,更是逐日停滯。袁應泰對此毫無辦法,不如說是幾乎沒有察覺。那努爾哈赤一直在兩軍交界處襲擾小型堡寨,在瀋陽一帶更是不斷攻佔附近的大小村寨。其中有十三個寨子數萬人面對八旗兵的圍攻,堅持數日後,始終得不到明軍的救援,後逐一陷落。而這一切,袁應泰也是毫不知曉。

整個遼瀋一帶,連同虎皮驛、奉集堡等地,完全是被明軍堆積成一個安全的所在,大軍雲集,營地彼此相望,努爾哈赤也不得不離得遠一些,不過明軍沒有任何繼續向前的跡象。

袁應泰面對的另一個麻煩,是大明朝自關內調撥的糧草、器械,雖然不斷在遼東聚集,但始終達不到所需要的額度。這倒不是徵調不齊,而是運力緩慢,僅在廣寧一帶,就積壓了數十萬石的糧草等待啓運,而在山海關一帶還有更多。倒是海運一線,一直在源源不斷地自山東、天津渡海而至,但這就象涓涓溪流,讓人等得心焦。不過此時的遼東已過了糧草的饑荒,這個冬天是毫無所憂,倒是明春的儲備,纔是着急的重點。

蘇翎派出那三千名新兵,浩浩蕩蕩地向旅順口開去,領取自己的那份軍需。這在整個冬天都沒有停止過,以至這三千人完全成了輜重營。另外,馮伯靈的三千水師人馬也很快補足了缺額,在海上往返於金州與鎮江堡之間。只是調撥的三千水軍卻遲遲不能趕至鎮江堡,據說是因冬季北風盛行,行船困難所致。馮伯靈倒也沒催促,眼下的事情,已經夠他忙的了。

隨着糧草器械的不斷運抵,蘇翎終於能夠將振武營的裝備重新調換。例如原戚繼光練兵方略中鴛鴦陣使用的兵器狼筅,便被此時得到的鏜鈀代替,模樣雖有區別,卻是功效相差無幾。鎧甲只在振武營中留下一半,其餘的盡皆送往千山堡的各營,還有一部分會冒着風雪送給術虎所部。火炮不多,但裝備振武營還算綽綽有餘。其餘的火yao等軍需,更是大量堆積在鎮江堡。對於配置不多的千山堡各營,這些只能存儲到寬甸堡一帶,以備調用。至於棉甲、短弩等千山堡能夠自制的,沒有一日停工,而一部分新研製的投石車,也將在振武營中作爲餘彥澤的破金計劃所用。此外,一種特製的木牌、拒馬等防禦性的器械,在各個堡寨中都分有定額趕製。

整個冬天,鎮江堡與寬甸、千山堡區域內,所有能夠用上的人手都在忙碌着,人們都隱約察覺到,隨着冬雪的消退,大戰即將來臨。

這遼東如此看來,倒分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區域。一面是蜷縮在軍營的十幾萬明軍,另一面卻是緊張忙碌的十幾萬軍民,中間隔着白雪覆蓋着的羣山,這自西向東,迥然有異。

千山書坊第一批印製的帖子,被裁成半尺長大小,只印着一行字:

“千山有地,千山有衣,遼人遼土,財帛滿戶。”

這算是一次嘗試,這些帖子將隨着胡德昌四處行走的商隊以及陶安峰的哨探們進入各地的集市、村落,張貼在人羣常聚之處,雖說還不至於出現圍觀,但原本便缺乏消磨時間渠道的人們,還是會彼此交換這些奇怪出現的消息。爲使那些不識字的人也能知道一些內容,哨探與商隊人的人還特意在一些村子裡識字的人家牆外,張貼一份。越是隱秘的字句,越能流傳,茶餘飯後的曬場、酒肆茶樓,都是傳播類似消息的最好地點。

趙毅成嘗試的目標,是想知道要多久,這十六字的貼文,能夠在別的地方被聽到,同時,也試着瞭解傳言在議論時能產生多大的想象力。

隨後,每隔半月,便有一批消息被散佈出去。另外,一些民間藝人,也得到幾本千山書坊印製的話本傳奇之類的冊子,這些都是無償提供,要求只有一個,便是在適當的時候,添加一個有關千山傳奇的小故事,內容與那十六字的帖子類似。

這些事宜並不需要特別派遣人手,只需交代下去,胡德昌的商隊以及哨探們順手便能完成任務。這些提前佈下的遍佈遼河以西的線路,以鎮江堡爲起點,猶如一張大網,首先將南四衛罩住,隨後逐漸越過遼陽,向廣寧一帶滲透。

不久,再次滿載而歸的胡秋青冒着風雪,帶着一臉的笑意出現在蘇翎面前。

“如何?且還順利?”儘管拍打着身上的雪花的胡秋青明顯是一副順利的模樣,蘇翎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

“大哥,我這回銀子是花掉了,不過......”胡秋青有些賣弄的意思了。

趙毅成笑着說道:“你倒是爽快些,怎地學這個。”

“嘿嘿,”胡秋青說道:“這回我連人帶馬都帶回來了。”

“人?”蘇翎問道:“蒙古人?”

