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依計漸進

山城在短短數月之間,便屹立於那遼河河套西側的平)T???全是個異數。

胡秋青能只憑着一千多人發展到如今擁有一營五千騎兵、上萬人口的一部,且暫時算是佔據着這方圓二百里左右的區域,完全是喀爾喀部首領宰賽的功勞。或者應該說,是蒙古人特意報恩之舉。

當然,這蒙古族如今早沒了成吉思汗的武功,分裂成無數或大或小的鬆散聯盟。在這緊鄰遼東的地帶,也唯有喀爾喀部族算是最大的一部分,再往北,則還有一向與努爾哈赤走得較近的科爾沁蒙古一族,在整個蒙古的東部,還散落着不少蒙古部族,只是不太有名氣罷了。

胡秋青能擴展到今日這般規模,或許那宰賽也是沒有料到。這廣寧一帶駐守着的遼東巡撫王化貞,雖然也號稱與蒙古部族交好,且一直主張利用蒙古的力量遏制女真,王化貞不斷向朝廷索要錢糧,以便賞賜蒙古部族,以爲所用。但這些力度卻遠遠比不上給予胡秋青所部的支持,這其中的原因自然也牽扯甚多。而宰賽的報恩、報仇之心,也使得胡秋青能夠得到喀爾喀部的全力支持。

這樣一來,胡秋青所部便在各方的支持下修築起這座木城。各方的用意不同,但卻都沒料到胡秋青會發展的如此迅速。這一點,怕是連胡秋青自己也會感到意外。

這先是招募蒙古騎兵之舉,異常順利,胡秋青起初也未想到居然還有這麼多的蒙古人會處於遊離狀態,不管名義上是屬於哪一部,卻都在尋找一個活命養家的所在。而胡秋青一來,便輕而易舉地招募到足夠的人手,若不是當初糧食、銀餉等都十分有限,這怕還有更多的人前來應募,不僅如此,更是帶來了蒙古家眷。這人口與牛、羊、馬匹一樣,可都算是財產,這樣下來,胡秋青可就成了名副其實的蒙古一部了。

當然,這隨後王化貞不斷給糧、給錢,給軍需、鎧甲器械,這胡秋青一部的待遇,可要遠遠好過蒙古其餘的部落。這蒙古人向來是要向首領交牛羊等財物,可從未聽說還能從首領那裡分到點什麼,如今已經不是成吉思汗的時代了,只要不打仗,這一般蒙古人家,可分不到什麼戰利品。而在胡秋青這裡,不僅能保證全家的吃食,時不時的,還能分到一部分佈匹等等難得之物,這位突然冒出來的新首領,可是那些蒙古人打心眼裡擁護的對象。

至於後面幾月裡,開原、鐵嶺、瀋陽一帶的漢人百姓的歸附,則更加出乎意料,這甚至改變了胡秋青一部的人口結構,當初蒙古人居多,此時便是漢人又多過半數。此時再稱胡秋青爲蒙古部族的說法,怕是已經不合適了,這黑山城,更像是遼東一帶的衛所,屬於蒙古、漢人聚集之地。

實際上,胡秋青不過是蘇翎安插在蒙古與遼東之間的一個小棋子,重點還是放在宰賽掌管的喀爾喀蒙古五部上。但就這麼一個小小的主意,卻引起各方接二連三的變化,以至於胡秋青的黑山城到了今日這般模樣,就連蘇翎也是毫無準備。當然,這如何處置與蒙古人之間的關係的問題上,蘇翎與胡秋青是商議過多次的,這原則也是有的。順勢而爲的做事,可就算是簡單得多了。

不過,即便有這麼些變化,這胡秋青一部可仍然離不開蒙古人的支持,可如今胡秋青卻說,與蒙古人打了幾仗,豈不令人驚疑?

坐在胡秋青的“大木棚”中,蘇翎雖然心中驚疑,可既然是事後之事,且胡秋青一直沒提過,自然不算是急事,更無大礙。

蘇翎隨手撥弄了一下火盆中地木柴。問道:“怎麼沒聽你提起過?”

