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

這支龐大的艦隊不僅艦艇各個來歷不凡,艦隊指揮官更是威名赫赫,他就是曾經在日德蘭海戰中指揮戰列巡洋艦分隊和第五戰列艦分隊與德國公海艦隊面對面作戰的皇家海軍元帥,戴維.貝蒂第一伯爵。

本來,戴維.貝蒂伯爵正要成爲英國皇家海軍部的第一大臣,但是在南海聯邦與英國宣戰並且攻佔了新加坡之後,戴維.貝蒂伯爵選擇了擔任支援艦隊的指揮官,生性好戰性格果斷的他,對於指揮艦隊作戰的興趣明顯高於坐在辦公室中給海軍的未來做籌劃。

當戴維的艦隊來到錫蘭的科倫坡港之後,海軍元帥並沒有立即急吼吼的指揮艦隊去尋找聯邦海軍決鬥,也沒有貿然選擇任何一個敵人的港口進行攻擊,而是一邊派出驅逐艦分艦隊徹底搜索港口周圍的海域,並加強港口的防潛能力;一邊着手蒐集各種聯邦海軍的情報,幾乎每天都和幾位艦長和參謀人員待在科倫坡港的一座別墅中看會討論。

雖然戴維.貝蒂伯爵是主動請纓來指揮支援艦隊的,但是作爲一個皇家海軍的元帥,他肩上的擔子非常重,可以這樣說,如果他和他的這支艦隊有所閃失,那麼不僅他的榮譽會受到很大的損失,整個英國皇家海軍的聲望都會受損,對於大英帝國在全球殖民地的統治來說,更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這個沉重的負擔使得戴維.貝蒂不能再猛衝猛打了,而是要像他的老上級約翰.傑里科元帥一樣,成爲一個沉穩、趨向於保守的艦隊指揮官。

經過了無數次的會議和分析,戴維.貝蒂伯爵和他屬下的一大堆海軍將領們都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去突破南海聯邦的海上防線,戴維.貝蒂甚至相信。只要自己的艦隊一離開科倫坡港,就會完全暴露在聯邦海軍的眼前,那些在港口外神出鬼沒的潛艇,不用問就是聯邦海軍的。

戴維.貝蒂也不是沒有想過先清除這些討厭的潛艇,但是經過了十多次的較量。英國海軍將領們發現,原來用於抓捕和防禦德國潛艇的所有辦法都失靈了,水下聽音器由於處於了一個不同的海域和不同的海況,再加上聯邦潛艇的噪聲非常之低,很難準確捕捉到這些潛艇的準確位置。而且據驅逐艦上的官兵反應,這些潛艇非常之狡猾。在驅逐艦逼近至一定距離之後,就會神秘的消失,再也聽不到任何響動。

驅逐艦分隊曾經做過2次大的努力,就是在發現了一艘聯邦潛艇大概位置之後,調集了附近的11艘驅逐艦,把那個海域包圍住。整整守了2天一晚,並且出動了戰巡上的8架偵察機輔助搜索,都沒有發現任何潛艇的蹤跡,但是就在皇家海軍的包圍圈剛剛撤掉後,一艘落單的皇家海軍驅逐艦就遭到了魚雷攻擊並沉沒。

而被隨後趕來的皇家海軍救上來的倖存海軍官兵們一致認爲,當時攻擊他們的潛艇絕不止一艘,最少也有3艘。因爲當時這艘驅逐艦遭到了至少10枚魚雷的攻擊,並且魚雷的發射方向也不是一個方向,這個遭遇使得皇家海軍驅逐艦上的官兵們非常受打擊,並且士氣也有些低落。

解決不掉港口外的敵人潛艇,戴維.貝蒂就不敢帶領自己的艦隊出航,哪怕聯邦潛艇用10艘換自己的一艘主力艦,戴維.貝蒂也不願意,但是他非常肯定自己的判斷,聯邦海軍肯定集結了大批的潛艇在附近海域,就等着自己離開港口呢。

就在戴維.貝蒂伯爵舉步維艱的時候。一個好消息終於出現在了1920年的5月14日,在這一天,美國國會終於以3票之差,通過了美國政府的參戰提案,而美國政府也於當天。對外宣佈了美國政府對南海聯邦的宣戰書。

由於美國政府和美國海軍早有準備,就在宣戰之後的第三天,美國的太平洋分艦隊就從珍珠港出發了。

由於在這個時代中,美國失去了菲律賓,所以它的亞洲分艦隊也被劃入了太平洋分艦隊中。歷史上,珍珠港在這個時候,只不過是美國的一個潛艇基地和一座小型船舶修理廠。但是由於美國失去了菲律賓這個亞洲的落腳地,於是珍珠港的重要性被提前發現,並且得到了提前建設,現在的珍珠港是美國太平洋分艦隊的主要駐地,而美國的太平洋分艦隊也與歷史上不太一樣了。

這時候的美國太平洋分艦隊擁有4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和8艘潛艇。而這次出發進攻南海聯邦的艦隊,除了包括了上述的大部分艦艇之外,美國海軍還特意從大西洋艦隊中,抽調了1艘戰列艦和3艘驅逐艦補充到這支艦隊中來,由此可見,美國政府對於這次行動還是很重視的。

這隻由5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和12艘驅逐艦組成的美國特遣艦隊中,有2艘內華達級戰列艦“內華達號”“俄克拉荷馬號”(排水量都爲28000多噸,裝備了10門14英寸主炮,最厚裝甲18英寸,最高航速20.5節);2艘新墨西哥級戰列艦“新墨西哥號”“密西西比號”(排水量33000噸,裝備了12門14英寸主炮,最厚裝甲18英寸,最高航速21節);1艘田納西級戰列艦“田納西號”,基本數據和新墨西哥級基本一樣,這艘戰列艦剛剛完成海試,是一艘新建的戰列艦,爲了取得這艘戰艦的第一手資料,美國海軍特意把它從東海岸調過來,參加了特遣艦隊。

