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新學堂

從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這半個月裡,千山堡內的百姓是完全沉浸在過年的氣氛裡,雖不能說是張燈結綵的場面,卻也算得上觥籌交錯,往來頻繁,因家家都有酒有肉,這迎來送往的,不免都帶着幾分醉意,倒讓周青山很是忙了幾天。

千山堡內的酒,有自鎮江堡運回的烈酒,更多的還是傳承白沙溝時期的果酒。尤其是夏秋之際,滿山的野果隨處可見,這果子又吃不完,白白爛在樹上可惜,陳芷雲便帶着一幫女人將小山般的果子製作果酒,白沙溝內的人已經能夠燒製出與關內一樣質地的陶器,運到千山堡的,足有萬件,這些盛酒的罈子密封后被分給各家各戶保存,事實上千山堡內還真沒有足夠的空地可以儲存下這上千壇酒,即便有,也得提防着被那近千騎甲們給提早喝個精光。這中間郝老六便是頭一個需要提防的,蘇翎的軍紀雖嚴,卻並沒有嚴令不準飲酒這一條,這也是環境所致。好在騎兵們都很自律,所有的吃食又是集中供給,並沒有發生醉酒的現象。這果酒並不易醉,常人飲上一小壇也不會眩暈,但也正因這一點,這種微甜的果酒很容易導致牛飲,如郝老六那般的,怕是沒有一大壇是不會罷手的。

蘇翎所部騎兵在這半月之中並未全部休整,除了那些剛剛成親的,到初五的那一天便有小隊隊長前來請命,說是弟兄們耐不住這等閒散,一幫漢子成日坐在火爐旁發呆,還不如出外巡山,趁便也能獵些新鮮野味。蘇翎當下便允了,令郝老六按小隊分派,不過,這第一個帶隊的,便是郝老六,他也早就閒的不耐煩了。隨後的那些天,騎兵小隊們又暗自展開比試,這回不是追逐,而是看獵物的大小、多少。要在這冬雪未融的山野裡打獵,怕是要些特別的本事纔可。騎隊裡自然不少這等身手的人,以至到最後連熊都獵殺了五頭。

蘇翎本也坐不住,想學那郝老六,也跟着弟兄們射上幾箭,但卻被胡顯成纏住了。年三十晚上的閒聊,讓胡顯成與一衆兄弟們茅塞頓開,各種想法很快便冒了出來。這種情緒使得蘇翎只能看着郝老六帶着騎隊風馳電掣般地奔出堡門,而自己則不得不繼續圍着火爐,替胡顯成等人想出的主意理清脈絡。

幾天的功夫,自然想不出什麼宏偉戰略,不過是將思緒毫無限制地伸展開來,按蘇翎示意的方向,集思廣益,

歸納出數條眼下可行的,以及以後才能進行的一些準備。

遠期的想法,首先自然是造船。位於渾江口的碼頭處,在趙四的管帶下已經可以進行一些船隻的修理事宜,稍加改造,建立一個小型的船場還是問題不大的。只是這造出的船,也只能在鴨綠江上行駛,出海是萬萬不能的。唯一便利的,便是木料極多,就在碼頭附近的山上隨處可見粗大的數目。至於這哪一種木材適合造船,還得讓趙四等人辨別。所以這有關船的相關事宜,便集中到渾江碼頭處辦理,蘇翎選派一人前去統管。待開春雪化,鴨綠江上通航之後,便着手尋找造船的工匠師傅,相信通過胡德昌等人的手段,應該會有收穫,至於需要的木料,只待趙四確定,便可砍伐晾乾,以待日後所用。

