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

劉小福師長是最早登上棉蘭老島的臺灣軍隊,而且在棉蘭老島待得時間也最長,他手下的第一山地師,尤其第一旅,通過這些年的訓練,已經很熟悉熱帶叢林和在這種環境中的作戰了,而且這次在越南的任何和當初在棉蘭老島很相像,無法就是哪裡不服鎮壓哪裡,然後再維持地方安穩,而且越南的環境要比棉蘭老島好很多,這裡的民衆也早就失去了反抗外國人統治的勇氣。

劉小福輕車熟路的調配着軍隊,然後讓他們按照地圖上標出來的位置去駐守,遇到一切抵抗,就是一個字:殺。

由於越南的出海口和主要交通都被臺灣軍隊佔領,再加上從西貢到河內還有法國人修建的鐵路,這讓劉小福的2萬多士兵非常容易的在越南這塊狹長的土地進行調動,並逐步收縮包圍圈,把一些殘留的法軍和越南軍隊,趕進包圍圈中,俘虜或者消滅掉。

在美國代表團抵達臺灣的第5天,實在無法再拖延的外交部終於給出了美國人想要的答案,臺灣政府同意在美國人的參與下,與法國政府進行談判,不過談判的地點要選在美國這個中立國。

得到滿意答覆的美國代表團高高興興的返回了美國,並把談判地點特意選在了美國的西海岸城市舊金山,以示對於臺灣大度的感謝。而法國人這時已經顧不上在談判地點這種問題上較真了,因爲自從在幾天前接到了沙羅總督的一封電報之後,很多天都沒有那邊的消息了,而這最後一封電報中,沙羅總督向法國政府要求支援,並稱自己已經離開了河內,並向老撾境內撤退。

法國人因爲聯絡不上這位總督,所以也不知道越南那邊的情況,不過他們沒有想到臺灣政府會投入了一半以上的國家兵力,打算在短時間內解決印度支那全境,所以,法國人秉承了他們一貫的慢悠悠的習慣,一直到美國代表團返回美國之後,才從國內派出了自己的代表團。

由於談判地點在西海岸,所以臺灣代表團直接坐船過去就可以了,按照現在的航速,不過10天的航程而已,所以,臺灣這邊也是能拖就拖,在法國人都乘坐火車離開紐約之後,才坐上了開往舊金山的輪船。

就在代表團離開臺灣,前往舊金山準備和法國人談判的第6天,**防部接到了第一師和第二師聯名發來的電報,老撾、柬埔寨和越南全境的城市都已經被佔領,現在第一師和第二師的士兵正在以城市爲圓心,向鄉村和野外輻射,清繳還爲投降的法國軍隊和他們的附屬軍隊。不過法國駐印度支那的總督沒有抓到,不過已經確切的知道了這位總督的行蹤。

這位艾伯特.沙羅總督在臺灣海軍進攻海防的時候,就非常明智的選擇了撤退,不過由於他身材太胖,而且年紀偏大,非常不適合進入老撾那個交通不發達而且遍地山林的地區,所以在他的副官的建議下,這位總督只帶着幾名隨從,開着他的2輛轎車,從河內一路向北,朝着中越邊境而去。

而他的副官和法國軍隊的指揮官,則帶領着法軍主力和附屬軍隊,向老撾撤退,結果,第一師和第二師按照常理,一位法國總督也在這些法軍中,一路追到了老撾境內,並在裡緬甸還有幾十公里的地方,終於包圍了這1000多法軍主力,在經過審問之後,才知道法國總督並沒有跟他們一起撤退。

得到這個消息之後,主力都在越南的第一山地師派出部隊在越南北部邊境搜索,也是一無所獲,就在大家都納悶這位總督跑到哪裡去了的時候,內務部的特工從雲南發來電報告之,這位沙羅總督已經在幾天前就穿過了中越邊境,並從昆明搭乘列車,前往上海了。

既然總督跑了,那也就沒轍了,劉芾讓國防部給前方的士兵們發去了賀電,並且要求他們一邊休整,一邊清繳當地的殘餘勢力,並提醒他們一定要處理好和當地人的關係,能不騷擾就不騷擾,多安撫,少殺人。

要說越南、老撾和柬埔寨這3個小國家,自從被法國人佔領了之後,剛開始還是做過不少抗爭的,不過由於雙方差距太大,這些抗爭很快就被撲滅了。

法國人在佔領這3個國家之後,並沒有廢除這3國的皇帝,而是繼續讓他們留任,只不過變成了法國總督的傀儡而已。

法國人廢除了當地的府、縣等行政機構,而是重新劃分成若干個小區,這些小區的負責人全部由法國人擔任,而小區以下的行政單位,則由一部分法國人和一部分當地人擔任,這些當地人都出自一個法國人開辦的幹部速成班。

