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叛將結局

遼陽城內的騷亂並未持續太久,蘇翎與袁應泰還遠未等到不耐煩的程度,再加上那些新武裝起來的新兵,也需要時間讓黑甲騎兵們逐一調度,是故喧鬧聲停止時,蘇翎站在原地一動未動。

喧鬧歇息未久,遼陽城城東僅剩下的另一處城門處,顫顫巍巍地緩緩敞開,一隊後金人馬魚貫而出。

霎時間,蘇翎身後的祝浩“刷”地一聲,腰刀出鞘,豎立身前,緊接着,所有的護衛騎兵一律拔刀在手,雙目僅僅盯着蘇翎。只要蘇翎發出號令,便要立即上前護衛主帥。

袁應泰見此情景,面色再一次刷白,不由自主地攥緊了繮繩,雙眼也看向蘇翎。與此不同的時,那些黑甲騎兵卻屹立不動,沒有主官的將令,沒有人一人會擅自行動。而那些新兵們,卻頓時鼓譟起來,一時間似乎人人皆欲爭先,左右晃動。不知是要上前撕殺,還是轉身欲逃。那些新任命的隊長一陣喝斥,而一旁馬上的黑甲騎兵也隨即出聲訓斥,竭力壓制住這些情緒激揚的新兵們。

蘇翎側頭看了一眼祝浩,對於其護衛主官的心情倒是可以理解,但未得將令,這般急躁,可不是做大將該有的態度。那祝浩一瞧,心知其意,便回頭低聲吩咐着,護衛們手裡的刀光,便各自垂下,不再顯示出鋒芒畢露之態。

就在這一刻,新兵後隊裡,數十人猛地發一聲喊,便各自轉身便逃,將剛剛領到的兵刃丟滿一地。這一變故,讓新兵們好容易平息下來的情緒再一次騷動起來。

蘇翎回頭瞧了一眼,便高高舉起右臂,向遠處站隊侯立的一隊黑甲騎兵一揮,並用力向下落下。那隊黑甲騎兵立即猛抽幾鞭戰馬,便向逃兵追去。黑甲騎兵們並未使用攜帶的長槍。而是騰出右手,拔出腰刀,在頭頂上揮舞着,卻是一聲不吭,只要追上一名逃兵,便略一俯身。一刀揮去,一顆血淋淋的頭顱便飛到半空,濺起一股血水,在塵土飛揚之中隱去。幾乎是在瞬間,那數十名逃兵便紛紛被砍飛頭顱,沒有一人例外,甚至連無頭的屍身也一律還向前奔出兩步,這才轟然倒下。黑甲騎兵們這才斜斜劃個圈子,迴歸本隊。

這一幕讓大多數的新兵都看在眼裡。那躁動的情緒頓時消退,一個個不自覺地站直了身子,努力將各自的隊伍站齊。倒比適才更多了幾分軍伍之態。

由遼陽城內出來地後金兵,約有兩千多人,也有不少帶傷的,都刀入鞘、弓斜背,列隊行來。領頭一人騎着馬,倒未穿八旗服飾,而是不知從那兒弄來一身明軍武官的鎧甲,咋一看,倒也像是一名明軍武官。

此人自然便是奉令駐守遼陽的撫順額駙。努爾哈赤的孫女婿,遼事糜爛以來第一位降金的明軍武官,李永芳。

李永芳帶着屬下人馬全數出城,然後在距蘇翎地大隊人馬約一箭之地停下,轉頭說了幾句,其身後的兩千多人立即下馬跪在路旁,將身上的兵器全數扔在地上,匍匐在地,等候發落。而李永芳這才下馬。步行走向蘇翎。

李永芳地大名。袁應泰自然知道。但卻沒有見過。此時見其走來。便低聲問道:“這就是李永芳?”

蘇翎瞧着緩緩步行地李永芳。點點頭。說道:“正是。”

“叛賊!”袁應泰怒罵一聲。“斬了他!”

