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飛機很重要

雖然是出於報復的心裡,但是不得不說,德國人從骨子裡透出來的那股認真勁頭。在這份調查報告中,德國人指出,英美兩國的艦隊都是被聯邦空軍而不是被聯邦海軍擊敗的,雖然聯邦海軍在監視兩國艦隊行蹤和牽制兩國艦隊的注意力上也做得非常出色,但是給予兩國艦隊毀滅性打擊的,還是聯邦空軍的飛機。

德國報紙不僅指出了聯邦的攻擊方式,還對聯邦飛機做了詳細的描述,按照他們的話說,這種與德國福克E型單翼飛機外觀和設計理念上都非常相似的聯邦飛機,在性能上遠超了德國的福克E型,它們能夠攜帶着幾百公斤的重型魚雷,用很高的速度飛行,而且航程達到了上千公里。

而且這些飛機的數量非常多,光是襲擊英美兩國的艦隊,聯邦空軍就一次性出動了300架以上的飛機,對英美兩國艦隊進行了鋪天蓋地式的魚雷攻擊,在其中的一份報紙中,那位德國編輯還用一種幸災樂禍的語氣寫到:

“我真想在現場去看一眼當時戴維.貝蒂皇家海軍元帥的表情,更想去印度的海軍醫院中探視一下伯爵的傷勢並順便採訪一下,可惜英國人肯定不允許。”

另外,這幾家德國報紙還一致認爲,南海聯邦的空軍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了世界各國,他們已經霸佔了天空,並且開創了另一種作戰模式,而英美兩國在這場戰爭中的失敗,更標誌着未來的戰爭已經不再是爭奪制海權和爭奪陸地的簡單模式,現在天空將成爲第三個戰場,而且一點都不比前兩個分量低。

在這幾份報紙發行之後。這種比較貼近真實並且邏輯清晰的文章,立刻引起了很多國家軍事專家和愛好者的認同,其中德國軍方更是欣喜若狂,因爲在《凡爾賽合約》中,雖然規定了德國不得組織空軍。但是沒規定德國不能研製飛機,更沒有規定德國不能擁有民用飛機。而且飛機這種東西,只要不安裝武器,你很難明確的限定那些是民用的,那些是軍用的,德國軍方完全可以用研製民用飛機和組建民用航空公司的方式。去研製自己的軍用飛機,並且培養自己的飛行員。

不過,研製飛機的技術和原材料,德國國內並不好找,很多德國工廠都被協約國給搬空了,而那些技術人員要不就是被協約國逮捕。要不就是攜家帶口,早早的逃往了南海聯邦和南美等地,有些德國人甚至懷疑,南海聯邦的這些飛機很可能就是由以前的德國飛機制造人員幫助研究製造的,雖然在時間上有些不合情理,但是這種論調在德國高層還是很有市場的。

隨着這些報紙的逐步披露,有關於這2場海戰的真相被髮掘出來的越來越多。越來越詳盡,再加上新加坡港的空襲戰,外界都認定了,南海聯邦擁有一支非常龐大的空軍,不僅飛機數量衆多,飛機的質量也是呱呱叫,獨此一份,別無兩家。

鑑於南海聯邦大部分領土都在幾個大島上,而島與島之間的距離又非常近,而且在佔據了馬來半島之後。不管是從西邊、或者東邊、或者南邊來的船隻,都需要遠渡重洋才能抵達南海聯邦的近海,這對處於防守作戰的聯邦空軍來說,攻擊一個敵人艦隊,簡直是易如反掌。

而對於進攻一方來說。從海上接近南海聯邦,基本已經不可能了,不管你的船上是不是裝備了足夠的防空炮,你的不能確定在上百架飛機的攻擊下能夠完好無損,而一架飛機和一艘主力戰列艦之間的巨大價格差,使得在攻擊中損失幾架,幾十架飛機去換取對方的一艘戰列艦,成爲了一個合算的買賣。

飛機。。。魚雷攻擊機。。。,要問1920年什麼東西在全世界最火,那就非飛機這種武器莫屬了。

見到了使用飛機進攻一直大型艦隊已經成爲了可能,並且效果如此之好,那些由於各種原因無法裝備大型水面艦艇的國家彷彿都看到了一絲希望,如果他們能夠裝備足夠數量的飛機,那麼以後就不用再懼怕那些大炮鉅艦了,更不用怕別的國家用這些武器來威脅自己了。

於是,英美兩國同南海聯邦之間的戰爭,對於這些國家來說,已經不重要了,況且英美兩國還有勇氣把家底都掏出來,再湊2支艦隊去東南亞那邊的海域去找南海聯邦的麻煩嗎?這些國家很中立的認爲:基本不可能。

現在他們所關注的唯一重點,就是能用什麼方法,從南海聯邦裡,購買這種飛機,或者購買這種飛機的製造技術,哪怕挖個飛行員過來也成。

首先向聯邦提出這種要求的,就是德國政府。在3國海戰結束後不到半個月,聯邦的財政部長海倫娜女士就私下找到劉芾,並開誠佈公的向劉芾說明了自己的來意,那就是海倫娜家族由於德國的戰敗,東普魯士領土被迫割讓,家族勢力遭到了嚴重的削弱,而家族能否重新振興起來,就需要劉芾或者說聯邦政府的大力幫助。

