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

當下,劉芾叫來內務部的負責人,要求他們在近期除了監視剛剛戰敗的6國動靜外,再加派人手,去琉球羣島蒐集當地的軍事、地理等各種情報。然後劉芾又會同了參謀部和國防部裡的參謀人員,要求他們一邊按照內務部蒐集來的情報,儘快的選出一個地方,作爲一個突破口,以便讓臺灣海軍護送陸軍的一部分,到哪裡登陸,並實施佔領。

參謀部和國防部的參謀們並不知道劉總統打算拿琉球訓練陸軍,以爲是要報復日本攻打臺灣的行動,於是懷着滿腔仇恨,大家開始緊張的策劃起登陸琉球的行動計劃。由於琉球就在臺灣東邊,而且是臺灣的主要敵人日本的佔領地,所以內務部一直把這裡作爲了主要情報收集點,現在總統需要琉球的情報,內務部迅速的拿出了很多關於琉球的資料,從地理到軍事,從經濟到文化,從城市到海港,反正內務部知道的關於琉球的東西,肯定比當地普通人知道的更多更系統更詳細。

琉球這個地方位於日本和臺灣之間,是一個由50多個小島組成羣島,從北往南大概分成3個主要羣島,奄美羣島、沖繩羣島、先島羣島。其中最大的兩個島分別是沖繩島和奄美大島,分別有1200和700多平方公里。這些較大的島嶼大多是火山島,有山地和水源,而其餘那些較小的島嶼,則多爲珊瑚島,地勢很平坦,但水源不足,不過由於處於亞熱帶海域,每年的颱風和雨水都很充沛。

最早,在琉球羣島上有3個國家,山南、中山和山北,在公元1429年統一稱爲琉球國。關於琉球國的起源有2種說法,一種是隋煬帝令羽騎尉朱寬出海尋訪,行至今日的與那國島,見一片珍珠般的島嶼連在海面上,“若虯龍浮水”,遂爲其取名爲“流虯”,到了唐朝編纂隋書時,爲了避諱帝王龍諱,而改名流求。至朱元璋時期,又將流求改名爲琉球,意爲琉璃和珍珠。另一種說法是唐代唐代的鑑真和尚東渡弘揚佛法,所乘的船抵達了阿爾奈波島,而阿爾奈波島在日語中讀作“OKNAWA”即現在的沖繩島。這段歷史記載在日本《唐大和上東征傳》

琉球國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就開始嚮明朝進貢而成爲了明朝的藩屬國,這種關係一直持續到清代,其後,日本薩摩藩入侵了琉球,一直到1872年,日本正式把琉球劃入日本領土,並宣佈廢除琉球國,設置琉球藩。

由於琉球的地理位置獨特,曾經一度成爲了閉關鎖國的中國海上對外貿易總代理,琉球的船隻來往那霸與福州之間,還北上日本、朝鮮,南下安南、呂宋、暹羅、亞齊、爪哇等地,遍佈整個南洋羣島。琉球對中國貿易的大宗貨物是向中國出售日本的銀、刀劍、屏風和扇子漆器,再將中國出產的藥材、瓷器、絲綢和銅錢轉售到日本和朝鮮,並將東南亞、印度和阿拉伯半島出產的犀牛角、蘇木、香料、錫、糖、象牙、乳香轉售往中國、日本和朝鮮。

琉球的人口數量很那統計,因爲他們大多生活在幾十個小島上,琉球政府的管理又很原始,不僅沒有戶籍,就連打官司告狀的衙門都沒有,一般的事物都是由一種叫做寨社的部門處理,這個寨社差不多就相對於島主。

日本薩摩藩佔領琉球之前,整個琉球國基本沒有正式的軍隊,只有幾隊皇宮侍衛,負責皇宮的安全保衛工作。一直到日本正式在琉球設縣,纔派遣了3000多人的軍隊,分駐在琉球各地,負責當地的治安和防禦。

琉球雖然島嶼密佈,港口衆多,但是主要的港口只有一個,就是位於沖繩的那霸港。

幾天後,參謀部的計劃擺在了劉芾的桌上,計劃中,先由臺灣海軍出動40艘潛艇,30艘魚雷艦和4艘驅逐艦,對那霸港內外的日本防守力量進行壓制和摧毀,然後,由6艘武裝貨輪,運送5000名臺灣陸軍和30輛裝甲車,40門75榴彈炮,在那霸港進行登陸,並計劃用1個月的時間,佔領整個沖繩島。

由於這是臺灣陸軍第一次出鏡作戰,所以參謀部的計劃制定得非常小心謹慎,從戰士的衣物到熱帶防蟲,從彈藥的攜帶量到汽油的臨時儲備都計劃得十分仔細,而且,按照劉芾的指示,登陸作戰的炮兵還攜帶了少量的燃燒彈,這種由汽油和天然橡膠混合構成的膠裝汽油,將裝填在特製炮彈中,發射出去爆炸後將向四周濺射出膠裝的汽油,並起火燃燒,由於加入了少量的鈣、鋇等活性金屬物質,燃燒的火焰很難被撲滅,而且遇到水以後,發出的氫氣更提高了燃燒威力。

