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以火剝皮

東總兵官蘇大將軍下達“零傷亡”的最高目標,在沈t十多裡的壕溝外側駐守的官兵中,只消半個時辰,便人人皆知。這不算那些跟隨蘇翎走出千山堡的老兵,就連新近招募的新兵們,也深知在這場大戰中,很難做到無一傷亡。這可是大明朝有史以來唯一一位主將頒佈如此“最高目標”的軍令,是故即便如此,每一位官兵都在心中感受到作爲蘇翎所部一員的“幸運”。壕溝外側的防禦公事、器械佈置,變得更加嚴謹起來。

大明朝衛所官軍日常儲備的武器、器械,尤以火器爲多。蘇翎所部雖自千山堡出來,並未大量使用火器,但這一回,卻幾乎將所有的庫存全部都用上了。類似什麼“毒龍神火噴筒”、火磚、一窩蜂等等用於守城的燃燒類裝備,以及“萬人敵”之類的爆炸型武器,全都分發下去,裝備給防禦壕溝的明軍隊伍之中。

用在壕溝外側,這些更適合守城的武器裝備,也算用到好處。

這火器類的武器,不過是在於遠距離殺傷敵人,或是在短兵相接之前給予敵人大量殺傷,使得最後的肉搏戰中,己方能夠處於優勢地位。這邊蘇翎所部躲在壕溝外側高高的土堆後面,而八旗兵若是突圍,則必然要暴露在這些火器裝備的攻擊之下。可以想象,能最終爬上壕溝與明軍肉搏的,可未必能有多少。

這類武器不過是將庫存拿出來消耗罷了,蘇翎所部並未刻意打造更多的類似裝備。而在壕溝邊緣,更多的,卻是虎蹲炮、滅虜炮兩種短程火炮。這一遠一近、一個以彈丸殺傷遠方敵兵,一個以扇面噴射數以百計的彈丸、石子,可是蘇翎所部在實戰中用的最多的火炮,不僅輕便、移動迅速,且打造起來並不太費時費力,何況,就算不打造新炮,僅原來繳獲的部分,加上朝廷調撥的,也要遠遠多於那些炮臺上的火炮。

這些火炮都被佈置在壕溝外側,炮手們也是由老帶新,所有的火藥用量,都已被細心稱量,用皮袋裝好,根本不必擔心炸膛現象的發生,以至於那些新手都是躍躍欲試,想嚐嚐親手燃放火炮的滋味。

這一切都是伴着隆隆炮聲細心部署下去的,整個壕溝,就像一條噴火的巨龍,環繞着瀋陽城內的敵人。如此費力的設置,用來對付瀋陽城內那三萬多八旗兵馬,似乎看起來有些過分,不過,這若是跟那“最高目標”比起來,怕還顯得有些不足。

瀋陽城牆,進過多年的改造加固,也經過數次戰火焚燬,此時的城牆,還是當初賀世賢等人駐守時修整過的,周長不過9裡10,高25尺。相對瀋陽城內的數萬人馬來說,這城便顯得格外的擁擠。但即便如此,瀋陽城可也算得上遼東都司轄內僅次於遼陽城的一座大城,尤其是在開原、鐵嶺等北面地帶,是唯一一座象徵着大明朝鼎盛國力的城池。

那努爾哈赤被大明朝廷稱爲“奴酋”,女真被稱爲“建奴”,雖然是一種蔑視,但也與實力相關。這羣山之中,甚至整個東方,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民族,能與大明朝相提並論。而這城池,便是一個最明顯的標誌。那努爾哈赤費力修築的赫圖阿拉老城,包括後來的薩爾滸、界凡新城,若是跟瀋陽比起來,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那種“蔑視”,其實也是有所依據的。

努爾哈赤在一統女真諸部之後,這將目光瞄準遼東,除了劫掠財物、牛羊、人口之外,可也有一種想要打破那種“蔑視”的心態。十分明顯的是,努爾哈赤最初的行動,都是小心翼翼的,採用的類似土匪的手法,打了就跑,搶了就逃。只是大明朝遼東都司的衛所軍隊太過羸弱,就連這般“匪類”也毫無應對手段,以至於令朝廷蒙羞。這自然會助長努爾哈赤的信心,當然,到了攻陷瀋陽時,那種蔑視,可就成了反過來的事了。

修築瀋陽城牆,這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此時已不見記載,總之努爾哈赤攻陷瀋陽,並未花太大的力氣,甚至兵馬損失也並不太大。倒是瀋陽城外令川軍一戰成名,不過,雖然血戰令人熱血沸騰,陣亡者久久令人追憶,卻不得不說,那也是一種恥辱。再激烈的血戰,只要戰敗,還有何光榮可言?

