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

趙秉鈞這個人出身貧寒,全是靠着自身的奮鬥,才慢慢爬上了民國第三任內閣總理的職位,據說他小時候不僅窮苦,而且父母雙亡,連名字都沒有,後來他把百家姓的第一大姓趙定爲自己的姓氏,又選了秉鈞當自己的名字,秉鈞就是秉國之鈞,意思是除了天子,他最大。而且不光姓氏是其自取,連生日他都是自己給自己安排的,就是每年的正月初一。

他自幼在家鄉一個官宦人家當書童,由於機靈膽大,得到了主人的喜愛,故此,他有機會讀了一些書,不僅長了知識,還增加了見識。後來,當地一位官員看中了他,帶着一起上任,自此,他纔有了離開家鄉,外出闖蕩的本錢。

趙秉鈞最初投靠了左宗棠的楚軍,去過新疆平叛,東征西討,屢立戰功,後來由於受傷非常嚴重,不得不到新樂縣當了一名典史,自此,他主攻偵探於警察兩門學問,在當地以“長於緝捕”而聞名。後來袁世凱小站練兵,聽聞此人,才把他調到了部下,由於他是袁世凱的河南老鄉,而且心思縝密,所以頗受重用,成爲了袁世凱身邊的一名重要智囊人物。

本來趙秉鈞弄警務弄的挺好的,但是由於袁世凱的另一位親信唐紹儀,由於留學美國,受西方影響非常重,和老袁總是弄不到一起,只好撂挑子不幹了,而他遺留下來的位置,袁世凱看誰都不放心,只好把這個警察頭子頂上了內閣總理的位置。

劉芾在臺灣,無時不在關注着民國的動向,眼看着唐紹儀辭職,陸徵祥接任,然後屁股都沒捂熱,又辭職,藉着趙秉鈞接任。這種走馬燈一樣的換人讓劉芾也無所適從,唐紹儀他再後世聽說過,陸徵祥也略有耳聞,而這個趙秉鈞他就一無所知了,據內務部的調查報告裡說,這個人出身貧寒而且身有殘疾,無兒無女,還是個警察頭子,按照劉芾的想法,這個不就是明朝時候的東西兩廠大太監頭子當宰相嗎?

不過,其後的發展更讓劉芾驚奇,自從趙秉鈞當上了內閣總理,民國政府裡總算安穩了下來,不再天天你彈劾我,我彈劾你了。但是離開了權力中樞的宋教仁並沒打算安穩下去,他還要爲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奮鬥。

於是,這位同盟會的元老振臂一呼,以同盟會爲基礎,和小黨爲大黨,聯合了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共和實進會一起,改組爲了一個大黨,這個大黨的名字就是---國民黨!

當劉芾從內務部的報告中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菸頭都沒拿住,掉到了衣服上,把新衣服燒了塊黑。

國民黨啊,蔣光頭就要出來了吧?然後就是北伐,再然後就是國共分手?劉芾覺得腦子非常的不夠用,這些歷史書上的事情,就要一件一件的發生在自己的面前了。

但是不管劉芾怎麼想,怎麼計劃,民國政府這邊還是按照歷史的車輪有條不紊的前進着。不過既然劉芾不打算去摻合這些政治鬥爭,也不想就這麼眼睜睜的看着,於是劉芾給自己找了點事情做,那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從中國轉移開,投向另一個也處在變革的騷動不止的地區-----菲律賓。

從1907年臺灣陸軍登上菲律賓的棉蘭老島開始,臺灣內務部就按照劉芾的意圖,開始在菲律賓羣島上開始佈局。從最開始的小規模游擊隊,慢慢發展成了一個菲律賓獨立組織,知道最後變成了菲律賓羣島上最大的武裝獨立組織。

從1911年開始,有臺灣內務部實際控制的菲律賓武裝獨立組織“菲律賓人”就開始在菲律賓全境對美軍展開了攻勢,併成功的把呂宋島上的美軍分割包圍在幾個主要城市裡,而爲了迷惑美國人,這個組織還秘密配合其他幾個島嶼上駐紮的臺灣軍隊,一起上演了一出苦肉計,好讓美國人相信,不僅他們收到了攻擊,傷亡慘重,而且臺灣軍隊也快扛不住了,別說去救援美軍了,自身都難保。

菲律賓羣島上的戰火從1911年開始,就一直沒有中斷,美軍的傷亡直線上升,到了1912年底,駐菲美軍已經由原來的7萬多人驟減爲3萬多人,剩下的4萬人中,有一少半都永遠的留在菲律賓的熱帶雨林中回不了家了,而因傷返回國內的2萬多名美國傷兵和他們在美國的家人朋友,也在美國國內掀起了一場反戰浪潮。

而1912年又是美國的選舉年,從1897年開始,共和黨就連續3屆獲得了總統選舉的勝利,從而把民主黨在政治上壓得死死的,不甘心老當在野黨的民主黨人正爲找不到執政黨的明顯缺陷而發愁,現在好了,這些從菲律賓撤回來的傷兵和他們的家屬就成了民主黨人向共和黨人發起攻擊的有利武器。

