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百萬之初

遼東總兵官蘇翎說完那句令胡德昌以及胡世雲等三個年輕人浮想聯翩的話之後,沒再多解釋,只伸手端起茶盞,掀開蓋子一看,卻見已見了底,便又再放下。

胡德昌看到,忙叫道:“世雲,給將軍斟茶。”

那胡世雲立即從驚疑之中醒來,快步走到屋角的一座小火爐邊,提起一把銅壺,裡面是一直溫着的滾水。胡世雲不經意被燙了一下,忙不迭地丟手,看到一旁案几的一張布巾,這纔拿過墊上,走到桌前給蘇翎倒水。往常這事本不必一提,護衛們的目光總是圍着蘇翎轉的,但今日蘇翎都打發出去辦事,身邊卻是沒留下一人。

“早跟你們說了,要多看、多聽,多做事......將軍,這些孩子平時倒還看得過去,今日卻有些笨手笨腳的......”胡德昌一把年紀了,在子侄輩面前,這話未免有些嘮叨。

蘇翎笑着搖了搖頭,說道:“倒不是這個。按你們幾個的家世,他們怕是從未做過這斟茶倒水的事兒吧?”

將銅壺放回到小火爐上的胡世雲聽到,略顯尷尬地說道:“倒真是沒做過。”

以胡德昌、嚴壽、傅升三人的家世,在未結識蘇翎之前,儘管算是不起眼的小商人,在遼東怕是知道的人不多,但畢竟要好過一般人家,女不能是雲集,卻也有幾十人之多。當然,這些奴婢未必都是霸佔而來的。除了犯事的人家被罰賣的之外,倒也有不少人家是自賣爲奴。也就是謀個吃飯地地方。如胡德昌、嚴壽、傅升三人的家世,倒真是能養得起的。

是故這些子弟自幼便有一、兩個小廝伴着,類似斟茶、倒水的活兒,怎又能有做的機會?更別說自家生火做飯之類地了。這與蘇翎以及那些兄弟們在野外謀生,可是兩回事。要說那胡世雲不曉得燙手?當然不是。只是從想當然便做而已,換作身邊的小廝,至少也要先伸手試試再做。

蘇翎笑着看着胡世雲等三人,說道:“這雖是小事,以你們的家世,不值一提。不過,倒也有要說的道理。這越是認爲平常之事,便越有出錯的可能。你們日後在做事時,可要記住今日這個例

胡世雲等三人一齊答道:

蘇翎看了看胡德昌,說道:“看來。你這做爹的,平日也沒少說他們。”

胡德昌嘆了口氣,看着三個年輕人,說道:“這說歸說,卻也沒少惹事。想當初。我們幾個......”

“爹......”胡世雲出聲叫道。

想必這個開場白,胡世雲慣了。這接下來難說要說到什麼時候,這會兒可不是家裡。

胡德昌隨即意識到了,立即收了口。這大凡做父母的,由古至今。苦口婆心之說可從未斷過。

這麼一來,適才蘇翎那句話形成的緊張氣氛。便煙消雲散了。

不過,胡德昌父子那副模樣。卻讓蘇翎若有所思,臉上的神情也顯得有些古怪起來。看上去,像是想的很遠。胡德昌等四人都未敢打擾,屋內又安靜下來。

“將軍?”胡德昌出口叫了聲,才叫蘇翎喚了回來。

“哦。”蘇翎搖了搖頭,將適才地浮想暫時拋開,又將眼前幾人打量了一番,說道:“咱們接着說吧。”

胡德昌便說道:“將軍,這世雲與嚴正安,將軍打算如何安排?”

蘇翎想了想,說道:“商務局。胡世雲、嚴正安都去吧。眼下徐熙在京城想必也已經開始辦事了。你們兩個便在遼陽將商務局也辦起來。”

胡德昌遲疑地問道:“只是他們兩個麼?”

蘇翎笑了笑,說道:“怎麼?你帶他們來,不就是要安排些事做麼?”

