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移民潮

但是德國空軍竟然被英國空軍擋住了,更讓斯大林擔憂的是德國停止了登陸英國的準備,而那些精銳的德國陸軍開始回國休整或者乾脆調到了東線來,如果此時德國把目標對準了蘇聯,斯大林不敢肯定目前紅軍中那些缺乏訓練和指揮的新戰士們可以用對黨和自己的忠誠擋住德國人的坦克,況且這些戰士的裝備還不足。

想到這裡,斯大林不僅想起了當初丘吉爾提出的那個條件,即英美蘇三國聯手來面對歐洲的戰局,目前看來,這個建議並不是一個糟糕的主意,至少可以作爲蘇聯的一種選擇,不過從內心裡,斯大林非常不信任那個矮胖子,它幾乎把全歐洲都出賣給了德國人,現在和他聯手,他會不會再把蘇聯也賣了,這可真不好說。

對於美國政府的態度,斯大林還是願意認真考慮一下的,不管怎麼說,至少美國在一戰中展現出來了一定的實力,而且在戰後也沒有紅着眼去瓜分歐洲的利益,而且還提倡建立了國聯這個超越了國家的協調機構,雖然國聯最終被英法所控制,但是美國對於歐洲還是有很大貢獻的。

雖然美國政府也不喜歡蘇聯政府,但在巨大的威脅面前,斯大林也可以先不去考慮什麼政治體制問題,國家的安全比什麼都重要,沒有了國家,你就是先進的火星體制也是白扯。想通了這一切之後,斯大林叫來了秘書。讓他向蘇聯駐美國大使發出指令,先讓大使去試探試探美國人的口風,再決定是否加入這個聯盟。

與德國人在歐洲的受挫相比,劉芾的南海聯邦在澳洲和新西蘭的進展可畏是一帆風順。隨着源源不斷從聯邦開來的海輪,一波又一波的聯邦士兵登上了澳洲大陸,目前在這塊大陸上南海聯邦總共投入了8個師20萬左右的兵力,其中4個是主力師,其他4個都是組建不久的後備師,他們將配合主力師對澳洲大陸和新西蘭等地進行初步的清剿和佔領工作。

隨着這些澳洲軍隊而來的,還有大量的南海聯邦移民和聯邦的商業組織。目前在聯邦國內居民對向新領地中移民已經不在有任何牴觸情緒了。通過前幾次的經驗教訓總結。聯邦居民已經把這種移民行動當成了聯邦政府給與的一種福利待遇,現在已經不是聯邦政府要求大家去新領土開拓,而是聯邦居民主動要求去新領土生活了。

爲什麼聯邦居民會產生這樣大的思想變化呢?其原因不外乎一個,那就是利益。無利不起早。這是我們祖先很多年前就總結出來的一個真理。人的趨利避害心理不管是那個民族那個國家都是一樣的。聯邦居民之所以願意去那些剛剛被佔領。還存在着一定生命危險的土地上去生活,說來說去還是因爲那裡有很大的利益可以獲得,要不誰願意去哪裡送死啊。

南海聯邦自從建國以來。一共進行過3次大規模向新領地遷移本國居民的行動,一次是在剛剛建國的時候,聯邦從臺灣島和安南三省向菲律賓羣島進行過大規模移民;第二次是在佔領了荷屬東印度羣島之後,又從臺灣、安南三省和菲律賓羣島向蘇門答臘島、蘇拉威西島等地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最後一次就是聯邦遷移首都,從臺灣島向其他聯邦領土進行了大規模移民。

在這三次大規模移民中,聯邦居民最開始還是被動和不願意離開自己故鄉的,當時聯邦政府一邊採取各種鼓勵優惠政策,一邊還不得不採用政府強令措施;但是那些換到了新環境中生活的聯邦居民大多數都獲得了成功,他們利用政府給與的優惠政策在當地開墾荒地或者做各種小生意,充分利用了地域的差距和比別人多一些的見識,爲自己和家庭掙出了一份家當。

有了這些成功的例子,在第二次大移民的時候,聯邦政府的宣傳工作就容易了一些,很多在家鄉或者原地區生活的並不太如意的人紛紛報名加入了這個換取新環境的機會,然後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又都發家致富了,甚至有些人藉此機會成爲了聯邦的大商人,更加鼓勵了那些不安於現狀的人。

在第三次大移民中,很多年輕一代的臺灣居民都選擇了跟隨聯邦政府一起遷往新的首都,而且他們在新的地方找到了更好的發展空間,藉着聯邦大規模建設加裡曼丹島的機會,很多搬遷而來的臺灣居民尤其是華人都找到了發財的機會,從而使加裡曼丹島上出現了一大批依靠建築行業發家的華人地產商。