努爾哈赤當初攻陷瀋陽。不過只停留了五日。便向遼陽進犯

。那瀋陽城倒並未得到努爾哈赤地任何佈置。隨後遼+i數日。努爾哈赤便犯病臥牀不起。那瀋陽城便成了無人照管之城。後來進駐地八旗兵馬。倒是做了些修補。但大致上。並未改變原來明軍修築時地模樣。

這修築、修補如何費事。此時都已無人關注。只是這破壞起來。可就要簡單地多。何況。當初努爾哈赤並無火炮攻城。最拿手地。也不過是挖掘城牆根基地笨辦法。此時。在城外一千多門各式火炮面前。這道城牆。也跟那木柵欄沒多大地區別。

自天啓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午時開始地炮擊。一直沒有停過。按照蘇翎地命令。各式火炮都只管照着二里地左右地城牆轟擊。那朝廷撥調地十幾門數千斤地巨炮。威力最大。雖然是實心彈丸。但每一炮下去。都能將瀋陽城牆轟出一片碎石飛濺地景象來。因目標實在太過大了。這幾乎用不着瞄準。便能一炮命中。而那些稍小型地佛郎機、大將軍炮、二將軍炮等。則全都瞄準着瀋陽城頭上地守軍燃放。

到了二月二十四日。瀋陽城牆便破爛不堪。多處坍塌。再也無法被稱作城牆了。

這主要還是那十幾門巨炮地威力。最初只是轟出一片碎石。接着。便炮口下移。直接轟擊城牆中部。先是裂縫。隨即變成一道口子。最後。隨着裂口不斷加大。上面地部分便直接坍塌下來。形成一道豁口。但火炮依舊沒有停止轟擊。將坍塌下來地巨石碎片也打得四處亂飛。將上前準備修補地八旗官兵驅趕得一乾二淨。無人敢上前送死。

至於那些稍小的火炮,因爲其中部分已不限於發射實心彈丸,那花樣可就多了,至少效果,可比那些巨炮顯得好看,以至於在壕溝外側觀看的明軍士卒還紛紛叫好。八旗兵始終窩着不出城,這守軍可就閒的慌了。那些火炮先是將城頭的八旗守軍轟擊得不敢露頭,但隨着城牆垛口被一一掃平,可就連躲都沒處躲了。起初八旗武官還喝令不得退下城牆,只是躲在稍厚的部分,但後面的炮擊,開始出現燃燒彈,開花彈等等五花八門的效果,甚至還有打過來一團黑乎乎的東西,但卻冒着五顏六色的濃煙的,待有八旗兵吸入濃煙而昏迷時,才知道那是不曉得什麼種類的毒氣。

這下,城頭上也躲不住了,八旗兵無奈,只得退下城牆,就連那些被強行徵召的漢人士卒,也在死亡多人之後,被命令撤了下來。若是從壕溝這邊看去,那瀋陽城頭,可是見不到一個人影,不僅如此,連一面八旗的旌旗,都見不到一面。

壕溝外側的蘇翎所部官兵,其實並不明白蘇大將軍爲何要命令只對着城頭轟擊。當然,大多數都認爲是要將城牆轟破,以便直接進城殺敵。此時見了這數百門火炮轟擊的效果,那心情可是難以形容。這般打法,可要比冒着敵軍炮火、矢石等用雲梯爬上城牆要安全得多。不過,直到瀋陽城牆四面都露出巨大的缺口,也未等到蘇翎下達的攻城指令。是故,炮手們只管繼續將火炮轟向那缺口處依舊不時出現的人影。

那城牆目標雖大,卻並不能保證所有的火炮都能準確命中,何況還有不少新訓的炮手們不太熟練的轟擊。最初便有不少彈丸直接越過城牆,落入城中。那實心彈丸還好,不過是將城牆後面的屋舍砸得七零八落,那些正巧擊中樑柱的,不免直接將一座房屋擊塌,更有一些運氣不好的八旗官兵以及那些漢人百姓,被彈丸直接命中,骨斷筋折還是輕的,大部分都是直接斃命。

而那些五花八門的彈丸,可就沒這麼簡單了。城牆後面的屋舍幾乎都被燒了個乾乾淨淨,開花彈爆炸時,那些碎片直接將城牆後面一片區域炸得血肉橫飛,隨處可見污血、殘肢。而毒氣則更加恐怖,以至到了後來,一見到五顏六色的濃煙,根本無需長官下令,所有的士兵全部死命逃跑。三日轟擊的效果,除了城牆破爛不堪之外,還有便是這城牆根兒一帶,沒有任何官兵駐守。唯一看着還像個樣子的,只是城門部分稍厚,沒有坍塌而已。