“將軍,我這次帶他們三個來,是有這個打算,但這事可是獨當一面的,就他們兩個,我擔心.......”“擔心出錯?”蘇翎笑道:“這個不必。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不做怎能長進?此事倒也不會有多大幹系,讓他們慢慢琢磨琢磨,也好以後派更大的用場。”

既然蘇翎都這麼說,那來遼陽便有一番商議結果的胡德昌,也便不再說什麼了。

“你們兩個,可都仔細了。將軍是按軍法處置,可不像在家裡由着你們任性,記住沒有?”胡德昌嚴厲地說道。

“是,兒子記住了。”胡世雲答道,一旁的嚴正安也隨聲附和着。

蘇翎笑着說道:“也沒說得這般厲害。你們兩個,儘管放心大膽地去做。有沒有本事,可要做出來,才知道地。”

“是。”胡世雲與嚴正安齊聲應道。

蘇翎略略沉吟片刻,說道:“這商務局,在大明朝是個新鮮事,這如何成的事,以後再慢慢跟你們講。如今京城裡地徐熙,掌管京城的商務局,那是朝廷特旨開辦的,倒也不算個官兒,沒個品級。這京城裡的商務局,辦得便是招徠關內客商,往遼東販運商貨。這第一要務,便是那糧食、布匹等等,優先辦

這算是蘇翎給胡世雲、嚴正安交待商務局地正事了,兩個年輕人全神貫注,不敢漏掉一個字兒,而一旁的傅瑞江,仔細聽着,試圖從中得到一些關於蘇將軍地辦事方法,以便學習。

蘇翎停頓片刻,想了想,接着說道:“遼陽開設商務局,照樣是沒什麼級別的所在。這裡地商務局,朝廷是不知道的,是咱們自己設置地一部。這一點你們要記住了。準確的說,這遼陽商務局只是一個辦事的地方。不是管人的府衙。”

“是。”胡世雲、嚴正安答道。

這番話,算是給兩個年輕人一個輕微的警告。如今仗着蘇翎地勢力招搖的,倒沒有出現過,只是這些年輕人,那是最容易犯上這個毛病。那五百個村、鎮鋪開之後。憑着蘇翎的名字橫行遼東,可不是辦不到的事情。

蘇翎看了看二人,接着說道:“我已在遼陽城裡,選了一所宅子,作爲商務局辦事的所在。過一會兒你們便就過去,我此時交待完了,你們便即刻開始着手辦事。那邊宅子裡的一切,可都要你們接手了。怎麼樣?有沒有把握?”

胡世雲、嚴正安對視一眼,那胡世雲便開口說道:“將軍,我們定會盡心辦事。只要情形都瞭解清楚了。纔敢說有沒有把握。請將軍吩咐!”

蘇翎點點頭,笑着說道:“好,不輕易將話說滿,這一設的這個遼陽商務局。能做的事可是不少,你們能有這個心思。這便有個好的開始。下面我只說一次,有些是我已經想妥了的,有些卻還沒有思慮周詳,之後你們具體能做什麼。便要你們好好動腦子安答道。

“遼陽商務局,眼下第一件要做地。是接待那些從關內販貨而來的客商。”蘇翎說道。“這我要多說幾句。對這些客商,當然是衝賺銀子來的。但對於我們。卻看得是那些貨,而不是銀

蘇翎再次看了看凝神細聽的兩人。接着說道:“遼東以往的生意,大多是被原來地十幾個世家大戶,以及那些指揮、都司們霸佔着,這些我不必多說,你們自家便身在其中,有不清楚的,問問你們地父親,怕是知道得更爲詳盡。那時關內的商人來遼東,也多被盤剝,再加上路途過遠,這關內關外的商路,可不能說算是暢通。待到戰事一起,便幾乎斷絕。”

蘇翎說道:“遼東一向缺糧,與此不無關係。再加上遼東的衛所建制,那糧食、布匹等等,全靠朝廷軍供,且發到軍中,也與做生意無關。這些糧食、布匹到了衛所旗軍手裡,也大多是自家所用,所也是最好做地生意,在遼東卻差得很遠。”

