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國防

“世界第一鐵礦”、“施耐德石油公司又創奇蹟”、“50億噸,南太平洋石油礦業公司建設世界鐵都!”、“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在哭泣!”。。。隨着發現巨型鐵礦消息的公佈,全世界的報紙幾乎都在報道這個20世紀的最大發現,有祝賀南太平洋石油礦業公司的,有挖這個新成立的公司背景的,也有爲澳大利亞聯邦政府鳴不平的,但是,一切都晚了,不管是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如何後悔,也不管世界上各大礦產公司如何眼紅,現在,誰都改變不了南太平洋石油礦業公司控制了西澳大利亞北部舉行鐵礦區的的事實,也改變不了公司的股票像火箭一樣躥升的勢頭,更改變不了這次探礦行動的實際參與者們大發其財。

從大衛和施耐德傳回來的消息中,劉芾得知自己的投資已經翻了十幾倍,賺錢了,而且是賺大錢了,但是他更關心的還是鐵礦何時才能開採,何時才能運輸出來,按照劉芾和大衛、施耐德事先商量好的計劃,鐵礦在最初開採階段,由於產量並不高,所以絕大部分鐵礦石都將賣給南海聯邦國內的幾座鍊鋼廠,在產量提高之後,這些鐵礦中還是要分配給南海聯邦一定的份額,其餘的才能自由走上市場。

由於南海聯邦與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外交關係並不好,再加上英國政府也不會眼睜睜的看着自己兄弟家的鐵礦被競爭對手利用,所以爲了防止澳大利亞聯邦政和外界府發現鐵礦的具體流向,這些鐵礦石將會被幾家在美國註冊的鋼鐵公司買走,不過這幾家鋼鐵公司都是空殼公司,鐵礦石在它們的手中轉一道手之後,最後的買家還是南海聯邦國內的各大鍊鋼廠。

不過關係歸關心,着急歸着急,在西澳那種極端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下,港口的建設和鐵路建設都需要一點一點來。按照已經抵達當地的聯邦工程兵部隊的預估,港口的建設需要4個月的時間,而那條300公里長的鐵路,至少需要1年的時間。不過,鐵礦的正式開採到不用等到1年之後,距離港口最近的鐵礦區只有80多公里,在鐵路修建到哪裡之後。就可以先部分通車,這樣,鐵路的修建和礦石的運輸就可以同時進行,可以把投產期提前到4個月之後。

幾個月的時間劉芾還是等得起的,就算沒有澳洲的礦山支持,南海聯邦依靠進口礦石也能夠滿足國內建設的需求量。但是資源這個東西,最好能夠把握在自己手中。除了把手伸向澳洲的鐵礦,劉芾對於聯邦境內的各種礦產也非常上心,能開採的就先小規模開採着,沒條件投產的,先慢慢滿足條件,國內的這些資源。都是劉芾最後的依仗,暫時能少用點就少用點,那些都是子孫後代的命根子。

解決了鐵礦這個大問題,現在的南海聯邦從資源上,基本就不缺什麼了,石油、天然氣、煤炭、稀有金屬、非金屬、木材等,聯邦的儲量都足夠,數量不僅可以滿足自用。還可以部分出口,唯一的問題就是慢慢增加產量,這個問題不難解決,也不着急解決。

隨着聯邦國土面積的擴大和首都重心的轉移,原來以臺灣島爲重點防禦區域的國防佈置,也需要隨之而變化。現在的南海聯邦海軍最爲強大,陸軍次之。空軍在近兩年發展迅速,按照這個勢頭,將很快超越陸軍,成爲聯邦第二大軍種。

現在南海聯邦擁有和即將擁有的飛機母艦編隊將達到6個。大型海軍基地7個,分別位於安南省金蘭灣、呂宋省巴萊爾港、三寶顏省的達沃港、加裡曼丹省的巴釐巴板港、蘇門答臘島省的班達齊亞港、東帝汶島上的帝力港和新幾內亞島上費爾法克斯港,其中帝力港和費爾法克斯港還未完工,暫時不能停泊大型軍艦。

除了這7個大型海軍基地之外,聯邦海軍還擁有單獨的3個潛艇基地,分別在呂宋省的聖安娜、安中省的峴港、爪哇島的西冷港。其中峴港的潛艇基地主要是做教學和訓練之用,因爲聯邦的海軍學院已經從基隆搬到了峴港。

另外,聯邦海軍還擁有5座大型海軍造船廠,臺灣的基隆船廠(還未搬遷)、金蘭灣的金蘭造船廠、馬尼拉造船廠、新加坡造船廠和巨港造船廠。基隆船廠由於正在建造一艘星君級飛機母艦,所以搬遷的日期要延後1年,而它最後的廠址將選擇在達沃港。在這5座造船廠中,基隆船廠、金蘭造船廠和新加坡造船廠都配有大型船臺和幹船塢,可以建造5萬噸級以下的大型戰艦,而馬尼拉和巨港船廠主要以小型水面艦艇和潛艇的建造爲主。

在1923年之前,聯邦海軍將擁有4艘天王級飛機母艦和2艘星君級飛機母艦,8艘洲級重巡,40艘基隆級改裝型驅逐艦,40艘海燕級魚雷快艇,150艘各型潛艇,總人數超過了30000人。除此之外,海軍航空兵的數量也將達到3000人,總共擁有500架艦載飛機和水上偵察機。再加上各種維護保養人員、基地警衛人員和在校的海軍學員和海軍航空兵學員,聯邦海軍的規模已經超過了15萬人。