接下來便是關於火器,這也僅僅是船上所用。對於蘇翎所部的騎兵,有那些虎蹲炮足夠,況且也不需火炮的助力。鑑於目前的火器普遍存在燃放不便的弊病,這陸地野戰,還是戰馬、鎧甲腰刀,弓箭具有殺傷力。但按着前幾日的思路,這海上戰船若想佔據優勢,則火炮必不可缺。基於先走一步的設想,這尋找鑄炮以及**的工匠便是眼下唯一能做的。雖然不可能再有以往的運氣,憑着銀子便能買到火器火yao,但也不妨再去試試,這敲門磚仍然以胡德昌等人爲主,他們自有分寸。這鴨綠江上的商路一旦開通,這些事便有制定的專人辦理。凡事預則立,人手不多,卻對以後有極大的好處。能立刻便辦的,便是將千山堡中的存貨都運送到碼頭去,好在時間尚早,等到雪化,也該積累不少了。這兩件事跨度很大,甚至不能確定下到底何時纔能有用的那一天,但幾人看的都已不是眼下,也不是今年,而是遙遠的將來,即便是仍有疑惑,卻也擋不住試一試的念頭。一個人的力量往往不是能負重多少,而在於能看多遠。

其餘的還有幾件算是小事,沒有多說的必要。這即刻便能做的,卻也不少。關於獎勵民衆創新發明的告示,胡顯成已經擬好,由陳芷雲執筆,寫出數十張紙。準備先在千山堡內宣示,然後再傳至附近的所有的村落。按蘇翎以前的意思是獎勵銀子,但胡顯成考慮之後,改爲獎勵牛羊或是馬匹,不然就是糧食,至少目前在寬甸一帶,銀子的用處幾乎沒有。這些告示倒不必真如蘇翎所說靠人去到處吼,在千山堡被只需召集各個小隊管事的宣示一遍便可,至於附近村落,則交由騎兵小隊順帶着帶去。這舉措並非立即見效,只能從長遠上等待結果。

最麻煩的,還是千山堡內孩童讀書的問題。

按胡顯成手中的戶籍統計,千山堡內十五歲以下的孩童有近二百人,這學校場地倒是不難找,即便是不夠寬敞,千山堡內也很容易搭建一所大院,足夠容納所有的孩童。但這近兩百人總不能都讓周青山一人來教吧?換作郝老六,尚可提高嗓門吼上一個時辰,可週青山不行。再說周青山還擔負着與胡德昌等人的聯絡事宜,也不能總留在千山堡內。這既然是學校,就得像個樣子,說服那些做父母的,讓孩童們都來讀書尚且要花費一定的力氣,尤其是那些十四五歲的,幾乎已經幫家裡幹活了。若是再讓學校有一天每一天的,怕用不了多久,那些孩子便都回家幹活去了。胡顯成從戶籍中挑選出幾戶原本讀過書的人,暫且充當識字的老師,這也只能是暫時的,他打算讓胡德昌幫着聘一些先生來。

但胡顯成的打算幾乎全部被蘇翎的說法給拋在一邊。蘇翎所說的學校,與胡顯成的理解完全是兩回事。關於識字,只要千山堡內有識字的便可以充當教師,能指導學童讀書便可。再說,千山堡內也幾乎沒多少書可讀,陳家姐妹曾帶過幾本,堡內也能收集到不到十本的樣子,都是一些詩集之類的,蘇翎認爲這就足夠了。能讀會寫是學校的基本功能,而蘇翎隨後說的,纔是學校的關鍵。

蘇翎讓學生們認字讀書不過是一項學習內容,每天有一個時辰也就夠了,然後學生們被要求學習騎馬、射箭,以及刀法,這種教官可就太多了。不僅如此,蘇翎還讓那些工匠們選出數人,教授學生們一些有關測量、計算之類的學問,尤其是其中幾個木匠,曾學過九章算術上的內容,這纔是蘇翎所看重的。他令人教授所有的學生有關計算、測量的知識,至於那些鐵匠、裁縫等等,都是蘇翎認爲的教師,甚至包括周青山的醫術,也必須作爲一門課程,此外有關藥材的辨別、炮製等等,都一股腦地拋向學生們,但蘇翎唯獨不讓教授什麼四書五經之類的。