說道這裡,蘇翎停下來,看了看胡德昌,接着說道:“這生意經,你們最清楚。整個遼東也有百多萬的人口,但這商字上地事情,卻遠不及關內一箇中等規模的府,可便是這些緣故在裡面。”

胡德昌剛想說話,卻又忍住。

“我們這回費盡氣力辦地商務局,便是要將那些客商重新都吸引到遼東來,給遼東帶來數不盡的糧食、布匹等等商貨。”蘇翎說道,“遼東地戰事不會持續太久。眼下朝廷提供的糧餉,也不會一直這麼大量地運送。所以,我們要趁此機會,將遼東的商路全部開通,要讓關內的商人都明白,遼東是可以賺銀子的地方。只有如此,一旦朝廷不再提供大量的糧餉、軍需,我們也才能將遼東繼續維持下去。”

說着這裡,蘇翎笑了笑,說道:“只要有銀子賺,怕是攔不住商人的腳步吧?!”

胡德昌會意地笑着,微微搖頭。

蘇翎接着對胡世雲、嚴正安說道:“這便是商務局的最終目的。你們要做的事,便是圍繞這個去想,去做。我不會限制你們必須做什麼,不做什麼,只要把握住這個目標便好。”

“屬下一定銘記在心。”胡世雲、嚴正安點頭蘇翎點點頭,繼續說道:“這往更遠了說,一旦遼東能夠辦妥了,我們也纔有機會向海西,東海一帶延伸,也纔能有實力進入蒙古,將這商路拓展得更遠、更廣。”

這一句,又將胡世雲、嚴正安的心放飛起來。

這跟什麼人,便能辦什麼事。二人以往跟着父親做事,也不過是將生意盤算得更爲精細而已,何況,走得路都是父輩們在開拓,年輕人只能跟着亦步亦趨而已。但這一到蘇翎這裡。一副遠遠超過父輩想象的前景,便出現在二人面前。

蘇翎想了想,說道:“這接待關內客商,先便是食、宿、行,三字。”

胡世雲、嚴正安都在心中默默將這三個字默唸了一遍。牢牢記在心中。

“關內來的客商,這不論以往來沒來過遼東,必然有不少人對遼陽都是不熟悉的,所以,我們便要多做些準備。要讓這些客商到了遼陽,不至於沒人管,連尋個住處也要四處張羅。要知道,如今遼陽城裡地百姓、商人可都大部分遷居到了鎮江堡,連客棧也都歇了業。這些事情,不能等到人家到了。纔去想辦法。”

此時的遼陽城,除了那一萬多留在遼陽不肯走的人,這幾月又陸續回來不少,但最多些店鋪、客棧等等的主人,可不知是在鎮江堡。還是到南四衛去了。

蘇翎緊接着說道:“先說這住:我給你們選的那所宅子旁,我已經命人將連着地五座宅院全部打通。粗粗做了番收拾。那五座宅院也是原來的大戶人家所有,也是按關內的模樣修築的,這傢俱也都是全的,這改過之後。大約住下一百五十人是沒問題的。你們過去之後,便要接受管理這一處地方。該招募多少人。添置什麼傢什,你們去了再做處置。”

“至於吃食。”蘇翎說道。“我也尋了十幾個廚子,就在緊鄰之處新開了一家酒肆。不過。那原也是一所宅院,只是稍加整修了下,當作酒肆之用。糧食我也調撥了一百石先放在那裡了,還有二十多頭豬,十幾只羊,這些眼下還都是稀罕的,再買得到海州那一帶纔有。你們去了之後,便可開業。眼下先試着招待遼陽城內的人,什麼口味、菜式的,你們到時再去考慮,總之日後是作爲那些客商接待之用。”

胡世雲與嚴正安都齊齊望向蘇翎,蘇翎不由得停下來,問道:“怎麼,有什麼不清楚的?”

