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

1918年底到1919年初,流感終於在多國同時爆發了,由於在歐洲有上百萬的美國士兵在陸續回國,遠隔大洋的美國也變成了流感的高發區,離美國很近的南美洲自然也無法避免;而歐洲作爲流感的爆發地區,基本所有國家都被感染,以俄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和英國感染人數爲最多;在亞洲,感染人數最多且死亡率最高的是印度,而其他亞洲國家,雖然也感染了很多人,但是死亡率很低,好像這個種流感病毒對亞洲人,尤其是東亞人的作用不是很大。

而在全世界範圍內,感染流感最少的國家就是南海聯邦,由於聯邦政府建立了嚴格的入境檢疫制度,使得大部分感染了病毒的患者都被集中到了各個港口的隔離營中,而且隨着板藍根和口罩的逐漸普及,再加上聯邦政府不惜餘力的宣傳工作,凡是被發現疑似有感染症狀的病患都被提前送到了各個醫院裡隔離起來,所以一直到1919年春天,聯邦的感染人數只有1萬多人,而死亡人數只有100多人,大多數還是老人和兒童,那些年輕的患者由於使用了青黴素,絕大部分的併發症都得到了控制。

在被青黴素治好的人中,不僅有聯邦的居民,還有因爲各種原因入境聯邦的外國人,青黴素這種神藥,藉着這些人的嘴,很快就傳遍了世界各地。而南海聯邦控制流感爆發的很多手段,也逐漸被各國所瞭解,並且實行起來,對於從世界範圍內控制疫情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由於南海聯邦暫時成了一片相對而言的淨土,世界上很多富商和政客,都親自或者把他們的家人親屬想辦法弄進聯邦來短期居住,從1918年底到1919年春,從世界各國來聯邦旅遊、探親、投資、訪問的外國人就達到了200多萬人次,由於臺北、臺中和臺南三省的出入境管控及其嚴格,所以除了在初期有部分外國人進入了這三個省之外,剩下的人都選擇了管控相對寬鬆一些的安南、呂宋、三寶顏、宿務等省入境,而蘇門答臘島和加裡曼丹島上的入境人數卻很少,因爲那裡離黑死病爆發的爪哇島有點近,人們雖然要躲避流感,但是更不願意去接觸黑死病。

大量涌入聯邦的外國人,雖然給聯邦衛生服務部的檢疫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但是也給聯邦各地帶來了更多的收入和工作崗位。這些外國人中,尤其是後期的大部分人,都是選擇的投資項目而進入聯邦的,因爲他們在聯邦一沒熟人,二沒關係,都是跟着躲避流感的風潮臨時決定去聯邦短期居住的,但是聯邦政府對於檢疫隔離非常嚴格,沒有正當理由是拒絕入境的,所以他們都選擇了在當地隨意投資一些工廠、礦山、商業或者任何一個項目,這樣就有了正當的理由,進入聯邦的境內,並可以正常居住。

有了這些人的投資和消費,極大的帶動了聯邦各省的民間經濟活力,尤其以安南三省和菲律賓三省最爲明顯。那些本來打算投一點資當買門票的富商們,在來到當地之後,用他們非常敏銳的商業嗅覺,很快就感覺到了自己的門票錢不算白花,因爲當地確實是一個值得投資的好地方。

不管是安南、安中省,還是呂宋、宿務和三寶顏省,都有自己非常好的特產,香料、麻織品、稻米、橡膠、糖,這些東西雖然聽着不起眼,但是作爲日常用品,消耗量非常大,而這些省份的土壤、氣候都非常適合大規模種植這些農作物,再加上聯邦政府這幾年正在這些省份玩命的修建各種公路、鐵路、碼頭、河道、發電廠、醫院、學校等基礎設施,利用當地非常廉價的勞動力來開辦種植園、加工廠等都是很樂觀的投資。

另外,由於一戰的原因,聯邦承接了大量的船舶製造訂單,經過了幾年的鍛鍊,現在南海聯邦中除了基隆、刺桐、花蓮、金蘭灣、馬尼拉、海防等六座大型海軍造船廠之外,還有幾十家大中型民間投資的造船廠的造船水平也都處於了世界前列,由於聯邦海軍造船廠把很多造船工藝和設備上的技術都轉讓給了這些私人造船廠,就使得它們在國際船舶行業的競爭中,也能佔據一席之地。而投資這些民用造船廠,也是這些外國富商們的很好選擇,隨着戰爭的結束,世界貿易活動肯定會再次興起,而船舶還是這個時代最主要的遠途運輸工具。

除了船舶工業之外,在聯邦正在興起一種新型的產業,那就是航空業。在幾年前,聯邦就在臺南成立了第一傢俬人的航空運輸公司,這家公司名義上是由一位當地富翁投資成立的,其實也是劉芾的手筆,在當時,能夠看到航空業未來的人還真不好找,而願意投入大筆資金,用很原始的飛機開展客運和貨運業務的人,更是無處可尋。

在那位站在前臺當木偶的富翁註冊成立這家航空公司的時候,他已經成了臺灣三省商界中的一個笑話,所有商人都在譏笑他的無知,因爲當時能載客的飛機最多隻能載客10多個人,或者運輸一千多斤的貨物,而飛機的採購和維護費用、燃料費用、飛行員的高額工資都讓這種運輸方式顯得不太合算,而更高的機場、跑道建設維護費用,就讓這種運輸方式基本成了賠本買賣,至少在當時的人看來,想要靠飛機運輸盈利,5年之內是看不到希望的。

