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遼東監軍

天啓元年七月五日,大明朝遼東都司界內正是夏季酷暑橫行之時。

由山海關直至遼陽,再越過千山山脈直抵鎮江堡的驛道上,佈滿了頂着熱浪行進的馱隊。民夫們赤着胳膊,趕着牛車、騾馬,在管隊官兵的督促一路拋灑着汗水,甚至連那些押運的官兵,也都脫去了棉甲,將袖子挽的老高,在陽光下眯着眼睛,時不時地吆喝幾句,算是盡到了職責。

這種情形,已持續了近一個月。由山海關以內募集的民夫運送的糧草、軍需,仍舊囤積在廣寧。而廣寧一帶原本就積壓着數十萬石的糧草,此時已然少了一半,並將繼續運往遼陽城。

廣寧至遼陽這一段路,募集的是本地的民夫。前些日子遼陽危急,這廣寧一帶逃難的百姓、潰兵也是不少,等到遼陽城無恙的消息傳來,這些將信將疑的百姓們陸續返回家中,卻多少是誤了農時。對遼東來說,春荒本就年年都有,不過是仗着廣寧原本就是屯糧之地,還不至於出現餓死人的慘狀。

不過今年這春季戰亂,再加上誤了地裡的莊稼,人心惶惶之下,那一斗糧食最初都能賣出四錢銀子的價來,除了原本就拿這軍糧牟利的膽大武官之外,廣寧一帶的百姓,對缺糧的恐慌,可暫時忘卻了建奴的威脅。好在新任遼東巡王化貞在五月裡,便奉遼東經略袁應泰袁大人之命,廣爲招募民夫,運送糧草前往遼陽,並且,將一部分快要黴變但還能食用的糧食,作爲腳價發放,這才止住了恐慌的情緒。

動用軍糧,可是不小的罪名。這種罕見的舉措,讓民夫、士卒們相互打聽之下,便流傳起袁應泰袁大人的昔日政績。不過,這流言最終還是彙集到遼東總兵官、徵夷大將軍蘇翎的身上。歸根到底,這遼陽是因蘇翎而存留的,而這糧草集運的根源,也因總兵官蘇翎提督遼東軍務所需而起。那麼,那些救命糧,豈不也是因蘇翎所致的?是故,這些汗流浹背地民夫、官兵們,未至遼陽,便都存了個想一睹總兵官蘇翎的心思。

不過,想見一見這位創下遼東大捷的蘇翎大將軍的。可不止是這些百姓、士卒。那些經海船抵達遼東的各式人等,也都在憋悶地船艙中閒聊時,聽到過蘇翎的名字,而這些人,也多半是因蘇翎而被調動的。各種版本的傳言。便真如海上波浪,層出不窮。

這日午時剛過,大明朝遼東都司首府,也就是各路馱隊的終點,遼陽城,正被一輪火辣辣的日頭罩着,水瀉一般的熱氣浸得滿城象是一座大蒸籠,悶得人喘不過氣來。也唯有新近修補過地城牆高處,還能感受到幾絲海風的吹拂。

遼陽城牆經過兩個多月的修補,總算恢復了原貌,至少東門那座被炸塌了的鎮遠樓,也已經算是城門了,各處因戰火而坍塌毀壞的地段,都已修整一新。繞城二十里地城牆上,如今插滿了旌旗,那不斷在城牆之上巡視、望的明軍官兵,卻也像是經過一番修補。絲毫不因天熱而露出疲態。

環遼陽城四周。共有七座大營,此時在這正熱的時辰裡。那幾座住滿了的大營內,卻能看見士卒們正紛紛向校場集結。列隊等候着什麼。

就在此時,自遼陽南門安定門內,奔出數百騎兵,均是一色的黑甲,打頭的兩位武官,正是遼東總兵官蘇翎與參將趙毅成。

蘇翎與趙毅成帶着騎兵護衛們一路馬不停蹄。直奔向南。隨即。便聽到“轟”“轟”“轟”地三聲炮響。自其中三座大營中源源不斷地走出大隊人馬。先是騎兵。隨後是手執長槍、大斧以及刀盾手地步兵。也一併跟着蘇翎地騎隊。向北行去。