胡秋青“嘿嘿”一笑。說道:“大哥。這開始不過是幾十人地小打小鬧。我便沒說。這最後一次。卻有近千人地混戰。”

蘇翎擡頭瞧見胡秋青一臉地得意。便笑着說道:“自然又是你勝了?”

“當然。而且。一個陣亡地都沒有。”胡秋青得意地說道。

“傷地呢?”蘇翎笑着問道。

“有百八十人吧。多半是箭傷。”胡秋青大大咧咧地說道:“大哥。這蒙人人也就是騎射。跑近了放箭。然後再退回去重來。這隻要鎧甲精良。那些箭可多半都沒什麼用處。真不知當初蒙人怎麼得地天下。所向無敵地。”

蘇翎笑着說道:“此一時、彼一時也。那成吉思汗可不是編出來的故事。別太輕敵了。”

“是,大哥,”胡秋青答道:“我這只是跟你說說,可不敢輕敵。”

蘇翎這才問道:“都是什麼人?爲何打起來的?”

胡秋青說道:“起初幾起,都是些說不上名字的小部族,倒是問過,我沒記住名字。有些是來討要人口的,說是我搶了他們的牛羊、馬匹,這不是胡扯麼?”

蘇翎說道:“是來要人的吧。這可算是人家的財產。”

“是,就是要人來的。”胡秋青說道:“這哪兒有這麼便宜的事兒?說要便要?大哥,我可沒那麼客氣,理都沒理他們。他們倒好,直接就要來搶人,趁天黑時還真搶了十幾個人回去,我一生氣,便帶着全部人馬追了上去。”

“殺人了?”蘇翎笑着問道。

“殺了,那搶人的,一個沒留。不僅如此,”胡秋青說着,笑了笑,停頓一下,接着說道:“那幾個小部族,我都收拾了。”

“都殺了?”蘇翎一怔,倒不是怪胡秋青下手太狠,而是這或許要引起更大的糾紛。

“沒有。”胡秋青搖搖頭,說道:“這正是我要個大哥說的,這蒙古人的事情。”

“怎麼?”蘇翎問了一句。

胡秋青說道:“我帶着五千騎兵將那些部族都圍住了,那些部族太小,不到一千人。我這一圍,那族長立刻便降了。大概是以爲我也是蒙古哪一部的,這一降,便帶着族人都歸附過來了。”

“哦?”蘇翎好奇地問道:“居然這樣?”

“嗯,”胡秋青笑着說道:“起初我也不習慣。這蒙古人的規矩,可跟咱們漢人不同。後來我才知道,這些小部族,本就夾在那些大部族之間,本就是左右搖擺,一會兒歸這邊,一會兒歸那邊。這人口太少,力量便就不足。是故纔來追討人口。不過,他們倒沒料到我會帶大兵圍攻,哼,當初我差點便將他們全都屠了。”

“後來呢?”蘇翎笑着問道。

“歸附了嘛,便就屬於我這一部了。

”胡秋青說的有趣,自己也笑起來,接着說道:“大哥,這些蒙古人的規矩,這一歸附,可就算是我這邊的人了。這是那些蒙古人說的。”

“有多少?”蘇翎想了想,問道。

些的,有八個,每個都是類似,他們自己報的人口,)7???千多人吧。”胡秋青輕描淡寫地說道。

“這沒算在黑山城裡?”蘇翎問道。

“沒有。”胡秋青搖搖頭,說道:“我也沒讓他們住在這裡,這些人怎麼處置,我還沒想好,便讓他們在邊緣一帶住下,養馬放牧。他們本也就這麼養活自己的,我不過是送了些糧食給他們,不過不多。”

蘇翎想了想,說道:“你是怎麼考慮的?爲何不讓他們住在這裡?”

胡秋青擡眼看了看蘇翎,笑着問道:“大哥是考我?”

“不算是考吧。”蘇翎笑着說道,“這裡可就你一人,蒙古也就算你熟悉,你說說看,是怎麼想的,我也好學學。”

“大哥,”胡秋青笑着說道:“你這是笑我呢?”

