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貴族

要說起歐洲的這些個貴族,可能咱們首先就想到了一個詞,貴族老爺!其實不是這樣的。最早貴族起源於法國的騎士制度,當時的騎士有着3種身份:士兵、土地所有者和封臣。成爲騎士的條件是要有一定的財產,首先是一匹裝備齊全的戰馬,這在當時相當於45頭母牛和15匹母馬;然後還要有盔甲和武器;另外還要有幾位隨從;當時的法國騎士導師曾經說過:騎士摔倒了,是自己爬不起來的。而當時的騎士一生中主要的活動,就是進行戰爭、參加慶典和從事競技活動。

英國的貴族起源於盎格魯—撒克遜時期,最先是以軍事貴族的面目出現的。這些初期的貴族爲國王效力,履行軍職,他們的財富主要是土地,繼承遺產還要繳納稅金。由於戰亂不斷,國王依戰功賞賜給將士土地,而國王自己,也就是個稍微nb一點的貴族。

這些貴族最開始的名字叫“哥賽特”和“塞恩”,大概的意思就是爲他人服務,而他們地位的高低,取決於他們服務的對象。

盎格魯—撒克遜人,是傳說中亞瑟王的手下敗將。其實,最初的英格蘭是凱爾特人的家園,盎格魯和撒克遜人是來自日耳曼的入侵者,經過了長達3個世紀的征服和混合,幾個民族融合成了一個民族,纔有了今天的英格蘭人。

當時,一個農民和一個貴族之間的基本區別,就是《伊尼法典》中關於償命金的規定,後者通常是前者的6倍。勤勞且好運的農民,就有可能成爲貴族。一直到了公元10世紀的時候,ealdorman這個詞,纔出現,它專指大貴族,漸漸的具備了伯爵、親王的涵義,即指地方統治者。

由於在當時的社會中,只有傳教士才識字,所以貴族的後代往往被送往教會學校學習,所以慢慢的,貴族和宗教染上了關係。

當時,英國和法國的貴族有着很明顯的區別,在英國,我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類似於中國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法國,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在戰場上,騎士很少去殺騎士,死的都是平民,十字軍東征的時候,騎士們和北歐海盜沒什麼區別,當時的騎士精神被轉化爲復仇的戰鬥。

在15世紀,英國的貴族制度才逐漸成形,最終定製,即公侯伯子男這幾級。另外,還有從男爵和騎士,而勳爵是獎勵性的稱呼。

英國的真正貴族非常少,嚴格意義上的上院貴族數量長期維持在100人左右,直到20世紀,才發展到500人左右,而當時法國已經有了40萬貴族,俄國有50萬,西班牙多達72萬。

同其他國家的貴族享有不納稅的特權不一樣,英國貴族一直有納稅的義務,所以,在英國,貴族在民衆中一直有着不錯的聲譽和號召力。

在一戰中,英國有600萬成年男性走上了戰場,死亡率爲12.5%,當時的英國貴族學校伊頓公學中貴族子弟的參戰死亡率高達45%。按照常理,貴族大多數擔任軍官,爲什麼死亡率高於一般士兵呢?因爲他們總是衝鋒在前,撤退在後,對於他們這些特殊羣體來說,一個人的榮譽要比生命重要,如果他的榮譽沒了,那麼家族和國家都會拋棄他。

在大部分中國人的理解中,貴族生活就是住別墅、買賓利車、打高爾夫球、揮金如土、花天酒地、對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很多樓盤啦、飯店啦、俱樂部啦都打出了貴族體驗如何如何。實際上,這不是貴族精神,這是暴發戶精神,在很多人看來,貴族學校就是貴族般的享受。

其實,在英國的貴族學校裡,學生睡的是硬板牀,吃的是粗菜淡飯,每天還要經過軍事訓練,比普通平民學校要艱苦多了。在大多數國人眼中,貴和富基本就是一個概念,但實際上是兩碼事,貴是精神的,富是物質上的。

作爲貴族精神,首先就意味着這個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獻自己,服務國家。在後世裡,英國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雖然是皇室成員,但是,首先,他們是一名貴族,所以,他們被送往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哈里王子被派往阿富汗前線。皇室也知道前線很危險,但是作爲一名貴族,他們從骨子裡認爲,爲國家風險、承擔風險是貴族的職責,是理所應當的。

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南軍即將面臨失敗,這時候軍官中有人提出,把南軍部隊分散,化整爲零,進入山區去打游擊戰。但是當時南軍的最高統帥羅伯特.李將軍卻不同意。