不過這次,這些商人們都看走眼了,航空運輸業會在一戰之後,得到飛速發展,而等到大家都看出這個產業的發展勢頭的時候,劉芾的聯邦航空早已經佔據了有利地形,憑藉着先期投入建設的機場和跑道還有完備的航線和熟練的飛行員隊伍,聯邦航空公司會成爲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航空公司。

不過,在航空業也成爲了這些避難富商們的投資目標之後,劉芾又把他的航空稱霸計劃稍微改了改,不再是由自己獨資了,而是吸納了很多資金,成立了一個名叫“聯合航空公司”的跨國公司,總部設在西貢市。

劉芾利用這些新的投資,計劃在2年之內,在印度、波斯、土耳其、意大利、法國、英國、德國修建飛機場和配套設施,然後利用聯邦飛機研究所新研製出來的大型運輸機,開闢一條從南亞通往歐洲的航線,正式開展全球航空運輸。

說道航空運輸,就不得不說下這個時代的飛機性能。從1914年一戰開打,飛機就作爲一種輔助兵器,加入了戰爭,但是在最初,這種外形醜陋,全是用木架子和帆布製造的傢伙,並沒有引起各國軍隊的注意,只是把它當做偵查和火炮射擊觀察哨的用途。

隨着戰爭的進行,飛機的功能逐漸被各國開發出來,先是裝上一挺機槍去攻擊對方的火炮觀測氣球,再就是互相攻擊對方飛機,最後發展到裝上各種炮彈去轟炸對方陣地。經過很短時間的研究和探索,飛機在戰爭後期,終於成爲了一種非常犀利的武器,並被多國列爲一個單獨的新兵種。

在軍用飛機方面,德國人要領先一步,從最先進的齊柏林.施肯塔R.Ⅳ重型轟炸機,到早期的哥達式型轟炸機,載彈量從2000公斤到500公斤不等,再加上一戰最成功的福克E型戰鬥機,德國人再次在機械方面展現了他們的天賦。

而英國人雖然起步較晚,但是依靠着自身龐大的殖民地資源和後期美國人的援助,也成功的研製出了像德哈維蘭DH4、漢德利.佩吉等重型轟炸機,其中漢德利.佩吉的載彈量是一戰中最多的,達到了3400公斤。在戰鬥機方面,英國人也推出了著名的“駱駝型”等戰鬥機,在後期與德國人展開空中爭奪戰。

另外,諸如寇蒂斯、格羅斯特、福特、波音等公司也紛紛製造了大量的各式飛機,參加到了這場飛行大賽中。不過當時的飛機還以雙翼機和三翼機爲主,雖然有個別單翼機出現,但是數量並不多,也不是主流發展方向。

第95章 猶太人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84章 得手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67章 核反應堆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24章 賭約第24章 目標天皇第39章 海南島(一)第30章 Z字旗第22章 坦克第43章 各懷鬼胎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64章 登陸越南(六)第17章 準備登陸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33章 國聯的“請求”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23章 親王喬治第41章 亂拳打蒙老師傅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24章 冰箱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56章 一戰爆發第17章 渾水摸魚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105章 博弈(二)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7章 吃虧是福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4章 德奧統一第19章 全民戰爭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4章 橫掃第28章 佔領澳新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2章 登陸難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136章 眼紅第25章 新鮮的大黃魚第24章 冰箱第81章 戰爭的準備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12章 轟炸機第58章 反貪反黑第58章 中立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53章 實力對比第102章 惡魔現身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125章 上海行第30章 Z字旗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2章 登陸難第23章 大戰結束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61章 名不副實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30章 拒不合作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22章 問題(三)第1章 難題第46章 民國(二)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69章 佔領西雅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56章 雷達第46章 騷擾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138章 不夜城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57章 B-17第80章 攻心戰第42章 登陸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62章 遷都第110章 我是白人第21章 夜戰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54章 反擊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78章 電視轉播第41章 海南島(三)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90章 集結
第95章 猶太人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84章 得手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67章 核反應堆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24章 賭約第24章 目標天皇第39章 海南島(一)第30章 Z字旗第22章 坦克第43章 各懷鬼胎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64章 登陸越南(六)第17章 準備登陸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33章 國聯的“請求”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23章 親王喬治第41章 亂拳打蒙老師傅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24章 冰箱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56章 一戰爆發第17章 渾水摸魚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105章 博弈(二)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7章 吃虧是福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4章 德奧統一第19章 全民戰爭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4章 橫掃第28章 佔領澳新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2章 登陸難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136章 眼紅第25章 新鮮的大黃魚第24章 冰箱第81章 戰爭的準備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12章 轟炸機第58章 反貪反黑第58章 中立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53章 實力對比第102章 惡魔現身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125章 上海行第30章 Z字旗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2章 登陸難第23章 大戰結束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61章 名不副實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30章 拒不合作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22章 問題(三)第1章 難題第46章 民國(二)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69章 佔領西雅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56章 雷達第46章 騷擾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138章 不夜城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57章 B-17第80章 攻心戰第42章 登陸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62章 遷都第110章 我是白人第21章 夜戰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54章 反擊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78章 電視轉播第41章 海南島(三)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90章 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