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未雨綢繆

1928年8月14日,在南海聯邦的首都向陽市總統府裡,聚集了20多名膚色各異,國家各異的人,他們大多是中老年人,最年輕的也得40歲往上,大家坐在總統府的大會議桌旁,神色都比較凝重,有的低頭在桌面上翻動着厚厚的資料,有的咬着鋼筆、揉着太陽穴,在苦思着什麼。

這是劉芾秘密召開的一個經濟問題研究會,在座的除了聯邦幾位主要的經濟學家和銀行行長、財政部部長、商務部部長之外,就是大衛的經濟顧問團隊和猶太人派來的經濟專家,這些人在一起已經足足開了3天的會議,終於從各方面的數據中,認定了這次的經濟危機很可能會爆發。

同劉芾在記憶中的一知半解吻合的是,這些專家們也都一致認爲,德國是這次經濟危機爆發的一個主要源頭,其次就是英國和美國。德國的主要問題就是戰爭債務問題,龐大的數額已經壓得德國政府接近崩潰,而英法等國卻爲了保護自己國內的工業不接受德國用工業產品償還債務,這使得德國的工廠大量停工,失業率逐漸增高;

英國的主要問題就是在戰後失血過多,但是它還要維持它在全世界範圍內的衆多殖民地的統治,而在這段時間裡,各個殖民地都受到了蘇聯的影響,爆發了一波又一波的獨立和革命運動,這讓英國政府不斷的失血,無法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恢復國內經濟上。

美國的主要問題其實是它政府制定的經濟政策有問題。在柯立芝上臺之後,這位總統和他的財政部長安德魯.w.梅隆一直致力於減稅和縮小政府規模上,對於經濟問題,這位美國總統主張政府儘可能少的去幹涉,所有的經濟問題都應該讓商人們去通過自有貿易來自行解決,結果這種政策雖然推動了美國的工業化進程,但是在金融監管上就出現了很大的漏洞,致使美國股市的投機行爲日漸嚴重。

另外爲了防止德國倒向蘇聯,美國在德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以幫助德國恢復經濟,但是這些投資缺因爲法國對德國的仇恨而無法獲得效果。這樣一來。美國購買的德國國債和大額投資就有可能成爲一筆筆爛帳,這也讓美國的股市充滿了危險。

最終,還有一個罪魁禍首,就是南海聯邦。在一戰中。南海聯邦獲取的經濟利益甚至比美國還多。大量的船隻、紡織品、藥品、糧食、木材訂單讓聯邦有了充足的財力來發展自己的經濟。但是在戰後。聯邦政府不僅沒有幫助歐洲各國緩解經濟困境,反而通過各種工業產品來進一步擠佔歐洲的市場,更加重了歐洲各國的經濟負擔。

雖然知道了經濟危機的起因。但是在座的這些人包括劉芾都沒有辦法去阻止這次危機的爆發,因爲誰也不能把這些國家都叫到一起,然後聽從統一調度,去共同努力化解這次危機,所以這次危機是無法避免的,目前只能是想辦法讓聯邦、異色列和大衛、施耐德等相關國家和公司在這次危機中儘量減少損失,至於其他國家,對不起了,真顧不過來。

相比較起來,異色列的危機最小,因爲它還處於建設階段,基本都是花錢買商品,還顧不上出口貿易啥的,所以這場危機對它來講,反倒是個好事,因爲物價便宜了。

與異色列相比,南海聯邦的危機也不是最大,因爲聯邦的經濟比較獨立,而且它位於亞洲,不僅國內有比較不錯的消費市場,在它的身邊還有另一個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雖然目前中國的內戰還沒有結束,整個國內的消費水平也不是很高,但是架不住中國人多啊,幾億人的市場,稍微培養一下,就夠聯邦吃喝不盡的,所以說聯邦雖然有危機,但離致命還遠,只限於造船、電子、汽車等少數行業受到的波及比較大。

而大衛的電器集團和施耐德的能源集團所受到的衝擊就要大很多了,首先他們的公司發展重點都在美國,而美國將會成爲這次金融危機的重災區,其次,他們經營的產業都是比較容易受到衝擊的行業,電器、汽車屬於高消費,飯都快吃不上了,誰還去買電視冰箱啊;石油產品屬於能源,工廠停工倒閉,汽車銷量下降,那就意味着需要能源的少了。

這一大堆經濟學家們很快就爲異色列和南海聯邦制定好了未來應付經濟危機的對策,無非就是降低聯邦經濟發展的速度,尤其是工業方面,然後把出口目標從以歐美爲重點開始向亞洲轉移。

但是在爲大衛和施耐德這兩個大集團出謀劃策的時候,卻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難。大家想破了腦袋也沒能想出一個能讓這兩個集團在經濟危機中全身而退的辦法,最終只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他們要從現在開始收縮自己的業務,開始減產或者停產,解僱一部分員工,只保留住一部分核心業務。雖然這種方法有些自宮的意思,但是與其等到經濟危機爆發之後再調整不如提前就開始慢慢過渡,這樣的損失還要小一些。