蘇翎一笑,也不多說。那胡秋青便說道:“我這邊,那些應募而來的蒙古人,我倒是不擔心,既然是主動來的,我這兒據他們自己說的,可比原來過得好得多。但這些小部族,可是全族歸附,我又鬧不清楚到底這些部族跟什麼林丹汗之類的有什麼關聯,暫時不想有太多麻煩,便先讓他們就在劃定的草場住下,若是有事,也好準備一下。”

蘇翎笑着說道:“那打的時候,你沒想過?”

“想過。”胡秋青說得很快,“大哥,在蒙古這邊,你越是示弱,便越受欺負,這點,我上回走那一趟便明白了。若是真打起來,我倒不怕什麼林丹汗的四十萬騎兵。再說,看這些部族的樣子,那四十萬可也不是什麼鐵騎,就是一幫子牧民而已。我倒不是誇口能打敗四十萬大軍,但要想收拾我,可沒那麼容易。況且,我可不是一人,大哥也不會坐視不理不是?”

蘇翎笑道:“出動四十萬騎兵打你?你可真敢想,怕是那林丹汗也不敢隨便說吧?”

“哈哈,”胡秋青說道:“所以嘛,既然要動手,我纔不管有多少人馬呢。敢惹我們,就決不輕饒。大哥,這蒙古人這邊,崇尚實力,誰強,便誰說了算。這可不像大明那邊,七纏八繞的,太多。”

“嗯,”蘇翎點點頭,說道:“說得好。既然要出手,便要殺到底,咱們誰也不怕。我們可不是當年的遼東兵馬,想嚇唬人可是做夢。”

胡秋青接着說道:“那幾個小部族,就放在那裡也好。我跟他們說了,要走便走,我絕不攔着。大哥,直到今天,他們可都乖乖的在那邊住着,可是一個沒跑。我估計,他們也沒地方去。我殺的那幾十人,算是他們最能打的人了。”

蘇翎想了想,問道:“那些人難道不記仇?”

胡秋青一笑,說道:“我當面跟他們說過。這若要報仇,便只管離去,我眼下還不殺他們。但只要再來,我是男女老幼一個不留。”

“就這樣?”蘇翎問道。

“是啊。”胡秋青笑道:“大哥,這些事情有時我也糊塗,想不明白。你說這些蒙古人弱吧,偏偏又喜歡惹事,說強吧,我看也沒什麼戰力。就是騎馬放箭而已,這隊伍只要不亂,對付這一招,可簡單的很。”

蘇翎轉頭看向坐在一邊默不作聲聽着的何安東,問道:“你也聽見了?這蒙古人的事,你知道多少?”

何安東倒不防蘇翎會忽然問他,稍稍一怔,便答道:“將軍,我所知也不多,這軍事,我見得太少。不過,按往年聽說的,我猜想,這蒙古祝部一向在邊牆一帶索要撫賞銀子,其實這撫賞是大明朝廷說的好聽,說穿了,不過是蒙古祝部擁兵勒索罷了。往年總有邊報,說數萬人馬勒兵邊牆,實際上邊軍真的上陣作戰的,可沒多少,都只想給銀子打發了事。想必這便縱容了蒙古人氣勢。這說穿了,只能說大明邊兵要比蒙古人更弱,或是說,更膽小而已。”

胡秋青接過去說道:“所以說,大哥,這隻要拿真刀真槍一試,便知強弱。那宰賽當初不也在這一帶沒有對手?當初打開原時,去了一萬多人,不連自己都被努爾哈赤給捉了去?我看都是嚇唬人的把戲。”

蘇翎點點頭,說道:“這強弱,便看誰的兵敢於拼命。倒並非是靠人多。”

說完,蘇翎又看向胡秋青,問道:“你說那上千人的一仗呢?又是跟誰?”

胡秋青一笑,說道:“我猜是炒花一部的人馬。”

“是他?你不清楚?”蘇翎問道。

“他們沒打旗號。”胡秋青笑着說道:“我估計是宰賽這塊地方暫時交給了我,那炒花大概心裡不舒服,便讓一千多蒙古騎兵,前來借糧,卻不說到底是誰。這明擺着是來找茬打架的。我也沒客氣,那一千多人一進到我的界內,我便直接殺了過去。”

“這便勝了?”蘇翎笑着問道。“這麼容易?”

