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硝煙的味道

一戰之後,同盟國的其他成員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壓,但是唯獨波蘭沒收到協約國的懲罰,反而得到了他們的支援,原德國的東部土地都被劃給了波蘭,像東普魯士等地。這並不是波蘭與英法兩國是親戚,而是因爲協約國要利用波蘭阻斷蘇聯西進的道路,把波蘭當橋頭堡用。

波蘭政府在協約國的指揮下,拒絕與蘇聯政府進行和平談判,並武裝入侵蘇聯,並一直打到了基輔。但是沒多久,蘇聯紅軍就開始了反攻,一路平推,不光收復了被波蘭軍隊佔領的蘇聯土地,還攻入了波蘭境內,直逼華沙。

這下波蘭政府和協約國都急了,趕緊出面調停,但是遭到了蘇聯的拒絕。不過蘇軍在戰術上發生了失誤,導致進攻華沙的戰役失敗,波蘭軍隊又開始反攻,最終在協約國的調停下,兩國在里加簽訂了合約,並規定蘇聯把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劃歸波蘭。

不過這樣一來,波蘭夾在德國、蘇聯之間,就成了一個風箱裡的老鼠,兩頭都不受待見。但是波蘭政府有了協約國的支持,儼然成了一個暴發戶,不僅佔着德國的領土,還與蘇聯在邊境問題上摩擦不斷,一點都不知道收斂和低調。

當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德臺地區被割讓給德國之後,波蘭政府彷彿又看到了一個佔便宜的好機會,立刻就跳了出來,宣稱既然德國能佔領捷克的德語地區,那麼波蘭也應該擁有捷克的波蘭語地區。

波蘭這一要求。匈牙利也不幹了,捷克國內不光有德語地區和波蘭語地區。還有一部分匈牙利語地區呢,那我也該佔領一部分。

這還不算完,當波蘭人跳出來要佔便宜的時候,還沒等英法表態,蘇聯人就不幹了。這些年來蘇聯恢復了不少元氣,本來看着波蘭這個搶奪了自己國土的鄰居就不順眼,正打算找機會教訓一下它,現在它居然自己跳出來要佔捷克的便宜。而捷克與蘇聯和法國之間是有聯盟約定的,法國人可以翻臉不認人,蘇聯政府還是要遵守約定。其實遵守個毛約定,德國佔領捷克的身後你蘇聯咋不出來說話,現在波蘭想佔,你跳出來了,這明顯是公報私仇。

不過蘇聯政府的警告並沒有嚇退波蘭人。它還是如願得到了切欣地區,而匈牙利也順勢拿到了捷克南部的一部分土地,至此,捷克斯洛伐克這個國家已經被德、波、兇三國分別咬了一口,雖然還沒亡國,也離死不遠了。

劉芾這兩年雖然一直坐鎮在國內。忙碌着聯邦自己的擴軍事務。但是他對歐洲大陸上的變化也沒有忽略,通過內務部的情報和與德意兩國的熱線聯繫,歐洲各國之間發生的劇變都用各種醒目的顏色清清楚楚的顯示在一張地圖上。在這張地圖上英國勢力用綠色標註,法國勢力用藍色標準,德國勢力用紅色標準。意大利勢力用黃色標註,蘇聯勢力用棕色顯示。其他歐洲小國都用白色標準。

Wωω⊕tt kan⊕¢ o 目前這張地圖上歐洲的中間部分,紅藍兩色已經南北溝通成一片,而且在它們的東部,一些國家的顏色也開始向被標成了紅藍兩色的條紋,這意味着這些小國已經趨向於與軸心國結盟,那個被紅色和棕色左右夾擊的空白之處就是殘缺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沾沾自喜的波蘭。

隨着小鬍子和墨索里尼兩人的對外擴張腳步的加快,這兩年南海聯邦對德意兩國的資源輸出也逐步加大,主要是以稀有金屬、特種鋼材、原油、糧食等戰略資源爲主,在劉芾的一再提醒下,小鬍子對於戰爭的進程也有了更壞的預期,雖然還沒達到深思遠慮的地步,但是德國在戰爭準備上已經比歷史上要強了不少,他不在奢望這會是一場中小規模的衝突,而是把英法蘇三國都算計了進去,但是對於美國勢力的捲入,小鬍子還沒有充分重視。

以歐洲目前的狀態,劉芾已經聞到了戰爭的味道,英法兩國的隱忍是有限度的,只要他們發現德國有脫離控制的先兆,就會馬上翻臉,從政治手腕變成武力威脅。而德國這時也吃飽喝足,渾身都是力氣,對於任何武力威脅它的迴應都肯定是武力回擊,小鬍子不會讓任何一個國家和政府影響他的大德意志夢想,不管有多大困難,多大阻礙,他都會帶領着德國向着他的理想衝鋒,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妥協的可能。

不過劉芾暫時還不打算向印度和西亞等英國殖民地派遣軍隊,如果那樣一來,歐洲大陸上的各種矛盾很可能因爲聯邦的動作而暫時停止,過早的引起英法對於聯邦的注意並不符合劉芾制定的戰略。只有等到英法兩國完全捲入了戰爭之後,南海聯邦纔會突然行動,讓英法抽不出手來干涉,這樣歐洲的戰爭不會因爲聯邦在亞洲的舉動而發生變化,能夠對聯邦造成威脅的,就只有美國了。

