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燧發短銃

說起自鑄槍炮,在座的幾位將官之中,也都見識過火器的威力。

這不僅是在千山堡試着燃放火炮、檢驗射程時都在,且在赫圖阿拉攻城戰時,顧南、郭傑中、袁山月、金正翔、彭維曉包括祝浩,都跟隨在蘇翎身邊,曾親眼目睹數十門火炮順次燃放的隆隆聲響。當然,滅虜炮的射程以及轟塌城門的那一幕,也都記憶猶新。儘管這些主官們都希望能夠一炮轟塌目標,那數十炮未免過於緩慢,但這也比讓士兵們頂着箭矢、石去奪取城牆要好得多。

在座的各位將軍都是由千山堡出來的,對士兵性命的看重,自然要比大明朝的將官們強上百倍,這不僅是各人原本也是大明朝的一個小兵出身,也包含了千山堡的兵源不多的緣故。蘇翎一直強調的“在選定的戰場與敵人決戰”,其實也便是一個保全己方實力的辦法,這個觀念被這些兄弟們毫無保留地接受,並延續到各自屬下的武官中去。

蘇翎由羣山之中親自帶出來的隊伍,自然帶着蘇翎的特色。這支以大明朝戍守遼東邊牆的旗軍爲底子的軍伍,接受了一切大明朝衛所軍制的長處,而又由千山堡本身的劣勢延伸出無數賴以存身的變革。這種靈活的治軍基礎,註定了其在蘇翎以及各武官的管帶下,能夠繼續爲打造一支強軍而不斷演變着。此時提出的火器自造,也是因時而變的結果。

不過,這中間唯有郝老六的態度最爲迫切。按郝老六一貫地善戰且急於尋敵的性子,恨不得立即便能擁有無數火炮、火銃。上回在界凡、薩爾滸。之所以能迅疾攻克二城,一則是努爾哈赤留守地八旗兵本就不多。且連續保持不敗的驕兵心態使得與郝老六、術虎所部勝負一分,便無法顧及隨後的部署;二來,郝老六有火炮在手,這攻城的慾望可是強烈無比,根本不擔心八旗兵退守薩爾滸城,所以緊追其後,以至短短的時間內便連破兩城。

當然,這中間火炮的使用並未達到預期的程度。可自己隊伍中有火炮與沒有,可是兩種不同的作戰態度。在與蘇翎地黑甲騎兵營在蒙古地界內彙集後,郝老六營中的火炮可都留給了胡秋青的蒙古騎兵,隨後,郝老六按蘇翎的指示,一路由海州到金州收刮下去。倒是也從各衛所城堡中尋得不少火炮。可惜,真正能便於移動而又不至於炸膛的,並不太多。

郝老六如今營中已有滅虜炮、虎蹲炮五十四門,其餘各類碗口銃、百子連珠等等等近五百火器。大明朝遼東都司在南四衛裡置辦的火器。比這還要多少十倍,但大多數都被郝老六招募民夫運至鎮江堡,要化鐵重煉,打造鎧甲兵器之類地軍需。原因只有一個,那便是無法使用,這些朝廷花費無數銀子打造出來的火器,要麼是鎖在武庫中任其蛛絲糾結。要麼便是曝露在城堡上日曬雨淋。鏽跡斑斑。

這類不用試便知無法使用的,都一概當作廢鐵運走。郝老六留下的部分,算是勉強不至於炸膛而已。但照郝老六看來,這些火器還比不上他留給胡秋青地那部分火炮。當然,京城工部打造出來的火器,即便再不濟,也要比這些衛所打造的要好。畢竟京城裡人才濟濟,再說,那些文官們儘管對武官不屑,可做事的人還是有的,且單從要得到一個頗佳的口碑上,也能促使工部官員潛心打造火器。

是故郝老六有此一問,當然其並未抱太大的希望。這郝老六雖然收繳到不少火器,但這使用火器地人,卻還是不夠,此時營中即使招募了更多地士卒,卻也無法做到如當初在太平哨時那般從容。再說,對火器炸膛的恐懼,那些新兵都有所耳聞,更別說那些老兵。