這話一說完。卻見並無人應和。左右一瞧。竟然沒有一人關注。這不免有些尷尬。此時早已不是自己顯擺遼東經略地威風了。

“殺不殺先不說。眼下還有用。”蘇翎淡淡地說了一句。

袁應泰微一沉吟。便不再嗦。

李永芳緩步來到蘇翎面前,便“噗通”一聲跪下,叩頭說道:“罪將李永芳,拜見將

一旁袁應泰剛想張嘴,卻又止住,強忍着怒氣,盯着李永芳的後背不放。

蘇翎沒有立即問話,只冷冷地看着,讓李永芳在地上多跪了那麼幾個腦子瞎琢磨的時間。

“你這是來降的?”蘇翎問道。

李永芳再次叩頭,說道:“罪將李永芳攜屬下兩千六百七十六人,願聽從將軍驅使。”

“你那老婆呢?”蘇翎冷笑着問道,“不要了?”

“情勢所逼,罪臣也是不得已。那等野人女子,罪將恨之久也,今日才得脫離奴酋之手,全拜將軍所賜,罪將感激不盡。自此追隨將軍左右,不敢二

這叛將地說法,很難判定當初是否在努爾哈赤面前,也是這般意思。不過,眼下還真多虧了李永芳的搖擺之心,不然這遼陽城還得花上一番功夫。

“城內如何?”蘇翎問道。

“建奴二千人,已被罪將率屬下斬殺,城內已無一兵一卒。”

“好。這回算你辦的不錯。你果然算地清楚。”蘇翎說道。

“那努爾哈赤臨行時,命罪將斬殺兩萬降兵,有書證在此。”李永芳說着,從懷裡掏出文書,雙手呈上。

蘇翎身後的祝浩跳下馬,取過文書,呈給蘇翎。

蘇翎展開一看,果然不錯。努爾哈赤爲讓那些不同後金文字的降官也能看懂命令,是故許多文書都有用漢文,這一份也不例外。蘇翎在馬上遞給袁應泰,袁應泰接過細看,便揣進懷裡。

這份文書可是今後有用的,算起來,對於大明朝,這可是頭一份繳獲的努爾哈赤親手蓋印的文書。這時袁應泰沒有再激動,真若是沒有斬殺兩萬降兵,這一舉動,可也算得大功,也該可抵消其降敵的罪名。當然,若是依此類推,這李永芳,且不是也算大功一件?袁應泰又創下一個第一。

“起來吧,叫你的人都在那邊大營裡候命。”蘇翎用手一指,那邊可就是用來圈禁兩萬降兵的大營。此時未免太大了些。

“是。”李永芳答應着,便揮手叫過一人,吩咐一番,那些降兵便紛紛起身,向大營走去。自然,兵器、馬匹不能攜帶地。此時的田大熊。已經來到這邊,見此,目光便投向蘇翎,見其點頭,便帶着披髮軍們上前一陣收拾,將滿地的兵器、馬匹盡皆收歸披髮軍所有。

蘇翎見李永芳還在等候,便說道:“上馬,前面帶路。”

“是。”孤身一人的李永芳,翻身上馬。便緩步走在前面。

蘇翎隨即下達命令,先令一千黑甲騎兵入城,然後剩餘的騎兵們。則與披髮軍一起,將新編制地新兵們,一一分派,在蘇翎入城之後,全數進城。

李永芳緩步前行,卻未想那一千黑甲騎兵越過李永芳,向城內奔去。這倒讓其嚇了一跳,停步讓在一邊。

蘇翎看着黑甲騎兵已經入城,這才側頭對袁應泰說道:“袁大人。你可要進城?”

袁應泰一愣,擡頭見蘇翎滿臉笑意,這纔回味過來,也笑着說道:“當然,蘇將軍請!”

“袁大人請!”蘇翎在馬上一拱手,兩人隨即騎馬並行,向遼陽城內行去。

這一幕,當然又是一個第一。以袁應泰這般身份、地位的文官,怎能與蘇翎一個小小的參將彼此這般請來請去?當然。正如李永芳所說,情勢所逼而已。但終究創下大明朝的有一個新奇地傳言,今日,這種傳言還會很多,袁大人已經不在乎了。