如此一來,趁着夜色,開始有百姓、士卒,向壕溝處逃來。

第12章 鎮江水師第18章 千山浴血第26章 商務總辦第30章 風漸起第10章 身份之疑第16章 各有所專第48章 喬裝赴遼第20章 棄婚約第33章 叛將結局第15章 因糧而往第4章 東西教派第38章 營口小鎮第11章 天朝小國第84章 以火剝皮第13章 強行監軍第33章 鄉鎮攻略第11章 遮掩形跡第25章 虎添翼第14章 千山堡第19章 安享冬雪第35章 後續手段第17章 嗜血之兵第21章 且變且行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13章 軍心爭功第87章 一敗塗地第86章 相互屠殺第24章 驅虎吞狼第56章 疑神疑鬼第15章 堅城瀋陽第16章 將值幾何第24章 世家大戶第88章 斬草除根第2章 昏官悍勇第3章 七恨起兵第42章 固定航線第28章 雪夜湮滅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22章 赫圖阿拉第59章 亂上加亂第68章 燧發短銃第55章 爲奴之選第54章 越來越近第26章 再選官兵第43章 七虎獵熊第14章 萬事俱備第32章 何去何從第12章 兩岸相連第5章 上行下效第50章 逃亡官兵第9章 整編軍第3章 宿營地第29章 商務二局第39章 兩軍相聚第63章 黑山之城第20章 遼系一派第37章 酒肆客棧第4章 東西教派第32章 何去何從第14章 將軍視角第22章 兵將之選第16章 各有所專第58章 變通之道第93章 遷居移民第58章 各算各的第35章 太平新城第4章 雷厲風行第23章 商人心思第56章 疑神疑鬼第88章 斬草除根第62章 事本尋常第21章 餘波未止第47章 重振陳家第8章 暗流涌動第24章 世家大戶第39章 兩軍相聚第32章 衆心所向第10章 兵鋒初顯第23章 興京易主第71章 火炮長槍第12章 兩岸相連第57章 女真國策第17章 村落糧稅第57章 臉面交情第18章 千山浴血第18章 振武染血第44章 賀禮雲集第16章 將值幾何第34章 月下琴音第72章 海上船隊第16章 烽火連綿第13章 如箭在弦第8章 征服日第61章 再聚雄兵第43章 擢升總兵第74章 雙喜臨門第10章 聯手剿賊第50章 逃亡官兵第1章 遼事再變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
第12章 鎮江水師第18章 千山浴血第26章 商務總辦第30章 風漸起第10章 身份之疑第16章 各有所專第48章 喬裝赴遼第20章 棄婚約第33章 叛將結局第15章 因糧而往第4章 東西教派第38章 營口小鎮第11章 天朝小國第84章 以火剝皮第13章 強行監軍第33章 鄉鎮攻略第11章 遮掩形跡第25章 虎添翼第14章 千山堡第19章 安享冬雪第35章 後續手段第17章 嗜血之兵第21章 且變且行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13章 軍心爭功第87章 一敗塗地第86章 相互屠殺第24章 驅虎吞狼第56章 疑神疑鬼第15章 堅城瀋陽第16章 將值幾何第24章 世家大戶第88章 斬草除根第2章 昏官悍勇第3章 七恨起兵第42章 固定航線第28章 雪夜湮滅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22章 赫圖阿拉第59章 亂上加亂第68章 燧發短銃第55章 爲奴之選第54章 越來越近第26章 再選官兵第43章 七虎獵熊第14章 萬事俱備第32章 何去何從第12章 兩岸相連第5章 上行下效第50章 逃亡官兵第9章 整編軍第3章 宿營地第29章 商務二局第39章 兩軍相聚第63章 黑山之城第20章 遼系一派第37章 酒肆客棧第4章 東西教派第32章 何去何從第14章 將軍視角第22章 兵將之選第16章 各有所專第58章 變通之道第93章 遷居移民第58章 各算各的第35章 太平新城第4章 雷厲風行第23章 商人心思第56章 疑神疑鬼第88章 斬草除根第62章 事本尋常第21章 餘波未止第47章 重振陳家第8章 暗流涌動第24章 世家大戶第39章 兩軍相聚第32章 衆心所向第10章 兵鋒初顯第23章 興京易主第71章 火炮長槍第12章 兩岸相連第57章 女真國策第17章 村落糧稅第57章 臉面交情第18章 千山浴血第18章 振武染血第44章 賀禮雲集第16章 將值幾何第34章 月下琴音第72章 海上船隊第16章 烽火連綿第13章 如箭在弦第8章 征服日第61章 再聚雄兵第43章 擢升總兵第74章 雙喜臨門第10章 聯手剿賊第50章 逃亡官兵第1章 遼事再變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