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

另外,溫哥華市一面朝海,三面都是山區,交通只有一條公里和鐵路與外界相通,相對於那些美國城市和港口來說,這裡更封閉一些,也更加好防禦。而且溫哥華郊外有一座正規的飛機場可以起降貨機和客機,聯邦空軍只要把這裡略加擴建之後,就能夠成爲一個進攻美國本土的橋頭堡。

從聯邦軍隊攻佔了夏威夷羣島之後,美國的西海岸就成了聯邦潛艇部隊的遊樂場,這裡海域遼闊,水深合適,非常適合聯邦的大型攻擊潛艇集羣活動。它們三五成羣的活動在加拿大領海和美國西部的太平洋沿岸海域,除了客輪和小漁船之外,任何一艘敢於駛進這個水域的船隻都有可能遭到聯邦潛艇的攻擊。

不過聯邦潛艇部隊大多采用跟蹤、攔截、俘獲的戰術,很少直接用魚雷去攻擊這些民用船隻,雖然被俘獲的船隻的所在國有些並不是與聯邦交戰的國家,但是聯邦政府早已經宣佈了整個靠近加拿大和美國西部的海域爲交戰區,那些國家政府也只能是口頭抗議一下,然後警告本國船隻不要再前往那片海域。所以經過了幾個月的清理,美國和加拿大西部的太平洋上,基本已經看不到民用船隻在航行了。

美國海軍對於聯邦的這種潛艇戰術最開始採用了常規的應對辦法,那就是派遣驅逐艦和巡洋艦編隊去幾條主要的航線上巡邏,利用它們裝備的潛艇探測器來試圖發現並攻擊在這附近活動的聯邦潛艇。

但是這種正確的戰術卻應爲裝備方面的差距而起不到相應的效果,反而讓聯邦潛艇擊沉了幾艘前來抓捕潛艇美國驅逐艦和巡洋艦,使得原本就損失巨大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實力更加捉襟見肘,迫不得已。美國海軍就不再組織類似的反潛巡邏了,而是把驅逐艦和巡洋艦分散到美國幾個主要港口,配合當地的岸上防衛力量,防止聯邦潛艇溜進港區來作亂。

雖然在這幾個月中,都沒有發生客船或者漁船被潛艇襲擊的事件。但是包括美國和加拿大的航運公司和漁民們,都很惜命的取消了這一海域的航班和捕魚行爲,3月份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裡,遊弋在這片海域的幾十艘聯邦潛艇一共只擊沉了一艘美國驅逐艦、俘獲了3艘墨西哥秘魯的貨船,戰績非常慘淡,那些戰利品加一起都賣嘍。還不夠潛艇消耗的油料錢。

戰爭並不是做買賣,很多時候不能用佔便宜和虧本來衡量一些戰術和戰略,聯邦潛艇部隊的這種清掃活動,不僅打擊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殘餘勢力,還影響了美國西海岸大部分港口城市的正常生活和經濟活動,好幾個中小型港口城市已經基本癱瘓了。沒有了往來的船隻,這些城市就失去了活力,很多公司都由於沒有了業務而關門大吉,尤其是對美國西海岸的航運業來說,這是滅頂之災。

剛剛嚐到了戰爭苦頭的美國西海岸沿岸人民,開始從最初的全力支持美國與南海聯邦開戰轉而進入了迷茫狀態,他們雖然從內心裡希望美國打贏這場戰爭。但是他們也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現在戰火還沒有燒上美國的本土,自己的生活就已經一團糟,要收入沒收入,要工作沒工作,這樣下去自己是否還能看得到美國勝利的那一天?

迫於西部沿海地區人民的糟糕局勢,美國政府和軍方不得不採取更主動一點的態度來安慰當地居民的情緒,而最能讓美國民衆增加必勝信心的方法,就是打一場勝仗。人民有這種需求,美國政府也有這種需求。於是美國海軍不得不去計劃一場能夠挽回一點面子的戰鬥。

美國海軍經過了反覆的論證,決心採用一種非常冒險的方式去打擊南海聯邦的海上實力,他們打算利用太平洋艦隊現有的2艘航空母艦和從美國大西洋艦隊抽調過來的2艘航空母艦去偷襲珍珠港,其目的並不是要重新奪回這個重要的港口,而是進一步破壞這裡的港口設施。使得南海聯邦不能夠利用這裡爲跳板繼續威脅美國西海岸。

美國海軍之所以敢制定這麼一個很冒險的偷襲方案,一方面是國內壓力太大,逼的他們不得不採取一些行動以證明美國海軍並不是納稅人花錢養的一羣廢物;另一方面是因爲美國海軍在夏威夷島上還殘留着一些眼線,他們已經得到了確切的消息,在珍珠港的聯邦艦隊大部分已經返回了國內,只留下了4艘航空母艦駐守在夏威夷羣島海域。

由於珍珠港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聯邦海軍航空兵的飛機把港口附近的岸炮和防禦工事差不多都炸光了,美國海軍覺得如果趁着聯邦海軍還沒完全恢復港口的防禦力量去搞一次空襲的話,說不定可以取得一場大勝,哪怕就是偷襲不太成功,也可以拖延聯邦海軍修復珍珠港的速度,而且美國的航空母艦編隊可以隨時撤退,自身不會有太大危險,頂多就是損失一些飛機和飛行員罷了。

