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

這種孤立主義情緒隨着美國經濟的復甦在美國國內越來越有市場,在1936年初,《紐約時報》曾經在全美國做了一個抽樣調查,題目是關於如果歐洲或者亞洲再次發生大戰,美國是否應該參戰。而調查的結果非常的一邊倒,有超過96%的美國民衆反對美國參戰,他們認爲與其用美國年輕人的生命去開拓美國的海外市場,遠不如用美元去開拓划得來,至於說要爲美國人民開拓未來的生存空間的說辭,隨便一個美國人就會啐你一臉:我們美國大陸上還有N多的無人區和森林,自己家裡都住不滿人,開闢你奶奶個熊的空間!

美國人民的這種想法,嚴重的影響到了美國政府的對外決策,就算是羅斯福這樣的優秀領導人,也無法在美國這種政治體制下去違背全民的意志。儘管在羅斯福政府中包括羅斯福本人都對未來的局勢憂心忡忡,但是這時的民主法制卻恰恰成了他們的絆腳石。

羅斯福政府所擔心的並不是歐洲局勢,哪裡有英國的那些長袖善舞的政客們在斡旋,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而且歐洲就算是發生了戰爭,對於美國、準確的說對於美國的大資本家們並不是什麼壞事。

別忘了美國是如何超越了英國成爲世界強國的,那還不是在一戰中趁機向歐洲交戰雙方賣了好幾年的物資裝備,然後在最關鍵的時刻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一舉成爲了戰爭的最終獲益者。如果沒有那個該死的南海聯邦也跟着湊熱鬧的話,美國還會賺的更多。

說起南海聯邦。這纔是美國政府最爲擔心的一個國家。從雙方在一戰之後撕破臉之後,美國在亞洲的勢力就被南海聯邦一點一點的清除乾淨了。最近的一次是南海聯邦利用經濟危機爆發的時機,與中華民國政府突然間打得火熱,不僅歸還了臺灣島的主權,還在上面弄了一個什麼經濟特區。

南海聯邦依靠着這個經濟特區,採用合資或者獨資的方式,把聯邦的商品賣得滿中國都是。採用了聯邦的技術和設備,再加上中國的極度便宜的勞動力。從這個經濟特區所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僅在質量上不次於歐美國家,還在價格上遠遠低於歐美國家的同類商品。

再加上南海聯邦和中國這兩個國家的民族同一性上又非常接近,所以在文化、習慣上,由南海聯邦所設計生產出來的產品就遠遠要比西方人設計生產出來的產品更和中國人的口味,光從文字商標上看,聯邦的商品就可以說是中國的商品。更有親切感。

這幾種優勢集中起來的最終體現,就是歐美各國在中國大陸原本就被南海聯邦擠佔得沒有多少的市場份額瞬間就損失殆盡,那些漂洋過海遠道而來的歐美產品除了堆積在碼頭倉庫裡發黴之外,賣破爛都沒人要。

在中國和東亞僅存的一些歐美商人和公司,在1933年之前就完全退出了東亞和中國市場,目前在這裡能夠和南海聯邦稍微競爭一下的。也就是印度和蘇聯了,而且這兩個國家也都是仗着靠近中國邊境,而且那裡的交通狀況非常糟糕,才阻止了那些合資商品的大規模進入。

不過這種情況也維持不了多久了,有了經濟特區的資金支持。民國政府已經開始在全國範圍內修建鐵路網,隨着鐵軌的鋪設。合資商品就會進入那些邊遠山區和邊境地區,到時候的結果不用猜也是一邊倒的結局。

更讓美國政府乃至西方政府頭疼的是,南海聯邦除了在經濟上獨霸東南亞之外,還在政治上大力排除西方勢力。它先是打垮了由英法美等國支持的R本,併成功的把R本分割成了2個事實上獨立的國家,讓西方政權根本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有力的落腳點來向這一地區進行滲透。

然後,南海聯邦又利用英國急於遏制蘇聯和法國的機會,強拉着中華民國政府和英國政府坐在一起,把原本由英國控制的中國海關關稅給收歸了中華民國,這樣一來,中華民國政府就全面倒向了南海聯邦,西方政權在這裡唯一的存在感和話語權也沒有了。

現在歐美各國在東南亞唯一還能保留的就是各國的租界和在租界中的治外法權了,但是隨着各國在此的經濟利益的減少,租界裡已經沒有什麼外國公司的存在了,租界的地價一落千丈,除了少數的各國僑民和使領館在此落腳,大多數租界都逐漸變成了鬼城,就算是中華民國政府不提出廢除租界,各國政府在這裡也沒有任何利益可以訴求了,反倒成了各國政府的一個包袱,因爲維持租界治安和駐軍都是要花錢的。

眼看着南海聯邦把東、南亞洲慢慢的收入囊中,經營成了鐵板一塊,美國政府和部分美國財團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任何牽涉到干預別國或者有可能引發戰爭的決議無一例外的都會在國會被否決,而提出這個決議的人或者團體,也會被美國國內的各大報紙罵得狗血淋頭。這還不是最壞的結果,因爲到了議員、州長的競選季,當初曾經提出過這種提案的個人或者團體還會因爲曾經的這種政治傾向而損失大部分選票,美國人民用實際行動警告了那些不安分的好戰份子:咱們老百姓雖然沒權利管住你的思想,但是有權利不給你Y的投票,我看你當不上議員,當不上州長,你去哪裡再得瑟去。

