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高歌猛進

按照丘吉爾的計算,南海聯邦雖然海軍比較強大,但是仍然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南海聯邦的軍艦數量和軍隊人數比較少,更缺乏海外基地,防禦有餘,而進攻力量不足,尤其是遠距離進攻更成問題。

這樣一來,南海聯邦就不能有效的支援遠在歐洲的德意兩國,而且蘇伊士運河和直布羅陀海峽的控制權還牢牢的掌握在英國人手中,對於歐洲南海聯邦力所不及。

而英美蘇三國卻在歐洲佔據着優勢,美國可以通過大西洋航線把物資人員順利的運到英國或者蘇聯,只要英國本土不遭到進攻,英國的海軍就可以控制住地中海、北海的制海權,如果可以說服斯大林從東邊進攻德國,那麼英美兩國就有機會在歐洲大陸進行登陸,從而讓德國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

至於南海聯邦,丘吉爾依照劉芾的以往作爲,認爲他很可能會埋頭與澳大利亞的建設問題上,畢竟這麼大一塊土地比南海聯邦整個國土面積都大,上面還有幾百萬白人居民,怎麼處理民族問題和開發澳洲大陸纔是劉芾的考慮重點。

對於南海聯邦會不會進入歐洲戰局,丘吉爾持懷疑態度,因爲當初劉芾就是利用了一戰的機會,一舉拿下了法屬印度支那和荷屬東印度羣島,這次他突襲澳洲,與上一次的動作非常相像,他就是在趁着英法等國陷入戰爭的時候跳出來佔便宜,只不過這次佔的便宜有點大而已,但是南海聯邦沒有在短期內可以進入歐洲的能力。

羅斯福也認同丘吉爾的這個觀點,但是羅斯福對於丘吉爾提出的讓美國全面介入歐洲戰爭的提議卻不能完全同意,因爲他始終擔心南海聯邦在太平洋。尤其是北太平洋上的海軍實力會威脅到美國的西海岸,要知道在美國西海岸是華裔和亞裔人口最多的地區,一旦哪裡受到南海聯邦的進攻,羅斯福不敢想象美國西海岸會變成一個什麼樣子,所以他還是傾向於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太平洋上。看住美國的身後。

最終英美兩國達成了一個合作備忘錄,第一點就是把蘇聯拉進來成爲盟國,共同對抗德國和意大利;第二就是美國政府將盡快通過國會批准,以便讓美國進入戰爭狀態;第三就是美國將從下個月開始向英國政府提供物資援助,並且由美國船隻完成這一運輸任務。

丘吉爾不愧是一個職業的政客,雖然他是最反對蘇聯這個紅色國家的。在反蘇問題上他一直是衝在最前面的。不過在環境和情況改變的前提下,他立刻又把臉一抹,以蘇聯的朋友自居,向斯大林搖起了橄欖枝。

如果是換一個時間段,斯大林絕不會搭理這個矮胖子。曾經在歐洲四處封堵的蘇聯的就是這個人,給新生的蘇聯政府四處樹敵的也是他。挑撥德國與蘇聯爲敵的還是他。現在這個矮胖子被德國人揍得走投無路,居然有開始向他曾經百般刁難過的蘇聯要求幫助了,斯大林甚至相信,只要德國的攻勢稍微一減弱,讓英國人看到勝利的希望,這個矮胖子就會馬上和蘇聯翻臉。

但是蘇聯目前的情況讓斯大林無法拒絕這個可惡的政客的提議,這幾年蘇聯國內的大清洗掏空了蘇聯紅軍的底蘊。雖然蘇聯這些年的工業發展勢頭還不錯,但是國內人民的生活水平並沒有實質性的提高,更讓斯大林擔心的是,德國這頭猛虎始終在蘇聯西面投來貪婪的目光,鑑於德國陸軍和空軍在這次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強橫實力,斯大林也非常擔心在法國之後,下一個受到這頭猛虎吞噬的會不會就是蘇聯。

不過人一旦非常害怕一個事情,就總會去找各種理由讓自己相信這個事情短期內不會讓自己趕上。斯大林目前就是這種心態,蘇聯還沒有準備好打仗,至少1年之內還準備不好。而他總是想着那份《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能夠約束小鬍子幾年,哪怕就2年也可以,到那時蘇聯紅軍的裝備將會更好,人員也更加整齊,雖然不敢保證能戰勝德國。但子至少不用對德國軍隊提心吊膽了。

出於這種矛盾的心理,斯大林並沒有積極回覆丘吉爾和羅斯福提出來的這個建議,只是答應考慮一下,他想再等等看,但凡能夠不捲進這場戰爭他就不願意捲進去。

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後,法國人丟掉了30個師的兵力,他們引以爲豪的馬其諾防線也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接替甘末林元帥的法軍總司令馬克西姆.魏剛上將東拼西湊了49個法國師,再加上2個英國遠征軍師,編成了3個軍團,在索姆河和埃納河一線構成了第二道防線,後世叫魏剛防線。