胡秋青笑道:“大哥,你想想,這廣寧一帶的邊牆邊上,那一回不是這麼嚇唬人的?他們大概還想如此,我一衝上去,他們便退了,不過,可沒這麼便宜。我還留着兩千人截斷他們的退路。

這一仗殺的,可是過癮。”

“都殺了?”蘇翎問道。

“殺了六百多,其餘的我給放了。”胡秋青收住笑臉,說道:“大哥,我是想這麼一立威,也便適可而止。是不是炒花一部,我還不敢斷定。但只要讓他們知道我絕不手軟,便也就夠了,畢竟大哥讓我駐紮在這裡,可不是與蒙古人玩這些把戲的。”

“嗯。”蘇翎點點頭,讚許地看着胡秋青,說道:“好,你這樣想便是最妥當的。”

胡秋青接着說道:“事後,當然,我的名氣可就大了,再沒人前來找麻煩。不過,此事我也沒對宰賽提起過,就當沒這回事。”

“那宰賽呢?還有那個喀什克圖呢?他們也沒提?”蘇翎問道。

“沒有,就像從沒聽說過,”胡秋青略微皺眉,說道:“所以,大哥,我不敢斷定便是炒花一部的人馬,或許是那林丹汗派來的,也難說。不過,既然他們不敢再來惹我,也就算了。等收拾了努爾哈赤再想這些。”

蘇翎點點頭,說道:“努爾哈赤仍然是我們的第一目標。這蒙古,是以後的事情。如今你能做到此時這樣,已經大大超出我的意料了。眼下先維持着,這大的方面不變,其餘的,就按你自己的法子去辦便是。”

“是。大哥。”胡秋青笑着答道。

蘇翎想了想,問道:“那宰賽那邊呢?他們那部騎兵如何了?”

胡秋青說道:“那部騎兵現在有一萬人左右,還在練着,我也去瞧過,還指點了不少。嘿嘿,大哥,這可不是我瞎說的。”

蘇翎笑了笑,

“你看那一萬人作戰會如何?”

胡秋青答道:“要說呢,倒是要比以往的打法有所長進,別的不說,反正不會在出現讓人捉了首領去。這幾個月,那喀什克圖倒是帶着騎兵打了幾仗,是跟科爾沁部的一部分,倒是大勝,繳獲不少牛羊、馬匹。還佔了不少草場。”

蘇翎想了想,問道:“這些事,跟你說過麼?”

“說過。”胡秋青答道:“我還派了一千人助戰呢。這日日都練,可得找個機會真的打幾場才行,我還巴不得去練練。”

蘇翎說道:“這麼說,宰賽這邊,倒沒什麼變化,還能跟我們站在一邊。”

胡秋青咧着嘴笑道:“大哥,如今他們只會與我們越來越近,不會再反覆了。”

“哦?”蘇翎問道,“你有把握?”

胡秋青點點頭,說道:“大哥,你出主意引來的那些商販,可起了不小的作用。”

蘇翎想了想,問道:“這邊我一直知道的較少,你說說看,有多少商販來過?”

胡秋青說道:“倒是不少算多,但也要看跟什麼時候比。人數麼反正每隔五日左右,便有商販經過,大小商隊都有,有幾個人趕車牽騾子的,也有上百人的商隊。這些若是總的來算,怕是也有上千的了。只要他們來了,除了我們自己做的生意外,其餘的,我都派兵護送到喀爾喀部去,隨便他們交易。只是糧食我都控制着,全部都在黑山城裡交易。

別的不限。”

蘇翎笑道:“你倒是不缺糧食了。”

胡秋青點點頭,說道:“我還囤積着三個月的糧食沒動。這可要等春天時打仗用的。”

蘇翎問道:“王化貞如何?沒難爲你吧?”

“沒有,我只見過三次,倒是客氣的很,沒跟我擺官架子。”胡秋青笑道,“大哥,這銀子我可是給了他一萬兩,超過了我們當初給他的定數。”

“這個無妨,你看着辦便是。”蘇翎笑着說道,“只要你將這裡都安置妥當了,怎麼做都可。”

那何安東聽見這許多從未耳聞過的事情,此時有些忍不住,便試探着問道:“將軍,這裡的生意,也能有上萬的銀子出入?”

