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聯邦的底氣

自1888年建立研究所開始,從剛開始的幾十位外籍研究員,主要以仿造和模仿爲主的研究模式開始,經過了近30年的不懈努力,現在的研究所已經不能稱爲研究所了。

將近5000人的龐大研究隊伍,遍佈臺灣島上近20多個研究單位,研究項目從農業到工業,從土壤到化工,從鈕釦到飛機母艦數不勝數。而現在那艘漁船,已經基本被拆光了,除了劉芾藏起來的部分涉及個人信息的物品,其餘的都已經通過這些勤勞的研究人員的大腦和雙手,變成了一件件的科學發明和研究成果。

從軍事來說,海軍研究所、陸軍研究所、空軍研究所這3個最大的軍事研究單位在化工研究所、機械研究所、動力研究所、材料研究所等其他科研單位的配合下,用了近30年的時間,從頭到腳的把以前的臺灣現在南海聯邦軍隊武裝起來,從最初的步槍、子彈,到現在的裝甲車和加榴炮;從魚雷艇、潛艇到重巡、飛機母艦;從用木頭做骨架,綢布當蒙皮的飛行器,到全金屬骨架,半金屬機身的單翼飛機,可以說,沒有他們,就沒有臺灣的獨立,也就沒有南海聯邦。

除了這些軍事研究單位,還有更多的保密研究所,隱藏在深山中,在其中工作的研究員們,利用可以拿到的有限的未來材料和物品,利用他們的智慧和勤奮,不停的把各種研究成果拿出來,成爲了那些研究所做出最終產品的堅實後盾。

現在,南海聯邦除了已經被世人所知的神秘潛艇、恐怖魚雷、怪異驅逐艦和重巡、半自動步槍、裝甲車、速射火炮和一身怪異的軍服外,還有農藥、化肥、特種鋼材、磺胺藥品、家用汽車、載重汽車、石油產品、精密機械、柴汽油發動機等產品,以其不可替代的性能,遠銷世界各國。

除了這些明面上的科技產品之外,南海聯邦還成功的研製出大功率燃氣輪機、坦克、高效率電池、合成樹脂、晶體管、燃燒彈、鋁合金、星型發動機、新型抗生素等超出時代的科技或者產品,不過這些都作爲南海聯邦的秘密武器而被秘密保護起來,不僅外界不知情,就連南海聯邦的內部,也只有劉芾和幾位主要的研究負責人知道全部詳細情況。

另外,除了這些東西之外,劉芾還從1900年起,就在秘密研究一種東西,而負責研究這種東西的,是一位德國物理學家和一位法國物理學家,這兩位年輕的物理學家都是大衛在歐洲爲劉芾招募來的。

自從大衛第一次回國,幫助劉芾招募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開始,在這30多年的時間裡,大衛從歐美各國,利用金錢、研究經費、家庭關係和解決麻煩等各種手段,爲劉芾招募來了各種各樣的研究或者技術人員。

由於劉芾對這些人才的堅持不懈的追求,以至於有一段時間,大衛自嘲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販子,具施耐德反應,大衛和陌生人談話時,總是先問別人的專業、任職的單位和待遇,一旦覺得有機可乘,大衛就會拍打着支票本或者開出帶有很強誘惑力的條件,向對方提出跳槽的要求。

而在美國商界和學術界,大衛雖然有着樂善好施的美名,但也有着挖牆腳的惡名,在他名聲最臭的時候,很多美國和歐洲大學,都把大衛視爲惡魔,因爲很多有才華的學生或者教授,在和大衛接觸之後,就會很快辭職並消失。

在大衛招募來的各色研究員中,已經出現了好幾位非常有才華的科學家,他們都有一種或者幾種發明或者研究成果,而且由於豐厚的研究資金和各種新奇的研究課題的吸引,至少有3分之一的研究人員都選擇了加入**籍,並且在這裡安了家。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會有機會進入臺灣的研究單位並且接觸到保密項目,只有那些在臺灣安家的研究人員,纔會有機會進入保密單位並接觸到那些未來的物品,而想要進入一個研究專門課題的小組,則必須是加入了臺灣籍並且在臺灣安家的研究人員,並且他們還要經過內務部的審覈和無處不在的監視。

這兩位物理學家都是從法蘭西學院的居里實驗室裡被挖來的青年人,雖然這裡沒有居里夫婦那樣的導師,但是這裡有着世界上都不能比的大規模資金投入和一位神奇的總統。

在十年前,兩個人剛來到臺灣的時候,他們不過是抱着好奇心來這裡看看的,雖然被大衛忽悠的不善,但是當時的科學圈子裡,聖地在歐洲,美國只是正在崛起,而亞洲算是科學研究的荒漠了,更別說一個小島了。

可是在聽說兩個人來自居里實驗室之後,這位總統就親自帶着兩個人蔘觀了幾家化學研究所,在觀看了研究所的規模和研究成果之後,這兩位年輕人就收起了輕視之心。

先不說研究所內大量的歐洲科研人員,只是那些昂貴的研究設備和完美的研究環境,就讓他們覺得這裡不僅比居里實驗室強,還比歐洲所有的研究機構都好。雖然他們不是化學專業,但是當時的科研人員一般都是精通幾種學科的,他們也能看出這些化學研究課題,都是自己沒見過的新東西,不僅沒見過,連聽說都沒有聽說過。