蘇翎與趙毅成在距離遼陽城五里處地開闊處停下。立在大道之旁。身後是五百騎兵護衛。列着整齊地隊列。一字排開。不久。那三座軍營中走出地大軍追上。開始在護衛騎兵身後站出大陣。總計一萬五千人馬。就在烈日炎炎之下。紋絲不動地站立着。這數里路。已經讓每一名官兵都汗水長流。但顯然軍紀甚嚴。沒見絲毫亂勢。

穿着一身嶄新梅花甲地趙毅成。好奇地扭頭瞧了瞧那上萬名官兵列成地大陣。心裡微微讚歎。又轉回頭。看向蘇翎。

“大哥。這排場也太大了吧?”趙毅成笑着說道。

蘇翎沒有回頭。只用眼角瞥了眼趙毅成。說道:“這不是排場。是練兵。”

“練兵?”趙毅成一怔。隨即說道:“不是接新來地遼東監軍麼?”

“也算吧,”蘇翎微微眯着眼睛,向遠處張望着,接着說道:“你算算,從出營,到這裡,有五里的樣子吧,花了多少時辰?”

趙毅成略微估算了下,動了動眉頭,笑着說道:“還真難的。大哥,這些兵能練成這般模樣,可是不易啊。”

蘇翎收回目光,看着趙毅成,說道:“也沒什麼難的,不過是列隊出操。大明地兵,也不都是沒用,只是沒好好練罷了。這當兵吃糧領月餉,這些......都做不好,那可真是沒用了。”

趙毅成伸手抹去額上地汗水,又說道:“大哥的這些護衛?我瞧着都眼生地緊,也是從中挑的?”

“正是。”蘇翎說道,“能挑選出那麼多一等兵來,連我也是沒料到。”

站在蘇翎身後列隊地騎兵護衛們,有一半正是與鄧飛傑一樣的新選出來的,個個都有一身本事。與蘇翎以往的護衛相比,甚至還要高出幾分,不過是時日尚短而已。

“不知道鎮江堡的新兵大營,能不能選出這麼多人來。”趙毅成有些羨慕地說道。

“不會少的。”蘇翎說完,又向遠方望去,卻是沒見到什麼蹤影。

“還不來?”趙毅成皺着眉頭,也望了望,說道:“不是說只有二十里地麼?這都過了半日了,還不到?”

“是帶的東西太多吧。”蘇翎說道,“據袁大人所說。這回朝廷可是將那十幾門大炮都給了,那可有數千斤重,半日能走二十里便不錯了。”

“還有那五十萬兩銀子,也不輕。”趙毅成邊說邊笑,瞧那神色。完全不像是這正熱的天氣裡等人而不高興。

提到銀子,蘇翎也咧着嘴笑了笑,說道:“不知道小皇帝心疼這銀子不,一次便給了五十萬兩,做皇帝還當真有錢。”這後面一句,自然是聲音小了些。

趙毅成無聲地笑了笑,撇了眼身後的那些新來的護衛。說道:“大哥,那些大炮是不是往日你曾說過的,是那些呂宋來的匠人鑄地?”

“應該是。袁大人是這麼說的,不知這回來的那些匠人裡,有沒有呂宋來的人。”蘇翎說着。又向遠方望去。

趙毅成想了想,說道:“幾千斤,可惜太重了,只能守城用。”

“若是有那些匠人,咱們可以鑄些小些的炮。”蘇翎說道。

“大哥,”趙毅成問道,“那些呂宋地匠人真有那本事?能鑄得好炮?”

“有沒有本事,只有見了才知道。”蘇翎說道,略停,又接着說:“那些呂宋來的匠人,其實也是漢人,不過是過海去呂宋謀生而已。至於呂宋,也什麼好東西。那炮,其實是以往說過的,葡萄牙人、荷蘭人的手藝。”

趙毅成眨着眼睛,問道:“就是大哥說飄洋過海來搶東西的那些商人?”