“是。總計一千二百人,另還多出五百匹馬。這些人都已說好,不必給餉,只管飯食。馬價按十兩算的,都給了他們。”

胡秋青在火爐邊坐下,蘇翎與趙毅成相互對視一眼,又都看向胡秋青。

“人呢?”蘇翎問。

“振武營留了一半,剩下的在堡外騎兵營。”

這算是一種防備措施。

“看來這蒙古的饑荒還真是厲害。”趙毅成琢磨道。

“這還沒什麼,大哥,這次我打聽到一些好消息。”胡秋青說道。

“快說。”蘇翎催促着,這蒙古一方可是明年最關鍵的一環。

胡秋青便將自己打聽到的有關蒙古的詳情一一述說出來。

原來,反覆無常的蒙古各族,再一次出現方向的改變。

對蘇翎來說,只是對宰賽的兒子喀什克圖有些把握,但還得看是否能得到活的宰賽,這難度可想而知。但此次胡秋青說的,卻是大明朝對蒙古各部族所做出的拉攏手段。

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的下半年,大明朝遼東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鑑於東部女真、西部蒙古屢次擾亂邊境、挾賞,便弄出個“羈縻之法”,讓遼東副總兵姜弼出使蒙古各部。

這可是以大明朝的身份名正言順地前往蒙古境內,與蘇翎派胡秋青的遠道繞行可是兩個境界。

那副總兵姜弼,是以探訪開原、鐵嶺一帶原北關的錦臺什、布揚古後人爲名,找到錦臺什的長孫女速不地,即蒙古一部腦毛大的孫媳,賞白銀一千兩;而錦臺什的次孫女仲根兒,又是察哈爾林丹汗的貴婦人,更是賞白銀三千兩。這明着說,是大明朝廷對於守邊有功的人,一直惦記在心,實際上是也就是表明一個態度給蒙古各首領看。姜弼拿着大明的諭令告訴蒙古部族首領腦毛大,讓其傳諭炒花各部,不要聽努爾哈赤的“哄騙”,並約定將共同出兵夾攻後金兵。同時,又再次向蒙古各部宣佈明廷的“賞格”,收買後金國大英明汗努爾哈赤的首級。到了九月,大明朝廷又加賞給察哈爾林丹汗白銀四萬兩。

這樣一來,在大明朝廷的重賞之下,被逼迫盟誓的蒙古喀爾喀各部,除宰賽本部以外,幾乎都轉向了,連努爾哈赤本人也只能無可奈何地說是“陷溺於明國之教唆”。

這蒙古人雖反覆,但做起事卻毫不含糊。就如蒙古各族跟努爾哈赤聯手時,說發兵,便起兵數萬直逼明境。而如今再次倒向大明朝,蒙古部族中扎魯特的鐘嫩、昂阿、徹特扣肯等貝勒便立即翻臉,將努爾哈赤派往扎魯特的達雅部的使臣以及攜帶的馬、牛、羊、衣物都劫了去。

努爾哈赤聽聞,自是氣得鬚髮生煙,再三派遣使臣求問原因,但喀爾喀各部貝勒既不派遣使臣答覆,又把努爾哈赤派來的使臣拒之門外,不予接見。尤其是其中那個叫鍾嫩的貝勒更徹底,將努爾哈赤派往各部的使臣錫喇納、碩洛輝、伊沙穆等人以及他們所攜帶的馬、牛、羊全部劫走,並且率領蒙古騎兵掠奪一直與努爾哈赤走得很近的,扎魯特色本貝勒的馬、牛、羊等。

努爾哈赤面對這些氣得昏頭,下令將察哈爾林丹汗的兩位使臣斬首。自此,蒙古人與努爾哈赤徹底決裂。

胡秋青說的這些,無疑讓蘇翎對蒙古人更多了一份信心。而那僅剩下沒有明顯表態的宰賽一部,卻在這裡與蘇翎暗中有這般聯繫。那麼,明年的進攻,蒙古人的出兵便無需懷疑,而努爾哈赤斬殺林丹汗使臣的做法,更是毫無遠見。

聽完這些敘述,蘇翎臉上露出笑容,說道:“看來,真得再建一個蒙古營了。”

“大哥,當初不是這麼說的麼?”胡秋青明知故問。

這當初可沒想能招募到這麼多的蒙古人,並且,以這個形勢看,還會有更多的蒙古人加入進來。至少在賀世賢所部,蒙古人已經不少,同時,努爾哈赤的麾下,也有不少蒙古人。當然,如今還得加上蘇翎所部的胡秋青的蒙古營。這蒙古人的想法,與女真人差不多,族羣的觀念,還僅僅是首領們的特權。若是如此延伸出去,那些漢人,也不過如此。

“你可鎮得住這些人?”蘇翎問道。

“鎮不住,就殺。”胡秋青雙眼流出幾分殺氣,這在去蒙古的路上,就已經成型了。

“嗯。我再給你撥一些人馬。”蘇翎點點頭,說道。

自此,蒙古營算是劃入蘇翎麾下。

火光的映襯下,三人的面上都滿是紅光,看着跳躍的火苗,各人均未說話,在心中想着歸自己管轄的事情。

“朝鮮......”蘇翎說了兩個字,又停下。

趙毅成卻接着說下去,“大哥,也差不多了。再見見那個什麼都元帥姜宏立、副元帥金景瑞?”

