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歸還臺灣島

兩個鄰國,又有根源上的淵源,就算是隻有民間交流,只要雙方政府不刻意去禁止,那就很快會融成一體。而事實上也正是這樣的情況,雖然聯邦政府這些年一直在致力於向歐美增加出口貿易,但是還是有一部分聯邦商人喜歡去中國大陸做生意,他們大多是早期就下南洋的舊派商人,由於年紀和習慣的原因,他們不太願意去學習外語,更不願意去學習西方的文化與風俗,這就讓他們對於與西方人貿易不太感興趣,但是又不能不做生意,於是他們便按照自己最先的籍貫,組成了好幾個同鄉商會,開始與中國大陸上的同鄉商人們開始取得聯絡,從而逐漸進入了中國大陸的市場。

這些小商會憑藉着聯邦國內豐富的商品和靈活的信貸支持,很快就成爲了中國南部沿海多個城市中的大商人,他們從聯邦運來各種貨物,在這些城市中利用他們的同鄉和人脈從事各種聯邦商品的批發生意,從糧食到拖拉機、從縫衣針到鐵軌、從牙膏到煤油、從手錶到汽車,你需要什麼,他們就賣什麼,甚至有些膽子大的人跑到了中國大陸上去建立加工廠,利用當地的人力資源優勢,把產品的價格再度壓低,以便搶奪更大的市場。

任何政黨、任何政府,如果他想要維持穩定,就必須得得到商人的支持,軍費、政府開支都需要錢,而這些錢光靠種地是種不出來的,還得靠當地的經濟繁榮。增加稅收纔可以,而這些商人,就是能夠促進經濟繁榮的種子。

中國人或者說華人,走到哪裡,都忘不了一個事情,那就是人情。一名商人或者一個小商會,要向在中國大陸上順順當當的做生意,首先要乾的事情不是考慮什麼銷路問題,也不是琢磨如何去降低成本,而是如何在當地找到背景夠大、勢力夠大的靠山。否則你一個外地商人。別說你要開商鋪賣貨了,就算你找個倉庫存東西也不見得能安全。有背景、有勢力的靠山,在這個軍閥混戰的時代中,沒有其他人可選。只有那些大大小小的軍閥了。

而當第二次北伐勝利之後。大體上統一了的中國急需進行建設和恢復經濟。這些商會就成了政府眼中的香餑餑,不管是進口貨物還是合資辦廠,都離不開這些南海商人。如此龐大的國家要重建。需要的物資和商品可不是一點半點的,光靠這些小型的商會只能在民間層面上拾遺補漏,爲了獲得更大的利潤,佔領更多的市場,這些南海聯邦的商會開始從聯邦國內想辦法了。

要說聯邦國內最富的人,第一肯定是劉芾,然後纔是聯邦銀行,不過這兩個資金來源不是那些小商人們能夠輕易接觸到的。剩下的就是聯邦國內那些私人銀行和大型私有企業了,但是這些機構對於向中國大陸投資都抱着謹慎的態度,畢竟那裡的戰爭剛剛結束,還打不打誰知道呢?別看在和平時期裡,資本可以橫行無忌,但是當資本處於一個亂世的時候,尤其是戰時,那就是塊大肥肉,誰想咬就可以咬一口,連骨頭都不吐。

相較那些小型商會,這些大型的財團在運作的時候,不會追求什麼新、特、快,而是遵循着合理、平穩這個原則,所以對於這些小商社的融資和借貸並不是很看好,於是那些經常和大陸做買賣的小商會們就遇到了麻煩,一邊有着廣闊的市場前景,一邊是囊中羞澀,沒錢。

做買賣這個玩意,你情我願,雖然聯邦政府也願意把出口市場逐步向亞洲轉移,但是你總不能下行政命令去要求私人財團去大陸投資吧,要是那樣的話,如果賠了算誰的?算聯邦政府的?而聯邦政府控制下的大型企業一般都是與國防、科研、教育、醫療和軍工有關的,比如海軍造船廠、比如聯邦飛機制造廠和大型石化、礦山企業,這些企業的產品基本就是滿足聯邦國內的需求,並不向歐美等國出口,也不會受到什麼經濟危機的影響,因爲他們都是國有企業,本來就不是以營利爲目的的。

而對於去大陸投資,聯邦政府連優惠政策都沒法給,只能是口頭鼓勵,至於聯邦銀行更無法爲那些中小企業提供什麼貸款,因爲聯邦銀行是中央銀行,它沒有這些業務。這個時候,還是得用外交和商業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外交上由國家出面爲這些中小企業的投資製造更好的環境,而商業手段就得靠劉芾和他手中掌握的那些大公司了。

首先由外交部出面,向當時的國民政府拋出了一根橄欖枝:南海聯邦將歸還以前被清政府割讓給r本的臺灣島。

說起這個臺灣島,可算是一筆糊塗賬。中日甲午戰爭之後,這個島被清政府割讓給了r本作爲戰爭賠償的一部分,但是還沒等r本政府來接收,當時在島上的劉芾就舉起了獨立的大旗,宣佈臺灣人民不接受清政府和r本政府之間的割讓條款,臺灣獨立了。