蘇翎笑着看了看何安東,卻不答話,示意胡秋青來講。

那胡秋青便看着何安東,略微想了想,說道:“豈止上萬兩銀子?光是馬匹,經我的手送到廣寧一帶的,可就有上萬匹。當然,這價錢可是不算貴。”

何安東一想,這平常一匹馬可得要十六兩銀子的價錢,這是遼東都司一向的定價,就算胡秋青再便宜一些,可也是十幾萬兩銀子的出入啊。自己那一問,豈不是笑話?

何安東便問道:“將軍,恕我見識小,請問,這廣寧一帶,能要得了上萬匹馬?又哪兒有人能買下這麼多馬匹?”

胡秋青先是不答,轉眼看着蘇翎,見其點頭,意思是這何安東可以聽,便說道:“老何,咱們初見,我也是個粗人,這說話沒什麼禮數可講,你勿要見怪。”

何安東連忙說道:“不敢,不敢,將軍擡舉我了。”

胡秋青笑了笑,說道:“你問的事,跟朝廷上一般人看的一樣,都以爲這遼東是窮性僻壤的,沒什麼銀子。你可知道廣寧一帶往邊牆外做生意的,有多少人?而駐守各堡的官兵,又有幾個沒有牽扯在內的?”

何安東一怔,問道:“將軍是說”

胡秋青卻不跟何安東打啞謎,直接說道:“當然,這一萬多匹馬,也不全是廣寧一帶的商人大戶買了去。其中六千多匹,是朝廷買了去,說是補充給京營使用。”

蘇翎點點頭,說道:“上次朝廷特意將京營的馬匹撥調給了我們,這回算是補上了。”

胡秋青接着說道:“這事是遼東巡撫王化貞的主意,當然,價錢我只給了十兩銀子一匹,這事是王化貞經手,我倒沒多摻乎。其餘的,倒真是都由商販販了去。十二兩一匹,也算是低價了。”

何安東遲疑地問道:“這麼低的價錢,豈不是要賠本?”

胡秋青看着何安東說道:“老何做過生意?”

“倒是沒有。”何安東老實地答道。

“嘿嘿,”胡秋青笑道:“我也沒有,不過,這賠本的誰願意去做?你當那馬匹我也要用銀子去買?”

“是換的?”何安東也算動了腦筋。

“當然,我可沒那麼多銀子去買馬。”胡秋青說道:“用糧食換。若是運氣好,一石糧食便能換一匹。這可不是我強逼的,都是自願換的。最貴的,算是給宰賽的吧,三石糧食換一匹。不過,宰賽那邊,每百匹額外再送我十匹。這生意,就是這麼做的。”

何安東心裡一算,問道:“那豈不是有三十萬石糧食?哪兒有那麼多?”

胡秋青笑了笑,說道:“老何,你算得倒是簡便,我這說可就話長了。”

蘇翎笑道:“就說說吧,左右無事,聊聊也好。”

這時,胡秋青的屬下擡了只烤全羊進來,想必是蘇翎未進城之前便烤上了,這會兒擡進來還是架在火盆上,旁邊幾張木凳,算是擺上酒壺。

“大哥,就這麼吃了。”胡秋青端起酒杯,說道。

“也好,很久沒過這樣的日子了。”蘇翎笑道。

這種情形,還是在白沙溝、千山堡時才常見的,當然,多半不是羊,而是別的什麼野味。

三人吃了幾杯酒,各自拿刀子割了羊肉下酒,那胡秋青才接着聊下去。

“老何,你想想,我怎麼可能那三十萬石糧食去給宰賽?”胡秋青邊吃便說道,“糧食倒是有,遼東巡撫王化貞跟我說過,在覺華島上,還有二十萬石糧食閒着,芝麻灣一帶,也還有十幾萬石,只是民夫太少,還沒多少功夫運進來。”

何安東卻疑惑甚多,猶豫了下,還是開口問道:“將軍,那糧食是買,還是算做調撥的?”