但是美國海軍面臨着一個難題,那就是如何避開那些遍佈美國西海岸的聯邦潛艇,如果前往珍珠港偷襲的美國艦隊被聯邦潛艇發現,那麼這次偷襲的成功機率將大大降低,艦隊的安全也將受到很大的威脅。

不過這個問題並沒有真正難住美國海軍,只不過是給他們增加了一點難度而已。出於距離和數量問題,聯邦潛艇還無法真正的遍佈整個北太平洋東部海域,它們全部分佈在加利福尼亞半島以北和溫哥華以南的海域中,可以監視美國的西海岸港口和加拿大的部分港口,但是對於墨西哥以南的海域就無能爲力了。

在中美洲,有一條類似於蘇伊士運河的偉大工程,那就是巴拿馬運河,這條長60多公里的半人工開鑿河道溝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使得從美國東西海岸之間的海上航線縮短了15000公里。

它與蘇伊士運河不同之處在於它是一條船閘式的運河,總共有6座船閘位於運河的兩端,因爲運河的地勢要高於海平面,所以想要從巴拿馬運河中通航的船隻不能像在蘇伊士運河中那樣依靠船隻自己的動力行駛,而是要依靠船閘來提高或者降低水位,然後一級一級的進入運河或者一級一級的駛出運河,平均的通過時間大概在10小時左右。

另外由於船閘的寬度有限,身材太大的船隻就只能繞道南美大陸了,不過在這個時代裡,還沒有出現那麼大的船隻。

最先在這裡開鑿運河的是一家法國公司,就是開鑿蘇伊士運河的那家公司,不過因爲成功規劃和組織開鑿了蘇伊士運河的費爾南德.德.雷賽布犯了一個大錯誤,他誤以爲巴拿馬運河也像蘇伊士運河那樣是一條海平式運河,可是在施工了4年之後,他才發現,這裡高出了海平面20多米,根本無法修成一條海平式運河。

除了設計上的失誤之外,美國政府也不願意看到這條他們家門口的運河的控制權不在他們自己手中,於是百般阻撓,最終擠垮了這家法國公司,並由現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那位總統叔叔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成功的拿到了運河的管理權,並最終修建了這樣一條水閘式運河,西奧多羅斯福也因爲這個重要功績而被刻上了總統山。

美國政府爲了更加嚴密的控制這條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運河,在運河的兩端都建立了多個海軍基地和要塞,並布以重兵保護,在戰時,這裡將成爲美國海軍調整東西兩個海岸防禦的一個大動脈,這次從大西洋艦隊調配過來的2艘航空母艦也將從這裡進入太平洋。(未完待續。。。)

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65章 深挖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142章 車禍第55章 看戲的都是傻子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18章 西線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53章 活話劇(一)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40章 決死空襲第6章 戰爭擴大第14章 裝病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13章 基礎建設第85章 野戰第64章 收網第135章 大訂單第142章 車禍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45章 民國(一)第77章 拉燈彈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28章 佔領澳新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42章 登陸第36章 摩拳擦掌第68章 絕密單位第42章 自家後院第69章 建國(一)第95章 猶太人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23章 親王喬治第83章 文化入侵第136章 眼紅第1章 聯合調查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86章 險勝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53章 活話劇(一)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17章 渾水摸魚第30章 Z字旗第70章 建國(二)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33章 挑事專家第49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117章 電視機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21章 問題(二)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48章 臺灣空軍第43章 投降第26章 衝鋒隊第30章 日本沉沒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7章 爪哇第92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六)第10章 快速艦隊第2章 談判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17章 工業基地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20章 問題第67章 核反應堆第28章 以日製日第24章 冰箱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29章 民用航空第125章 上海行第95章 大衛走了第13章 基礎建設第1章 聯合調查第32章 移民潮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27章 新藥第7章 吃虧是福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48章 民國(四)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63章 聯邦的四周
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65章 深挖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142章 車禍第55章 看戲的都是傻子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18章 西線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53章 活話劇(一)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40章 決死空襲第6章 戰爭擴大第14章 裝病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13章 基礎建設第85章 野戰第64章 收網第135章 大訂單第142章 車禍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45章 民國(一)第77章 拉燈彈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28章 佔領澳新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42章 登陸第36章 摩拳擦掌第68章 絕密單位第42章 自家後院第69章 建國(一)第95章 猶太人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23章 親王喬治第83章 文化入侵第136章 眼紅第1章 聯合調查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86章 險勝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53章 活話劇(一)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17章 渾水摸魚第30章 Z字旗第70章 建國(二)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33章 挑事專家第49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117章 電視機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21章 問題(二)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48章 臺灣空軍第43章 投降第26章 衝鋒隊第30章 日本沉沒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7章 爪哇第92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六)第10章 快速艦隊第2章 談判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17章 工業基地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20章 問題第67章 核反應堆第28章 以日製日第24章 冰箱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29章 民用航空第125章 上海行第95章 大衛走了第13章 基礎建設第1章 聯合調查第32章 移民潮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27章 新藥第7章 吃虧是福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48章 民國(四)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63章 聯邦的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