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瀋陽屯田

天啓二年三月初二開始,集結在瀋陽的十多萬蘇翎所全部投入到清理瀋陽廢墟的工作之中。蘇翎雖給營下達了新的任務,卻是不必立即開拔。尤其是喀什克圖與胡秋青兩部攻打科爾沁蒙古部族的任務,更是要精心準備籌劃。

那瀋陽城城裡城外雖然沒有一個活人,建築物也多半焚燬,卻是仍然留下不少戰利品,就算那戰死的八旗官兵,身上的鎧甲、兵器,以及遺留在瀋陽城內的部分甲杖,就足以堆成小山。這一幕,怕是與當初努爾哈赤攻佔遼陽時,也差不了多少。這些戰利品,便足夠武裝喀什克圖的蒙古騎兵了。說到準備,倒是糧食需要再籌集一部分。是故胡秋青帶着五千多騎兵,在出兵之前,還要往廣寧走一趟,遼東巡撫王化貞那邊,可是仍然有不少糧草。

至於喀什克圖,則帶着數百騎兵返回喀爾喀部,卻將近萬騎兵都留在了瀋陽城外,交由蘇翎管帶。這不僅僅是出於對蘇翎的信服,還有蘇翎講明的,要給這些蒙古騎兵們一部分田產。喀爾喀蒙古五部,本就有一部分蒙古人是屬於半耕半牧的,對於地裡產出的糧食,那可是十分珍惜,這回蘇翎願意在瀋陽這塊好地方撥出土地來,那當然是要接受的。這些蒙古騎兵也都是有家有口的蒙古漢子,也曾飽嘗饑荒折磨,這有了地,自然便多了分保障,何況,那邊草場依然還是屬於自己的,何樂而不爲呢?

喀什克圖返回喀爾喀部,自然是回去與宰賽等老一輩首領商討進攻科爾沁部的相關事宜,同時還帶回去蘇翎對於講明的,日後關於喀爾喀蒙古五部與遼東邊境上的一些變化。那自由往來、不限貿易,單這一項,便能使喀爾喀五部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這具體細節,可是要說上幾天幾夜的。

當然,老六與田大熊兩部,也沒有立即動身。清理瀋陽戰場,是十多萬人一起動手的過程。瀋陽城內城外的屍首,足足花了三日的功夫,才徹底清除完畢。大部分焚燒,小部分則是深埋。至三月初五,瀋陽城周圍除了空氣裡依舊殘留着焚屍地怪味外,已經看不到死人的痕跡了。

這五日的功夫,不僅處置了屍首,還將瀋陽城內焚燬的建築收拾了一番,清理出不少還能居住地房屋來。瀋陽城畢竟是個大城,儘管這清理出來的不足一成之數,可仍然能住下近千人。這城內的清理,還包括尋找財務的任務。此時大明富戶都有窖藏金銀的習慣,但經過努爾哈赤地一番洗劫,倒是方便了不少。

那努爾哈赤的寶藏雖不知藏在何處,但隨着八旗旗主撤退到瀋陽時攜帶的大量金銀,卻仍然在瀋陽城的府庫之中留着。銀庫自然也被火燒過,可那金銀卻是燒不壞的,不過是燒壞了形狀,只需略加提煉,照舊還是金銀。當然,往日在薩爾、界凡等地繳獲的,也是一般模樣。

瀋陽城內的金銀,由鍾維澤帶人負責收集清理,遼東經略袁應泰袁大人倒是十分配合,輜重營的官兵倒也沒敢心生貪意。剿滅努爾哈赤,不僅意味着遼東戰事的平息,還使蘇翎的威望上升到前所未有地程度。對蘇大將軍的命令,可沒有一人敢於違犯。

這幾日裡,對於此次大戰的繳獲,總算清理出一個總數來。

戰前,對於努爾哈赤究竟有多少金銀,可是誰都說不清楚。當然,僅在努爾哈赤一統真各部時,努爾哈赤就應該將各部族的財物收歸己有,那些數百年來積存的財務,都歸努爾哈赤家族以及那些大臣們所有。再加上努爾哈赤攻陷撫順、開原、鐵嶺、瀋陽數城,所獲財務數以百萬計。這中間包括了部分佈匹等其它值錢的財務,可惜這回都是用上了火攻,大部分都化爲灰燼。可即便如此,金銀總價,令人乍舌。

當然。具體地數目。是在那些由遼陽調集而來地銀匠們日夜不停地重新熔鍊之後才得知地。蘇翎、趙毅成、郝老六等人在聽到數字時。無一例外地張着嘴。好半天都未說一句話。

總計。金:七千八百四十九兩。銀:三百九十九萬六千二百三十九兩。

這還僅僅是淨地。不包括那些收繳地鍍金鍍銀地器皿。另外。值錢地山貨、藥材更是數以百萬計。光是人蔘。就有近十萬斤。這多虧了努爾哈赤研製出地保存人蔘地法子。不然。也無法存儲如此之多。說起來。這剩下這麼多人蔘。也是努爾哈赤自己造成地。往日未與大明翻臉。這多少還能有些貿易。一旦開戰。可就斷了貿易。儘管有些商人仍然私下裡與女真人貿易。可其數量畢竟有限。這一回。蘇翎所部可也嚐到了打勝仗地好處。難怪努爾哈赤要明目張

城略地。僅這金。那得要多少時日才能積累下來?