胡秋青答道:“都有,我這部如今雖沒算做王化貞的管轄,但卻是算在大哥的糧餉之中。只是這一點,王化貞可管不着,反正我要多少,他給多少。我也沒多要,拿去賣給宰賽的部分,也都算了銀子,折成馬價。其餘的都用布匹、鐵鍋什麼的,反正蒙古人用的着的,便拿去換就是。”

胡秋青其實說的,便是很簡單的道理,這商貨到底值多少價錢,可要看賣的地方是在何處。若是在大明境內,這鐵鍋、布匹什麼的,自然便宜,但換個地方,可就要比馬還要重要。這也算不上欺負蒙古人。大明朝廷在遼東的馬市,可都是限制了期限,這努爾哈赤起兵作亂,可是影響到了蒙古人從馬市上得

商貨的渠道,甚至直接便就斷絕了。比如說在開原?T??馬市,如今可都消失了。也唯有廣寧一帶,算是唯一的進出關口。

但就算廣寧一帶的馬市開着,也沒有胡秋青修築黑山城之後,那些被允許出邊牆貿易的商販所帶來的商貨多。這怕也是胡秋青被各方蒙古部族所關注的原因之一,胡秋青能放手按自己的心思去擴展,與蒙古部族的容忍也有相當大的關聯。

蘇翎聽着胡秋青講述,琢磨了片刻,扔掉一塊骨頭,問道:“這幾個月,你賣給宰賽的糧食,有多少?”

“一萬五千石左右。”胡秋青一口答道,這部分的數目,胡秋青還是小心謹慎的處理的。

“鹽呢?”蘇翎又問。

“五千斤的樣子。”胡秋青說道,“眼下黑山城裡,還剩下八千斤的樣子,我都存着呢,瞧什麼時候能用上。”

這鹽,可是由胡德昌的商隊負責轉運的。對於蒙古,鹽是另外僅次於糧食的一大類商貨,必須且不易得到之物。在當今這個時代,糧食、鹽,是最大宗的貨品,也是朝廷控制最爲嚴格的部分。而胡秋青到達之後,蒙古人可也因此而受益不少。量雖然不多,但畢竟有了穩定的來源,這個好處,誰又能不要?

蘇翎微微點頭,說道:“你覺得,這條路走得下去麼?”

這話何安東聽得不明白,胡秋青卻是一刻也沒忘過。

“能行。”胡秋青肯定地說道:“大哥,我跟那些商人也都交代過了,這眼下商稅是一分不收,只要他們能帶來商貨,我便保證他們的安全,且這蒙人能賣的東西,也不會沒有利賺。如今是一月比一月人多,這個趨勢,可是正如咱們想的那樣。而且”

胡秋青說到這裡,停了一下,似乎在回憶什麼,好一會兒才接着說道:“大哥,那些商人之中,除了廣寧、山海關一帶的,還有來自山西的人,至少有兩隊商隊是山西口音。不過,他們倒沒說是山西人,只說是山海關內來的。”

蘇翎稍稍遲疑,問道:“是拿着商務局的通關文書,還是別的?”

胡秋青搖搖頭,說道:“我問過的,不是由商務局帶來的,顯然是自己尋的什麼門路。不過,他們能繞道這麼遠過來,想必這門路也是不少。”

蘇翎又問:“他們的行蹤,你一直派人跟着的?”

“是的,”胡秋青點點頭,說道:“由邊牆開始,直到離開,我都派人跟着的。倒是沒見什麼異動,只是經商換貨而已。”

蘇翎說道:“以後對他們,還得多加小心。據傳那努爾哈赤當初,便與山西商人有些牽連,這不得不防着些。”

“是,大哥,”胡秋青說道:“我會留心的。”

蘇翎瞧了瞧何安東,見其還在對今日聽到苦苦思索,似乎是想弄明白這些到底有什麼用意。這說是做生意,賺銀子,但恐怕不僅僅如此。何安東跟隨蘇翎的日子雖然不長,但也知道,蘇翎的種種舉措,可都不會是單一的用意,這會蘇翎專門帶何安東來黑山城走一趟,也許別有深意。