美國政府對於歐洲出現的亂象,既擔憂又無奈。現在美國國內的民衆和輿論都不支持政府去幹涉歐洲事務,就連西班牙內戰美國政府也採取了絕對中立的態度,不支持共和政府,也不支援國民軍。甚至對於美國國內一些人自願去參加“國際縱隊”支援西班牙共和政府,美國政府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看不見。

這個“國際縱隊”是共產國際發起,由全世界所有的共產主義者自發組織的準軍事類組織,它在西班牙內戰期間一共組織了7支縱隊,總人數超過了接近了4萬人,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參加了這個縱隊,其中還有很多著名的詩人、畫家、科學家,他們都在加入時發誓前往西班牙,拯救全人類的自由,而結果是超過了5000多人的縱隊戰士長眠在西班牙。

除了歐洲之外,還有一個令美國政府擔憂的國家,那就是南海聯邦。雖然美國人在亞洲的勢力已經基本被擠了出去,但是作爲一個經濟和軍事上都與自己不相上下的大國來說,南海聯邦還是成爲了美國最關注的對象,而美國政府也念念不忘亞洲這個龐大的市場,它不甘心就這樣失去亞洲,總想着能夠趁機返回來。

要想返回亞洲市場,就得在軍事壓制住南海聯邦,要想壓制住聯邦的軍事實力,就必須發展海軍,這是美國政府內部的統一思想。當初美國人與英國人共同設計了一個《華盛頓海軍條約》,用它來拖住聯邦海軍發展的速度,其最終目的還是要發展美國的自身實力,以便能夠追趕上南海聯邦海軍的腳步。

從那以後,美國通過各種手段與英國海軍展開了合作,在不引起英國恐慌的情況下,發展其自己的海軍勢力。與歷史有些不同的是,美國在二戰前部署在太平洋的海軍實力要更強大一些,不光有配備了戰列艦,而且還有3艘航空母艦,都是2萬多噸的中型航母,如果不是受限於《華盛頓海軍條約》,美國還會生產出來更多的航母和飛機。

在南R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和英法等國看到了聯邦飛機的強大戰鬥力和破壞力,並採取了各自的對策,就美國來說,他們一邊提高自己的飛機制造技術,一邊重點開發出來多種防空火炮,首先用來保衛美國本土和軍事基地的安全。

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6章 也算悲壯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110章 我是白人第28章 游擊隊有重炮?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58章 星君級飛機母艦第27章 大阪師團第22章 問題(三)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62章 巴頓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67章 核反應堆第117章 電視機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138章 不夜城第66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二)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9章 遇襲第90章 集結第11章 三國分贓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55章 反擊(二)第66章 重典第95章 大衛走了第53章 同行不同命第85章 野戰第43章 投降第29章 高歌猛進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81章 戰爭的準備第135章 大訂單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33章 國聯的“請求”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28章 游擊隊有重炮?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4章 橫掃第65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一)第10章 快速艦隊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4章 闖關第96章 如此相似第38章 辛亥革命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14章 本土防禦第1章 難題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17章 渾水摸魚第34章 襲擊與鎮壓第30章 拒不合作第22章 東海岸第100章 毒氣彈第36章 蘇德宣戰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83章 文化入侵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142章 車禍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56章 入侵美國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108章 新礦工第54章 仇恨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25章 新鮮的大黃魚第7章 日本種植園第28章 游擊隊有重炮?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28章 佔領澳新第100章 毒氣彈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8章 越亂越好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46章 民國(二)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79章 P38戰鬥機第81章 深入第42章 海南島(四)第68章 制度第28章 佔領澳新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
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6章 也算悲壯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110章 我是白人第28章 游擊隊有重炮?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58章 星君級飛機母艦第27章 大阪師團第22章 問題(三)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62章 巴頓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67章 核反應堆第117章 電視機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138章 不夜城第66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二)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9章 遇襲第90章 集結第11章 三國分贓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55章 反擊(二)第66章 重典第95章 大衛走了第53章 同行不同命第85章 野戰第43章 投降第29章 高歌猛進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81章 戰爭的準備第135章 大訂單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33章 國聯的“請求”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28章 游擊隊有重炮?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4章 橫掃第65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一)第10章 快速艦隊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4章 闖關第96章 如此相似第38章 辛亥革命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14章 本土防禦第1章 難題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17章 渾水摸魚第34章 襲擊與鎮壓第30章 拒不合作第22章 東海岸第100章 毒氣彈第36章 蘇德宣戰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83章 文化入侵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142章 車禍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56章 入侵美國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108章 新礦工第54章 仇恨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25章 新鮮的大黃魚第7章 日本種植園第28章 游擊隊有重炮?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28章 佔領澳新第100章 毒氣彈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8章 越亂越好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46章 民國(二)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79章 P38戰鬥機第81章 深入第42章 海南島(四)第68章 制度第28章 佔領澳新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