按蘇翎的這種做法,這學校幾乎便不愁教師,胡顯成被啓發之後,再安排起來便得心應手。這千山堡的學校可比遼東所有的私塾公學複雜的多,胡顯成很容易便明白了蘇翎的用意。儘管知道這些東西全都教授給學童們太多了些,但只管教授,等到過了一定的時間,再在學童們當中選擇各有不同側重的苗子分開教學。這幾乎是一所文武並重,又夾雜各種雜學的綜合性學校。胡顯成還補充說要趙四也來學校教授一段日子,這船上的學問並不少,甚至與天文、地理相關。

既然理順了關係,也明白了辦學的目的,這學校便在正月十五過後,正式開學,還專門製作了一副匾額,上書“千山學堂”四個大字,高高懸在學校的大門上。

那邊胡顯成爲了讓所有的孩童都到學校,還給那些捨不得孩子作爲勞力的父母們一定的補償,當然,不是給銀子,而是承諾所有該有孩子們乾的活兒,胡顯成都保證派人幫着做。這僅僅是一種姿態,直到開學很久了,也沒見任何一個父母前來要求幫助。因爲他們看到,這學校的第一堂課,便是由蘇翎講述的。

那天的蘇翎依然是全身鎧甲裝束,站在學生們面前,大聲地說道:“今日是你們到學校的第一天,我要你們記住,無論你們在學校學的是什麼,無論你們長大後都做些什麼,都要記住,你們不是漢人,不是女真人,而是千山堡人,是千山學堂出來的人。你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沒有高低貴賤,沒有貧富之差。唯一能區分你們的,便是你們當中誰學的最好,誰學的最快。若是你們以後讀書當中有什麼疑問,自己想不明白的,便記住這幾個字:勤奮,求知,平等。”

蘇翎只說了這麼多,眼下這些孩子還什麼都不懂,讓他們在學習之後,自己慢慢去體會吧。那六個字後來被寫在學校的牆壁上,每天都被兩百雙眼睛注視着。

千山學堂的第一期學生二百人,在三年之內學了五花八門的課程,就連陳芷雲,也在其中教授了一部分課程。這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學生中也有女孩子。讓這些女孩子進千山學堂,胡顯成費了最大的力氣。當然最主要的問題是,女孩子學了有什麼用?這令胡顯成很難解釋。倒是那些跟術虎一起來女真人家沒有顧慮,幾乎是不用勸說。那些漢人家庭便實在是麻煩,雖然最終還是讓女孩子也進了學堂,但那心裡,多半是怕了蘇翎的威嚴。蘇翎也明白根源在於何處,這說是說不清楚的,只有加以時日,讓一切都顯現出成果時,纔是最好的解釋。胡顯成也在這件事當中想到了男女的地位問題,畢竟他也是才轉的心思,這多少還遺留有多年的觀念。可千山堡內有不少女人擔任小頭領,這是事實,且絲毫不比男人差。這平等的觀念,算是暫時得到執行。

千山學堂後來成爲最有名的學校,有數以千記的學生從這裡走出,而蘇翎的那番話,幾乎在每一次開學時,都重複一遍。這些學生長大後都牢牢地跟隨着蘇翎,不論是進入騎兵隊伍,還是被安置做些其他的事情,都絕對服從蘇翎的指令。而如胡顯成一樣得到啓發的學生,在產生懷疑的那一刻起,便開始重新看待周圍的世界,想得更多,想得更遠。

五年後,這些二十左右千山學堂的畢業生,跟隨蘇翎走遍了整個遼東半島,並按蘇翎的指示,播種般地在遼東生根、發芽,成爲蘇翎所部最爲有力,最有希望的新生力量。這其中,陳家少爺陳若疏,是最爲突出的一個。