能夠自鑄火器,這品質當然能夠控制,也就無需在擔心這一點。迄今爲止,千山堡那些工匠們打製地兵器、鎧甲,可都在蘇翎所部的士卒之中有了口碑。那些本就是工匠出身地管事們,做起事來可是一絲不苟,但凡有一絲的瑕疵,也絕不會流入軍中。

蘇翎前些日子讓遼東經略袁應泰上書給朝廷索要的工匠,朝廷的迴文已到,算是答應給派人手。這當然也是鮮見的優待,自然朝廷也有朝廷的算法。既然給遼東撥付了這麼多的糧餉,這些工匠們到了遼東,必然要從中支取,而在京城,就算打造好兵器、火器,也得另出腳價銀、大車、騾馬運至遼東,這種成本幾乎快趕上所運軍需本身的銀價。能在遼東打造,朝廷只需給一次路費便可。

如今朝廷府庫時時處於捉襟見肘的窘境,連皇上都不時地要拿出內帑接濟,怎能不一省再省?當然,對於朝廷上那些大臣、閣老,倒也未必算得如此精細,依舊秉承慣例,但凡有人出主意,必然便有反駁之聲。對於這次袁應泰的提議,反對者自然是拿出火器製法不得外流之說,擔心一旦被建奴,或是朝鮮得知,大明朝便失去一大優勢。但,此時這個聲音絲毫不能激起波浪,整個朝廷的目光可都集中在遼陽城,大明朝不能再次丟臉了。爲此,天啓皇帝諭示工部,着部立即辦理,不得拖延。

不過,這過去了這麼些天,連朝廷撥付的糧草、甲杖都破天荒地用海船運至,但這工匠,以及皇上撥給的內帑一百萬銀子,卻還全然不見蹤影。未必這中間還會有什麼波折不成?對此,蘇翎也尚未來得及過問。這日的這番商議,算是將最近的一段忙碌,做個了結。到了晚間,蘇翎必然要向遼東經略袁大人,提及此事。

遼東總兵官蘇翎府上前廳出現的靜默,並未持續太久。

蘇翎藉着這個間隙,想起昨日見到的那個叫丁萬良的鳥銃手。這可是蘇翎所見過地第一個神槍手。若不是這回一心要從那些集結在一起根本起不了作用的明軍之中,精選出來一些善戰地士兵。蘇翎還真不知道在此時大明朝這般軍伍之中,還能發現如此擅長火器的人。

按說大明朝一向以火器作爲制敵的利器,不僅打造極多,且已經形成規模化生產。且這軍伍之中配置火器的營伍,遍佈整個大明衛所,尤其是邊鎮更是成爲主要武器。這必然使得鳥銃手、火炮手等等操作火器的士卒數以萬計。京城的神機營等三大營,火器更是算得上精良。可惜的是,這火器打製遠貴於一般兵器。且炸膛之事屢見不鮮,以至真得拿出來練兵的,實在不多。

如此境況,等到臨敵之時,儘管大明朝已經將火槍隊練成分段射擊地戰陣,卻因不太熟練導致敵兵未進入射程便紛紛燃放。這再次裝填所費時間,又遠遠長於敵兵進襲的時間。是故一敗再敗,往往都是源於彈藥不足。這其中,不足二字。不僅僅是軍中備用的彈藥,也指列陣的火器手們,來不及再次補充裝填。

可這個丁萬良,也不知是如何煉就的一手絕技,可想而知,其再鳥銃上花費的功夫,正如一名神箭手要自小練箭一樣。絕非一日之功。

想到這裡。蘇翎便打破沉默,將一衆兄弟們從回憶中喚回來。

“昨日地比試。有一個叫丁萬良的,練得一手好槍法。”蘇翎笑着說道。

“槍法?”袁山月眨巴着眼睛。問道:“莫非是家傳的槍法?”

顯然,袁山月聽成了長槍。

“不會是家傳的。”蘇翎笑着搖搖頭,說道:“當今大明朝轄內,家中藏有火器地,怕是少見吧,更別說家傳了。”

“是火器?”袁山月說道,“鳥銃麼?”

