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

餘額不足

忙碌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越來越大的基地和越來越多的人員,換來的是建設進度越來越快,而付出的是流水一樣的鉅額資金和全身心的投入。資金上劉芾壓力並不大,自己的“金象大藥房”和大衛的“山德魯製藥公司”把“消炎片”在亞洲、歐洲和美國賣的比黃金還貴,大量的銀子、英鎊、法郎、馬克和美元源源不斷的流入了腰包。但是在管理上劉芾就壓力山大了,各種日常事務和往來賬目佔用了劉芾幾乎全部的時間,連吃飯都閒不住,還要聽各種處理方案。

最後,劉芾實在是扛不住了,放棄了自己慢慢培養人才的想法,電報通知大衛,讓他立刻給找一個能管理這些工廠礦山的團隊來,最好是能說英語的,人員不限,按照現在基隆的工業規模,夠用就可以。

看來大衛在美國混的不錯,電報發過去不到2個月,一個20多人的管理團隊就從美國上船出發了,據大衛在電報裡說,這是從美國的幾個大型企業裡高價挖出來的,其中包括高級、中級的管理人員和財務、法律方面的各種專家。

1888年10月,管理團隊終於抵達了香港,劉芾派人租用船隻把救星們接到了基隆,當劉芾站在基隆碼頭上看到船隻靠岸的時候,感覺到自己都快崩潰了。不過劉芾高興的太早了,接下來就是整天整天的會議,各種權限、待遇方面細節的討論,還有一大堆法律文件的簽署。幸虧大衛特別還請了一個單獨的律師團,跟着過來負責代表劉芾和對方談判,就這樣,也足足折騰了一週多,才最後敲定了合同細節。簡單來說,就是成立三個公司:基隆礦業、基隆重工、基隆化工,按照公司模式,由這些專業人士擔任公司經理和部分中層幹部,負責管理公司的大部分日常事務,並對劉芾個人負責。另外,大衛給劉芾請的律師團隊作爲股東一方幫助劉芾進行財務的監督和建議。

劉芾頭一次接觸這種類似的職業經理人,上輩子光聽說過,沒機會染指,這輩子居然趕上了,看到各種法律文件和合同都簽署的比打官司都細緻,本來心裡的忐忑也稍微平復了一些。通過這件事,劉芾更加認識到,西方的很多技術和經營模式,都遠遠的超出了這個時代的大清朝。不過自己管不過來那麼多,先把自己的生存空間保住,纔有可能談更高級的追求。

本來有管理團隊接手,自己就可以抽身了,沒想到這些美國精英們實際管理起來更事媽。各種匪夷所思的建議不斷提出來,居然還有建立工會的申請。劉芾不得不把這些精英叫到一起,開了一個國情普及課,就自己所知,把這時代的大清朝描述給他們,然後請他們以後提建議的時候最好考慮一下所處的國家國情以後再提,最後莊重提醒他們,自己付錢請他們過來,不是要他們領導大清朝進行全方位改革的,而是請他們來幫助自己管理號名下的產業創造出更多價值的。

不過,劉芾也採納了一些比較合理的建議,比如建立職工培訓機制,改善工作流程等,還當衆給提出合理建議的管理人員發放了獎金。

隨着這些管理人員逐漸熟悉了臺灣的各種情況,他們都迅速做出了自身的調整,那種明顯不合時宜的建議逐漸消失了,劉芾也就完全卸去了沉重的管理包袱,只是每3天和管理公司的高層開一個小型會議,互相溝通下各自的想法和公司的情況。

劉芾雖然把公司管理交給了專業團隊,不過還是比較留意公司的運轉,並通過自己的律師團隊,嚴密監控着資金的調控和財務狀況,以此來制約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讓他們不能輕易的改變自己的意志和危害公司的利益。

脫離了文山會海,劉芾又把主要經歷投入到研究所裡,經過幾個月的磨合和準備,一些簡單的仿製和分析已經初見成果。首先是炸藥方面,幾位化工專家從後世的子彈發射藥中,分離出來威力很大的炸藥成分,估計是當代炸藥威力的十幾倍,不過由於化工廠還未投產,具體的批量生產工藝還沒完成。其次,發動機的仿製也略有成效,通過簡單的設備打造出來的一臺仿摩托車發動機,已經可以正常運轉,只是輸出功率、噪音、發熱和壽命方面還達不到原裝產品的參數,不過這些方面還有改善餘地,通過製造工藝和材料方面的調整,還有提高的可能。