而隨後,這個姓劉的總統又把他們引上了一個欲罷不能的研究之路,因爲這位總統給他們描述了一個異常光明的核物理世界,他們的研究方向也就定了下來,專攻放射性元素鈾的提純,並對它們的原子結構進行進一步探索。

他們的核物理實驗室,以前一直設置在臺灣中部的高山裡,經過近十年的建設,已經從最開始的幾個人發展到了30多人,其中有近一半人,都是華人,他們中間大多數是從歐洲留學後回來的專業人員,雖然還都是一些學生,但是他們有知識、有熱情,唯一缺乏的就是研究環境和研究方向,而這些正是劉芾能提供的。

除了繼續大力發展科研單位,讓南海聯邦走上科技興國的這條快車道之外,還有一些普通的道路,也必須要走,比如說擴軍。

現在的南海聯邦陸軍只有4個常備師,總計11萬人左右,再加上海軍和空軍,也不足20萬人。以前這點軍隊都放在臺灣島上,已經足夠了,可是現在疆土擴大到了110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也增至2800萬人,這些軍隊就顯得非常少了。

現在第一山地師和第二師的部分駐守的安南三省,而第三師的部分一直駐守在棉蘭老島,在菲律賓加入南海聯邦之後,第一師也將離開臺灣島,進駐到呂宋省和宿務省,這下臺灣島上就剩下了第二師的部分軍隊和一些警察部隊了,整個一個空城計。

1916年10月,隨着國防部的一聲令下,在南海聯邦的10個省中,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擴軍。

這次擴軍的目標是陸軍增加4個師共計11萬人,海軍增加3個基地和2個飛機母艦編隊,共計5萬人,空軍增加5個基地和9座軍用機場,共計3萬人。

在南海聯邦的三個主要領土中,安南三省的人口數量最多,尤其原來的越南地區,人口已經過了千萬,是一個理想的兵源地。

不過安南三省和菲律賓三省加入的時間還比較短,而且菲律賓的人口比列嚴重失調。所以這次擴軍還是以臺灣爲主,在總共要招募的19萬人裡,將從臺灣招收近10萬人,剩下的9萬人主要從安南三省招收,菲律賓三省只分配2萬人左右。

由於海軍、空軍都需要有一定文化基礎,所以在臺灣籍的兵源中,大部分都將分配到海軍和空軍中去。而新招收的9萬其他民族新兵,將被分散到現有的3個師中間去,以老帶新,加快這些新兵的成長速度。而爲了保持一定的戰鬥力,第一山地師將分成第一和第二兩個師,全部接收臺灣籍的士兵。

爲了彌補臺灣的人口損失,南海聯邦政府計劃從安南三省向臺灣島移民50萬左右,在這些移民的選擇上,聯邦政府特意選擇了當地的少數民族爲主,並沒有從當地的幾十萬華人中選擇,以免造成華人過於抱團聚居,而減少了和其他民族的交流。只有人爲的把各民族打散居住,才能加快民族的融合速度。

第54章 仇恨第37章 故人來訪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36章 蘇德宣戰第23章 親王喬治第54章 反擊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6章 再次談判第36章 蘇德宣戰第10章 快速艦隊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25章 夫人外交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136章 眼紅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40章 空襲新加坡港(五)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24章 冰箱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22章 問題(三)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54章 仇恨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6章 再次談判第17章 工業基地第47章 民國(三)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59章 麥克阿瑟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48章 雙管齊下第55章 看戲的都是傻子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104章 博弈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120章 羅德島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3章 宣戰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20章 問題第62章 巴頓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137章 標準的力量第13章 難產的合作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35章 皇家海軍第34章 伏擊改追擊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44章 英國支援艦隊第106章 妥協第37章 故人來訪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120章 羅德島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47章 民國(三)第59章 麥克阿瑟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1章 該往哪裡走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42章 海南島(四)第25章 菊凋零第17章 工業基地第71章 戰略轟炸第43章 革命(一)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47章 民國(三)第96章 如此相似第54章 仇恨第151章 試驗性生產第25章 夫人外交第15章 西部大開發(四)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89章 轟炸中部城市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8章 越亂越好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28章 以日製日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95章 猶太人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
第54章 仇恨第37章 故人來訪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36章 蘇德宣戰第23章 親王喬治第54章 反擊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6章 再次談判第36章 蘇德宣戰第10章 快速艦隊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25章 夫人外交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136章 眼紅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40章 空襲新加坡港(五)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24章 冰箱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22章 問題(三)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54章 仇恨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6章 再次談判第17章 工業基地第47章 民國(三)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59章 麥克阿瑟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48章 雙管齊下第55章 看戲的都是傻子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104章 博弈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120章 羅德島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3章 宣戰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20章 問題第62章 巴頓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137章 標準的力量第13章 難產的合作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35章 皇家海軍第34章 伏擊改追擊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44章 英國支援艦隊第106章 妥協第37章 故人來訪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120章 羅德島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47章 民國(三)第59章 麥克阿瑟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1章 該往哪裡走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42章 海南島(四)第25章 菊凋零第17章 工業基地第71章 戰略轟炸第43章 革命(一)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47章 民國(三)第96章 如此相似第54章 仇恨第151章 試驗性生產第25章 夫人外交第15章 西部大開發(四)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89章 轟炸中部城市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8章 越亂越好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28章 以日製日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95章 猶太人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