遼陽城內的百姓,最初是被半夜裡八旗兵地大批人馬調動所驚擾,惶惶不敢歇息,各自躲在家裡發抖。隨着天亮,又被城內忽然傳來的廝殺搏鬥聲嚇得魂魄皆散。根本沒有一人敢出門。這安靜了好半天。才又從街上傳來大隊騎兵踏在青石鋪就的街道上響起的聲音。這從門縫裡瞧見的,是一羣黑甲騎兵。在遼陽城內的大小街道一陣奔馳,隨後,便直奔西門而去。不多時,從遼陽城西門、東門處,開始出現大批的人馬,源源不斷地向城內涌來。此時,眼尖地人,已經看見一杆大旗,正是大明朝常見地、且已消失兩日之久地旌旗。

шωш ▪ttκan ▪CO

頓時,也不知從何處開始地,大批的遼陽百姓從原本安靜地大街小巷裡露出頭來,膽子大的稍問幾句,得知果真是明軍重新回到遼陽城,這下,大軍尚未全部進城,成立已經喧鬧得不成樣子。數千黑甲騎兵與披髮軍,還是頭一次進入到這等大城,稀奇的感覺自是非常濃郁,但軍令所在,不敢造次,規規矩矩地按令行事,指揮者那些新兵分處駐守。城內的軍營一部分,遼陽城城牆上便涌上了一萬五千的新兵,開始在原本便熟悉的地段,整修防禦設施,並聽候下一步的命令。

初入遼陽城,蘇翎事務繁多,倒是袁應泰暫時無所事事。眼下袁應泰可是置身一人,就算想做點什麼,也無處下手。遼陽城內所有的兵可都是蘇翎的屬下,兩人地關係有尤其特殊,這可不是當初進入遼陽的時候,一人獨尊。蘇翎便撥了五十名騎兵跟隨袁應泰袁大人,讓其先回原來的經略行轅暫歇,待城內諸事完畢,再來商議下一步的行動。

不過,鍾維澤很快便將原來潛伏在城內的哨探們喚出,當中自然有渾身發臭的何丹旭。何丹旭自然便又回到袁應泰身邊,兩人再次相見,何丹旭當即跪下大哭,而袁應泰,也鮮見地流下一滴淚水。待何丹旭一番述說,說遼東巡按張銓已死,棺材還停放在巡按衙門時,袁應泰當即前往弔唁,這自然又會有一番哭述。

蘇翎帶着祝浩等騎兵護衛,一邊在遼陽城內巡視,一邊不斷地發下號令。

鍾維澤被命帶領田大熊的披髮軍以及剩餘近五千的明軍新兵,在遼陽城內,按李永芳的指點,重新封存府庫,武庫以及糧食堆積如山地糧庫。並讓披髮軍輪流在武庫內挑選合適甲杖兵器予以換裝,同時,讓已在城牆上設防的一萬五千明軍新兵輪流到府庫搬運糧草,先解決吃飯問題。而黑甲騎兵,除了在城外留數百人監視李永芳的降兵外,則分出一千上城牆監督新兵。並給每一隊新兵頒佈軍紀,剩餘三千多騎兵則在城內巡視,喝令所有遼陽百姓在家等候,不得出外。

遼陽城是如此之大,以至直到夜幕降臨,所有頒佈的命令才執行完畢。

蘇翎回到經略衙門。卻沒有見到袁應泰,一問,方知其因見到遼東巡按張銓的棺材,一時悲憤交加,再加上連日勞累,還未得到休息,此時已在巡按衙門內睡去。

蘇翎帶着祝浩便在經略衙門駐紮下來,聽取不斷彙集的結果,那李永芳。則一直陪在蘇翎身邊,聽候差遣。蘇翎抽空掃了眼李永芳,便將其喚至身前。問道:“你那些人馬,有多少還能用地人?”

李永芳不解,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蘇翎便又說道:“我是爲你好,你可好生想想。難道,你還指望着帶兵麼?”

李永芳一驚,豆大的汗珠兒頓時自額上掉下來。

蘇翎進盯着李永芳,接着說道:“我會給你個好結果,你放心。努爾哈赤那你做招牌,我也一樣這樣用你。”

“是。是。”李永芳答應着。

“憑你的腦子,只要真心跟我做事,別再朝三暮四地亂動心思,我保你一生榮華富貴。”蘇翎說道。

“是,罪將不敢。”李永芳低頭說道。

蘇翎看着李永芳,停了一會兒,才說道:“努爾哈赤若是佔據遼東,你這般打算也算是求生而已。不過,你現在也看見了。照這樣下去。那努爾哈赤還能在遼東活多久?”