他說:戰爭是軍人的職業,我們如果這樣做了,就等於把戰爭的責任推給了老百姓,我雖然算不上一個優秀的軍人,但是我絕對不同意這樣做,我寧願作爲戰爭犯被處死。

而獨立戰爭結束後,作爲北方首領的林肯當上了美國總統,在處理羅伯特.李的問題上,林肯變現出來的寬宏大量非常具有貴族風度,他阻止了對羅伯特.李的審判,只讓這位南軍總司令退休回家了。

在西方的航海業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當一艘船遇到危險或者即將沉沒時,船長必須最後一個離開,或者選擇和船隻一起沉沒,這就是貴族精神中的擔當精神,他很好的詮釋了,有一種死比平凡的生更偉大。

說了這麼多,還是言歸正傳,由於大衛的兒子山德魯和妻子海倫娜已經加入了臺灣籍,所以,她們並不用像大衛一樣,要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站出來。從這點上來講,大衛真是一個合格的商人,他身爲一個英國人,在美國創下了一大份家業,又把自己的兒子加入了臺灣籍,再加上他的妻子是個德國人,劉芾琢磨了半天,合算不管那方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他都是得利者。

通過佔領法屬印度支那和吞併菲律賓這兩件事,然劉芾對於當時的國際形勢有了準確的判斷,並且更加堅定了他對南海聯邦以後發展的信心。很多事情就這樣,如果光是籌劃,沒有實際參與進去,就永遠找不到那種感覺,一旦你參與了整個事件,那麼你就能從這件事情裡,總結出很多的經驗,怪不得古人說:行萬里路等於讀萬卷書。

現在的南海聯邦地盤夠大了,人口也不缺了,戰略縱深和戰爭潛力也加強了,可以說在劉芾的計劃中,算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而這股東風,就是科技之風。

自打劉芾穿越過來之後,就已經在努力發展自己的科技力量,因爲他仔細盤算過自己的優缺點。首先,自己在後世中,也沒混到個一官半職的,所以,想和這個時代的人去玩權術,鬥心眼,基本就是個死無葬身之地。

其次,自己渾身並沒有散發着攝人的氣息,在後世最多也就領導過10個人,所以,也不能指望能眼神一掃,幾句話一說,就收服這個時代的各種大牛來幫助自己呼風喚雨;

所以,劉芾只能憑藉超出這個時代的科學技術來獲得優勢了,本來在後世,劉芾根本談不上有啥科學頭腦,不過就是個正常人,所幸的是,那艘載着他一起穿越過來的漁船,不僅本身就是一件可以觸發很多超越這個時代科技的寶物,其中裝載着的藥品、機械、電子產品、現代材料和書籍等等,都可以幫助劉芾去領先這個時代。

第98章 獨立第28章 以日製日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129章 再NB的流氓也怕軍隊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70章 外籍軍團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54章 反擊第10章 權力真空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78章 撒達母炮第36章 賭贏了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11章 養寇自重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68章 絕密單位第60章 佈網第100章 毒氣彈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74章 巴巴羅薩第2章 以戰代練第56章 一戰爆發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16章 英法德宣戰第24章 冰箱第13章 登陸琉球第41章 空襲新加坡港(六)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25章 新鮮的大黃魚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83章 文化入侵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49章 飛機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84章 得手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145章 33號舞伴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24章 冰箱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2章 談判第29章 高歌猛進第65章 夜間空襲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69章 佔領西雅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23章 大戰結束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4章 橫掃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25章 早上好東京第4章 夜襲的游擊隊第37章 有點緊張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13章 基礎建設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14章 裝病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18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74章 巴巴羅薩第21章 問題(二)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48章 臺灣空軍第150章 國家科研基地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28章 一打白骨精(上)第10章 快速艦隊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6章 寶船第4章 德奧統一第34章 暗度陳倉第20章 問題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
第98章 獨立第28章 以日製日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129章 再NB的流氓也怕軍隊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70章 外籍軍團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54章 反擊第10章 權力真空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78章 撒達母炮第36章 賭贏了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11章 養寇自重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68章 絕密單位第60章 佈網第100章 毒氣彈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74章 巴巴羅薩第2章 以戰代練第56章 一戰爆發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16章 英法德宣戰第24章 冰箱第13章 登陸琉球第41章 空襲新加坡港(六)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25章 新鮮的大黃魚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83章 文化入侵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49章 飛機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84章 得手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145章 33號舞伴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24章 冰箱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2章 談判第29章 高歌猛進第65章 夜間空襲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69章 佔領西雅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23章 大戰結束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4章 橫掃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25章 早上好東京第4章 夜襲的游擊隊第37章 有點緊張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13章 基礎建設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14章 裝病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18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74章 巴巴羅薩第21章 問題(二)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48章 臺灣空軍第150章 國家科研基地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28章 一打白骨精(上)第10章 快速艦隊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6章 寶船第4章 德奧統一第34章 暗度陳倉第20章 問題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