大明朝發往遼東的,多數是三眼銃,這鳥銃還是南方的浙江兵帶來的。這在大明朝軍伍中已經形成習慣,北方用三眼銃,南方喜愛使用鳥銃。

“大哥,當真是神槍手?”郝老六問道,“那可得好好用用,如今教授火器的教官也是不多。”

“怎麼?”蘇翎笑道,“你的營裡要人?”“當然要。”郝老六可不客氣,說道:“營裡新招募的倒是不少,不過,大部分都未曾受過訓,還得從頭教起。大哥,你這裡倒是省了這些功夫。”

“我叫此人來問問。”蘇翎便叫唐平喚丁萬良到前廳來。

那丁萬良正在後面熟悉環境,再與護衛們打聽一些蘇翎將軍地規矩。此時得到召喚,立時便隨唐平而至。當然,那杆鳥銃也被唐平命其隨身攜帶。

“屬下見過將軍。”丁萬良因手裡提着鳥銃,無法行禮,只好站直了說話。

蘇翎點點頭,隨即對郝老六等人說道:“這就是丁萬良。”

郝老六等人地目光都聚集到丁萬良身上。這些人丁萬良雖不都認得,但能與蘇翎蘇將軍平起平坐,難道還能是一般人不成?這使得丁萬良如坐鍼氈,卻又不敢亂動,只好堅持着站得筆直。這下,一股精神勁兒倒是十足。

郝老六開口問道:“你是南方人?”

“是。”丁萬良恭敬地答道。

“我看看你的鳥銃。”郝老六說着,站起身來,走進丁萬良。

丁萬良立即雙手託着鳥銃,呈給郝老六。郝老六接過細細看過,見也不過是尋常鳥銃模樣,以他看來,沒什麼大地差別。不過,鳥銃把手處已然磨的光滑,顯然是經常摸過地,由此可見,這丁萬良的確在這上面花了不少功夫。

“放一槍試試?”郝老六轉身對蘇翎問道。

“丁萬良,”蘇翎點頭叫道,“你就試一槍,就瞄着......那屋頂上的那垛瓦。”

“是。”丁萬良答道,隨即接過郝老六遞迴的鳥銃,向廳外走去。

站在門口,丁萬良一邊擡頭瞧了瞧蘇翎指示的目標。一邊從腰間的口袋裡取出火藥袋。這火藥袋是皮質,也屬於大明朝廷地制式裝備。形如蒸餅,出口處是一小段三寸來長的銅質管子。取藥地時候,拔掉塞子,傾倒火藥,用手堵住管口,那管子也是經過算過的,剛好是發射一彈所需的火藥。

按事先的稱量,這發射一次。用火藥四錢,裝鉛彈一顆重三錢。丁萬良瞧好目標,動作麻利地裝好火藥,然後用火鐮點燃火繩。那火繩是用四股棉線編成一瓣,再用棉線橫着纏繞而成,按規矩是要點燃時。線頭不能散纔算合格。廳內頓時充斥這一股火繩燃燒的味道。

丁萬良自然是練熟了這套動作,在郝老六等幾人看來,其動作非常快,遠比他們見過的那些鳥銃手要麻利的多。丁萬良便就在衆人的關注下。舉起鳥銃,瞄準目標,稍稍吸了口氣,雙手用力穩住,然後緩緩扣下扳機。只見夾着火繩地火點一閃,落盡藥池,瞬間便聽得“轟”的一聲響。一片濃煙升起。在衆人眼前散開。

待得衆人看向對面那屋頂,只見適才高高翹起的那一垛瓦片。此時已不翼而飛,剩下的也是歪歪斜斜。這一槍。已經將瓦片打散,威力可見一斑。這樣的距離,要說弓箭也能射中,但將瓦片擊碎,卻是不易做到。

丁萬良燃放完畢,便熄滅了火繩,再次進到廳內,仍然筆直着站着。

“果然是神槍手。”郝老六誇獎了一句,隨後又說道,“丁萬良,你這算是練了多久了?”

