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問題(三)

首先,劉芾命令劉小福調動他在安北省的幾處駐軍,以軍事演習的名義,靠近位於邊境的那個林場,並在全部到位之後,採取軍事行動,逮捕林場負責人和管理人員,控制林場的對外通訊聯絡,監管住林場中的上千名員工。

其次,控制林場的山地師軍隊,將和已經在附近待命的3名內務部總統安保人員配合,就地展開對涉案人員的審訊工作,並及時把審訊結果用密文電報發給總統隨身電報。

最後,劉芾通過山地師的作戰指揮系統,命令聯邦國防部,把安北、安中和安南三省劃入到緊急戒嚴狀態,在這三個省的陸軍和海軍,全部進入戰備狀態,聽從聯邦總統的直接指揮;另外,還電告內務部,從臺灣派遣獨立調查組,火速進駐各省的內務部部門,暫時接管他們的工作,並準備進行內部覈查。

在佈置完這一套程序之後,劉芾就待在劉小福的作戰指揮室中,等待這事態的發展。其實,這次的販賣大煙事件,很可能是某些安北省官員私下的勾當,但是劉芾不敢冒這個險,經過了這一套提前佈置,劉芾能確保,即使安南三省全部造反,自己也能安然無恙,並且能在短期內,控制住這三個省的形勢。

半夜裡,第一封電報被譯了出來,電文只有2個字,成功!

看到這連個字,劉芾和劉小福都明白,這是山地師對林場的突襲成功了,並且是按照計劃實施成功,沒有什麼意外。

2個小時之後,又一封比較長的電文發回來,電文上發出了幾個人名和他們的職務、身份等信息,並且請示是否進行下一步行動。

“回電,立刻組織抓捕,就地審問,只要有涉案人員,就繼續抓捕,暫由山地師看押,等候內務部的調查組前來接收。”劉芾揉着熬了半宿的紅眼睛對自己的秘書說。

1918年4月23日,一件大事轟動了整個聯邦政府和各級政府部門。在聯邦安北省,內務部破獲了一件驚天大案,安北省副省長尤良希、安北省林業局局長沈俊良、安北省警察局局長姜燕峰等人,利用林業局下屬林場,以種植名貴樹種爲由,脅迫安北地區鬆族人,在林場種植罌粟達1000多畝,並夥同當地華人商人,販賣大煙至民國政府的雲南省。

按照南海聯邦的體制副省長、林業局長都是由省長提名的,而警察局長則是由警察總局任命的。由於在自己的治下出了這麼大的醜聞,安北省省長只能引咎辭職,而警察總局局長也悄然下臺。

其實這個事情完全是底下人私自串通幹出來的,這位省長和警察總局的局長也是受害者,但是凡事總要有人出來承擔責任,既然副省長和警察局長是你們自己選的,那出了事,活該你們頂雷啊。

除了安北省製售大煙這宗大案被曝光之外,聯邦的幾個新設省份還都存在着這樣和那樣的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雖然沒有製售大煙這樣耀眼,但是從長遠角度來講,也並不一定比大煙問題輕多少,其中最嚴重的就是民族問題。

由於聯邦這幾年的擴張速度非常快,從14年租借棉蘭老島開始,到18年佔領蘇門答臘島和加裡曼丹島,聯邦的領土面積在5年之內漲了近一百倍,而人口總數由原來的700萬猛增到了3850萬人,而且這還是粗略統計,還沒有算上越來越多的移民和東南部新幾內亞島和附近衆多小島上的人口。

人口翻了5倍多,民族更多達近百個,但是華人的增長速度相比較起來,卻慢的多,於是,很多華人,尤其是新省份的華人,面對着比自己族羣龐大的多的外族人口,都不由自主的產生了一種擔憂,伴隨着這種擔憂產生的就是有些排外思想了。

這種思想如果單單是普通老百姓有,還不是很難辦,但是,這些新省份的官員,尤其是中下層官員,大多都是從華人中選拔上來的,而他們把這種排外思想帶到了日常工作中,對於聯邦的民族融合政策,就是一個非常不利的因素了。

爲了制止和緩解這種民族問題,劉芾不得不同聯邦外交部、民政部、教育部、商業部、內務部、司法部、警察總局等相關部門,再次坐在一起討論,並最後拿出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修改之前的法規,硬性的規定,在所有地區的政府部門中,最低要維持35%以上的非華人職位,並且這35%必須涵蓋當地民族數量的80%以上。

而且,爲了能夠及時獲取各地的執政情況,聯邦最高法院將設立一個特殊機構,巡回法庭。這個巡回法庭在未來將由11位不同民族的法官共同審理案情,而這11爲法官將會由抽籤方式,從不同地區的不同法院中抽取,每屆2年,每位法官只能連續擔任一屆,當選的法官將跟隨巡回法庭,前往抽籤指定的區域,去當地各處,巡迴辦案2年。