爲了方便指揮和明確各自的任務,聯邦國防部與海軍部把聯邦海軍劃分成了4支艦隊和4個部門。

印度洋艦隊,所轄2艘飛機母艦編隊,3艘重巡,15艘驅逐艦,15艘魚雷快艇,45艘潛艇以及部分輔助船隻,主要基地是蘇門答臘省的班達齊亞海軍基地和爪哇島的西冷潛艇基地。這支艦隊的主要防禦方向是西北、西和西南部,作戰對象爲英國及英屬印度,它的控制範圍包括了孟加拉灣、印度洋直至澳大利亞西部海域,監視範圍增加到阿拉伯海和紅海。主要以日常巡邏、作戰訓練、海底環境測繪爲主。

太平洋艦隊,所轄2艘飛機母艦編隊,3艘重巡,10艘驅逐艦,10艘魚雷快艇,45艘潛艇以及部分輔助船隻,主要基地是呂宋省的巴萊爾港、三寶顏省的達沃港以及呂宋省的聖安娜潛艇基地。這隻艦隊主要的防禦方向是東北、東、東南部,作戰對象是太平洋方向的日本以及美國,它的控制範圍包括了臺灣以東、日本以南、澳大利亞以北的北太平洋區域,其中美國海軍的關島港時重點監視對象。主要以日常巡邏、作戰訓練、重點監視、海底環境測繪爲主。

本土艦隊,所轄2艘飛機母艦編隊,1艘重巡,10艘驅逐艦,10艘魚雷快艇,50艘潛艇以及部分輔助船隻,主要基地是東帝汶島上的帝力港和新幾內亞島上費爾法克斯港,由於這兩處港口還爲完工,本土艦隊臨時駐紮在加裡曼丹島的巴釐巴板港內。這支艦隊的主要防禦方向是南部,主要作戰對象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兩國。它的控制範圍包括了爪哇海、班達海、阿拉弗拉海、帝汶海、俾斯麥海、珊瑚海、所羅門海以及澳大利亞北部沿海。主要以日常巡邏,封鎖多處海峽、監視澳大利亞北部港口、作戰訓練、海底環境測繪爲主。

海峽艦隊,所轄1艘重型巡洋艦,10艘驅逐艦,5艘魚雷艇,10艘潛艇以及部分炮艇和輔助船隻,主要基地是安中省金蘭灣和加裡曼丹省的巴釐巴板港。這隻艦隊主要的防禦方向是北部,控制範圍包括了北部灣、泰國灣、蘇祿海、西里伯斯海、馬六甲海峽。主要以日常巡邏、監控周邊國家、維護航道安全、作戰訓練爲主。(未完待續。。。)

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2章 醞釀第33章 挑事專家第66章 重典第3章 宣戰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72章 誘餌(一)第14章 裝病第42章 自家後院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30章 合作社第61章 坦克和雷達第65章 夜間空襲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98章 獨立第21章 問題(二)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36章 蘇德宣戰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105章 博弈(二)第37章 有點緊張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17章 渾水摸魚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72章 誘餌(一)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42章 登陸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11章 三國分贓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43章 各懷鬼胎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41章 未雨綢繆第21章 夜戰第13章 登陸琉球第13章 難產的合作第33章 挑事專家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37章 故人來訪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63章 取證第8章 哭泣的爪哇島(一)第18章 有些準備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76章 貴族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3章 第一山地旅第78章 電視轉播第41章 未雨綢繆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115章 市長的忠告第31章 二打白骨精第143章 車禍(二)第85章 野戰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25章 新鮮的大黃魚第70章 99年的坑人證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7章 爪哇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92章 杉杉健太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19章 裝甲集羣第62章 佈網(三)第61章 佈網(二)第3章 行蹤泄露第11章 養寇自重第33章 挑事專家第3章 行蹤泄露第150章 國家科研基地第23章 歐洲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8章 備戰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17章 北歐亂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88章 增兵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64章 登陸越南(六)
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2章 醞釀第33章 挑事專家第66章 重典第3章 宣戰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72章 誘餌(一)第14章 裝病第42章 自家後院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30章 合作社第61章 坦克和雷達第65章 夜間空襲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98章 獨立第21章 問題(二)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36章 蘇德宣戰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105章 博弈(二)第37章 有點緊張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17章 渾水摸魚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72章 誘餌(一)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42章 登陸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11章 三國分贓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43章 各懷鬼胎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41章 未雨綢繆第21章 夜戰第13章 登陸琉球第13章 難產的合作第33章 挑事專家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37章 故人來訪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63章 取證第8章 哭泣的爪哇島(一)第18章 有些準備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76章 貴族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3章 第一山地旅第78章 電視轉播第41章 未雨綢繆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115章 市長的忠告第31章 二打白骨精第143章 車禍(二)第85章 野戰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25章 新鮮的大黃魚第70章 99年的坑人證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7章 爪哇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92章 杉杉健太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19章 裝甲集羣第62章 佈網(三)第61章 佈網(二)第3章 行蹤泄露第11章 養寇自重第33章 挑事專家第3章 行蹤泄露第150章 國家科研基地第23章 歐洲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8章 備戰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17章 北歐亂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88章 增兵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64章 登陸越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