“將軍,”胡世雲說道,“沒想到將軍管着數萬大軍,還能對這事想得這般細密......”翎擺了擺說,說道:“這還不算細,你們要想得更深一些纔好。”

胡德昌瞪了兒子一眼,說道:“先聽將軍說完再問。”

“是。”胡世雲、嚴正安也覺得自己做錯了,低頭說道。

蘇翎想了想,說道:“你們也算是大家子弟,這類事情怕只是花銀子地份兒,卻沒有站在對面去想過。這不要緊,從現在起便試試。這接待客商,便要事事從那些客商的身上去考慮。總之要時刻記着這些客商對我們的益處,便不會掉以輕心了。”

“是。屬下記住了。”胡世雲、嚴正安答道。

蘇翎接着說道:“這些人不遠千里而來,這說是爲了賺銀子,但對我們的作用卻是非常重要,遠非那點銀子能比的。你們一定要慎重處置。最好地結果,是來一個,便留住一個,不僅這次讓人滿意,下一次還願意帶着更多的商貨來遼東。這不僅是吃住要好,你們對人家,也得熱心。按你們做生意地話說,這是個大客商,長期的買賣。並且,這不光是一副笑臉便妥了的。要想交朋友一樣對待每一個客商。明白麼?”

說道商事,胡世雲與嚴正安自然反應要快一些,二人立即連連點頭說道:“明白。”還有這行。我已經給徐熙去信,讓其儘量讓那些來遼東的客商走海路。山海關附近地商人,照舊走陸路進關。其餘的都向天津港集中,我已經命令馮伯靈選出一百多條大船,過不了多久便將集中到天津港以及三岔河入海處,這只是備用,供那些無船可用地客商使用。”

說道這裡,蘇翎微微皺眉,停下想了一會兒,接着問道:“你二人可走過海路?”

“走過。”胡世雲、嚴正安答道。

“管過船沒有?”蘇翎又問。

“管過,我們都獨自帶過船隊去山東登州。”嚴正安說道。

“好,”蘇翎說道,“等船都到齊了。你們便接管這一百多隻船。到時候是你們分出一人去管帶也好,或是另外尋人專管船隊也好,你們去考慮。”

胡世雲、嚴正安有些興奮了,齊聲說道:“是。”

“這些船,”蘇翎說道。“一是裝貨多,二來走海路也近得多,便於往返。何況在那內海一帶,也不必完全依靠季節風向便可行船。記住,這船不僅僅是給那些帶貨多的客商準備地,到時候哪怕是販的是幾百斤米,也要連人帶貨給我運到遼東來。做地到麼?你們可別做出喜大厭小的事情來。”道:“將軍,若是如此,乾脆選一兩隻船按期往返天津、遼東之間。比如每日一艘,專載這些零散客商。據說在江南,便有這樣的船隻往返。”

蘇翎點點頭,說道:“具體的,你們到時仔細商議再定下來。”

嚴正安問道:“將軍。這些船是否要收水腳銀子?”

蘇翎想了想,反問到:“你們說呢?”

胡世雲與嚴正安相互看了看。那胡世雲說道:“若是按將軍說的好好招待這些客商,不收當然是最讓人佔便宜地,這等於是多賺了不少銀子。若是在商言商,自然是要收的。不然。長期下去,弊端不少。”

蘇翎點了點頭。想了想,說道:“收。適才你說按期往返。這個點子好,不妨長期做下去。以後。這不光是對這些客商,還可專門載人。這就跟馬市一樣,每月逢哪個日子啓程,日後也是一筆財路。等到遼東平定,這遼東與關內的往來,說不定因你們這隊船而大大拓寬。”

嚴正安問道:“將軍說的是像那些驛站一樣?專門迎來送往?”

“對。”蘇翎說道,“這算是海上的驛路吧。不過,銀子一定要收。這回之所以讓你們出面辦這事,便是爲以後做打算。我們的遼絕不會是第二個遼東都司。日後軍伍便做軍伍之事,不在插手這些事務。所以這件事不能按軍需的法子去做。”

胡德昌心中一動,問道:“將軍說的意思,是民間自辦這類驛站的差事?”