“是商人,也是兵。”蘇翎也伸手抹去幾滴汗水。轉頭看了看身後那大片的士兵們。見還沒人熱得昏倒,稍稍滿意。這才接着說道:

“你想想,能打遍南洋那些土著。佔地築城不走了,那些人所乘的海船,還有火炮,自然會是自有長處。那些呂宋來地匠人,便是跟着學的。”

“那些葡萄牙人、荷蘭人在南洋鑄炮?”趙毅成問。

蘇翎一笑,說道:“不鑄炮,如何補充軍需?他們離家萬里,這一來一往少說幾個月的功夫。”

“那他們的大炮,也不見得有多好嘛。”趙毅成搖搖頭,說道:“我當能有多好。”

蘇翎說道:“若說那幾千斤的大炮,朝廷自己也能鑄造。不過,這火器上地功夫,那些西洋人可比大明朝下得功夫多。要那些匠人,便是要學他們的本事。說不定咱們學了來,能鑄得比他們還要好。”

趙毅成說道:“那真要好生瞧瞧,看與咱們的工匠,到底有哪些不同。”

“來了。”蘇翎伸手一指,遠處果然出現一場溜的人影,但顯然行進的十分緩慢,瞧那樣子,也還得好一陣子才能走到跟前。

趙毅成正凝神遠眺,蘇翎又說道:“千山學院那些個喜歡搗鼓火器的孩子,到時候一併都調到鎮江堡去。讓他們跟着學學。”

趙毅成一怔,隨即答道:“是。”

蘇翎卻皺着眉頭,像是在想着什麼,問道:“陳若疏有多大了?”

趙毅成一聽,呵呵笑起來,說道:“大哥,那小子有十六了。”

“有這麼大?”蘇翎記憶中,陳若疏一直是不長個頭的小孩子。

“大哥,你有多久沒見那小子了?”趙毅成說道:“陳若疏這兩年能吃能睡,每日從不斷出操練刀,如今猛竄上來,都快有我高了。”

“有這麼高?”蘇翎一怔,幾絲歉疚悄悄升起。對陳家姐弟,蘇翎可是見得太少了。不過,這僅僅是一瞬間的想法,蘇翎隨即將其放在一邊,向不斷走進地隊伍望去。

隨着漸漸走近的大片旌旗,已經能模糊地看到騎在馬上的人影。

“大哥,那在袁大人身邊的,是不是就是新來的監軍?”趙毅成問道。

大約是因不擔心安全問題,這遼東經略袁應泰,破例沒有走在虎旅軍正中,而是領先走在最前面,連個先導的騎兵小隊都沒有派出。袁應泰身邊,果然有一文官打扮的人,不過。因尚看不清眉目,只能辨別出沒有穿鎧甲,那自然是一位文官了。

蘇翎率一萬五千多人馬列成的大陣,地勢稍高,這向對面看去。能看到袁應泰身後,是一千多虎旅軍騎兵,而隨後的,便是數不清的馱隊,在兩側虎旅軍地往來護衛下,源源不斷地向遼陽走來。稍遠處那幾十頭騾馬拉着大車,前後左右有數十人簇擁着。顯然便是那數千斤的火炮。

“沒看到運銀子地呢?”趙毅成張望着,自言自語似的說道。

那鎮江堡大興土木,所需銀兩可是水一般地流淌,雖然眼下還沒出現不夠使的跡象,但胡德昌報出的數目。還是令胡顯成與趙毅成咂舌。這筆五十萬兩的餉銀一到,至少在心情上,便要輕鬆許多。

蘇翎笑着說道:“說胡話呢,這銀子能敞開了運麼?”

趙毅成笑笑,算是解嘲,不過,卻又問道:“大哥,你說那胡嘉棟。會不會在這銀子上刁難咱們?”

“難說,”蘇翎微微皺了下眉頭,說道:“若按以往監軍的做派,怕是什麼都要過問的。這個胡嘉棟,除了聽說過名字之外,其它的可都不清楚。”

“徐熙也所知不多。”趙毅成說道,“袁大人如何說地?”

“袁大人也沒多說,只是不喜此人,上次胡嘉棟逃往山東,不但沒治罪。反而派了個遼東監軍的差使。袁大人有些不屑。”蘇翎說道。

“遼陽城裡咱們給他預備的,也不知有沒有用。”趙毅成說道。

聽到這一句。蘇翎咬了咬牙。趙毅成、鍾維澤、李永芳三人,已給這位遼東監軍胡嘉棟。預備了些“禮物”,這最是讓蘇翎反感的。不過,蘇翎知道趙毅成等人的想法,無非是讓這位監軍少給蘇翎添麻煩,所以蘇翎並未沒有反對,由着趙毅成等人去準備。實在不行,蘇翎只有最後一招便能解決問題。