新司令魏剛像他的前任一樣,再次把馬其諾防線和魏剛防線連了起來,準備抵禦德軍的南下。但是德國人並沒有給這位法國老將軍足夠的準備時間,佔領了荷蘭和比利時的德國b集團軍和衝破法軍防線的a集團軍進行了簡單的調整之後,就繼續向南猛撲了過來。

6月3日,德國空軍向索姆河南側的法軍機場和陣地發動了長時間的空襲,然後b集團軍在6月5向索姆河防線發起了全線進攻。當天,由另一位德國將領埃爾文.約翰內斯.尤根.隆美爾率領的裝甲第7師就強渡索姆河成功,並在第二天將防守在阿布維爾和亞眠一線的法國左翼軍團攔腰切斷,並從這裡衝進了法國防線的後方。

在突破法國防線之後,隆美爾帶領着他的裝甲部隊直插塞納河畔,然後又向西北轉身,奔襲了50公里,切斷了正在撤退的部分法軍左翼軍團的退路,並協同b集團軍的其他部隊,把其中的3個法國師和一個英國師團團圍住,最終俘虜了這些法國和英國部隊。

而在魏剛防線的東側,德國a集團軍也在同時向埃納河防線發動了全面進攻,當天晚上古德里安的第1裝甲師就強渡成功,並且擊潰了正面的法國裝甲師,突破了法國右翼軍團的防線,一路向南如入無人之境。

那些被德國坦克和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嚇破了膽的法軍成團成團的向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隊投降。古德里安爲了不影響行軍速度,碰見投降的法軍之後都不停車,而是在坦克上架設了擴音器,一邊行駛一邊向法軍喊話,讓他們讓開公路到路邊扔下武器投降,再由後衛部隊負責看官,而他則帶領着第1裝甲師用10天攻擊前進了400多公里,一直殺到了瑞士邊境,堵住了法國右翼軍團的退路,在這一路上,他和他的裝甲師一共俘虜了25萬法國軍隊,以至於他的後勤部隊都需要一個人看官上千法國俘虜,創下了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

6月10日,法國政府撤出了巴黎,逃向南方,同日,意大利政府向法國宣戰,13日,法國政府不得不再次遷都,前往波爾多。14日,德軍進入了巴黎市區,宣佈佔領這座歐洲名城。

而當德國佔領巴黎之後,法國政府內部也發生了分裂,一部分官員表示應該投降,減少法國的損失,這部分人留在了波爾多,由一戰英雄菲利普.貝當元帥領導,也就是後來的法國維希政府;另一部分法國官員不願意投降德國,於是坐船前往英國,由夏爾.戴高樂將軍領導,成立了法國流亡政府,繼續抵抗德國。

其實這個時候法國已經滅亡了,但是在馬其諾防線裡,還有50萬法國軍隊在繼續抵抗呢。於是德國a、b、c三個集團軍羣前後夾擊,之用了3天時間就佔領了馬其諾防線,並把這50萬法軍全部包圍了,只有少數法軍逃進了瑞士境內。

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40章 第六師團的偷襲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31章 南北日本第83章 波卡特洛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74章 巴巴羅薩第9章 暈倒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23章 歐洲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3章 宣戰第21章 問題(二)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71章 安南第29章 沒良心炮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91章 對壘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81章 甩買潛艇(二)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6章 戰爭擴大第58章 反貪反黑第42章 自家後院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78章 電視轉播第48章 雙管齊下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76章 捉對廝殺第56章 一戰爆發第32章 移民潮第5章 三打白骨精(下)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44章 革命(二)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73章 國防第15章 西部大開發(四)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67章 核反應堆第17章 工業基地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22章 問題(三)第14章 裝病第5章 上當了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17章 北歐亂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63章 取證第12章 轟炸機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11章 三國分贓第95章 大衛走了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29章 高歌猛進第94章 榜樣第64章 計劃破產第48章 民國(四)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61章 登陸越南(三)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42章 自家後院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59章 麥克阿瑟第17章 渾水摸魚第135章 大訂單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52章 戰備(二)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23章 親王喬治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20章 歷史真頑固
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40章 第六師團的偷襲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31章 南北日本第83章 波卡特洛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74章 巴巴羅薩第9章 暈倒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23章 歐洲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3章 宣戰第21章 問題(二)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71章 安南第29章 沒良心炮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91章 對壘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81章 甩買潛艇(二)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6章 戰爭擴大第58章 反貪反黑第42章 自家後院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78章 電視轉播第48章 雙管齊下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76章 捉對廝殺第56章 一戰爆發第32章 移民潮第5章 三打白骨精(下)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44章 革命(二)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73章 國防第15章 西部大開發(四)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67章 核反應堆第17章 工業基地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22章 問題(三)第14章 裝病第5章 上當了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17章 北歐亂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63章 取證第12章 轟炸機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11章 三國分贓第95章 大衛走了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29章 高歌猛進第94章 榜樣第64章 計劃破產第48章 民國(四)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61章 登陸越南(三)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42章 自家後院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59章 麥克阿瑟第17章 渾水摸魚第135章 大訂單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52章 戰備(二)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23章 親王喬治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20章 歷史真頑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