這個法庭只向聯邦最高法院負責,按照聯邦法律,總統也無法干涉其中,不過劉芾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那就是聯邦憲法只是在試行階段,具體何時正式實施,還需要劉芾的同意,劉芾可不想自己被一堆法律困住手腳,那些東西都是留給普通人用的,而自己不是普通人,咱是穿越的人。

另外,爲了給以後的聯邦憲法正式實施搞好鋪墊,劉芾下令,從1918年10月起,所以市一級以下地區,市政官員將全部由民選產生,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和省長、聯邦政府不再有實際上的上下級關係,市長或者縣長只對當地的選民負責,聯邦和省政府都無權任免任何一位民選的市長或者縣長。

除了民選之外,稅收政策也將隨之改革,在縣市一級行政單位中,將會保留幾種自己的稅收,以供當地政府開支之用,剩下的其他稅收,將全部由聯邦政府收取。而有了稅收支持的本地政府,將不再能獲得聯邦政府的任何財政撥款,只能靠自己來自力更生了。

有人說了,這樣一來,那當地有權有勢的人控制選票,稱霸一方該怎麼辦啊。在這點上,聯邦政府也琢磨出一個辦法,那就是所有地方的選舉權,都歸聯邦政府,也就是說,從選舉運營到選舉監督,都是由聯邦政府操辦的,地方上的候選人別說操控選舉了,你就是連過問過問,都沒有權利。

當這些舉措經由聯邦政府的報紙、廣播和個地方政府的公告發布出來以後,在聯邦各省的外族居民中得到了多數好評,而在聯邦的華人居民中,反倒惡評居多。不過劉芾只是聽聽而已,對於這些評論並沒有往心裡去,得利者贊,失利者罵,這個道理不管在哪國都一樣,劉芾對此也沒招。

這時候的南海聯邦,就像是一條掛滿風帆的大木船,正航行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在這些風帆中,華人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塊,雖然它可能在目前,佔據的位置比較重要,但是從長遠看來,如果想讓這條大船劈波斬浪加速前進,就得把所有的帆都利用起來,不能讓任何一片帆擋住了其他帆的風,否則,一但大船完蛋,不管你是主帆還是輔帆,都是一個掉進海水裡成爲破布的命運。

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79章 南美ABC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61章 登陸越南(三)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24章 目標天皇第145章 33號舞伴第61章 名不副實第38章 水陸並進第81章 甩買潛艇(二)第145章 33號舞伴第34章 偷襲成功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10章 快速艦隊第66章 重典第37章 菲律賓大泥坑第13章 羅莎莉亞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56章 入侵美國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20章 按兵不動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50章 聖迭戈第9章 遇襲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22章 水下幽靈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12章 轟炸機第60章 佈網第19章 金蘭灣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13章 基礎建設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17章 北歐亂第17章 準備登陸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20章 歷史真頑固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78章 撒達母炮第16章 大衛回來了第29章 沒良心炮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75章 三赴德國第65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一)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7章 爪哇第25章 夫人外交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61章 佈網(二)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56章 一戰爆發第15章 西部大開發(四)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57章 波及亞洲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53章 實力對比第29章 高歌猛進第23章 世界輿論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57章 B-17第76章 貴族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17章 北歐亂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67章 聯邦有的是鐵第8章 三路並進第39章 金牌第24章 賭約第66章 聯邦缺鐵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75章 三赴德國第76章 貴族第23章 三路並進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
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79章 南美ABC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61章 登陸越南(三)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24章 目標天皇第145章 33號舞伴第61章 名不副實第38章 水陸並進第81章 甩買潛艇(二)第145章 33號舞伴第34章 偷襲成功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10章 快速艦隊第66章 重典第37章 菲律賓大泥坑第13章 羅莎莉亞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56章 入侵美國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20章 按兵不動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50章 聖迭戈第9章 遇襲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22章 水下幽靈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12章 轟炸機第60章 佈網第19章 金蘭灣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13章 基礎建設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17章 北歐亂第17章 準備登陸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20章 歷史真頑固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78章 撒達母炮第16章 大衛回來了第29章 沒良心炮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75章 三赴德國第65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一)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7章 爪哇第25章 夫人外交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61章 佈網(二)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56章 一戰爆發第15章 西部大開發(四)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57章 波及亞洲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53章 實力對比第29章 高歌猛進第23章 世界輿論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57章 B-17第76章 貴族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17章 北歐亂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67章 聯邦有的是鐵第8章 三路並進第39章 金牌第24章 賭約第66章 聯邦缺鐵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75章 三赴德國第76章 貴族第23章 三路並進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