薩爾滸、界凡兩城地貴重金銀、珠寶。早被帶到瀋陽城了。這回倒是沒有被搜出多少來。傳說中地寶藏。想必是以寶石、東珠等爲主。此時自然成了謎。不過。蘇翎倒是沒有太過關注。僅眼下這些。也就足夠多了。

此外。繳獲地毛皮、藥材。相當於這幾年胡德昌經手地全部商貨地十倍還多。對這些東西。蘇翎也沒多看。只吩咐等胡德昌到來之後。全部交給胡德昌等人處置便是。

三月初五,胡顯成帶着大批馱隊、工匠們,抵達瀋陽城外。胡顯成這次除了帶來不少糧草之外,還有大量的農具,以供墾殖之用,可惜耕牛並不多。千山鐵場已經得到命令,所產熟鐵、生鐵,一律運到瀋陽城外,由那些工匠們就地打造農具。

胡顯成另外還帶來數百精於農耕的老農,用於指導播種等事宜,當然,當初設計規劃鎮江新城的那些管事,也是一個沒落下,全數都帶了過來。胡德昌帶着胡世雲、嚴正安等子侄輩也運來大批的商貨,這些算是勞軍用的,聽憑蘇翎分發,倒不是爲了貿易。

自三月初五開始,十多萬人馬便開始進入重建瀋陽的工作。

新城的規劃,仍按鎮江堡的模式進行。那些管事已經熟悉了,只管照着舊日圖紙,開始沿着瀋陽城牆外圍,用石灰劃出大致界限。瀋陽城處於平地,自是比鎮江堡要寬廣得多,那圖紙幾乎不用多大變動,不過,每一區域的地界,倒是劃得更大一些。按照這樣的畫法,瀋陽城要比鎮江堡大了十倍不止。當然,那城牆依舊是沒有算做重點。看來,蘇翎要讓這瀋陽城,也變成沒有城牆的新城。

管事們只花了半日的功夫,便將瀋陽城的大致外圍框了出來。接下來,各營便開始沿着外圍劃定土地,並一直向外延伸,這些,都算是農田了。不過,瀋陽新城的圈定,可是佔了不少昔日農地,好在瀋陽周圍全是平地,根本不愁沒有農田可墾。

對於各營官兵,大多都是農家出身,對這農事也不陌生,何況衛所屯田本是常事,也難不倒這些久經訓練的士卒們。倒是那些蒙古騎兵,必須要由那些老者指點,否則光憑一身力氣,也未必能幹的恰到好處。

各營官兵沒有被限定田畝數目,只管一路向外墾殖,如此一來,那些田埂界限,可就比一般農地大了不少,一塊農田,怕是有個七八畝的樣子。蒙古人的土地,是被特意指定的,且數目也有定數。蘇翎交待的,倒也是一視同仁,每個蒙古人將擁有五十畝土地。考慮到蒙古人不熟悉農事,這邊的進度倒沒有多催促,只要完成他們自己那塊數目便可。

大半的戰馬,都用在耕地上了,一匹不夠,便是兩匹,甚至四匹馬同時拉犁。此時各地的農事也先後開始,調集耕牛是不合適了。而喀什克圖徵集的牛、羊,還得過幾日纔可能抵達。

蘇翎的意思,是讓這十萬多人,先行重建瀋陽,然後在拓展原來女真人的河谷地帶。估計在一個月之後,瀋陽城周圍的農事便可結束,到那時,再去顧及渾河、蘇子河河谷那些女真人耕種的熟地。

遼陽而來的銀匠,一直沒有停下熔鍊金銀的工作。

按蘇翎的命令,將熔鍊出一兩銀子一錠的小塊銀子。蘇翎已經下令,此戰每名士兵,都將得到五兩銀子的獎賞。鑑於此次戰役的特殊性,這回便是平均分派,沒有太大的區別。這一賞,可就去了近百萬兩。不過,相比那些繳獲而言,根本算不了多大的數目。

十萬人馬,果然用了一個月的功夫,便將瀋陽城外開出大片的農田來,按照管事們的估算,總計將達到百萬畝,僅那種子糧,便讓數千人的馱隊往返十多次纔算接的上播種的速度。

在墾殖的過程中,各營都有專人開始統計,願意在戰後於瀋陽落戶的,都將登入名冊,以便分派土地之用。士卒們都得到通知,落戶者除了按每人五十畝分地之外,還將獲得一套宅院。總之一切都與鎮江堡類似,只要願意的人,都可以在不久的將來,擁有往年只有大戶人家才能擁有的土地、房屋。