不多時,遼東經略袁應泰,攜同遼東監軍胡嘉棟並行而至。那胡嘉棟近五十地年紀,下頜幾縷長鬚倒是有幾分風骨的樣子,但一雙眼睛,卻是冷冷的瞧人。

蘇翎與趙毅成迎了上去,在袁應泰面前勒馬站住。

“袁大人,”蘇翎叫道。

袁應泰滿意地越過蘇翎與趙毅成看向後面那一萬多人列成的隊伍,點點頭,說道:

“這位便是監軍胡嘉棟。”

“胡大人。”蘇翎在馬上作揖,說道。

那胡嘉棟冷冷地看着蘇翎,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半響才說道:“蘇總兵,此時閒話休講,待本官處置了這些軍需,再議。”

說完,胡嘉棟便轉向袁應泰,說道:“袁大人,咱們進城吧。”

袁應泰也不多話,衝蘇翎點點頭,便率先向遼陽城行去。

這下,算是將蘇翎與趙毅成涼在一旁,連同那些頂着烈日站隊迎接遼東監軍的官兵們,可都算是白辛苦一場。那胡嘉棟竟然連寒暄幾句,都懶的費功夫。

蘇翎氣得咬緊牙關,那架勢像是就要發作怒氣,將那胡嘉棟從馬上拉下來。趙毅成更是臉上泛紅,胡嘉棟那眼神,趙毅成可是看個正着,說不清楚到底那目光裡包含着什麼,但有一點趙毅成清楚,那是極端的瞧不起。

蘇翎本想是客氣幾句,這遼東監軍怎麼說也是朝廷派來的,何況名義上便是監督蘇翎所部地職責。這天啓皇帝拿出了內帑銀子,怎麼說也得給皇帝幾分面子吧,人家派個監軍,也是常理,沒什麼可說的。

這寒暄之後,自然是迎接胡嘉棟入城,蘇翎擺出這麼個陣勢,也是想給胡嘉棟留個印象。然後,蘇翎打算先問清那些朝廷給調撥的工匠,這一點是蘇翎最關心的,至於其餘的銀子之類的,大可隨胡嘉棟安置,反正總不會不給,早晚而已。但這些可都成了自說自話,白費心機。

看來這胡嘉棟的確難侍候,趙毅成看向蘇翎,見其也是死死盯着胡嘉棟的背影,便叫了一聲:

“大哥,怎麼辦?”

蘇翎被這一聲叫醒,回過頭看了看趙毅成,忽然一笑,說道:“晚上,咱們再去拜見這位監軍大人。你們那些招式,好生使出來吧,若再不知好歹,再說。”

“那咱們......”趙毅成沒有說完。

“來人。”蘇翎猛然叫到。

“屬下在。”唐平提馬過來,響亮地說道。

“命各營抽調一半的人馬幫着運進城去。唐平,你帶人去將那些工匠們找出來。”蘇翎說道。

“是。”唐平說着,便撥馬來到護衛們中間,吩咐幾聲,幾名騎兵護衛立即奔往各營傳令,而唐平則帶着三百騎兵逆着人流奔去。

蘇翎帶着剩下的騎兵護衛,緩緩迎着隊伍行進。大約一炷香地功夫,唐平回報,說是已經找到那些由京城而來地工匠們,此時正在距蘇翎五里處行進,因帶着大批的工具,所以走得極慢。

蘇翎一聽,便帶着騎兵向工匠們奔去。

待唐平將蘇翎帶到工匠們面前,只見黑壓壓一大片地人羣,足有四五百人之多。看樣子胡嘉棟是將這些人編成了單獨一隊,另有數百民夫幫着運輸那些各式各樣的工具傢什。

蘇翎還未多看,卻猛然在人羣中發現,有三名足足高出衆人一頭,且是長着一頭深棕色頭髮地人。顯然這不是漢人,也不會是女真人,那些民夫都不斷將目光投向三人,就像看什麼稀奇的東西。

