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坦克和雷達

“山貓”輕型坦克整車全重15噸,焊接處理,車體採用垂直裝甲,厚度15MM,炮臺前部裝甲30MM,側面和後方裝甲18MM;

乘員3人,裝備了一臺98馬力的柴油機,公路時速可以達到40公里,越野時速20公里,爬坡角度35度,裝配通氣管,涉水深度3米。

在武器裝備方面,“山貓”輕型坦克裝備了一門50毫米直射炮和2挺機槍,一挺9MM口徑的在車體內,與主炮同軸,另一挺12MM口徑的在車頂上。

“獵豹”中型坦克整車重24噸,焊接處理,車體採用了傾斜裝甲,車體厚度爲30MM,炮臺採用整體鑄造方式,呈半圓型,像一個鋼盔扣在一個坦克底盤上,前部厚度爲60MM,側面和後部厚度爲30MM,不過由於鑄造工藝問題,這種炮臺的成品率不太高。

由於炮塔比較低矮,造成內部空間不足,所以坦克的乘員只能有3位。它裝備了一臺38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公里時速38公里,越野時速20公里,爬坡角度32度,裝配了通氣管,涉水深度3米。

“獵豹”中型坦克裝備了一門35倍徑的75MM反坦克炮,並且配備了專用的穿甲彈,能夠在500米的距離上,穿透70MM的垂直鋼質裝甲,另外,車上還配備了2挺機槍,同輕型坦克一樣。一挺同軸機槍,一挺車頂防空機槍。

除了這些標準的裝備之外,這三款坦克還裝備了最新式的無線電通話系統,不僅可以在遠距離同後方用電報通訊,還可以在10公里的範圍內相互交談。更方便大規模使用坦克時的指揮和協同。

此外,除了這三款基本型號的坦克外,聯邦陸軍還在這三種型號的基礎上,開發出來“山鼠-A”型指揮坦克、“山貓-A”型噴火坦克、“獵豹-A”型指揮坦克、“獵豹-B”型路橋坦克、“獵豹-C”型掃雷坦克等型號。

不過,聯邦陸軍相對來說比海軍和空軍要弱一些,由於南海聯邦的國土大部分是島嶼。所以聯邦的防禦力量主要是靠海軍和空軍,而陸軍在近期並沒有大規模的進攻計劃,所以聯邦國防部並不打算生產太多的坦克,只是少批量的裝備1到2個師,一邊加強陸軍的作戰能力,一方面進一步在實戰中。檢驗這些坦克的實戰能力,爲陸軍武器研究所提供改進的數據。

除了爲聯邦陸軍提供坦克這種未來的陸戰之王,劉芾還做了一件工程非常大,但是從長遠看非常必要的事情,那就是在聯邦領土的外圍,佈設一個預警雷達網。

雷達這種東西,聯邦海軍已經在大型水面艦艇上裝備了部分實驗型號。不過由於發射功率和體積問題,使用的效果還不是很理想,但是路基雷達就不一樣了,它不用在苛求體積、耗電量和散熱量了,這樣一來,雷達的功率可以加大、掃描的區域也可以更遠,所以劉芾準備把這種新型的探測裝置充分運用在南海聯邦的國防上。

按照劉芾和國防部的設計方案,在南海聯邦現有的領土上,總共需要建設大概20個分米波雷達站,它們的對海探測距離有120公里。能夠分辨出艦隊或者護航船隊的大概位置,誤差在200米左右。

這些雷達站主要被佈置在呂宋島、薩馬島、棉蘭老島、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新幾內亞島,東帝汶島和小巽他羣島上,主要用來做一些警戒工作並培訓日後所需的雷達部隊。

由於傳輸距離等問題的限制,這些雷達站基本在一個區域內由一座指揮中心負責信號分析和維護。而這些指揮中心再通過無線電通訊,與位於加裡曼丹島上的國防部信息指揮中心聯繫,成爲一個整體。

除了這些對海的搜索警戒雷達之外,劉芾還特意安排修建了十多座對空雷達,不過由於這時的對空雷達的搜索距離還比較短,這些雷達大多設置在空軍機場、海軍基地或者重點地區附近,一邊作爲一種新技術的應用檢驗,一邊承擔部分預警功能。

如果看到聯邦雷達網的佈置圖,大家很快就可以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在聯邦的首都和工商業最發達的臺灣島上,連一座雷達站都沒有設立。這其實不是劉芾或者聯邦國防部大意或者疏忽了,而是特別這樣安排的,因爲南海聯邦要遷都了。

經過了2年多的建設,位於加裡曼丹島南部的向陽市已經初具規模,雖然離完工還很遠,但是基礎設施的建設都已經差不多完成了,而新的聯邦政府大樓、聯邦議會大樓和聯邦總統府都已經建設的差不多了,而醫院、學校、地鐵和一些生活設施也在建設中,有了這些基礎設施,一座城市也就矗立了起來,剩下的還要等有人居住之後,才能慢慢完善。