結果r本政府3次派遣艦隊前往臺灣打算強行接收,結果全都鎩羽而歸。再後來劉芾趁着r俄戰爭一舉消滅了r本海軍的主力,從那以後,雖然r本政府一直沒有承認臺灣島的獨立,但是在實際上,臺灣已經處於一個獨立狀態了,因爲清政府已經簽署了割讓條約,而r本政府又無力接收。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南海聯邦建國,在當時美國政府的調停下,南海聯邦終於在國際上得到了認可,而臺灣島也就自然而然的劃爲了南海聯邦國土。不過劉芾始終認爲臺灣島應該還給大陸,由於這個島離大陸太近了,即使是聯邦政府長期佔領着這裡,國際上也認可這裡歸屬於南海聯邦,但是一旦中國大陸成爲了一個統一的國家,肯定還會以爲這個島引起雙方的不快。

所以在多年之前,劉芾就做好的歸還臺灣島的準備,首先在他一力堅持下,南海聯邦重新劃定了首都,然後開始從島上移民,至今這個島上的居民已經不足50萬人,基本都是當地的少數民族,而島上的絕大多數工廠和設備都搬遷到了其它地方,目前還在島上保留的只有2個軍港,花蓮和基隆。

現在r本已經被聯邦打垮和佔領了,而臺灣作爲聯邦的東部防線的最前沿也就是去了它最大的作用,劉芾打算趁着兩國建交的蜜月期裡,再爲兩國的關係加上一道保險,就是率先提出,歸還臺灣島。

對於南海聯邦的這個提議,民國政府既高興又疑惑。高興的是國家剛剛統一,就迎來了這麼一個大喜訊,不管哪個正當執政,能夠收回國家的故土都是一個大功績,能不高興嗎。疑惑的是南海聯邦爲什麼要把臺灣島歸還給中國呢?目前國際上已經承認了臺灣島的具體歸屬問題,r本政府也已經被聯邦給打服了,肯定不會再跳出來談論這個島的歸屬是否合理,在這種情況下,基本沒有國家會選擇把自己的土地白白的送給別國。

但是既然南海聯邦已經提出來了,國民政府也不得不迴應一下,經過雙方協商,南海聯邦將與民國政府在臺灣的基隆港進行一次友好的協商,以最終確定臺灣島的未來。這也是國民政府做出的一種低姿態,畢竟臺灣現在還是聯邦的領土。(未完待續……)

第55章 西殘東癱第1章 難題第29章 勢均力敵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111章 裁決第64章 登陸越南(六)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25章 早上好東京第17章 工業基地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109章 酒吧傷人第73章 誘餌(二)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22章 問題(三)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62章 巴頓第11章 礦山加鐵路,誰也擋不住第66章 聯邦缺鐵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3章 行蹤泄露第48章 民國(四)第35章 獨立起義第36章 摩拳擦掌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22章 進攻澳洲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46章 民國(二)第22章 問題(三)第56章 一戰爆發第8章 備戰第23章 世界輿論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115章 市長的忠告第53章 活話劇(一)第56章 入侵美國第115章 市長的忠告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46章 民國(二)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75章 三赴德國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92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六)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第10章 快速艦隊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25章 早上好東京第79章 P38戰鬥機第98章 獨立第29章 民用航空第12章 轟炸機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29章 高歌猛進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57章 波及亞洲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79章 南美ABC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23章 歐洲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105章 博弈(二)第69章 佔領西雅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142章 車禍第66章 重典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1章 難題第6章 抓苦力第143章 車禍(二)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28章 佔領澳新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68章 絕密單位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95章 大衛走了第66章 聯邦缺鐵第19章 裝甲集羣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24章 目標天皇第23章 世界輿論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93章 真實的潛艇兵第22章 問題(三)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8章 哭泣的爪哇島(一)
第55章 西殘東癱第1章 難題第29章 勢均力敵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111章 裁決第64章 登陸越南(六)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25章 早上好東京第17章 工業基地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109章 酒吧傷人第73章 誘餌(二)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22章 問題(三)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62章 巴頓第11章 礦山加鐵路,誰也擋不住第66章 聯邦缺鐵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3章 行蹤泄露第48章 民國(四)第35章 獨立起義第36章 摩拳擦掌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22章 進攻澳洲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46章 民國(二)第22章 問題(三)第56章 一戰爆發第8章 備戰第23章 世界輿論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115章 市長的忠告第53章 活話劇(一)第56章 入侵美國第115章 市長的忠告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46章 民國(二)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75章 三赴德國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92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六)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第10章 快速艦隊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25章 早上好東京第79章 P38戰鬥機第98章 獨立第29章 民用航空第12章 轟炸機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29章 高歌猛進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57章 波及亞洲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79章 南美ABC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23章 歐洲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105章 博弈(二)第69章 佔領西雅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142章 車禍第66章 重典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1章 難題第6章 抓苦力第143章 車禍(二)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28章 佔領澳新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68章 絕密單位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95章 大衛走了第66章 聯邦缺鐵第19章 裝甲集羣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24章 目標天皇第23章 世界輿論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93章 真實的潛艇兵第22章 問題(三)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8章 哭泣的爪哇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