蘇翎笑道:“還是你最有經驗,這一說便說到根子上。遼東都司以往都是軍民不分,以後我們的軍餉便是軍餉,對軍伍地花銷不會再與這些雜在一處。再說,這也給民間多條財路不是?”

胡德昌沒有接話,顯然在心中琢磨着這條財路的可行性去了。

蘇翎便再面對胡世雲、嚴正安,說道:“這是海上的部分。接下來,便是在三岔河入海處、還有海州、鞍山,你們算算腳程,在必須之處,再設立一處接待吃、住的所在,也按遼陽城裡這處一樣安置。總之要讓那些客商下了船,便有地方住。如今三岔河入海處,都只是些草棚,運送軍需也就罷了,但那些客商,在家中跟你們一樣,都是享受慣的,別將人家給嚇得縮回去了。這二百多裡地,你們瞧着需要幾處,便設置幾處。”

胡世雲猶豫了下,問道:“海州倒還有現成地房子,不過,那三岔河入海處,可得新建......”

蘇翎笑道:“不愁,我這裡先給你們二萬兩銀子用着。就這麼多了,若是不夠,只管向你們爹爹要去。”

胡世雲、嚴正安倒沒被二萬兩這個數字嚇住,過去或許會驚詫,但如今胡家、嚴家、傅家,可是將其並未放在眼裡。二人倒是被蘇翎提出的這個問題纏上了,心裡盤算着需要從哪兒入手。遼陽城裡倒是事情不多,蘇翎也做了預先安排,左右不過是招募人手地問題。可另外幾處,可全要兩人去辦了。

蘇翎看到兩人的樣子,笑着說道:“此時先不忙想得太多,待我先將我所想到的說完,你們下去自管照着去想。”

胡世雲、嚴正安,連胡德昌也都暫時放下心思,繼續聽下去。

“適才說的是吃、住。還有這行,客商下來船之後,這貨、人,都得覓騾馬、大車運送。少說還得僱些人手辦事。如今袁大人處雖有兩萬多人專管運送軍需之事,三岔河一帶閒下來地民夫倒也不會少。按說這僱人、僱車的,倒不算難事,但現今那一帶我還沒來得及清理,暗地裡也還是有些歹人。像牛莊那樣地。當初想投靠建奴地,難說還有沒有,也難說有沒有努爾哈赤派來地奸細。以往只是殺了一批,卻不能指望就此省心。”

蘇翎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殺人清洗一句,倒是提醒了胡人,面前對這些生意上的事情侃侃而談地,可不是一個商人,而是有生殺大權的將軍。

蘇翎接着說道:“這商人經商,最怕地就是不太平。如今徐熙在京城也不知會面對多少這樣的詢問。只要有一件不妥的事情發生,雖說不至於嚇退所有的人。但少說也要影響這商貨運進遼東的數量。所以,你們要將這件事也辦穩妥了。”

胡世雲說道:“將軍,最穩妥的,便是組建一支馱隊,專門運送商貨。”

蘇翎笑道:“嗯。是這個意思。那些零散民夫,所有大車、騾馬都有限。且也參差不齊,所以你們要組建一支能隨時便走的馱隊。比如說,打造一批同等樣式的大車,配齊了騾馬、車伕。每輛車能裝多少貨,都預先算清楚。這樣。那些客商一到,不費多少功夫便能算得清楚。”

說道這裡。蘇翎轉頭問胡德昌:“聽說你此次來時,坐的那大車不錯。怎麼樣?一路上可還舒服?”

胡德昌一怔。說道:“那是我尋了一個老匠人專門打造的,也不知弄了些什麼機關,倒是比一般地大車穩當,路上也不怎麼顛簸。我這樣年紀的,坐了正合適。”

胡世雲卻似乎明白了蘇翎的意思,問道:“將軍是說也樣做一批?給那些商人乘坐?”

“對。”蘇翎笑着說道:“比如像你爹爹這樣的客商來了遼東,是願意坐得舒服點呢?還是願意坐那些拉貨的大車?”