遼東經略袁應泰袁大人,自然是早就寫好了報捷的摺子,不過,直到三月底,朝廷的迴文卻是沒有絲毫音信。這不由得心生疑慮,但看着眼前這幕,袁大人頗有感概,這遼東,當真是換了新顏。再過幾月,這瀋陽城外,可是大片的莊稼地,今年的收成,是從未有過的豐收啊。

第69章 經略媒人第49章 人算天算第72章 海上船隊第16章 各有所專第2章 新舊交替第32章 何去何從第75章 躍躍欲試第4章 女真人第43章 擢升總兵第37章 欲赴蒙古第8章 千山書坊第4章 女真人第15章 堅城瀋陽第52章 蘇系武官第21章 窮途末路第27章 十萬知府第60章 豪酋頹途第6章 獅子張口第46章 籌辦喜事第1章 夜不收第15章 因糧而往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5章 白沙溝第1章 遼事再變第22章 赫圖阿拉第7章 保留地第24章 布場作坊第19章 英雄美人第4章 豪酋遲暮第39章 江湖人士第6章 海濱遇匪第83章 一勞永逸第34章 遊擊將軍第80章 戰事前移第2章 兵部題稿第7章 女人問題第67章 蘇府新家第15章 十字路口第51章 異域奇事第21章 窮途末路第19章 鐵甲斷金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26章 遼陽血戰第15章 小勝暗襲第40章 虛張聲勢第34章 遊擊將軍第14章 萬事俱備第29章 死生未卜第30章 風漸起第20章 遼系一派第23章 商人心思第35章 漫天煙雲第28章 無主之城第48章 喬裝赴遼第16章 烽火連綿第16章 太平哨第29章 新學堂第31章 攻守同進第21章 窮途末路第78章 利刃穿心第52章 蘇系武官第5章 上行下效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30章 事在人爲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32章 何去何從第29章 風雲隱現第75章 袁家遷族第3章 經略奇功第71章 京城兄弟第42章 固定航線第6章 破金大陣第90章 借力蒙古第31章 攻守同進第82章 震懾之戰第73章 先走一步第30章 風漸起第51章 異域奇事第25章 以商爲引第82章 震懾之戰第7章 變中有變第75章 躍躍欲試第26章 再選官兵第57章 臉面交情第3章 經略奇功第27章 悍兵來源第12章 紮營登州第82章 震懾之戰第45章 鎮江新城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51章 提督遼東第1章 夜不收第26章 背影如煙第11章 故人相見第24章 驅虎吞狼第31章 攻守同進第28章 無主之城第50章 逃亡官兵第91章 瀋陽屯田第25章 進退之間
第69章 經略媒人第49章 人算天算第72章 海上船隊第16章 各有所專第2章 新舊交替第32章 何去何從第75章 躍躍欲試第4章 女真人第43章 擢升總兵第37章 欲赴蒙古第8章 千山書坊第4章 女真人第15章 堅城瀋陽第52章 蘇系武官第21章 窮途末路第27章 十萬知府第60章 豪酋頹途第6章 獅子張口第46章 籌辦喜事第1章 夜不收第15章 因糧而往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5章 白沙溝第1章 遼事再變第22章 赫圖阿拉第7章 保留地第24章 布場作坊第19章 英雄美人第4章 豪酋遲暮第39章 江湖人士第6章 海濱遇匪第83章 一勞永逸第34章 遊擊將軍第80章 戰事前移第2章 兵部題稿第7章 女人問題第67章 蘇府新家第15章 十字路口第51章 異域奇事第21章 窮途末路第19章 鐵甲斷金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26章 遼陽血戰第15章 小勝暗襲第40章 虛張聲勢第34章 遊擊將軍第14章 萬事俱備第29章 死生未卜第30章 風漸起第20章 遼系一派第23章 商人心思第35章 漫天煙雲第28章 無主之城第48章 喬裝赴遼第16章 烽火連綿第16章 太平哨第29章 新學堂第31章 攻守同進第21章 窮途末路第78章 利刃穿心第52章 蘇系武官第5章 上行下效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30章 事在人爲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32章 何去何從第29章 風雲隱現第75章 袁家遷族第3章 經略奇功第71章 京城兄弟第42章 固定航線第6章 破金大陣第90章 借力蒙古第31章 攻守同進第82章 震懾之戰第73章 先走一步第30章 風漸起第51章 異域奇事第25章 以商爲引第82章 震懾之戰第7章 變中有變第75章 躍躍欲試第26章 再選官兵第57章 臉面交情第3章 經略奇功第27章 悍兵來源第12章 紮營登州第82章 震懾之戰第45章 鎮江新城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51章 提督遼東第1章 夜不收第26章 背影如煙第11章 故人相見第24章 驅虎吞狼第31章 攻守同進第28章 無主之城第50章 逃亡官兵第91章 瀋陽屯田第25章 進退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