李永芳心裡一個勁兒地轉着,地確,若是照這個趨勢下去,雖說眼下努爾哈赤地八旗兵大多還在,武力依舊強盛,但這勢頭卻已開始轉了,而眼前這位年輕將軍,確實漸漸出頭。

李永芳想了一陣子,猛然見察覺自己這番遲疑。不是心有異想的表現麼?連忙跪下。說道:“願爲將軍效力。”

蘇翎沒有客氣,依舊緊盯着李永芳。說道:“你那些人,你自己好生想想,以後能對你有多大用處,一會兒便命人單獨帶進城來,仍歸你管束。不過,你自己還能做些什麼,你要仔細了。”

“是。”李永芳已完全明白了蘇翎地意思。

“我不是不能放他們一條活路,不過,若是他們之中有任何一人有什麼不軌之意,可都要由你擔着,你可有把握?”蘇翎問道。

“這......”李永芳遲疑了,既然不能讓自己再管帶原屬人馬,按常理,該分發到別的隊伍中,但這些人既然是降來降去,要忠於某人卻是任誰也無法保證。自己好不容易做出這個決定,難道還要爲那些人做擔保不成?

至於有用之人,自然是李永芳爲蘇翎效什麼力了,若是短時間都不能有何作用,自己這一次的降,豈不是什麼都沒撈到?李永芳當即在心中一番琢磨,立即確定下近百人的名字。

“想明白沒有?”蘇翎問道。

“明白了。”李永芳答道。

“起來吧。”蘇翎這才發話,“祝浩,你帶他去辦這事。”

祝浩早已聽得明白,立即答道:“尊令!”

李永芳便從地上爬起來,跟着祝浩出去。但只過了半個時辰,祝浩帶着李永芳便再次返回行轅。

看着祝浩一臉的興奮,蘇翎明白這事已經辦妥,倒是李永芳臉上有種釋然的表情,這事既然已經打定主意,便無需多想。

李永芳只留下原屬自己的一百二十六人,這之中除了他的一個幾個兒子,還有十幾個一直跟隨自己的家丁,其餘地,則是經常做哨探一類秘事的人。至於剩下的進兩千人,李永芳沒有看到。而祝浩卻是親眼所見,在下達蘇翎地密令之後,專責看守降兵的那數百黑甲騎兵,立即執行軍令,將那兩千人全數斬殺,並連夜丟在到處都是屍首還未來得及清理的遼陽城牆下的壕溝內,算是戰死的上方士卒中的一部分。當然,除了李永芳,這個消息,那些在冥冥之中留下性命的一百多人是完全不知。李永芳將永遠保守這個秘密,只說是被分派到別處。一旦泄露,這些人又哪兒能在聽從李永芳命令?而李永芳還指望着這些人能爲其效力,在蘇翎面前能得到更多的安全保證。

蘇翎的這個手段,李永芳不得不服氣,儘管蘇翎說明是要將其與努爾哈赤一樣地使用,但這麼一招,卻使李永芳無形之中將自己與那些屬下隔閡起來,不能再抱成一團,自然也無法依靠這些人,在蘇翎的麾下鬧出什麼事來。而蘇翎,不盡省去了防備那兩千降兵的麻煩,也進一步將李永芳握在手裡。李永芳僅僅是塊招牌,若是還能發揮他那哨探的作用,自然也會對李永芳好一些,至少所說的榮華富貴,還是可以給的,只是兵權,是萬萬不能掌握在任何一個降將之手。

蘇翎瞧着李永芳,緩緩說道:“現在,你來說說,那些在遼陽城內的漢人,是如何......”

說道這裡,蘇翎停了一下,一字一頓地說道:“是如何叛敵的!”