“回將軍,屬下自被募到營裡,便用的這火器,算下來有八年了。”丁萬良答道。

“八年。”郝老六微微點頭,說道。“也是難得。”

蘇翎看郝老六地意思,已有些像要人的樣子,便笑着問道:“丁萬良,你這手本事,可有什麼秘訣?”

“將軍,也沒別的,就是放得多一些。”丁萬良說道。

“光會燃放也不一定打得準。”蘇翎說道,“怎麼樣,若是讓你帶兵,訓練出都跟你一樣的鳥銃手,你可有把握?”

丁萬良一怔,一時沒有回話。

郝老六當即問道:“怎麼?你不願意帶兵?”

這當兵吃糧,哪兒會不願意當武官地?丁萬良的反應,瞧着也不像是不願當官。

“將軍,”丁萬良猶豫一下,還是開口說道。“不是屬下不願帶兵,是......”

“丁萬良,有話只管說便是。”蘇翎說道。

“是。”丁萬良答道,“將軍,屬下這火槍不算是鳥銃,該稱爲嚕密銃。”

“嚕密銃?”蘇翎一怔,郝老六聽這麼一說,也是蠻有興趣地瞧着丁萬良。

“回將軍,屬下當初入營當兵,最初分給軍器時,是用的尋常鳥銃。後來,這杆嚕密銃興許是發錯了,纔到混到鳥銃之中,這纔到了屬下手裡。這嚕密銃比鳥銃略重一斤左右,管壁也要厚實一些,打得也比鳥銃遠。”丁萬良說道。

蘇翎與郝老六暫時還看不出這嚕密銃與鳥銃有何區別,至少二者在外形上是一致的,也只有經常用的人,纔會區別輕重之差。

“你的意思是這嚕密銃比鳥銃好用?”郝老六問道。

“是的。管壁稍厚,這便不易炸膛,屬下這槍也用了兩年了,從未壞過。”丁萬良說道。

蘇翎瞧了瞧丁萬良,問道:“這麼說,你對火器還是熟識地了?”

“回將軍,”丁萬良實話實說,“屬下這使刀使槍地不算在行,所以這嚕密銃便是保命的傢什,用得功夫多些。這槍也是跟那些工匠們熟悉之後才認得地,最初屬下也認爲是鳥銃。”

看來這丁萬良的確在動腦子,在南方兵看來,這手中地火器可不是保命的唯一兵器?

蘇翎又問:“你都跟工匠們學了什麼?你會打製火器?”

丁萬良又稍稍遲疑,然後說道:“將軍,屬下不會打製這銃管,這得熟練的工匠們才做得到。不過......”

“有話便說,你這哪兒像個漢子。”郝老六催促到。這話可不像一般明軍武官說的,倒象是一般兄弟之間的語氣。這讓丁萬良鬆了口氣。他要說地話,其實以往也試過跟武官們說,但卻被呵斥了一番,只得憋着。

“將軍,屬下爲了防身,琢磨出一種短身火銃。”丁萬良說道。

“哦?”蘇翎一怔,連忙問道,“帶來了麼?”

“在後面。”丁萬良說道,“還......”

不待其說完,蘇翎便吩咐到:“去取來。”

“是。”丁萬良說着,便轉身向後面跑去。

郝老六趁此間隙,問道:“大哥,你不會是要自己留下吧?我哪兒可真缺這樣的人。”

蘇翎笑着說道:“且先看看他琢磨出什麼樣地兵器再說。若是一般。你便帶了回去,若是合用,咱們可要另派用場。”

既然如此,郝老六便也就罷了。

丁萬良很快便回到前廳。雙手呈上一杆一尺多長的短銃。蘇翎接過細看,郝老六也顧不得別的,湊上前來查看。

這一尺多長的短銃,外形上跟鳥銃差不多,但卻短上許多,咋一看,看不出有何特別。要知道這短一截。那麼這射程必然也短。用處可就一般了。

蘇翎問道:“丁萬良,你說說這是怎麼琢磨的?”

