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誘餌(一)

而一個一個以小村莊摸樣出現的農業合作社也在棉蘭老島上四處開花,凡是在有大片可耕地的地區,都會出現這種由臺灣農民或者南洋華人出資建設的合作社,他們將土地購買下來,然後從臺灣的銀行貸款,召集附近的當地人湊成幾家、十幾家或者幾十家的各種規模的合作社,利用貸款購買農業機械和化肥農藥,採用新的種植方式,大片大片的進行糧食種植。

由於有了臺灣那些有着豐富機械化種植經驗的農民的指導,這些肥沃的農田裡,將會長出更多更好的果實。而那些合作社中的本地人,也將和這些臺灣人、南陽華人共同吃住在一起,並且在豐收之後,按照不同的比例,獲得自己的一份勞動報酬。

在這種同吃、同住、同分享的過程中,不同民族的人會逐漸互相瞭解並互相尊敬,隨着通婚數量的逐漸增多,十幾年或者幾十年以後,就再也沒有華人或者當地人的說法了,大家都是是一種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除了經濟開發了基礎建設,棉蘭老島上還新建了十幾所小學,凡是適齡兒童,都將進入學校中讀書受教育,而且費用由國家承擔,當然了,進入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學習漢語。

不管在哪裡,民族問題都是一個非常難處理的問題,搞不好就會動搖一個國家的根基,所以劉芾對這個問題非常重視,儘管作爲一個國家的特區,棉蘭老島上也將執行南海聯邦的一切法律,不過總是會有一些人不願意放棄自己民族的生活習慣或者牴觸外民族的接近。

對於這些人,劉芾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採取強硬措施了。當地駐軍會以各種名義,強行抓捕這些人和他們的家人,並按照當時的價格,收購他們家產,然後押送到安南三省,由當地政府給他們分散安排居住地,並按照當地人一樣看待。

而在安南三省由於同樣原因被抓捕的當地人,也會被用同樣的方式送到棉蘭老島上居住,俗話說:人離家賤,物離鄉貴。這些在家鄉地盤上可以折騰折騰的人物,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就全老實了,連語言都不通,他還能鼓動誰去反抗啊。

在這個方法實行起來之後,劉芾發現效果不錯,於是,找來司法部的人員,起草了一份制度,以後再臺灣犯下惡性刑事案的罪犯,也都將被送往安南三省和棉蘭老島服刑,哪裡等待他們的將是無窮無盡的伐木和無邊無際的雨林。

棉蘭老島上的形式一片大好,新成立的菲律賓政府統治下的其他幾座島嶼上的形勢也算不錯,由於前一段時間的獨立戰爭和大清洗運動,使得當地的人口銳減,所以統治起來,也算比較容易。

在南海聯邦的支持下,菲律賓羣島上也開始了類似於棉蘭老島的政府和重建工作,只不過由於南海聯邦不能直接插手,所以進度比棉蘭老島上稍微慢一點而已,但是這個有南海聯邦實際控制的菲律賓政府在對內的鎮壓上,卻比南海聯邦狠多了,那些對政府不滿的人,還別等你反抗,就直接被冠以各種罪名,斬首的斬首,吊死的吊死,槍斃算是最人道的了。

事情只要你想做,就永遠最不完,經歷了後世的磨練,劉芾對這個真理很清楚。在所以的事情上,他只負責畫定辦事的方向和最後的要求,至於中途的很多問題,那就交給那些官員們去辦理吧,這樣不僅能加強他們的辦事能力,也能讓劉芾省不少心。

一邊整理着國內的事務,劉芾還得爲南海聯邦在國際上的合法地位發愁,由於至今爲止,除了菲律賓政府宣佈承認南海聯邦之外,還沒有一個國家宣佈承認這個新建立的國家,所以,劉芾還得想辦法,而這個辦法最終就落到了正在挑戰歐洲列強的德國人身上。

自從有海倫娜秘密訪問德國,並促成了和德國的物資買賣協定之後,南海聯邦的各種物資,尤其是藥品、布匹、服裝和糧食都開始大量的通過海倫娜航運的貨船運往德國,部分緩解了德國人在物資上的壓力,再加上劉芾信守承諾,隨後就在遠東給了法國人背後一刀,現在德國的駐臺北領事館領事沒事就往外交部和總統府跑,要求南海聯邦繼續加大對德國的物資運輸。

不過,劉芾沒有答應德國人的要求,因爲現在南海聯邦還是中立國,雖然在一邊幫助英國人運送物資一邊又賣給德國人物資,但是這些東西都是明面上的,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南海聯邦和交戰雙方的往來程度都差不多,如果貿然加大對一方的支援,那麼就很可能被認定爲加入了另一方的陣營,或者親另一方,而這對南海聯邦的中立國地位,很是不利。