第7章 六月風過第24章 海上將軍第7章 全心備戰第21章 水師一部第9章 嬌顏如雪第10章 身份之疑第17章 戰馬悲鳴第1章 遼事再變第39章 兩軍相聚第14章 將軍視角第31章 練兵收心第18章 振武染血第89章 殺光慶功第39章 兩軍相聚第21章 遙相呼應第10章 兵鋒初顯第24章 斷酋根本第29章 死生未卜第20章 部族戰爭第24章 驅虎吞狼第20章 阿哈諸申第8章 峰迴路轉第32章 城下收兵第7章 保留地第18章 兌現軍功第9章 嬌顏如雪第27章 悍兵來源第42章 謀造火器第32章 山東水師第54章 攻守易勢第3章 武裝辦案第20章 遼系一派第28章 新生活第24章 斷酋根本第18章 振武染血第11章 暗磨刀第59章 亂上加亂第3章 武裝辦案第53章 將軍幕僚第50章 逃亡官兵第33章 波光之下第19章 英雄美人第19章 新遼商第4章 雷厲風行第7章 保留地第29章 遼東畫卷第75章 躍躍欲試第67章 長斤斧軍第34章 遊擊將軍第32章 山東水師第19章 安享冬雪第24章 斷酋根本第17章 鹽參商第3章 經略奇功第4章 女真人第10章 計奪寨第16章 烽火連綿第24章 布場作坊第40章 虛張聲勢第13章 軍心爭功第75章 袁家遷族第12章 將星隕落第29章 風雲隱現第12章 將軍手段第45章 鎮江新城第81章 合圍瀋陽第46章 心存高遠第14章 遼東經略第34章 月下琴音第33章 叛將結局第31章 攻守同進第35章 漫天煙雲第87章 一敗塗地第24章 斷酋根本第82章 震懾之戰第77章 外圍殺戮第25章 女真戰俘第73章 先走一步第16章 將值幾何第40章 虛張聲勢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42章 固定航線第8章 越河演練第35章 遼陽移民第12章 奪命斬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89章 殺光慶功第16章 大勢所趨第18章 振武染血第1章 牛錄商人第43章 擢升總兵第1章 天災人禍第6章 海濱遇匪第56章 疑神疑鬼第54章 越來越近第24章 世家大戶第1章 天災人禍第33章 跨海揚帆第9章 莽撞之餘第82章 震懾之戰
第7章 六月風過第24章 海上將軍第7章 全心備戰第21章 水師一部第9章 嬌顏如雪第10章 身份之疑第17章 戰馬悲鳴第1章 遼事再變第39章 兩軍相聚第14章 將軍視角第31章 練兵收心第18章 振武染血第89章 殺光慶功第39章 兩軍相聚第21章 遙相呼應第10章 兵鋒初顯第24章 斷酋根本第29章 死生未卜第20章 部族戰爭第24章 驅虎吞狼第20章 阿哈諸申第8章 峰迴路轉第32章 城下收兵第7章 保留地第18章 兌現軍功第9章 嬌顏如雪第27章 悍兵來源第42章 謀造火器第32章 山東水師第54章 攻守易勢第3章 武裝辦案第20章 遼系一派第28章 新生活第24章 斷酋根本第18章 振武染血第11章 暗磨刀第59章 亂上加亂第3章 武裝辦案第53章 將軍幕僚第50章 逃亡官兵第33章 波光之下第19章 英雄美人第19章 新遼商第4章 雷厲風行第7章 保留地第29章 遼東畫卷第75章 躍躍欲試第67章 長斤斧軍第34章 遊擊將軍第32章 山東水師第19章 安享冬雪第24章 斷酋根本第17章 鹽參商第3章 經略奇功第4章 女真人第10章 計奪寨第16章 烽火連綿第24章 布場作坊第40章 虛張聲勢第13章 軍心爭功第75章 袁家遷族第12章 將星隕落第29章 風雲隱現第12章 將軍手段第45章 鎮江新城第81章 合圍瀋陽第46章 心存高遠第14章 遼東經略第34章 月下琴音第33章 叛將結局第31章 攻守同進第35章 漫天煙雲第87章 一敗塗地第24章 斷酋根本第82章 震懾之戰第77章 外圍殺戮第25章 女真戰俘第73章 先走一步第16章 將值幾何第40章 虛張聲勢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42章 固定航線第8章 越河演練第35章 遼陽移民第12章 奪命斬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89章 殺光慶功第16章 大勢所趨第18章 振武染血第1章 牛錄商人第43章 擢升總兵第1章 天災人禍第6章 海濱遇匪第56章 疑神疑鬼第54章 越來越近第24章 世家大戶第1章 天災人禍第33章 跨海揚帆第9章 莽撞之餘第82章 震懾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