“將軍。”丁萬良說道,“這短銃。是屬下跟營中工匠們混得熟了,花了三兩銀子改制的,用得便是損壞的廢舊火器槍管。這短銃,是不需火繩,便可燃放。”

“哦?”郝老六說道,“你來試試。”

“是。”丁萬良說着,便上前取回短銃。站到門外,依舊是一樣的裝填火藥、彈丸,果然沒有用火繩,而是直接瞄着稍近處地一顆樹,直接扣動扳機。又是“轟”的一聲,那顆樹被打出一個小洞,震得樹身直晃。

廳內安靜了片刻,郝老六等人才恍然明白過來。

這不需火繩的火器,帶來的好處可不止一點。首先這不受天氣限制,就算是雨天也不必擔心火繩熄滅,再則,這省了火繩這一步,不是要快上幾分麼?臨敵之時,一步之差,便是生死之界啊。

丁萬良回到前廳,蘇翎便問:“丁萬良,你細細說說。”

“是。”丁萬良說道:“將軍,屬下年少時曾混跡街頭,這尋事惹事的,有不少仇家。這回家之時又不許攜帶火器,所以便私下裡想了個法子,這短銃,是用火石點火的。”

“我在看看。”郝老六上前取過,再次查看,果然,只見尋常夾這火繩地地方,是一小塊火石。郝老六試着板起,再次擊發,果真見到一小片火星蹦出。

“大哥,”郝老六說道,“這可是好東西。”

蘇翎點點頭,這帶來的好處,先不去細想,問道:“丁萬良,這果真是一般鳥銃管子改制的?”

“是。”丁萬良說道,“一根鳥銃的管子,可截成三段。這裝藥、彈丸都是一樣地,不過,因裝藥不多,便不擔心炸膛。”

“能射多遠?”蘇翎問道關鍵之處。

“將軍,屬下反覆試過,三十步之內,能射穿兩重鎧甲。”丁萬良答道。

“三十步?”蘇翎說道,“太近了。”郝老六卻說道:“大哥,咱們的短弩,可也就三十步的射程。不過,短弩可射不穿兩重鎧甲。有了這個,那八旗鐵甲軍,不同斧子砍便死透了。”

蘇翎瞧了瞧丁萬良,說道:“這改制,麻煩麼?”

“不難。”丁萬良說道。

“能裝在鳥銃上麼?”蘇翎問。

“這個,屬下還沒試過,想必是可以的。屬下當初是想着便於攜帶,這一尺多長,可比腰刀方便。”丁萬良說道。

“這火石......”蘇翎說道。

“大哥,這火石哪一家沒有?”郝老六也心動了。這若是給每一名騎兵都配上一杆,可不管對方有沒有甲,都必死無疑。雖說速度還是慢了,可總比射不死敵人讓其反撲強啊。

蘇翎不必想得太多,當即下令。

“丁萬良。”

“在。”丁萬良答道。

“現在就委你個千總武職。專管打造這短銃,人手我會撥給你。另外,這長管的你也去試一試。若是成了,我再給你升職。”

丁萬良是又驚又喜,跟着蘇將軍,果然爽快,這款短銃雖是用的別樣心思想出來的,可也只有蘇翎能如此重視。丁萬良立即答道:“是。將軍。”“若是快地話......”蘇翎想了想,說道:“先給每個武官配置一杆,還有一等兵們,也都每人一杆。”

“大哥,”郝老六笑着說道,“咱們這營中,廢棄地火器可比能用的多,這下總算能派上用場了。”

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切記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