而這隻特遣艦隊此行的目的地,就是位於馬里亞納羣島的美軍海外殖民地,關島。

關島是美國人在美西戰爭中,從西班牙人手中搶過來的,由於失去了菲律賓,美國海軍加強了對關島的建設,進過十多年的努力,這裡已經成爲了美國海軍的一個軍事基地,可以停泊大型水面艦艇,並提供燃料和部分彈藥補給,但是還沒有維修船隻的能力。

本來,美國特遣艦隊是打算去澳洲北部的達爾文港的,因爲那裡離聯邦領海更近,從達爾文港出發,距離東帝汶島只有600多公里,距離馬尼拉和巴達維亞也只有2000公里,而距離新加坡,還不到3500公里,是進攻南海聯邦最好的一個前哨基地。

誰知道就在美國政府宣佈對南海聯邦宣戰的當天下午,南海聯邦的2艘重巡就光臨了達爾文港,並且動用了艦炮,對港內進行了3個小時的炮擊。

由於達爾文港基本沒有防禦,且港口附近也無險可守,再加上聯邦的重巡使用了水上飛機爲艦炮校對炮彈落點和打擊目標,所以在3個小時的炮擊中,達爾文港的港口設施遭到了很大的破壞,碼頭和油料倉庫都沒能倖免。

本來,美國人還打算使用中國或者日本的港口作爲前哨基地,但是由於南海聯邦同民國政府都是華人政府,讓民國政府答應使用他們的港口對另一個華人政府展開軍事行動,這個難度非常大,美國政府也沒信心可以說服民國政府同意。

而日本政府就更別提了,在這次國聯對南海聯邦宣戰之後,日本人一番常態,非但沒有去積極幫助國聯和美國去對付他的世仇南海聯邦,反倒非常乾脆的拒絕了英國和美國的參戰動員,並且還宣佈採取中立態度,這讓美國人非常惱火。

失去了日本和中國大陸的支持,可供美國艦隊選擇的港口就不多了,除了澳洲北部的達爾文港,就只剩下關島和澳新海軍剛剛在新幾內亞佔領的那個補給站了。

在經過多方考量之後,美國特遣艦隊還是選擇了關島作爲前進基地,因爲這裡至少是美國人控制的港口,雖然補給稍微困難一點,需要從國內用船隻運送過來,但是比起那個新幾內亞的補給站,關島的條件還是要好一點的。

第109章 酒吧傷人第26章 衝鋒隊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19章 裝甲集羣第62章 巴頓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53章 實力對比第4章 橫掃第86章 險勝第77章 拉燈彈第56章 雷達第57章 情報工作第22章 東海岸第22章 坦克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39章 海南島(一)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27章 大阪師團第74章 巴巴羅薩第85章 野戰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64章 R本和爪哇第56章 雷達第40章 第六師團的偷襲第18章 西線第87章 調整第40章 海南島(二)第35章 皇家海軍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73章 誘餌(二)第2章 登陸難第26章 流感,還是西班牙的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83章 波卡特洛第23章 三路並進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2章 醞釀第7章 吃虧是福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76章 他是個愛國者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132章 他的奮鬥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13章 基礎建設第13章 基礎建設第74章 國防(二)第32章 移民潮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15章 機羣第8章 備戰第9章 暈倒第33章 南海聯邦奧運代表隊第23章 世界輿論第41章 未雨綢繆第30章 合作社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17章 北歐亂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9章 暈倒第109章 酒吧傷人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16章 英法德宣戰第37章 菲律賓大泥坑第76章 貴族第46章 民國(二)第61章 登陸越南(三)第62章 巴頓第22章 問題(三)第11章 海戰第20章 按兵不動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33章 挑事專家第23章 大戰結束第76章 捉對廝殺第46章 民國(二)第76章 海軍條約第57章 情報工作第33章 國聯的“請求”第86章 險勝第25章 早上好東京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13章 羅莎莉亞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6章 抓苦力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81章 戰爭的準備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5章 捷克和波蘭
第109章 酒吧傷人第26章 衝鋒隊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19章 裝甲集羣第62章 巴頓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53章 實力對比第4章 橫掃第86章 險勝第77章 拉燈彈第56章 雷達第57章 情報工作第22章 東海岸第22章 坦克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39章 海南島(一)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27章 大阪師團第74章 巴巴羅薩第85章 野戰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64章 R本和爪哇第56章 雷達第40章 第六師團的偷襲第18章 西線第87章 調整第40章 海南島(二)第35章 皇家海軍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73章 誘餌(二)第2章 登陸難第26章 流感,還是西班牙的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83章 波卡特洛第23章 三路並進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2章 醞釀第7章 吃虧是福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76章 他是個愛國者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132章 他的奮鬥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13章 基礎建設第13章 基礎建設第74章 國防(二)第32章 移民潮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15章 機羣第8章 備戰第9章 暈倒第33章 南海聯邦奧運代表隊第23章 世界輿論第41章 未雨綢繆第30章 合作社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17章 北歐亂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9章 暈倒第109章 酒吧傷人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16章 英法德宣戰第37章 菲律賓大泥坑第76章 貴族第46章 民國(二)第61章 登陸越南(三)第62章 巴頓第22章 問題(三)第11章 海戰第20章 按兵不動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33章 挑事專家第23章 大戰結束第76章 捉對廝殺第46章 民國(二)第76章 海軍條約第57章 情報工作第33章 國聯的“請求”第86章 險勝第25章 早上好東京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13章 羅莎莉亞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6章 抓苦力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81章 戰爭的準備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5章 捷克和波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