這自然不用回答了。

“別忘了我們地目的。這準備地越舒服,我們需要的東西也就越多。”蘇翎說道。

胡世雲、嚴正安一個勁兒地點頭。心裡卻多少有些覺得,這未免將商人擡得太高了些。這是好事,至少二人已經開始設身處地地想事情了。

蘇翎說道:“這些便是食、住、行方面,我所想到的。這只是眼下先做的部分,只要都備置齊了,日後便沒多少事情。但這些只是讓那些客商感到舒服而已,只是第一步。這接下來,你們要做地,便是協助那些客商買賣貨物。”

前面所說,也不過是些瑣事,蘇翎現在這句,纔算是與商相關的正事。

“將軍,”嚴正安問道:“若是協助買賣地話,那豈不是要先集中起一批遼東本地商人?”

蘇翎看了看胡德昌,說道:“說的不錯。這也是商務局設在遼陽地一個重要緣由。在鎮江堡,有你們父親在,也是商人最多的地方。往年我們都集中在鎮江堡。這一次,便要將遼陽這邊,也人們有都轉到遼陽來?”胡德昌問道。

蘇翎搖搖頭,說道:“不,鎮江堡維持不變,遼陽目前還是以關內客商爲主。本地商戶,先以遼陽城內,以及海州一帶的商人爲主。然後向南延伸到南四衛去。當然,若是鎮江堡的商人願意來遼陽開設分店,也是無妨的。以後,遼東將有兩個商業中心,鎮江堡與遼陽城。鎮江堡延伸到千山堡、海西一帶,然後經鴨綠江以及旅順口連接山東,再延伸到江南地區。而遼陽,則由天津延伸至京城以及北直隸一帶。”

這兩條線一劃出來,無疑又是一道風景。不過,這回胡世雲與嚴正安沒有楞神,那嚴正安隨即問道:

“將軍,可如今遼陽城內只有兩萬人左右,再加上海州的,也不過幾萬人,加起來怕還沒有鎮江白一地的人口多。若關內的客商果真大批量的涌來,光是這些人口,也用不了那麼些貨啊?再說,商人也沒剩下多少。就算有,也吃不掉那麼多關內來的貨物吧?到最後還不是得由鎮江堡一帶商人買下?”

蘇翎笑着點點頭,說道:“你算是看得遠一些。你說地不錯,這些都是個問題。不過,以後這遼陽。海州一帶,還會增加不少人口。至......你們不是辦的有銀莊麼?不妨在這裡多培養出來一些商人嘛。”

胡德昌在一旁問道:“將軍,那人口從何而來?未必還要再將南四衛的遷居一批過來?”

蘇翎搖搖頭,說道:“南四衛的人,除了原因經商的,其餘地都不必再動了。好不容易纔安置下來,再動便是自找麻煩,於我們無益。我說的人口,有三個來處。”

“那三個?”胡德昌問道。

“第一,是廣寧一帶的百姓。這次援遼的兵馬中。便有一萬多人是在廣寧一帶招募的,家眷都在廣寧一帶。我準備將這些人留在遼陽附近。如今遼陽城四周的村子裡,空閒的土地實在太多,足夠安置的。凡是願意遷來的,袁大人已經與遼東巡撫王化貞議定。一概放行。我這邊,仍然是照着每人五十畝地分下去。除了房子要新建之外。別的倒不費事地。到時候,你們的銀莊可得跟上。”蘇翎說道。

胡德昌答道:“是。”稍稍想想,又說道:“實在不行的話,只有關掉一部分店鋪了。不然人手實在不夠。”

蘇翎笑道:“你回去斟酌吧,這銀莊的生意可比一間店面好得多。也算給別人騰出個位置來。”人,如今我們還沒深入過去。那兒跟以往地河東這邊差不多。這回拿地來分,來的人絕不止那一萬多士卒地家眷。我預計的。是近十萬左右。”

“那不是廣寧一帶都剩不了多少了?”胡德昌問到。

“我就是這意思。”蘇翎意味深長地說了句。

“這第二部分,便是蒙古人。”蘇翎說道,“我已經讓胡秋青放出風聲了,只要願意來此定居的蒙古人,一概收留。仍然給地建房,這部分說不準能有多少,但照着胡秋青那邊的情形看,有個萬把人還是有可能地。”

“第三呢?”胡德昌問。

“女真人。”蘇翎說道,“這是最慢的一步,做起來遠不如蒙古來地快,但也說不準。眼下還沒放出風聲,還要等合適的時機再用。”

胡德昌想了想,說道:“若是如此,有個三兩年,遼陽又能算是遼東第一城

蘇翎說道:“嗯,所以眼下我們都要走在前頭。胡世雲,嚴正安,這些你們都聽明白了?”