第26章 商務總辦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15章 小勝暗襲第32章 山東水師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30章 來去由心第71章 火炮長槍第5章 鎮江參將第54章 越來越近第38章 營口小鎮第19章 鐵甲斷金第84章 以火剝皮第6章 三江連號第16章 烽火連綿第80章 戰事前移第40章 虛張聲勢第23章 戰雷隱隱第2章 昏官悍勇第84章 以火剝皮第13章 鐵壁消融第14章 千山堡第33章 跨海揚帆第13章 以牙還牙第76章 再組商行第75章 躍躍欲試第7章 蒙古饑民第16章 嚴寒將至第89章 殺光慶功第10章 此長彼消第53章 疑慮重重第42章 固定航線第24章 驅虎吞狼第10章 聯手剿賊第17章 工部庫存第88章 斬草除根第28章 草場新城第59章 將軍賜名第30章 蒙古騎兵第6章 三江連號第46章 籌辦喜事第19章 安享冬雪第64章 依計漸進第13章 鐵壁消融第31章 信手拈來第28章 死而復生第30章 事在人爲第18章 振武染血第30章 風漸起第81章 合圍瀋陽第6章 山中人第1章 天災人禍第23章 興京易主第17章 戰馬悲鳴第8章 征服日第28章 雪夜湮滅第26章 商務總辦第13章 軍心爭功第55章 爲奴之選第17章 鹽參商第85章 用心險惡第82章 震懾之戰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71章 京城兄弟第60章 豪酋頹途第92章 開疆拓土第19章 英雄美人第44章 鎮江新城第22章 登州城下第6章 獅子張口第36章 百萬之初第11章 遮掩形跡第14章 遼東經略第81章 合圍瀋陽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32章 山東水師第11章 天朝小國第35章 漫天煙雲第43章 七虎獵熊第17章 工部庫存第43章 七虎獵熊第74章 雙喜臨門第52章 旁敲側擊第3章 經略奇功第2章 贈書助力第33章 波光之下第81章 合圍瀋陽第23章 興京易主第44章 鎮江新城第87章 一敗塗地第26章 遼陽血戰第10章 此長彼消第38章 部族分立第54章 越來越近第55章 爲奴之選第28章 無主之城第69章 大展宏第41章 擠壓行動第23章 雪夜除夕第14章 遼東經略第33章 跨海揚帆
第26章 商務總辦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15章 小勝暗襲第32章 山東水師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30章 來去由心第71章 火炮長槍第5章 鎮江參將第54章 越來越近第38章 營口小鎮第19章 鐵甲斷金第84章 以火剝皮第6章 三江連號第16章 烽火連綿第80章 戰事前移第40章 虛張聲勢第23章 戰雷隱隱第2章 昏官悍勇第84章 以火剝皮第13章 鐵壁消融第14章 千山堡第33章 跨海揚帆第13章 以牙還牙第76章 再組商行第75章 躍躍欲試第7章 蒙古饑民第16章 嚴寒將至第89章 殺光慶功第10章 此長彼消第53章 疑慮重重第42章 固定航線第24章 驅虎吞狼第10章 聯手剿賊第17章 工部庫存第88章 斬草除根第28章 草場新城第59章 將軍賜名第30章 蒙古騎兵第6章 三江連號第46章 籌辦喜事第19章 安享冬雪第64章 依計漸進第13章 鐵壁消融第31章 信手拈來第28章 死而復生第30章 事在人爲第18章 振武染血第30章 風漸起第81章 合圍瀋陽第6章 山中人第1章 天災人禍第23章 興京易主第17章 戰馬悲鳴第8章 征服日第28章 雪夜湮滅第26章 商務總辦第13章 軍心爭功第55章 爲奴之選第17章 鹽參商第85章 用心險惡第82章 震懾之戰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71章 京城兄弟第60章 豪酋頹途第92章 開疆拓土第19章 英雄美人第44章 鎮江新城第22章 登州城下第6章 獅子張口第36章 百萬之初第11章 遮掩形跡第14章 遼東經略第81章 合圍瀋陽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32章 山東水師第11章 天朝小國第35章 漫天煙雲第43章 七虎獵熊第17章 工部庫存第43章 七虎獵熊第74章 雙喜臨門第52章 旁敲側擊第3章 經略奇功第2章 贈書助力第33章 波光之下第81章 合圍瀋陽第23章 興京易主第44章 鎮江新城第87章 一敗塗地第26章 遼陽血戰第10章 此長彼消第38章 部族分立第54章 越來越近第55章 爲奴之選第28章 無主之城第69章 大展宏第41章 擠壓行動第23章 雪夜除夕第14章 遼東經略第33章 跨海揚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