雖然美國人也在賣給雙方物資,設置直接出口武器彈藥,但是美國畢竟是美國啊,短時間內南海聯邦還無法和美國比國際地位和物資輸出量,這就叫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而且你還一點轍沒有。

現在,爲了南海聯邦能被國際上承認,劉芾打算冒一點險了。他先找來外交部的人員,讓他們去給各國領事放出一點風聲,就說南海聯邦準備出售一批潛艇,數量大概在50艘左右。

這個風聲以傳出去,沒兩天,外交部的門檻就被各國領事給踩塌了。在前來外交部詢問有關出售潛艇的事宜的各國領事中,不僅有協約國的英國、意大利、俄國,還有同盟國的德國、奧匈帝國和土耳其,最讓劉芾意外的是,美國領事居然帶着日本外務省官員也來了。

自從最後的兩艘戰列艦也被偷襲沉沒之後,日本人終於明白了,臺灣或者說現在的南海聯邦始終在盯着自己,你只要建,他就會來打,由於日本海軍在以前的多次海戰中,基本損失殆盡,所以,對於南海聯邦這種趕盡殺絕的手段,日本人無力招架。就算你把港口都封起來,把軍艦造好了,但是你總要出來吧,何況經過了十幾年的海上封鎖,日本已經不是原來歷史上那個亞洲小強了。

現在的日本列島上,經濟一片凋零,以前的支柱產業紡織業由於原料運不進來,產品也運不出去,基本都破產倒閉了。紡織業以倒閉,那些種植棉花、桑樹的農民和桑農們也跟着倒黴,再加上日本人口密集,耕地數量不足,除了失業這個問題之外,日本政府還得爲饑荒發愁。

雖然日本人在遼東還佔據着一片中國領土,但是由於處於俄國人和中國人的雙重包圍下,日本政府不能在哪裡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開發,況且遼東地區氣候寒冷,除了煤炭和礦產還比較豐富之外,哪裡產出的糧食,並不能緩解日本國內的糧荒。

近些年,日本從美國人哪裡買來了一些糧食和物資,才勉強把日子過了下去,但是這麼多人口,總不能全靠買糧食度日吧,正在日本政府束手無策的時候,突然有消息說南海聯邦要出售潛艇,雖然日本人的褲腰帶已經勒得很緊了,但是日本人相信,只要得到臺灣潛艇的樣品,那麼打日本帝國的海軍專家們,一定可以研究出剋制潛艇的辦法,而且日本人也可以用潛艇這個武器去攻擊南海聯邦的船隻,從而迫使南海聯邦於日本和談。

第14章 本土防禦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22章 水下幽靈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11章 養寇自重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22章 東海岸第77章 他的理想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79章 南美ABC第23章 世界輿論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22章 東海岸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46章 騷擾第34章 伏擊改追擊第118章 電視臺第22章 水下幽靈第48章 崩盤第61章 名不副實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16章 大衛回來了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52章 戰備(二)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75章 國防(三)第65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一)第11章 海戰第23章 世界輿論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149章 大搜捕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136章 眼紅第7章 爪哇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21章 問題(二)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29章 高歌猛進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17章 北歐亂第66章 聯邦缺鐵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9章 暈倒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77章 他的理想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62章 佈網(三)第53章 活話劇(一)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46章 民國(二)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71章 安南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91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五)第13章 登陸琉球第48章 臺灣空軍第40章 海南島(二)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36章 蘇德宣戰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145章 33號舞伴第35章 皇家海軍第70章 建國(二)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48章 崩盤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74章 巴巴羅薩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29章 民用航空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92章 杉杉健太第95章 大衛走了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41章 亂拳打蒙老師傅
第14章 本土防禦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22章 水下幽靈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11章 養寇自重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22章 東海岸第77章 他的理想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79章 南美ABC第23章 世界輿論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22章 東海岸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46章 騷擾第34章 伏擊改追擊第118章 電視臺第22章 水下幽靈第48章 崩盤第61章 名不副實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16章 大衛回來了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52章 戰備(二)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75章 國防(三)第65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一)第11章 海戰第23章 世界輿論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149章 大搜捕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136章 眼紅第7章 爪哇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21章 問題(二)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29章 高歌猛進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17章 北歐亂第66章 聯邦缺鐵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9章 暈倒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77章 他的理想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62章 佈網(三)第53章 活話劇(一)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46章 民國(二)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71章 安南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91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五)第13章 登陸琉球第48章 臺灣空軍第40章 海南島(二)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36章 蘇德宣戰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145章 33號舞伴第35章 皇家海軍第70章 建國(二)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48章 崩盤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74章 巴巴羅薩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29章 民用航空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92章 杉杉健太第95章 大衛走了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41章 亂拳打蒙老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