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中立

劉芾在亞洲這邊緊忙,歐洲哪裡也沒閒着,先是德軍在8月份,把法國軍隊從德法邊境打的打敗,然後德軍追着這些潰軍,來到了馬恩河防線,這條防線由英法聯軍駐守,在長200公里的戰線上,雙方投入了150萬人,經過一週的激戰,英法聯軍保住了防線,粉碎了德國軍隊的攻勢,但是,英法聯軍的損失要大於德國,但是從戰略上來講,英法聯軍是勝利者,他們成功的緩解了德軍的進攻勢頭,從而避免了法國人被德國迅速打敗,並把德國人拖入了一場消耗戰。

德國軍隊從一開戰起,就嚴格執行着施裡芬計劃,這個計劃是在開戰前,由德國元帥阿爾弗雷德.馮.施裡芬提出,並由德國總參謀部制定的,它的目標就是德國的兩個主要敵人,俄國和法國。

計劃的宗旨就是在開戰之初,德國軍隊穿過交通方便的比利時,進入法國境內,橫掃沿海地區後,向東包圍巴黎,繼而抄了法軍的後路。這個計劃要求德軍在8周之內就消滅法國在邊境地區的主要部隊,並佔領巴黎。這樣,在俄國人的全部力量還沒有充分調動起來之前,他們的盟國法國已經被打敗,然後德國人就可以從容的從西線調動軍隊,配合東線的德國和奧匈帝國軍隊,一起來對付俄國人了。

不過這個計劃從一開始就受到了挑戰,首先是比利時人在列日要塞頑強的堅守了3天,使得德國人迅速通過比利時的計劃落空,緊接着,通過了比利時的德軍由於爲了趕時間,突擊的速度過快,使得側翼部隊無法跟上保護,最後再馬恩河前被英法聯軍所阻擋,至此,施裡芬計劃算是完全失敗了。

無法再快速進攻的西線德軍在防線上用機槍、鐵絲網和壕溝構建了一條直達海邊的防線,然後和英法聯軍在這條防線上你爭我搶,誰也突破不了誰。這時候,俄軍從東線發動了進攻,德軍不得不從西線抽調了不少軍隊去補充東線,這樣,在1914年末,西線的德軍基本處於防禦狀態。

在東線,俄國人分成兩路,北邊進攻東普魯士,南邊進攻加利西亞地區,但是,北線的俄軍很快就讓德軍給擊潰了,而南線的奧匈帝國軍隊卻擋不住俄軍的進攻,於是,德國人不得不再抽調軍隊,去幫助奧匈帝國去防禦俄軍,爲了加強南線的力量,德國不得不聯繫了土耳其,並把其納入了同盟國的懷抱,於是,從10月份開始,土耳其軍隊開始參戰,並且襲擊了俄黑海艦隊,並在高加索地區和俄軍戰成了一團。

從7月份開戰以來,雖然英法聯軍阻擋住了德國人的攻勢,但是在東線和南線,俄國人擋不住德國人,更別提還有兩個小弟奧匈帝國和土耳其,所以,在戰爭之初,德國人在陸地上還是處於優勢,不過在海面上,就是另一個結局了。

在大戰開始之前,德國已經開始玩命加強了自己的海軍力量,但在艦船數量和噸位上仍落後英國很多,火炮口徑和數量也遠遠不及英國艦隊。因此,在開戰之初,英國憑藉着海上優勢,對德國實施海上封鎖,英國的主力艦向看門狗一樣,蹲在斯卡帕弗洛港,死死的盯住了德國的大洋艦隊,由於主力艦數量上差很多,德國大洋艦隊只能縮在威廉港和不萊梅港中,不敢輕易出動。

不過除了德國的本土艦隊,在遙遠的亞洲,德國人還有一支小型的艦隊,那就是駐紮在青島的德國遠東艦隊。

這隻由瑪克西米利安.馮.施佩海軍上將指揮的艦隊中,包括“沙恩霍斯特”號裝甲巡洋艦、“格奈森瑙”號裝甲巡洋艦、“埃姆登”號輕巡洋艦和一些輔助船隻。

由於現在的日本被臺灣打的海軍等於沒有,而且國內饑荒不斷,經濟崩潰,所以這時候並沒有發生英日聯軍進攻青島的情況發生,而施佩艦隊也沒有早早的逃離青島,而是憑藉着青島的海軍基地,開始向駐紮在香港和越南的英法艦隊發起進攻。