總之,美國政府被經歷了一戰又經歷了大蕭條的飽嘗了苦難的美國人民給綁架了,他們除了能夠在南美洲再展現一下這個世界強國的風範之外,其他的世界事務就別找美國政府了,現在它就像一個極端怕媳婦的男人,你約他晚上出去吃個飯喝個酒,那不是在關照他,而是在害他,因爲他需要向媳婦彙報自己的動向,下班不按時回家過自己的小日子,還敢出去喝大酒,這是回家跪CPU的節奏。

除了英法美這些老牌的強國,劉芾還關注着另外的3個國家,他們就是德國、蘇聯和異色列。

關注德國和異色列,那應該是劉芾的本質工作,因爲南海聯邦在這兩個國家中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他還指望着這兩個國家在未來的戰爭中成爲南海聯邦的最大助力呢。但是蘇聯有什麼可關注的呢?從地理位置上,雙方的關係上,這時的蘇聯和南海聯邦基本挨不上邊,既遠又偏還沒共同語言。

自從紅色革命之後,蘇聯爲了鞏固其革命成果,抵禦來自西方的干涉,它在歐洲開始收縮其勢力範圍。在成功的挫敗了國內武裝和協約國的武裝干涉之後,蘇聯也受到了不小的傷害,其中以喪失的部分俄國時期的領土爲最。

在列寧去世,斯大林掌權之後,蘇聯開始動用了全部的精力開始國內建設,並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在1936年,蘇聯的工業生產總值已經和德國不相上下,但是在國內的人民生活水平上,還明顯低於歐洲各國。

當希特勒上臺之後,德國也迅速崛起,由於蘇德兩國領土接壤,斯大林不得不重新審視蘇聯與德國之間的外交政策,因爲希特勒所領導的德國唯一政黨國社黨是個反共產主義的黨,所以從根本上來講,蘇聯與德國之間肯定會有衝突。

第7章 爪哇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81章 戰爭的準備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36章 摩拳擦掌第16章 英法德宣戰第33章 挑事專家第37章 故人來訪第2章 登陸難第65章 深挖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42章 登陸第49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62章 佈網(三)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22章 進攻澳洲第66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二)第50章 聖迭戈第5章 上當了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91章 對壘第24章 冰箱第137章 標準的力量第108章 新礦工第70章 建國(二)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17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34章 暗度陳倉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22章 坦克第80章 甩賣潛艇第50章 聖迭戈第38章 珍珠港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57章 波及亞洲第27章 大阪師團第73章 誘餌(二)第63章 取證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62章 巴頓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135章 大訂單第25章 夫人外交第29章 勢均力敵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29章 勢均力敵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38章 水陸並進第34章 偷襲成功第36章 賭贏了第6章 戰爭擴大第55章 看戲的都是傻子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23章 世界輿論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150章 國家科研基地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89章 轟炸中部城市第145章 33號舞伴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30章 日本沉沒第64章 計劃破產第62章 佈網(三)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71章 戰略轟炸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25章 新鮮的大黃魚第39章 海南島(一)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45章 民國(一)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65章 深挖第35章 獨立起義第51章 戰備(一)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81章 深入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64章 計劃破產第92章 杉杉健太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46章 騷擾第70章 建國(二)第17章 渾水摸魚第78章 撒達母炮第91章 對壘第8章 哭泣的爪哇島(一)第53章 同行不同命
第7章 爪哇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81章 戰爭的準備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36章 摩拳擦掌第16章 英法德宣戰第33章 挑事專家第37章 故人來訪第2章 登陸難第65章 深挖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42章 登陸第49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62章 佈網(三)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22章 進攻澳洲第66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二)第50章 聖迭戈第5章 上當了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91章 對壘第24章 冰箱第137章 標準的力量第108章 新礦工第70章 建國(二)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17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34章 暗度陳倉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22章 坦克第80章 甩賣潛艇第50章 聖迭戈第38章 珍珠港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57章 波及亞洲第27章 大阪師團第73章 誘餌(二)第63章 取證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62章 巴頓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135章 大訂單第25章 夫人外交第29章 勢均力敵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29章 勢均力敵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38章 水陸並進第34章 偷襲成功第36章 賭贏了第6章 戰爭擴大第55章 看戲的都是傻子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23章 世界輿論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150章 國家科研基地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89章 轟炸中部城市第145章 33號舞伴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30章 日本沉沒第64章 計劃破產第62章 佈網(三)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71章 戰略轟炸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25章 新鮮的大黃魚第39章 海南島(一)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45章 民國(一)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65章 深挖第35章 獨立起義第51章 戰備(一)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81章 深入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64章 計劃破產第92章 杉杉健太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46章 騷擾第70章 建國(二)第17章 渾水摸魚第78章 撒達母炮第91章 對壘第8章 哭泣的爪哇島(一)第53章 同行不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