“還想不明白?”蘇翎微笑着對何安東說道。

“將軍,這有些明白,有些還是懵懂。”何安東實話實說。

蘇翎卻沒有直接回答何安東的話,而是轉頭看着胡秋青,緩緩說道:“就目前來看,進展還是與我們當初設想的相差不多。這商路的開拓,還可以更進一步。”

胡秋青想了想,說道:“大哥,這眼下都是對宰賽五部走的最多,其餘的部族,只在邊界上有零星交易。若是要再擴大商路行走的範圍,就得進入到其餘部族的界內了。若是要保證商隊的安全,我這部騎兵,便要越界才行。”

蘇翎一時沒有說話,在心中細細琢磨着。

好一會兒,蘇翎才說道:“還是慢慢來吧,你在這裡,也要多用些法子,這武力是一種,其餘的法子,也可以多想想。畢竟這商路開通,對蒙古人是有好處的,基於這一點,事情走緩和的路子還是可行的。另外,還是參照我們在遼東的辦法,這與一般蒙古族牧民多交易,從下面開始着手,不必直接與那些首領打交道。”

胡秋青想了想,說道:“大哥,與首領直接聯絡,是最快的法子。若是按遼東的辦法,這裡到不一定適用‘

蘇翎點頭說道:“我只是建議,具體的法子,還要看你自己拿主意。這蒙古部族,你瞭解最多,只要按我們定下的方向走,還是那句話,都是你說了算。”

“是,”胡秋青說道:“大哥,我會小心的。絕不會壞了大事。”

蘇翎看了看何安東,這才說道:“何安東,這是用貿易與蒙古打交道。你明白了麼?”

何安東並未回答,只是對“貿易”二字細細琢磨着,並將之與適才聽到的聯繫起來。

蘇翎不再理會何安東,對胡秋青再次說道:“這次帶了幾十人過來,你這邊暫時只能這麼多了。將這些人都好好用上。

管城有管城的法子,商隊有商隊的辦法,你看着調整便是。務必要形成規矩,定下一條便是施行一條。等都成了規矩,你便只管帶兵便是,這樣便不至於兩邊都掛着,不能專心辦事。”

“是。”胡秋青答道:“怕是這幾十人還是不夠。還得再調撥一些。”

蘇翎笑道:“會有的,不過也得等開春之後了。”

胡秋青立即說道:“大哥,這開春之後,打不打?”

蘇翎既沒搖頭,也沒點頭,只是用平緩的聲音說道:“我們的策略,便是要將努爾哈赤從山裡擠出來,這既然要打,便打得他沒有翻身的機會。若是先打開原、鐵嶺,那努爾哈赤縮了回去,在山裡,可就不是一戰能定勝負的事了。”

這是早就定下的方向,胡秋青只是略微心急而已。他這部騎兵,可也練了半年了,這帶兵的武官,哪個又不想試試自己的人馬到底如何?更別說,這些兄弟都是從小兵做起,如今作爲一營人馬的主官,這心情可是截然不同的。建功立業,那立業暫且不說,這建功二字,可是十幾個兄弟都在暗中比試的。