由於前幾年英法艦隊在進攻臺灣的戰鬥中損失很大,雖然後期有所補充,但是和受損不大的德國遠東艦隊比起來,還是有所不如,於是,在前期交火中,英國先後損失了3艘驅逐艦,而法國人則被擊沉了一艘巡洋艦。

面對這來勢洶洶的德國遠東艦隊,英法遠東艦隊只能龜縮在港口裡,不敢再輕易出動。德國遠東艦隊看到這種情況,立刻就把目標轉向了在印度洋和附近活動的協約國貨船上,在短短的2個月時間裡,就擊沉了30多艘貨船、運兵船和驅逐艦,並捕獲了11艘,這些船隻和貨物在當時價值2000萬美元以上,給協約國的殖民地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當時德國在遠東的基地有青島和新幾內亞,以這個兩個海軍基地爲依託,聰明的施佩把艦隊分成了3組,在不同的方向出擊,一時間攪得各國殖民地風聲鶴唳。

爲了解決這個大問題,英國人不得不從地中海艦隊裡抽調了幾艘速度比較快的巡洋艦趕赴遠東,試圖抓住這隻德國分艦隊,以消除這個威脅。

不過遠水解不了近渴,爲了能儘快回覆殖民地向本土的輸血,英國人通過美國向臺灣發出了邀請,試圖把臺灣也拉下水,幫助他們來維護遠東的安全。

這時的美國還沒有參戰,威爾遜總統在歐洲剛剛開戰時,就宣佈美國爲中立國,而劉芾也沒落後幾天,也宣佈臺灣爲中立國。這次英國的邀請,劉芾沒打算答應,不過劉芾也沒全完拒絕,而是提議,不如由臺灣的船隻來幫助英國運送貨物。

對於臺灣的這個提議,英國很快就同意了,雖然他們要支付給臺灣比較高的租金,但是隻要物資可以安全抵達,也就顧不上講價還價了。

不過劉芾在提出這個提議後,海倫娜已經帶着劉芾的授權,動身返回了她的祖國德國,她這次的任務就是替劉芾去推銷幾種商品----磺胺消炎藥、載重卡車、單兵口糧、軍服、化工原料等。

這些東西別看殺不死人,但是在長期作戰中用量極大,屬於戰略物資,而臺灣又盛產這些東西,正好閒着也是閒着,咱也發點戰爭財,別都讓美國人把戰爭紅利給拿走。

其實如果劉芾想利用戰爭賺錢,手中有很多可以出售的東西,比如裝甲車、加榴炮、反步兵地雷、迫擊炮、燃燒彈、半自動步槍、班用輕機槍、烈性炸藥、特種鋼材等等。

但是劉芾不想用這些比較超前的裝備去武裝歐洲列強,劉芾相信,只要自己這些東西流入歐洲戰場,那麼不出2年,這些裝備中很多超前的構想、原料都會被研究的一清二楚,而且很可能發展出更新更高的科技來,到時候,再想用少量的高科技武器來保衛自己,就有些難了。

這次向德國推銷這些戰略物資的同時,海倫娜還將會和德國高層達成一個秘密協議,在這個協議中,臺灣要求德國承諾不攻擊臺灣爲英國運送物資的貨船,而臺灣作爲回報將會在近期從遠東打擊協約國的殖民地。

海倫娜的這次行程非常順利,雖然她已經離開德國很多年,但是她的家族在德國東普魯士的勢力很大,插手了很多製造業和造船業,自然和德國軍方關係緊密。

對於這些戰略物資,德國人非常需要,雖然戰爭剛剛開始不久,但是德國人已經沒有了戰前的自大,雖然他們在西線擋住了英法聯軍的反攻,但自己也無力再發動更大的進攻,雙方只能在漫長的戰線上來回拉鋸。

