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海軍條約

除了這些農產品,在輕工產品,例如香皂、火柴、打火機、煤油燈、刀具、金屬製品、自行車等產品上,南海聯邦的商人們早就開始向中國大陸上販賣這些產品,不僅在質量上打敗了英美等國的同類產品,而是在價格上也略低,這主要得益於聯邦政府對於國內的私營中小企業的大力扶持,有些膽子比較大或者在大陸上有親屬的聯邦商人,已經開始聯合大陸上的商人,開始在大陸上設立合資工廠,採用當地原材料就地生產就地銷售了,這些商品在質量上和聯邦國內生產的基本沒有差別,而價格還要更低,不僅英美產品在中國無法取得優勢,就是聯邦的產品,在價格上也不處於優勢,只是這些產品的產量還不高,纔沒有對聯邦的同類產品造成太大的衝擊。

在機械、電器、汽車和石化領域,聯邦的商品不僅佔據了很多的亞洲市場,還在歐美各國都佔據了不少的市場份額,尤其是南海聯邦出產的高檔汽車、精加工機械、各類電子產品和柴油、汽油、煤油、合成樹脂等,在同類產品中,都代表着高質量,是很多歐美消費者的首選。

在醫藥、化工領域,南海聯邦的產品更是橫掃世界市場,只不過同一些電器和汽車產品一樣,這些產品大部分都通過大衛的公司在全世界進行銷售,由於這些產品的特殊性和專利的限制,再加上大衛的公司財力雄厚。在這些年裡,世界上很多打算在這方面投資搞研發的公司,都被大衛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吞併、擠垮,致使現在大衛的公司成了世界上唯二的可以量產和銷售磺胺類、青黴素藥品的廠家和商家。而大衛公司的所有銷售利潤,都有劉芾的一半。而另一家公司就是聯邦政府投資的聯邦化工集團,只不過出於自我保護,劉芾一直讓聯邦化工集團打着爲山德魯公司加工的名義,在生產這些藥品,再交給大衛的公司進行銷售。

除去由大衛公司明面上生產和銷售的產品之外,南海聯邦的化肥、農藥產品也都屬於暢銷產品。由於效果明顯好於同類產品。現在歐美各國的農田中,都可以看見這些農藥和化肥的鐵罐包裝。

歐美各國面對着本國產品在亞洲的銷量逐年下滑的實際情況,面對着國內財團、商人們的各種詰責,卻拿不出任何有實際意義的辦法。本來英美等國打算藉着荷蘭人的藉口出兵打擊一下這個讓他們如鯁在喉的新興勢力。順便再籤一簽不平等條約啥的。重新把亞洲市場搶回來。繼續加強本國在亞洲的影響力,誰承想事與願違,這些計劃和目的都隨着英美兩國的艦隊沉入了海底。

軍事手段沒成功。但是歐美各國忘南海聯邦之心還是沒有死,硬的不成,那就來軟的吧,1921年底,英美法意四國在華盛頓召開了一個會議,會議的宗旨就是如何確保一戰勝利的成果,如何使世界更爲安全,如何大力發展經濟,最後,這4個國家得出了一個結論:如果想使世界更加和平,各國政府就不應該在軍事上投入太多的金錢和精力,應該把有限的資源儘可能多的分配到經濟發展和提高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去。

而想要達到這個目的,那麼唯一的選擇就是,裁軍,尤其是進攻型的海軍。

從表面上來說,這個想法是值得肯定的,戰爭會拖垮各國的經濟,會影響各國的發展,如果全世界各國都可以縮減軍費,那麼這些錢就可以投入到其他領域,沒必要再變成子彈和炮彈,砰的一聲就消失了。

但是從現在世界各國,尤其是世界軍事實力最強的幾個國家的海軍發展程度上來看,這個條約的目的就有點不太單純了。

英國海軍自從一戰之後,數量和噸位仍然是世界第一的,但是在經過了英美南海戰之後,這個龐大的帝國在海軍方面也有些捉襟見肘了,雖然英國本土所需要的海軍力量並不是很多,但是它那些遍佈全球的殖民地都需要海軍來保護。但是現在英國政府真的拿不出錢來大規模建造新式軍艦了,尤其是在丟失了馬六甲海峽之後,它在亞洲的市場嚴重萎縮,不能再爲本土帶去源源不斷的收入了。

美國人在一戰之中,纔開始重視海軍的建設,但是在英美南海戰之後,和英國人一樣,損失了大量的主力戰艦,而這時的美國國內,大部分人都厭煩了戰爭,更趨向於孤立主義和限制政府規模,剛剛上臺的美國總統沃倫.蓋瑪利爾.哈定,也正式靠他宣揚“迴歸美國常態”這個口號和頭一次允許參加投票的女選民贏得大選的,所以不管是美國政府還是美國民衆都不願意再陷入一次軍備競賽或者再打一場世界性的戰爭。

法國和意大利政府都是一戰的戰勝國,但是這個兩個國家在一戰中受的傷都非常重,現在他們需要的不是什麼軍備競賽和再來一場戰爭,而是想獲得一個充分休息、加緊療傷和一個恢復身體的時間,所以他們對於限制軍備的提議是最迫切的。