這種心境,雖然沒有明說出來,卻是各營主官不約而同的想法,就連蘇翎,也隱隱察覺到了。但其並未拿出來說,作爲掌管全局的主將,如何引導,纔是值得說說的關鍵。

這說話間,外面的雪早已停了,一輪彎月展現在暗夜的天幕上,這月,既屬於遼東,也屬於這片蒙古人世代放牧的土地。

第11章 顧此失彼第57章 女真國策第1章 遼事再變第88章 斬草除根第20章 阿哈諸申第53章 疑慮重重第1章 遼東監軍第65章 豪爽胸懷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9章 整編軍第59章 亂上加亂第17章 戰馬悲鳴第22章 兵將之選第3章 西洋之慾第67章 長斤斧軍第38章 部族分立第77章 外圍殺戮第72章 策反八旗第31章 兵臨遼陽第7章 女人問題第53章 疑慮重重第55章 再起波瀾第91章 瀋陽屯田第27章 分而擊之第28章 新生活第5章 鎮江參將第9章 李氏農莊第20章 漸變舊俗第69章 經略媒人第10章 聯手剿賊第13章 鐵壁消融第25章 各取所需第19章 峽谷藏兵第19章 峽谷藏兵第68章 瓜熟蒂落第50章 夜話姻緣第58章 各算各的第27章 十萬知府第36章 孤注一擲第15章 小勝暗襲第54章 越來越近第66章 周全安置第26章 商務總辦第52章 旁敲側擊第36章 百萬之初第8章 越河演練第54章 越來越近第36章 各有所爲第11章 顧此失彼第61章 再聚雄兵第8章 煙花柳巷第5章 漫長之夜第29章 死生未卜第16章 嚴寒將至第74章 相見之宴第75章 躍躍欲試第25章 以商爲引第26章 振武新營第58章 各算各的第27章 黃雀在後第7章 女人問題第33章 叛將結局第24章 斷酋根本第88章 斬草除根第41章 擠壓行動第69章 大展宏第19章 鐵甲斷金第10章 計奪寨第8章 征服日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19章 新遼商第33章 跨海揚帆第19章 新遼商第54章 攻守易勢第42章 固定航線第18章 鎮江堡第4章 軍政之分第72章 策反八旗第49章 順勢而爲第25章 四萬明軍第82章 震懾之戰第83章 一勞永逸第66章 周全安置第11章 撥雲見日第1章 牛錄商人第52章 旁敲側擊第51章 提督遼東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3章 七恨起兵第5章 上行下效第36章 孤注一擲第8章 峰迴路轉第1章 旗軍戍邊第18章 羣山缺口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37章 欲赴蒙古第87章 一敗塗地第53章 將軍幕僚第60章 豪酋頹途第59章 將軍賜名
第11章 顧此失彼第57章 女真國策第1章 遼事再變第88章 斬草除根第20章 阿哈諸申第53章 疑慮重重第1章 遼東監軍第65章 豪爽胸懷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9章 整編軍第59章 亂上加亂第17章 戰馬悲鳴第22章 兵將之選第3章 西洋之慾第67章 長斤斧軍第38章 部族分立第77章 外圍殺戮第72章 策反八旗第31章 兵臨遼陽第7章 女人問題第53章 疑慮重重第55章 再起波瀾第91章 瀋陽屯田第27章 分而擊之第28章 新生活第5章 鎮江參將第9章 李氏農莊第20章 漸變舊俗第69章 經略媒人第10章 聯手剿賊第13章 鐵壁消融第25章 各取所需第19章 峽谷藏兵第19章 峽谷藏兵第68章 瓜熟蒂落第50章 夜話姻緣第58章 各算各的第27章 十萬知府第36章 孤注一擲第15章 小勝暗襲第54章 越來越近第66章 周全安置第26章 商務總辦第52章 旁敲側擊第36章 百萬之初第8章 越河演練第54章 越來越近第36章 各有所爲第11章 顧此失彼第61章 再聚雄兵第8章 煙花柳巷第5章 漫長之夜第29章 死生未卜第16章 嚴寒將至第74章 相見之宴第75章 躍躍欲試第25章 以商爲引第26章 振武新營第58章 各算各的第27章 黃雀在後第7章 女人問題第33章 叛將結局第24章 斷酋根本第88章 斬草除根第41章 擠壓行動第69章 大展宏第19章 鐵甲斷金第10章 計奪寨第8章 征服日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19章 新遼商第33章 跨海揚帆第19章 新遼商第54章 攻守易勢第42章 固定航線第18章 鎮江堡第4章 軍政之分第72章 策反八旗第49章 順勢而爲第25章 四萬明軍第82章 震懾之戰第83章 一勞永逸第66章 周全安置第11章 撥雲見日第1章 牛錄商人第52章 旁敲側擊第51章 提督遼東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3章 七恨起兵第5章 上行下效第36章 孤注一擲第8章 峰迴路轉第1章 旗軍戍邊第18章 羣山缺口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37章 欲赴蒙古第87章 一敗塗地第53章 將軍幕僚第60章 豪酋頹途第59章 將軍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