劉芾對研究成果很是欣慰,炸藥基本沒問題了,發動機能達到原裝的一半參數就已經夠用了,再能提高就是超額完成任務了。劉芾深知時代的侷限性,有些東西,比如加工精度、新材料的應用上,不是靠人腦能解決的。

還有一個驚喜就是機械研究組把從漁船裡拿來的摩托車和載重卡車按照圖紙給拼裝起來了,工藝居然不錯,仔細看也看不出這是由一羣19世紀的根本沒見過汽車摩托車啥樣的人拼裝的。令劉芾驚喜的還不是拼裝的成功,而是機械組裡一個德國工程師卡爾.施耐德提出的建議。他對劉芾說,這麼好的機械爲什麼不大量生產出來呢?這是上帝送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是不是上帝的禮物劉芾心裡門清,不過生產汽車和摩托車賣肯定是好主意。劉芾記得世界上第一輛汽車也是19世紀末出現的,電視裡慈禧太后還有一輛外國人送的汽車呢,如果自己也造汽車,那麼那些奔馳啊,福特啊,估計都得破產,他們那個汽車和自己的比,根本就是破爛。

剛開始劉芾準備在臺灣建廠,生產汽車銷往全世界,正好可以彌補自己光有藥片一種收入的窘迫。經過了幾天計劃和籌備以後,從汽車帝國夢裡逐漸清醒過來的劉芾被自己這個想法嚇了一跳。

先不說原材料和銷路運輸問題,也不說流水線和工人技術的問題,光是這個汽車是臺灣產,就能讓自己吃不了兜着走。那些歐美資本家會容忍一個清國人造出如此跨時代的機械嗎?只要自己的汽車一面世,那麼緊跟着來的不是英鎊和美元,而是各個發達國家的商業間諜;如果自己答應把汽車以白菜價格賣給他們,那還罷了,只要自己有半句不字,那麼軍艦和大炮就會隨後而來。那些資本家們一定會想出各種辦法把自己抓到他們的工廠裡,給他們生產汽車摩托車,或者讓自己消失,乾脆誰也別生產。到那個時候別說大衛.沃伯格這個小貴族了,就是英國女皇也保不住自己,這就叫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了。沒有那麼大的能力,就不要做那麼大的事情。

不僅不能再臺灣建廠,全世界哪裡都不能建廠,這種汽車和摩托車就不能賣,只能秘密的掌握在自己手裡,至於什麼時候生產,那要看自己什麼時候有自保的能力了。

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31章 南北日本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100章 毒氣彈第20章 問題第36章 賭贏了第60章 佈網第83章 文化入侵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64章 計劃破產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99章 北美絞肉機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28章 佔領澳新第58章 中立第27章 新藥第2章 以戰代練第138章 不夜城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41章 漏網之魚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28章 一打白骨精(上)第38章 辛亥革命第91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五)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54章 活話劇(二)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18章 西線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6章 再次談判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99章 北美絞肉機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6章 也算悲壯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17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第39章 海南島(一)第136章 眼紅第76章 捉對廝殺第65章 夜間空襲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52章 戰備(二)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141章 護士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6章 戰爭擴大第38章 辛亥革命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65章 夜間空襲第54章 活話劇(二)第105章 博弈(二)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34章 偷襲成功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12章 轟炸機第96章 如此相似第7章 爪哇第55章 看戲的都是傻子第25章 夫人外交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20章 問題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39章 海南島(一)第35章 皇家海軍
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31章 南北日本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100章 毒氣彈第20章 問題第36章 賭贏了第60章 佈網第83章 文化入侵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64章 計劃破產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99章 北美絞肉機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28章 佔領澳新第58章 中立第27章 新藥第2章 以戰代練第138章 不夜城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41章 漏網之魚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28章 一打白骨精(上)第38章 辛亥革命第91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五)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54章 活話劇(二)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18章 西線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6章 再次談判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99章 北美絞肉機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6章 也算悲壯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17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第39章 海南島(一)第136章 眼紅第76章 捉對廝殺第65章 夜間空襲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52章 戰備(二)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141章 護士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6章 戰爭擴大第38章 辛亥革命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65章 夜間空襲第54章 活話劇(二)第105章 博弈(二)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34章 偷襲成功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12章 轟炸機第96章 如此相似第7章 爪哇第55章 看戲的都是傻子第25章 夫人外交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20章 問題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39章 海南島(一)第35章 皇家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