在這4個國家商量好之後,他們公開向南海聯邦政府發出了邀請,呼籲南海聯邦政府也加入到這個條約的制定中來,這樣,歐洲、美洲和亞洲的海軍強國就都可以坐到一起,爲世界的和平作出自己的貢獻了。

英美法意4國的這個提議受到了世界各界人士的歡迎,畢竟,能夠避免戰爭的全人類都願意的事情,當然了,這裡面也有世界輿論大部分都操控在歐美各國政府手中的緣故,但是,這股擁護裁軍、反對軍備競賽的呼聲,很快就成了世界上熱愛和平的人士迎接新年的主題。

對於4國的裁軍邀請,南海聯邦政府陷入了兩難。答應吧,這個明顯就是歐美各國爲了縮小和聯邦海軍的裝備差距所精心設計的一個圈套,他們想利用這個機會,拖住南海聯邦海軍的發展速度,從而使得他們自己國家的海軍能夠得到一個喘息和研發的時間,儘量能夠縮小和聯邦海軍之間的差距,而只要能夠消除掉南海聯邦在海軍方面的巨大優勢,那麼他們就可以在合適的機會奪回他們是去的東西。

不答應這個4國裁軍邀請吧,那麼南海聯邦在全世界的名聲就臭了,不僅會招來世界性的經濟等方面的制裁,很多國家還會把軍備競賽罪魁禍首的帽子扣在南海聯邦政府頭上,歐美等國政府還會藉機把聯邦政府塑造成一個世界公敵,甚至有可能再發生一次世界大戰。

按說南海聯邦顯露出來的軍事實力除了海軍的潛艇之外,其他方面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而聯邦空軍的飛機其實是這次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力量,可是這4國爲何只提出了裁減海軍裝備而沒有提出裁減空軍裝備呢?

其實這就是一個可行性的問題了,海軍裝備尤其是各國的主力軍艦,一般都是上萬噸或者幾萬噸的大傢伙,要想藏起來不讓其他國家發現基本是不可能的,那些軍艦差不多在開工建造的時候,就已經被其他國家探查到了。而飛機這種武器,身材太小,別說南海聯邦這麼複雜的國土環境了,就算是英國人想藏起來幾百架飛機,也是分分鐘的事情,所以,在衡量了日後的可執行性之後,4國才提出了裁撤海軍主力艦艇的建議。(未完待續。。。)

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55章 看戲的都是傻子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41章 空襲新加坡港(六)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58章 星君級飛機母艦第87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第142章 車禍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79章 南美ABC第24章 目標天皇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46章 民國(二)第94章 榜樣第16章 大衛回來了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34章 襲擊與鎮壓第43章 革命(一)第149章 大搜捕第42章 登陸第141章 護士第3章 行蹤泄露第137章 標準的力量第48章 崩盤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39章 珍珠港(二)第48章 民國(四)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74章 皇帝第89章 轟炸中部城市第50章 飛機二第75章 國防(三)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59章 麥克阿瑟第16章 大衛回來了第66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二)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49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74章 國防(二)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68章 絕密單位第32章 奧運會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86章 險勝第136章 眼紅第38章 珍珠港第26章 流感,還是西班牙的第26章 衝鋒隊第65章 深挖第55章 西殘東癱第4章 夜襲的游擊隊第5章 上當了第54章 實力對比(二)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11章 海戰第57章 波及亞洲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64章 R本和爪哇第129章 再NB的流氓也怕軍隊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65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一)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4章 德奧統一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6章 寶船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78章 電視轉播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25章 菊凋零第33章 南海聯邦奧運代表隊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30章 日本沉沒第11章 三國分贓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1章 難題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7章 日本種植園第55章 反擊(二)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18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第12章 談判和女友
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55章 看戲的都是傻子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41章 空襲新加坡港(六)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58章 星君級飛機母艦第87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第142章 車禍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79章 南美ABC第24章 目標天皇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46章 民國(二)第94章 榜樣第16章 大衛回來了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34章 襲擊與鎮壓第43章 革命(一)第149章 大搜捕第42章 登陸第141章 護士第3章 行蹤泄露第137章 標準的力量第48章 崩盤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39章 珍珠港(二)第48章 民國(四)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74章 皇帝第89章 轟炸中部城市第50章 飛機二第75章 國防(三)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59章 麥克阿瑟第16章 大衛回來了第66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二)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49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74章 國防(二)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68章 絕密單位第32章 奧運會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86章 險勝第136章 眼紅第38章 珍珠港第26章 流感,還是西班牙的第26章 衝鋒隊第65章 深挖第55章 西殘東癱第4章 夜襲的游擊隊第5章 上當了第54章 實力對比(二)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11章 海戰第57章 波及亞洲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64章 R本和爪哇第129章 再NB的流氓也怕軍隊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65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一)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4章 德奧統一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6章 寶船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78章 電視轉播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25章 菊凋零第33章 南海聯邦奧運代表隊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30章 日本沉沒第11章 三國分贓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1章 難題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7章 日本種植園第55章 反擊(二)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18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第12章 談判和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