“明白。”胡世雲嚴正安點頭答道。

“好。”蘇翎說道,“你們不必擔心在遼陽會有什麼問題,只管去做,多想想,凡事多商量,自會有法子想出來。””胡世雲、嚴正安答道。

“將軍,”嚴正安問道,“我們協助關內來地客商買賣貨物,但也無法保證都賣掉啊,那該如何處置?”

蘇翎說道:“京城裡的徐熙,會開出一張大致地單子,將遼東需要的商貨都列在上面。不過,這份單子,以後便由你們提供了。這遼東到底需要什麼,你們可要想辦法弄明白了。”

“當然,糧食、布匹、棉花一類的,仍然是大宗貨物,這些不愁銷不出去......還記得說銀莊的事時,那些話麼?”蘇翎問道。

“將兩邊聯起來?”胡世雲說道。

“嗯,這樣想便對了。”蘇翎說道,“另外,在往年,因路途不暢,我們做的遼東本地商貨,都是人蔘、毛皮一類價高的山貨。其實像松子、蘑菇、板栗一類的山貨,那山裡不計其數,在關內也能賣出銀子來,這類山貨真要算下來,每年能有數十萬斤。若是能將這些都銷出去,可對山裡的人家好處頗多。”

胡德昌說道:“正是。如今千山堡還積壓着數萬斤的蘑菇、板栗、核桃一類的,鎮江堡的商人,大多嫌利薄,再說,也沒處能賣,只有少量能運到山東,但還不到一成。”

蘇翎看着胡世雲與嚴正安,說道:“現在,你們清楚務局的用處了?”

胡世雲與嚴正安均點點頭,但可要緩慢得多。最初被蘇翎留用的興奮,漸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對蘇翎的泛泛而談所涉及的事務,均感到幾分重負在身。

蘇翎緩緩說道:“等你們做事上手了,便慢慢會知道這麼做更多的好處。倒那時,你們才能大用。”

胡世雲與嚴正安有些不解,還有更多的好處?

蘇翎望着二人,又看看胡德昌,說道:“我們要在遼東紮下根來,不僅僅是靠現在這數萬人馬。努爾哈赤不會活得太久,那八旗兵的叫法也不會有多少日子存在。我之前說的那句話,也不能保證我們在遼東能穩如泰山。我們,還有我們的後輩,都要看我們現在做的如何,才能維繫下去。”

蘇翎又說:“我們現在做的這些,正將大明朝以往留在遼東的規矩徹底翻過。你們現在不過是先從扶持商人開始。但要記住,只有遼東所有的百姓都跟着我們過上好日子......到那時,我們,”

蘇翎用手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衆人,接着說道:“不是我蘇翎,也不是你們,而是遼東百萬人。你們說,誰還能將這百萬人,動上一動?”

這話對胡德昌似乎效果更大一些,胡德昌微微皺皺眉思索的年輕人,說道:“我看,先在遼陽城裡,再設一個銀莊吧。”(,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