由於遷都不像是搬家,一次就能完事,也不能像買房一樣,找個精裝修的交鑰匙房,付款就可以拎包入住。遷都需要一邊建設,一邊入駐,再建設,再入駐,是一個比較長時間的建設項目,上百萬人的一個大城市,從當初開始建立的時候,劉芾就爲這個工程預留了10年的大概期限。

爲了表示自己遷都的決心,在第一批前往向陽市政府工作人員中,劉芾的總統府也在搬遷之列。這樣一來,往後的事情就都好辦了,誰不願意走,那負責搬遷工作的政府人員就會把總統和聯邦部長們擡出來說事,誰再後臺硬,能有總統硬?如果再不聽話,那成,政府工作人員就不會再來打擾您了,前來的會是聯邦內務部的特別部門和警察。

在這種牽扯到國家利益的事情上,劉芾不打算去考慮什麼人的權利的問題,他沒有那麼多時間,這也是南海聯邦雖然表面上是聯邦議會制度,但是卻一直沒有正式實行一樣,劉芾這個制度是留給後面的人來遵守的,並不是要把這個限制權利的枷鎖套在自己脖子上。

其實劉芾現在這種獨裁的做法是違背了聯邦憲法的,不過由於他的個人聲望和歷史特殊性以及手中的實力,聯邦政府中並沒有出現反對的聲音,而且由於劉芾沒有後代,而他也公開聲明瞭自己不要後代,所以這種畸形的政府模式,也很正常並且高效的運行着。

遷都的第一步,就是聯邦政府的大規模轉移,同時,全部的科研單位、工業、電力、化工等也要開始建廠選址和分步拆遷。

第二步,就是人員的動員問題了。政府工作人員和各大國有企業和軍工企業的工作人員還好說,他們必須跟着政府和企業走,連家屬都得走,一個都不能少。不過那些小企業的業主和工人們、農莊的農民們,就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了。企業主們的投資、工人們的家屬、農民的土地,這些都好辦,聯邦政府會按照政策採取贖買、安置等方式去降低他們的損失,但是這些人對家鄉的眷戀,就沒有那麼容易說服了。

不過南海聯邦這些年在臺灣的建設還算成功,尤其是那些由於聯邦的工業化推廣而受益的人,還有那些走出了臺灣島,加入到世界貿易中去的商人,即使損失一部分錢財,也願意跟着聯邦政府遷到新的地方去,因爲在他們眼中,遷都既是個損失,又是個機會,相比較來說,機會更大一些,對未來的發展也更好一些。

經過粗略的統計,現在臺灣島上願意跟隨着聯邦政府遷走的,大約有400萬人左右,基本上佔了一半略少,而剩下的400多萬人,處於各種原因,都願意繼續留在他們的家鄉生活。

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77章 拉燈彈第48章 雙管齊下第17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19章 藍飄帶獎第42章 海南島(四)第25章 夫人外交第29章 沒良心炮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15章 西部大開發(四)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40章 海南島(二)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38章 辛亥革命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93章 真實的潛艇兵第143章 車禍(二)第142章 車禍第32章 國際聯盟第6章 抓苦力第132章 他的奮鬥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1章 難題第30章 Z字旗第17章 工業基地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90章 集結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23章 親王喬治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85章 野戰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76章 捉對廝殺第42章 自家後院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8章 三路並進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55章 西殘東癱第66章 聯邦缺鐵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61章 佈網(二)第19章 藍飄帶獎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64章 計劃破產第5章 上當了第34章 暗度陳倉第70章 外籍軍團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58章 反貪反黑第38章 珍珠港第141章 護士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79章 P38戰鬥機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61章 佈網(二)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30章 拒不合作第76章 貴族第115章 市長的忠告第93章 真實的潛艇兵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76章 貴族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54章 反擊第13章 基礎建設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74章 國防(二)第44章 歸還臺灣島
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77章 拉燈彈第48章 雙管齊下第17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19章 藍飄帶獎第42章 海南島(四)第25章 夫人外交第29章 沒良心炮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15章 西部大開發(四)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40章 海南島(二)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38章 辛亥革命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93章 真實的潛艇兵第143章 車禍(二)第142章 車禍第32章 國際聯盟第6章 抓苦力第132章 他的奮鬥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1章 難題第30章 Z字旗第17章 工業基地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90章 集結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23章 親王喬治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85章 野戰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76章 捉對廝殺第42章 自家後院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8章 三路並進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55章 西殘東癱第66章 聯邦缺鐵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61章 佈網(二)第19章 藍飄帶獎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64章 計劃破產第5章 上當了第34章 暗度陳倉第70章 外籍軍團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58章 反貪反黑第38章 珍珠港第141章 護士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79章 P38戰鬥機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61章 佈網(二)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30章 拒不合作第76章 貴族第115章 市長的忠告第93章 真實的潛艇兵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76章 貴族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54章 反擊第13章 基礎建設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74章 國防(二)第44章 歸還臺灣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