從那之後,大規模移民,尤其是遷移到一個嶄新的未開發環境中去,成爲了聯邦政府的一項新福利,這個名額不需要在強加給各級政府,而是成了很多人擠破腦袋都求不來的好東西。聯邦政府也隨行就市,不再什麼人想去就去了,而是專門優先給那些爲聯邦貢獻過自己生命的退伍軍人家屬、教師家屬、科研人員家屬機會,剩下的纔是從社會自願報名隨即抽取,而聯邦政府官員的家屬則不許進行移民名單中去,除非你辭去職務。

第一批被獲准前往澳洲居住的大概有5萬人左右,他們全都是退伍軍人及其家屬,他們將被安排在墨爾本、堪培拉、布里斯班、悉尼等城市中,全部在澳洲東海岸和東南海岸的大城市中,與原有的澳洲居民混居在一起,並且被允許擁有槍支以保衛自己的安全。

對於原本就居住在澳洲的白人居民,聯邦政府允許他們自願選擇留在這裡或者前往其他國家,但是所有放棄澳洲居住權的人,都只能攜帶少部分現金和物品,其餘財產將被聯邦政府沒收並拍賣,所有對現有財物進行破壞銷燬的人,都將被視爲敵人。

在聯邦政府宣佈了聯邦法律和民族政策之後,只有大約70萬左右的原澳洲居民選擇了乘船離開這塊土地,大部分原澳洲居民都選擇了留下,其實這也不是說明聯邦法律就如何如何好,而且他們捨不得自己在澳洲的家產,與其跑到其他國家去從頭開始,還不如在這裡繼續生活下去,反正聯邦法律中也承認個人財產不受侵犯,那就先留下來看看再說吧。

另一個因素就是目前歐洲也在打仗,大家能選擇的國家實在是不多,並不是每個人都瞭解美國或者加大拿,選擇離開的人中大部分都是在美洲或者歐洲有財產的富人,或者是那些強烈敵視亞裔人的白人至上主義者,對於這些人聯邦政府正巴不得他們趕緊滾蛋,少留在這裡給政府添麻煩。

雖然目前整個澳洲和新西蘭以及周圍的羣島都被聯邦政府所控制,但是這幾十萬聯邦軍隊和移民遠遠達不到鋪滿整個澳洲大陸和新西蘭島的數量,在很多偏遠或者內陸地區,還有一部分原住民和原澳洲白人並不瞭解聯邦政府的新政策和新規定,致使一些小的衝突事件還是不斷的發生,這些問題只能由聯邦軍隊來處理了,殺人是不可避免的,至於誰有理誰沒理也來不及仔細分析,全憑你趕上的軍人講不講理了。

按照聯邦政府的規劃,到1941年初,聯邦將從本土向澳洲和新西蘭遷移至少200萬人口,他們大多數是來自呂宋省、三寶壟省、宿務省、安南省、安北省這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由於這裡被聯邦佔領的時間比較長,發展的也比較快,所以這些省份的人口增長速度也很快,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比其他地區都要大一些,這些移民的遷出不僅可以解決澳洲開發問題,還能緩解一些當地的就業難和城市比較擁擠、物價房價升高的問題。(未完待續……)

第65章 深挖第99章 北美絞肉機第37章 有點緊張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143章 車禍(二)第15章 機羣第16章 大衛回來了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86章 險勝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3章 第一山地旅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20章 按兵不動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79章 P38戰鬥機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74章 皇帝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35章 獨立起義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135章 大訂單第147章 危險且**的一夜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22章 水下幽靈第58章 “潑婦”第66章 聯邦缺鐵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6章 抓苦力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11章 三國分贓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9章 暈倒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84章 得手第18章 西線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16章 戰略轟炸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21章 夜戰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20章 問題第24章 賭約第149章 大搜捕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17章 渾水摸魚第38章 水陸並進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93章 真實的潛艇兵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16章 戰略轟炸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51章 戰備(一)第36章 摩拳擦掌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6章 抓苦力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26章 中斷的訪問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57章 波及亞洲第81章 戰爭的準備
第65章 深挖第99章 北美絞肉機第37章 有點緊張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143章 車禍(二)第15章 機羣第16章 大衛回來了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86章 險勝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3章 第一山地旅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20章 按兵不動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79章 P38戰鬥機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74章 皇帝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35章 獨立起義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135章 大訂單第147章 危險且**的一夜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22章 水下幽靈第58章 “潑婦”第66章 聯邦缺鐵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6章 抓苦力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11章 三國分贓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9章 暈倒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84章 得手第18章 西線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16章 戰略轟炸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21章 夜戰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20章 問題第24章 賭約第149章 大搜捕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17章 渾水摸魚第38章 水陸並進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93章 真實的潛艇兵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16章 戰略轟炸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51章 戰備(一)第36章 摩拳擦掌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6章 抓苦力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26章 中斷的訪問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57章 波及亞洲第81章 戰爭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