第16章 嚴寒將至第8章 煙花柳巷第6章 破金大陣第52章 蘇系武官第41章 擠壓行動第2章 兵部題稿第81章 合圍瀋陽第14章 將軍視角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60章 直截了當第21章 遙相呼應第23章 興京易主第33章 鄉鎮攻略第31章 攻守同進第23章 戰雷隱隱第19章 英雄美人第14章 登州計劃第43章 擢升總兵第4章 雷厲風行第11章 故人相見第12章 鎮江水師第22章 登州城下第22章 京韻邊聲第34章 月下琴音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29章 遼東畫卷第30章 賊酋血脈第19章 英雄美人第1章 旗軍戍邊第40章 存身根本第82章 震懾之戰第10章 聯手剿賊第20章 阿哈諸申第7章 全心備戰第74章 雙喜臨門第53章 疑慮重重第29章 商務二局第24章 斷酋根本第19章 峽谷藏兵第15章 堅城瀋陽第40章 虛張聲勢第72章 策反八旗第31章 信手拈來第6章 海濱遇匪第35章 遼陽移民第87章 一敗塗地第9章 莽撞之餘第12章 鎮江水師第60章 直截了當第49章 人算天算第10章 兵鋒初顯第11章 顧此失彼第7章 六月風過第8章 千山書坊第15章 堅城瀋陽第31章 練兵收心第54章 攻守易勢第69章 經略媒人第22章 登州城下第28章 草場新城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22章 劫掠軍第72章 策反八旗第47章 大興土木第16章 將值幾何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16章 將值幾何第2章 新舊交替第27章 悍兵來源第21章 且變且行第74章 相見之宴第84章 以火剝皮第76章 再組商行第15章 兵事之初第10章 兵鋒初顯第9章 李氏農莊第1章 牛錄商人第21章 撫軍心第1章 牛錄商人第18章 鎮江堡第23章 商人心思第30章 事在人爲第51章 異域奇事第24章 築江城第25章 虎添翼第10章 轉念餘韻第9章 未來基石第51章 異域奇事第22章 京韻邊聲第22章 兵將之選第54章 越來越近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3章 經略奇功第24章 築江城第58章 各算各的第7章 六月風過第24章 驅虎吞狼第9章 整編軍第12章 兩岸相連
第16章 嚴寒將至第8章 煙花柳巷第6章 破金大陣第52章 蘇系武官第41章 擠壓行動第2章 兵部題稿第81章 合圍瀋陽第14章 將軍視角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60章 直截了當第21章 遙相呼應第23章 興京易主第33章 鄉鎮攻略第31章 攻守同進第23章 戰雷隱隱第19章 英雄美人第14章 登州計劃第43章 擢升總兵第4章 雷厲風行第11章 故人相見第12章 鎮江水師第22章 登州城下第22章 京韻邊聲第34章 月下琴音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29章 遼東畫卷第30章 賊酋血脈第19章 英雄美人第1章 旗軍戍邊第40章 存身根本第82章 震懾之戰第10章 聯手剿賊第20章 阿哈諸申第7章 全心備戰第74章 雙喜臨門第53章 疑慮重重第29章 商務二局第24章 斷酋根本第19章 峽谷藏兵第15章 堅城瀋陽第40章 虛張聲勢第72章 策反八旗第31章 信手拈來第6章 海濱遇匪第35章 遼陽移民第87章 一敗塗地第9章 莽撞之餘第12章 鎮江水師第60章 直截了當第49章 人算天算第10章 兵鋒初顯第11章 顧此失彼第7章 六月風過第8章 千山書坊第15章 堅城瀋陽第31章 練兵收心第54章 攻守易勢第69章 經略媒人第22章 登州城下第28章 草場新城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22章 劫掠軍第72章 策反八旗第47章 大興土木第16章 將值幾何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16章 將值幾何第2章 新舊交替第27章 悍兵來源第21章 且變且行第74章 相見之宴第84章 以火剝皮第76章 再組商行第15章 兵事之初第10章 兵鋒初顯第9章 李氏農莊第1章 牛錄商人第21章 撫軍心第1章 牛錄商人第18章 鎮江堡第23章 商人心思第30章 事在人爲第51章 異域奇事第24章 築江城第25章 虎添翼第10章 轉念餘韻第9章 未來基石第51章 異域奇事第22章 京韻邊聲第22章 兵將之選第54章 越來越近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3章 經略奇功第24章 築江城第58章 各算各的第7章 六月風過第24章 驅虎吞狼第9章 整編軍第12章 兩岸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