這次李永芳沒有吃驚,適才殺戮之後,這接下來的,便自然是那些一樣夢想轉換風向地遼陽大戶了。這倒是讓李永芳明白,蘇翎是如何對待背叛之人的。

第20章 部族戰爭第7章 保留地第40章 存身根本第27章 悍兵來源第20章 遼系一派第9章 以血授職第16章 烽火連綿第55章 再起波瀾第29章 死生未卜第56章 牛錄歸附第49章 人算天算第26章 整軍威第3章 西洋之慾第16章 嚴寒將至第15章 十字路口第23章 經略牽線第64章 依計漸進第75章 袁家遷族第20章 阿哈諸申第6章 破金大陣第4章 軍政之分第3章 以河爲界第28章 死而復生第50章 逃亡官兵第24章 驅虎吞狼第1章 夜不收第28章 新生活第9章 李氏農莊第23章 雪夜除夕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10章 此長彼消第3章 經略奇功第42章 固定航線第10章 轉念餘韻第2章 新舊交替第3章 經略奇功第35章 後續手段第16章 烽火連綿第35章 後續手段第81章 合圍瀋陽第23章 商人心思第40章 存身根本第59章 將軍賜名第14章 將軍視角第9章 未來基石第80章 戰事前移第27章 新世界第9章 未來基石第50章 逃亡官兵第10章 計奪寨第60章 直截了當第66章 周全安置第8章 暗流涌動第44章 賀禮雲集第91章 瀋陽屯田第14章 戰線前哨第9章 整編軍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14章 登州計劃第12章 奪命斬第25章 虎添翼第26章 整軍威第9章 李氏農莊第3章 七恨起兵第18章 兌現軍功第1章 牛錄商人第42章 固定航線第27章 黃雀在後第41章 遼陽又變第35章 太平新城第40章 存身根本第62章 事本尋常第34章 臨時整軍第5章 七月流火第21章 撫軍心第31章 兵臨遼陽第26章 振武新營第3章 宿營地第30章 事在人爲第81章 合圍瀋陽第30章 事在人爲第28章 死而復生第49章 順勢而爲第32章 衆心所向第3章 七恨起兵第6章 烈火焚城第68章 瓜熟蒂落第11章 天朝小國第26章 背影如煙第12章 將星隕落第61章 再聚雄兵第29章 新學堂第26章 背影如煙第19章 新遼商第78章 利刃穿心第1章 天災人禍第60章 豪酋頹途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46章 籌辦喜事
第20章 部族戰爭第7章 保留地第40章 存身根本第27章 悍兵來源第20章 遼系一派第9章 以血授職第16章 烽火連綿第55章 再起波瀾第29章 死生未卜第56章 牛錄歸附第49章 人算天算第26章 整軍威第3章 西洋之慾第16章 嚴寒將至第15章 十字路口第23章 經略牽線第64章 依計漸進第75章 袁家遷族第20章 阿哈諸申第6章 破金大陣第4章 軍政之分第3章 以河爲界第28章 死而復生第50章 逃亡官兵第24章 驅虎吞狼第1章 夜不收第28章 新生活第9章 李氏農莊第23章 雪夜除夕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10章 此長彼消第3章 經略奇功第42章 固定航線第10章 轉念餘韻第2章 新舊交替第3章 經略奇功第35章 後續手段第16章 烽火連綿第35章 後續手段第81章 合圍瀋陽第23章 商人心思第40章 存身根本第59章 將軍賜名第14章 將軍視角第9章 未來基石第80章 戰事前移第27章 新世界第9章 未來基石第50章 逃亡官兵第10章 計奪寨第60章 直截了當第66章 周全安置第8章 暗流涌動第44章 賀禮雲集第91章 瀋陽屯田第14章 戰線前哨第9章 整編軍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14章 登州計劃第12章 奪命斬第25章 虎添翼第26章 整軍威第9章 李氏農莊第3章 七恨起兵第18章 兌現軍功第1章 牛錄商人第42章 固定航線第27章 黃雀在後第41章 遼陽又變第35章 太平新城第40章 存身根本第62章 事本尋常第34章 臨時整軍第5章 七月流火第21章 撫軍心第31章 兵臨遼陽第26章 振武新營第3章 宿營地第30章 事在人爲第81章 合圍瀋陽第30章 事在人爲第28章 死而復生第49章 順勢而爲第32章 衆心所向第3章 七恨起兵第6章 烈火焚城第68章 瓜熟蒂落第11章 天朝小國第26章 背影如煙第12章 將星隕落第61章 再聚雄兵第29章 新學堂第26章 背影如煙第19章 新遼商第78章 利刃穿心第1章 天災人禍第60章 豪酋頹途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46章 籌辦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