由於要向外用兵,臺灣陸軍開始在臺灣招收後備服役人員入伍,並計劃把臺灣陸軍的數量,提高到5萬人左右,以應付駐守本土和境外作戰的需要。

從臺灣保衛戰結束,世界上的大多數強國都被這次戰爭的速度和結果驚呆了。以當時世界上海軍最強大和遠東地區陸軍最強大的英國和日本爲首的6國聯合部隊,竟然在不足半天的時間裡,被一個小小的島國臺灣給殺的片甲不留。而這個臺灣,絕大多數的歐美人都不知道這個小島具體在哪裡。

當6國聯軍慘敗的消息傳回各國本土以後,世界各國的主要報紙都開始大篇幅的報道這次短暫的戰爭。大部分報紙由於消息來源很少,並沒有針對具體的戰術做過多的報道,而是從開戰的原因和結果做了很多分析。一部分報紙認爲,臺灣這個非法政府利用了不光彩的手段,偷襲了前來維持和平的6國友好部隊,嚴重阻擋了文明的傳播,破壞了遠東的和平,使得臺灣民衆繼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政府應該加派軍隊,由更爲有經驗的將領帶領,去遠東把哪裡的人民從水深火熱之中趕緊解救出來;而另一部分報紙則抱怨自己的政府爲了給日俄兩國撐腰,白白斷送了自己國民的性命;而幾家美國報紙則大大的誇獎了當初那些否決美國參加6國部隊提議的議員們,稱他們纔是最把美國人民放在心裡的人,而提出參與6國部隊的美國政府,則被罵的狗血淋頭。

不管報紙是罵也好,是誇也好,都是紙上談兵,於事無補。而幾國政府卻必須拿出一個態度和行動,來平復國內這些反對的聲音,除了俄國和日本政府不用操這個心以外,英、法、德三國都紛紛發表了講話,嚴厲譴責臺灣非法政府這種不僅阻擋文明傳播還攻擊文明使者的行爲,並表示,將派遣強大的文明使者,再去遠東傳播文明。

除了英法德政府的這些嘴炮外,俄國的沙皇也發出了威脅,由於俄國的海軍損失太大,所以俄國沙皇沒有再提派艦隊的事情,而是說要讓幾百萬大軍取道大清國和日本,然後登陸臺灣。劉芾看到這個消息,從心裡佩服這位沙皇的想象力,不說大清和日本政府答應不答應,生怕俄國人在遠東紮下根的英國人也不會同意幾百萬俄國大軍踏上中國和日本的土地。

日本人在這次失敗以後,出奇的平靜,既沒有再說啥威脅的話,也沒有去找幫手準備復仇,這也不奇怪,威脅的話都說了好多年了,連臺灣的毛都沒撈到一根,而自己的軍隊卻損失了不少,再不要臉的政府也沒法再威脅了,至於幫手嘛,請放眼向四周看看,現在的遠東,除了德國在青島和英國人在長江口那裡,還有幾艘小軍艦以外,還有誰能幫助日本去打臺灣?

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75章 國防(三)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145章 33號舞伴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23章 世界輿論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22章 東海岸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1章 難題第38章 珍珠港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39章 珍珠港(二)第64章 收網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149章 大搜捕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1章 該往哪裡走第53章 同行不同命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21章 問題(二)第58章 中立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24章 伯爵莊園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42章 自家後院第18章 西線第7章 爪哇第31章 南北日本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14章 西部大開發(三)第38章 辛亥革命第75章 三赴德國第38章 水陸並進第41章 亂拳打蒙老師傅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42章 自家後院第94章 榜樣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12章 黑完美國黑法國第55章 反擊(二)第10章 權力真空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4章 闖關第10章 權力真空第15章 西部大開發(四)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13章 難產的合作第106章 妥協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100章 毒氣彈第42章 登陸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8章 三路並進第17章 渾水摸魚第23章 親王喬治第49章 飛機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17章 渾水摸魚第32章 奧運會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41章 漏網之魚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62章 巴頓第104章 博弈第48章 西海岸我來了第16章 戰略轟炸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95章 猶太人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102章 惡魔現身第38章 珍珠港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66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二)第74章 皇帝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38章 珍珠港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
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75章 國防(三)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145章 33號舞伴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23章 世界輿論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22章 東海岸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1章 難題第38章 珍珠港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39章 珍珠港(二)第64章 收網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149章 大搜捕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1章 該往哪裡走第53章 同行不同命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21章 問題(二)第58章 中立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24章 伯爵莊園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42章 自家後院第18章 西線第7章 爪哇第31章 南北日本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14章 西部大開發(三)第38章 辛亥革命第75章 三赴德國第38章 水陸並進第41章 亂拳打蒙老師傅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42章 自家後院第94章 榜樣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12章 黑完美國黑法國第55章 反擊(二)第10章 權力真空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4章 闖關第10章 權力真空第15章 西部大開發(四)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13章 難產的合作第106章 妥協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100章 毒氣彈第42章 登陸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8章 三路並進第17章 渾水摸魚第23章 親王喬治第49章 飛機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17章 渾水摸魚第32章 奧運會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41章 漏網之魚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62章 巴頓第104章 博弈第48章 西海岸我來了第16章 戰略轟炸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95章 猶太人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102章 惡魔現身第38章 珍珠港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66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二)第74章 皇帝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38章 珍珠港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