並且,法國人還在越南設立財務、公務、衛生保健、關稅、農、牧、林、郵電、礦山、地質等10多個部門,並且建立了政務評議會,總督是這些評議會的自然會長和主席,這些部門只有建議權,總督對所有提議都有否決權。

另外,法國人把印度支那劃分爲5個區域,在總督的集權統治之下,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各地區採取不同的統治方式。

越南被分爲南圻、中圻和北圻3個部分,南圻爲法國總督的直轄領地,北圻爲半保護地,中圻爲保護地,柬埔寨和老撾也是兩個保護地。

法屬印度支那還有一個議會,這個議會的議員由法國人和當地人組成,並由副總督任議長,可以對財政、稅收等問題進行商討,不過不能提出任何有關政治上的提議。

雖然印度支那三國資源豐富,但是由於距宗主國路途遙遠,法國並沒有將它視爲像北非阿爾及利亞那樣的移民殖民地,而是視爲“開拓殖民地”。在穩固了殖民政權之後,法國人在這裡也建立了很多礦山、工廠,並鼓勵各種經濟活動。

像海防和河內地區,就是法國人建設的工業區,有衆多的工廠和選礦廠;而西貢則是種植區,哪裡有衆多的種植園和橡膠林。而且法國人對越南的交通非常重視,不僅修建了從海防經河內到西貢,貫穿越南南北的鐵路,還大力建設公路網和港口。

不過,這些基礎設施建設,並沒有給當地人民帶來什麼益處,由於法國人設置的稅收非常高,而且土地兼併非常厲害,致使絕大多數的當地人都只能租賃法國人的土地進行耕種,並上交絕大部分產物。

從總督府抄出來的文件上表明,在1914年,法國就從印度支那,主要是湄公河三角洲地區,出口了近100萬噸大米和5000噸橡膠,其中大部分運回法國國內,剩餘的運往香港和日本等地。

總的來說,法國人在印度支那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想要把這裡變成一個資源輸出地,雖然推動了當地的建設和經濟發展,但是這種並沒有給當地人民帶來什麼好處,反而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更重的稅收和負擔。

不過法國人在這裡並沒有重視教育問題,更沒有利用文化入侵這個大殺器,除了在越南建立幾所法語學校之外,其餘大部分學校中居然教授的還是漢語。而在柬埔寨和老撾就更爲落後,在這兩個國家內,居然只有一所中學。

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50章 飛機二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83章 波卡特洛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94章 榜樣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36章 摩拳擦掌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14章 本土防禦第19章 藍飄帶獎第36章 摩拳擦掌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17章 工業基地第91章 對壘第41章 漏網之魚第36章 摩拳擦掌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22章 東海岸第28章 佔領澳新第60章 佈網第38章 珍珠港第56章 入侵美國第6章 抓苦力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72章 誘餌(一)第145章 33號舞伴第84章 得手第68章 制度第62章 佈網(三)第56章 雷達第58章 “潑婦”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3章 行蹤泄露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125章 上海行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102章 惡魔現身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57章 情報工作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77章 他的理想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49章 飛機第66章 重典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23章 世界輿論第71章 戰略轟炸第3章 第一山地旅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39章 珍珠港(二)第25章 新鮮的大黃魚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69章 佔領西雅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1章 難題第19章 金蘭灣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7章 吃虧是福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19章 藍飄帶獎第56章 一戰爆發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87章 調整第13章 難產的合作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18章 空襲第108章 新礦工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80章 甩賣潛艇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53章 實力對比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5章 三打白骨精(下)
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50章 飛機二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83章 波卡特洛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94章 榜樣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36章 摩拳擦掌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14章 本土防禦第19章 藍飄帶獎第36章 摩拳擦掌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17章 工業基地第91章 對壘第41章 漏網之魚第36章 摩拳擦掌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22章 東海岸第28章 佔領澳新第60章 佈網第38章 珍珠港第56章 入侵美國第6章 抓苦力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72章 誘餌(一)第145章 33號舞伴第84章 得手第68章 制度第62章 佈網(三)第56章 雷達第58章 “潑婦”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3章 行蹤泄露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125章 上海行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102章 惡魔現身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57章 情報工作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77章 他的理想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49章 飛機第66章 重典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23章 世界輿論第71章 戰略轟炸第3章 第一山地旅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39章 珍珠港(二)第25章 新鮮的大黃魚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69章 佔領西雅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1章 難題第19章 金蘭灣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7章 吃虧是福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19章 藍飄帶獎第56章 一戰爆發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87章 調整第13章 難產的合作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18章 空襲第108章 新礦工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80章 甩賣潛艇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53章 實力對比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5章 三打白骨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