海倫娜坦言,家族和德國軍方關係密切,德國軍方和家族的主要成員,都想通過她來接觸一下聯邦政府,詢問一下聯邦政府是否同意由海倫娜家族出資出土地,聯邦政府提供飛機、駕駛員和技術人員,在德國成立一家民用航空公司,藉此來重振海倫娜家族的經濟,併爲德國軍方提供一些研究飛機和培養飛行員的便利。

劉芾聽完了海倫娜的這個解釋,並沒有拒絕,一是海倫娜作爲聯邦政府重要官員,沒有私下向她的家族提供飛機的有關技術,而是向自己通報了這個事情,就充分說明了海倫娜非常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自己的立場,劉芾對於能有這樣的同事和下屬,感到非常欣慰;

二是由於和國聯成員國和美國同時開戰,原來由劉芾主要投資的“聯合航空公司”的很多航線已經無法開闢,尤其是歐洲的航線。而要把這家航空公司發展起來,就必須得有足夠多的航線纔可以,現在,從聯邦領土到歐洲的航線由於與英國的關係惡化,基本不用考慮了,但是如果能借着德國人在歐洲的天然優勢,發展出來一家民用航空公司,先佔領歐洲的民用航空領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雖然德國是戰敗國,但是協約國只限制了德國的軍事發展,並沒有過多的干預德國民間的經濟,相反,協約國也希望德國能夠儘快恢復經濟發展,因爲只有德國人能掙錢了,纔有可能還清那些戰爭賠款。所以,由德國人出面,在歐洲成立一家民用航空公司,也不是一個不能選擇的方法。

而且劉芾很明白德國軍方想要什麼,他們想通過這種方式與聯邦政府建立一個比較緊密的聯繫,然後不管是通過購買成品自行研究或者直接購買技術自行生產,以達到在短時間內提高德國飛機發展水平的目的,而海倫娜家族只不過着德國軍方用來與聯邦政府溝通的一個橋樑,當然了,海倫娜家族也不會白搭這個橋樑,他們也想借助德國政府和聯邦政府的雙重幫助,再次讓家族勢力恢復起來。

對於海倫娜家族的這種想法,劉芾還是比較支持的,不管怎麼說,海倫娜還是大衛的妻子,而且在這麼多年的時間裡,給與了劉芾和聯邦不少的幫助,就算從私人感情上,劉芾也會幫助她的家族邁過這道坎。

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43章 革命(一)第59章 麥克阿瑟第6章 寶船第58章 星君級飛機母艦第147章 危險且**的一夜第66章 聯邦缺鐵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6章 寶船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57章 波及亞洲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36章 蘇德宣戰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20章 歷史真頑固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149章 大搜捕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45章 民國(一)第111章 裁決第44章 革命(二)第6章 寶船第7章 吃虧是福第5章 上當了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16章 英法德宣戰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137章 標準的力量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108章 新礦工第145章 33號舞伴第23章 世界輿論第32章 國際聯盟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84章 得手第15章 機羣第29章 民用航空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80章 甩賣潛艇第68章 絕密單位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1章 難題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2章 談判第101章 時間不多了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69章 佔領西雅第39章 金牌第70章 建國(二)第61章 登陸越南(三)第57章 B-17第31章 南北日本第78章 電視轉播第39章 金牌第28章 一打白骨精(上)第22章 問題(三)第74章 國防(二)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70章 外籍軍團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20章 問題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58章 反貪反黑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68章 制度第17章 工業基地第18章 有些準備第94章 榜樣第18章 有些準備第69章 佔領西雅第13章 基礎建設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23章 大戰結束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69章 建國(一)第136章 眼紅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83章 波卡特洛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
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43章 革命(一)第59章 麥克阿瑟第6章 寶船第58章 星君級飛機母艦第147章 危險且**的一夜第66章 聯邦缺鐵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6章 寶船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57章 波及亞洲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36章 蘇德宣戰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20章 歷史真頑固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149章 大搜捕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45章 民國(一)第111章 裁決第44章 革命(二)第6章 寶船第7章 吃虧是福第5章 上當了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16章 英法德宣戰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137章 標準的力量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108章 新礦工第145章 33號舞伴第23章 世界輿論第32章 國際聯盟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84章 得手第15章 機羣第29章 民用航空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80章 甩賣潛艇第68章 絕密單位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1章 難題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2章 談判第101章 時間不多了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69章 佔領西雅第39章 金牌第70章 建國(二)第61章 登陸越南(三)第57章 B-17第31章 南北日本第78章 電視轉播第39章 金牌第28章 一打白骨精(上)第22章 問題(三)第74章 國防(二)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70章 外籍軍團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20章 問題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58章 反貪反黑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68章 制度第17章 工業基地第18章 有些準備第94章 榜樣第18章 有些準備第69章 佔領西雅第13章 基礎建設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23章 大戰結束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69章 建國(一)第136章 眼紅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83章 波卡特洛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