第25章 進退之間第13章 軍心爭功第72章 策反八旗第79章 梟雄鼠輩第57章 臉面交情第77章 外圍殺戮第85章 用心險惡第10章 計奪寨第33章 跨海揚帆第33章 跨海揚帆第14章 遼東經略第50章 夜話姻緣第12章 將軍手段第93章 遷居移民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43章 擢升總兵第33章 跨海揚帆第73章 先走一步第66章 將軍嫡系第19章 鐵甲斷金第29章 風雲隱現第13章 以牙還牙第18章 千山浴血第7章 變中有變第89章 殺光慶功第24章 築江城第33章 鄉鎮攻略第44章 賀禮雲集第17章 戰馬悲鳴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25章 各取所需第48章 建奴內亂第10章 此長彼消第8章 煙花柳巷第36章 空城以待第77章 外圍殺戮第50章 夜話姻緣第52章 旁敲側擊第91章 瀋陽屯田第6章 三江連號第17章 村落糧稅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14章 戰線前哨第13章 鐵壁消融第31章 兵臨遼陽第58章 各算各的第14章 將軍視角第8章 煙花柳巷第38章 部族分立第23章 戰雷隱隱第75章 袁家遷族第12章 奪命斬第35章 遼陽移民第25章 虎添翼第89章 殺光慶功第26章 整軍威第61章 再聚雄兵第26章 遼陽血戰第11章 顧此失彼第24章 布場作坊第90章 借力蒙古第25章 各取所需第3章 經略奇功第13章 軍心爭功第15章 因糧而往第11章 顧此失彼第3章 經略奇功第16章 大勢所趨第31章 攻守同進第6章 三江連號第36章 空城以待第10章 此長彼消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81章 合圍瀋陽第33章 叛將結局第11章 撥雲見日第5章 上行下效第84章 以火剝皮第22章 赫圖阿拉第28章 無主之城第19章 新遼商第13章 強行監軍第64章 依計漸進第25章 四萬明軍第11章 故人相見第73章 襲擾規模第31章 信手拈來第10章 聯手剿賊第57章 女真國策第2章 百戶屯田第29章 遼東畫卷第36章 各有所爲第67章 蘇府新家第43章 七虎獵熊第13章 如箭在弦第88章 斬草除根第26章 整軍威第2章 新舊交替第13章 以牙還牙
第25章 進退之間第13章 軍心爭功第72章 策反八旗第79章 梟雄鼠輩第57章 臉面交情第77章 外圍殺戮第85章 用心險惡第10章 計奪寨第33章 跨海揚帆第33章 跨海揚帆第14章 遼東經略第50章 夜話姻緣第12章 將軍手段第93章 遷居移民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43章 擢升總兵第33章 跨海揚帆第73章 先走一步第66章 將軍嫡系第19章 鐵甲斷金第29章 風雲隱現第13章 以牙還牙第18章 千山浴血第7章 變中有變第89章 殺光慶功第24章 築江城第33章 鄉鎮攻略第44章 賀禮雲集第17章 戰馬悲鳴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25章 各取所需第48章 建奴內亂第10章 此長彼消第8章 煙花柳巷第36章 空城以待第77章 外圍殺戮第50章 夜話姻緣第52章 旁敲側擊第91章 瀋陽屯田第6章 三江連號第17章 村落糧稅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14章 戰線前哨第13章 鐵壁消融第31章 兵臨遼陽第58章 各算各的第14章 將軍視角第8章 煙花柳巷第38章 部族分立第23章 戰雷隱隱第75章 袁家遷族第12章 奪命斬第35章 遼陽移民第25章 虎添翼第89章 殺光慶功第26章 整軍威第61章 再聚雄兵第26章 遼陽血戰第11章 顧此失彼第24章 布場作坊第90章 借力蒙古第25章 各取所需第3章 經略奇功第13章 軍心爭功第15章 因糧而往第11章 顧此失彼第3章 經略奇功第16章 大勢所趨第31章 攻守同進第6章 三江連號第36章 空城以待第10章 此長彼消第62章 三分士卒(一)第81章 合圍瀋陽第33章 叛將結局第11章 撥雲見日第5章 上行下效第84章 以火剝皮第22章 赫圖阿拉第28章 無主之城第19章 新遼商第13章 強行監軍第64章 依計漸進第25章 四萬明軍第11章 故人相見第73章 襲擾規模第31章 信手拈來第10章 聯手剿賊第57章 女真國策第2章 百戶屯田第29章 遼東畫卷第36章 各有所爲第67章 蘇府新家第43章 七虎獵熊第13章 如箭在弦第88章 斬草除根第26章 整軍威第2章 新舊交替第13章 以牙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