對於這個結果大衛也無可奈何,既然這些專家們都開出了藥方,其中還有他自己集團中的經濟學家在座,這個藥方的成色就不用懷疑了,剩下的就是照方抓藥,按時服用。看到大衛那一臉的不甘心,劉芾強壓了半天,終於還是忍住了自己本來要提出來的一個提議:在這場經濟危機中能不能利用股市在牟利。

在後世中,劉芾見過很多人爲造成的經濟危機,有很多人和機構都被捲入了其中,甚至國家都損失慘重,但是還有一部分人正是利用這些危機,賺取了極大的利潤。不過劉芾最終還是忍住了沒說,因爲他本身並不瞭解這些金融技巧,在這種時候,如果大衛一意孤行的去股票市場中撈取好處,成功與否,都沒有什麼好處。

如果大衛成功了,那麼大衛就會成爲美國金融界甚至美國政府的敵人,那麼以後大衛在美國的業務發展就會收到很大的限制,搞不好還要牽連到其他人的頭上,如果引起了美國政府的敵意和重視,大衛和劉芾不管如何去掩飾,他們之間的關係總是有跡可循的。

如果大衛不成功,平白損失了更多的資金,更是一點意義都沒有,劉芾深知大衛的脾氣,在這種時候,只要給大衛一個能夠減少他損失的可能性,他就很可能去全力以赴的爭取,說白了,他就是一個只能佔便宜不能吃虧的雞賊。

至於其他人包括猶太人會不會在這場經濟危機中牟取暴利,那就不是劉芾需要關心的了,如果不是擔心大衛和施耐德的公司會遭受滅頂之災,劉芾甚至不想去幹涉這次經濟危機,他想看一看在聯邦政府的控制下,聯邦的經濟實力到底有多強,經不經的起大風大浪的衝擊,因爲按照常理來說,東南亞這邊還不算是重災區,適當的受點折磨不光對人有好處,對一個機構或者一個政府都是必要的。

但是大衛和施耐德的集團對於聯邦的發展來說還是挺必須的,目前劉芾的個人產業早已經不再是聯邦的唯一經濟來源了,雖然聯邦國內還沒有發展出來像安德魯電器這樣的世界級跨國集團公司,但是聯邦產品在大部分品牌都已經走出了國門,經過了市場的認可,聯邦的出口貿易已經成熟了。(未完待續……)

第92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六)第54章 活話劇(二)第8章 越亂越好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12章 西部大開發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23章 世界輿論第46章 騷擾第86章 險勝第80章 攻心戰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40章 空襲新加坡港(五)第17章 渾水摸魚第45章 民國(一)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64章 登陸越南(六)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68章 潰敗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94章 榜樣第92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六)第19章 藍飄帶獎第5章 上當了第44章 英國支援艦隊第14章 裝病第62章 佈網(三)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67章 核反應堆第68章 潰敗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62章 佈網(三)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6章 戰爭擴大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7章 吃虧是福第32章 奧運會第8章 備戰第17章 工業基地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61章 坦克和雷達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73章 國防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48章 臺灣空軍第88章 增兵第54章 仇恨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41章 海南島(三)第4章 德奧統一第66章 重典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14章 西部大開發(三)第45章 民國(一)第2章 以戰代練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37章 有點緊張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9章 暈倒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55章 反擊(二)第76章 海軍條約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57章 波及亞洲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120章 羅德島第28章 佔領澳新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68章 絕密單位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38章 珍珠港第92章 杉杉健太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53章 活話劇(一)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11章 養寇自重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17章 工業基地
第92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六)第54章 活話劇(二)第8章 越亂越好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12章 西部大開發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23章 世界輿論第46章 騷擾第86章 險勝第80章 攻心戰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40章 空襲新加坡港(五)第17章 渾水摸魚第45章 民國(一)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64章 登陸越南(六)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68章 潰敗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94章 榜樣第92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六)第19章 藍飄帶獎第5章 上當了第44章 英國支援艦隊第14章 裝病第62章 佈網(三)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67章 核反應堆第68章 潰敗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62章 佈網(三)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6章 戰爭擴大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7章 吃虧是福第32章 奧運會第8章 備戰第17章 工業基地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61章 坦克和雷達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73章 國防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48章 臺灣空軍第88章 增兵第54章 仇恨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41章 海南島(三)第4章 德奧統一第66章 重典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14章 西部大開發(三)第45章 民國(一)第2章 以戰代練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37章 有點緊張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12章 談判和女友第9章 暈倒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55章 反擊(二)第76章 海軍條約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57章 波及亞洲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120章 羅德島第28章 佔領澳新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68章 絕密單位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38章 珍珠港第92章 杉杉健太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53章 活話劇(一)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11章 養寇自重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17章 工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