蘇翎望着趙毅成,兩人在很多事情上,都能做到同步。

“好。咱們就看看這兩位元帥的最後決定。”

第6章 破金大陣第46章 心存高遠第58章 變通之道第21章 且變且行第1章 夜不收第39章 江湖人士第8章 越河演練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61章 好事多磨第10章 身份之疑第8章 越河演練第50章 夜話姻緣第6章 山中人第10章 此長彼消第92章 開疆拓土第2章 百戶屯田第7章 女人問題第25章 各取所需第25章 以商爲引第60章 直截了當第22章 京韻邊聲第19章 峽谷藏兵第6章 烈火焚城第55章 爲奴之選第14章 千山堡第3章 經略奇功第37章 酒肆客棧第7章 女人問題第9章 莽撞之餘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81章 合圍瀋陽第3章 經略奇功第19章 鐵甲斷金第7章 變中有變第60章 豪酋頹途第20章 漸變舊俗第82章 震懾之戰第50章 逃亡官兵第15章 十字路口第56章 牛錄歸附第3章 七恨起兵第44章 鎮江新城第36章 孤注一擲第75章 躍躍欲試第37章 欲赴蒙古第3章 武裝辦案第28章 雪夜湮滅第8章 千山書坊第26章 再選官兵第2章 新舊交替第34章 月下琴音第27章 新世界第52章 蘇系武官第21章 遙相呼應第6章 三江連號第8章 煙花柳巷第37章 欲赴蒙古第15章 因糧而往第55章 再起波瀾第18章 鎮江堡第24章 布場作坊第17章 工部庫存第34章 遊擊將軍第17章 村落糧稅第35章 漫天煙雲第68章 燧發短銃第4章 女真人第93章 遷居移民第69章 經略媒人第11章 撥雲見日第13章 鐵壁消融第18章 羣山缺口第4章 雷厲風行第52章 蘇系武官第6章 山中人第37章 酒肆客棧第3章 以河爲界第26章 再選官兵第87章 一敗塗地第15章 因糧而往第20章 洗劫建奴第28章 無主之城第27章 分而擊之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50章 夜話姻緣第22章 赫圖阿拉第44章 賀禮雲集第74章 相見之宴第38章 部族分立第16章 大勢所趨第12章 紮營登州第29章 死生未卜第61章 好事多磨第13章 如箭在弦第30章 賊酋血脈第12章 紮營登州第68章 燧發短銃第12章 將軍手段第73章 先走一步第56章 疑神疑鬼
第6章 破金大陣第46章 心存高遠第58章 變通之道第21章 且變且行第1章 夜不收第39章 江湖人士第8章 越河演練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61章 好事多磨第10章 身份之疑第8章 越河演練第50章 夜話姻緣第6章 山中人第10章 此長彼消第92章 開疆拓土第2章 百戶屯田第7章 女人問題第25章 各取所需第25章 以商爲引第60章 直截了當第22章 京韻邊聲第19章 峽谷藏兵第6章 烈火焚城第55章 爲奴之選第14章 千山堡第3章 經略奇功第37章 酒肆客棧第7章 女人問題第9章 莽撞之餘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81章 合圍瀋陽第3章 經略奇功第19章 鐵甲斷金第7章 變中有變第60章 豪酋頹途第20章 漸變舊俗第82章 震懾之戰第50章 逃亡官兵第15章 十字路口第56章 牛錄歸附第3章 七恨起兵第44章 鎮江新城第36章 孤注一擲第75章 躍躍欲試第37章 欲赴蒙古第3章 武裝辦案第28章 雪夜湮滅第8章 千山書坊第26章 再選官兵第2章 新舊交替第34章 月下琴音第27章 新世界第52章 蘇系武官第21章 遙相呼應第6章 三江連號第8章 煙花柳巷第37章 欲赴蒙古第15章 因糧而往第55章 再起波瀾第18章 鎮江堡第24章 布場作坊第17章 工部庫存第34章 遊擊將軍第17章 村落糧稅第35章 漫天煙雲第68章 燧發短銃第4章 女真人第93章 遷居移民第69章 經略媒人第11章 撥雲見日第13章 鐵壁消融第18章 羣山缺口第4章 雷厲風行第52章 蘇系武官第6章 山中人第37章 酒肆客棧第3章 以河爲界第26章 再選官兵第87章 一敗塗地第15章 因糧而往第20章 洗劫建奴第28章 無主之城第27章 分而擊之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50章 夜話姻緣第22章 赫圖阿拉第44章 賀禮雲集第74章 相見之宴第38章 部族分立第16章 大勢所趨第12章 紮營登州第29章 死生未卜第61章 好事多磨第13章 如箭在弦第30章 賊酋血脈第12章 紮營登州第68章 燧發短銃第12章 將軍手段第73章 先走一步第56章 疑神疑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