而在東線,雖然德軍已經擊潰了北線進攻的俄軍,但是又不得不抽調軍隊去幫助奧匈軍隊去穩住陣線,這樣,德軍也就抽不出更多的部隊去展開攻擊。

雖然就目前的戰況來說,德國還佔有優勢,但是與當初施裡芬計劃中的描述相差甚遠,開戰已經快半年了,不僅沒有佔領巴黎打敗法國人,還招上了英國人加入了戰爭。

現在英法聯軍把德國人的大半軍隊都拖在西線無法調動,而且英國的海軍北海看得死死的,不僅大洋艦隊無法出航,就連商船也很難正常運送德國需要的各種物資。

就在德國國內正爲以後的戰爭發愁的時候,海倫娜帶來了大批物資,並且還帶來了一個令德國人非常驚喜的消息,臺灣人打算在遠東打擊協約國的殖民地!

現在施佩的艦隊在遠東打得不錯,但是終歸是騷擾而已,據說英國人已經從地中海抽調艦隊去遠東圍剿了,估計施佩艦隊的春天一去不復返了。

但是如果臺灣攻擊了協約國的殖民地,那就不是騷擾了,自己後院都讓人抄了,肯定會影響協約國的戰爭實力,說不定還能吸引協約國的一部分兵力,而臺灣的條件只不過就是不攻擊臺灣的商船。

雖然臺灣商船有可能是爲協約國運送物資,但也可能是爲同盟國運送,而且臺灣已經宣佈了中立,無非就是想發點戰爭財,德國高層認爲,只要戰爭能勝利,可以不計較這些小節,於是,這份密約就達成了。

不過由於是密約,海倫娜堅決不同意寫什麼約定一類的東西,因爲劉芾特意叮囑過,寧肯談不攏,也不能落下把柄,如果德國人敢攻擊臺灣的商船,那麼臺灣就會拿他們的遠東艦隊開刀,順便把他們在遠東的殖民地給佔了也說不定。

第11章 海戰第78章 電視轉播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55章 西殘東癱第19章 全民戰爭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54章 活話劇(二)第61章 登陸越南(三)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58章 中立第14章 裝病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65章 夜間空襲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71章 安南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58章 反貪反黑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第48章 臺灣空軍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120章 羅德島第24章 賭約第34章 伏擊改追擊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21章 夜戰第18章 有些準備第49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6章 再次談判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13章 登陸琉球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19章 全民戰爭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40章 海南島(二)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23章 世界輿論第49章 飛機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43章 各懷鬼胎第43章 投降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20章 問題第101章 時間不多了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37章 菲律賓大泥坑第41章 空襲新加坡港(六)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58章 星君級飛機母艦第147章 危險且**的一夜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3章 宣戰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91章 對壘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89章 轟炸中部城市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4章 橫掃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6章 再次談判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111章 裁決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22章 坦克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11章 三國分贓第135章 大訂單第99章 北美絞肉機第3章 宣戰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65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一)第76章 他是個愛國者第10章 權力真空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17章 北歐亂第17章 工業基地第90章 集結第16章 戰略轟炸第10章 快速艦隊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6章 戰爭擴大第56章 雷達
第11章 海戰第78章 電視轉播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55章 西殘東癱第19章 全民戰爭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54章 活話劇(二)第61章 登陸越南(三)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58章 中立第14章 裝病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65章 夜間空襲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71章 安南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58章 反貪反黑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第48章 臺灣空軍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120章 羅德島第24章 賭約第34章 伏擊改追擊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21章 夜戰第18章 有些準備第49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6章 再次談判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13章 登陸琉球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19章 全民戰爭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40章 海南島(二)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23章 世界輿論第49章 飛機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43章 各懷鬼胎第43章 投降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20章 問題第101章 時間不多了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37章 菲律賓大泥坑第41章 空襲新加坡港(六)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58章 星君級飛機母艦第147章 危險且**的一夜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3章 宣戰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91章 對壘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89章 轟炸中部城市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4章 橫掃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6章 再次談判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111章 裁決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22章 坦克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11章 三國分贓第135章 大訂單第99章 北美絞肉機第3章 宣戰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65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一)第76章 他是個愛國者第10章 權力真空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17章 北歐亂第17章 工業基地第90章 集結第16章 戰略轟炸第10章 快速艦隊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6章 戰爭擴大第56章 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