這邊民主黨攥住了共和黨的小辮子,那邊共和黨內部還鬧起了分裂。自從塔夫脫從西奧多.羅斯福手中接過總統的位子以來,這位律師出身的總統就越來越偏離了羅斯福的執政理念。和對外和對內都很強硬的羅斯福不同,塔夫脫總統更趨向於傳統和保守,而且共和黨內,也慢慢被塔夫脫所代表的保守勢力所控制,並且在1912年的總統選舉前,再次把塔夫脫定爲了共和黨的總統提名人選。

已經對塔夫脫執政不抱任何希望的西奧多.羅斯福看到共和黨的提名又落到了塔夫脫頭上,立刻怒火中燒,他利用家族的勢力,從共和黨中分裂出去一部分人,建立了一個新的政黨---進步黨,而這時,民主黨也提出了他們的總統候選人,新澤西州的州長和前普林斯頓大學的校長,伍德羅.威爾遜。

這樣,在這一年的選舉中,就頭一次出現了三位總統候選人蔘選的情況,而這三位候選人,都是重量級的。但是由於共和黨已經分裂,有些人支持塔夫脫,而有些人支持羅斯福,所以,聲望和實力一點都不弱於他們兩人的威爾遜就順利的當選爲了美國總統,他再人民投票中共獲得了600萬張選票,而羅斯福和塔夫脫分別獲得了400萬張和350萬張,而在選舉人選票中,威爾遜的優勢更加明顯,他一個人獲得的435張選票比羅斯福和塔夫脫兩人的總和還要高几倍。

自此,佔據了美國最高領導位置16年的共和黨在這次大選中敗給了民主黨,而且以前許多由共和黨擔任州長的州也換成了民主黨執政。

伍德羅.威爾遜,這位美國的第28任總統,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擁有哲學博士頭銜的總統,而且也是美國曆史上爲數不多的文人總統,從第一任總統開始,美國人已經習慣了隔十年左右,就選一位文人總統上臺,而威爾遜,正好趕上了這班車。

威爾遜上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承諾他在競選時對美國人民做出的保證,那就是不再讓美國的青年們戰死在遙遠的東方。而威爾遜上臺以後的第一個提案,也正是要求美國國會批准,美國同菲律賓獨立組織進行談判,並制定出一個撤軍計劃。由於國會中民主黨人數佔優,再加上當時美國國內反戰、厭戰情緒嚴重,這項提案很快就通過參衆兩院的審議,成爲了正式法案。

1913年2月10號,代表美國政府與菲律賓獨立組織的談判代表團正式從舊金山乘船出發,前往菲律賓的首都馬尼拉。而美國駐菲律賓總督也正式通知臺灣政府,美國將與菲律賓獨立組織“菲律賓人”進行談判,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撤軍,而在這種局面下,臺灣駐菲軍隊最好能剋制一下,不要再進行大規模的清剿活動,也不要再引起更大的衝突。

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2章 醞釀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6章 也算悲壯第36章 空襲遠東艦隊第2章 醞釀第25章 菊凋零第41章 漏網之魚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81章 深入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54章 反擊第53章 活話劇(一)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34章 暗度陳倉第36章 蘇德宣戰第19章 裝甲集羣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34章 伏擊改追擊第78章 電視轉播第11章 三國分贓第33章 南海聯邦奧運代表隊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105章 博弈(二)第3章 第一山地旅第13章 登陸琉球第62章 遷都第54章 實力對比(二)第22章 東海岸第13章 羅莎莉亞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14章 裝病第37章 有點緊張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64章 登陸越南(六)第106章 妥協第18章 西線第52章 戰備(二)第2章 以戰代練第66章 聯邦缺鐵第66章 聯邦缺鐵第1章 聯合調查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25章 菊凋零第101章 時間不多了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78章 電視轉播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33章 國聯的“請求”第95章 猶太人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75章 三赴德國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10章 快速艦隊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20章 歷史真頑固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第77章 拉燈彈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9章 遇襲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58章 中立第81章 深入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14章 西部大開發(三)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65章 深挖第43章 投降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17章 準備登陸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25章 夫人外交第95章 猶太人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69章 建國(一)第69章 佔領西雅第42章 海南島(四)第35章 皇家海軍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17章 工業基地
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2章 醞釀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6章 也算悲壯第36章 空襲遠東艦隊第2章 醞釀第25章 菊凋零第41章 漏網之魚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81章 深入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54章 反擊第53章 活話劇(一)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34章 暗度陳倉第36章 蘇德宣戰第19章 裝甲集羣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34章 伏擊改追擊第78章 電視轉播第11章 三國分贓第33章 南海聯邦奧運代表隊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105章 博弈(二)第3章 第一山地旅第13章 登陸琉球第62章 遷都第54章 實力對比(二)第22章 東海岸第13章 羅莎莉亞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14章 裝病第37章 有點緊張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64章 登陸越南(六)第106章 妥協第18章 西線第52章 戰備(二)第2章 以戰代練第66章 聯邦缺鐵第66章 聯邦缺鐵第1章 聯合調查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25章 菊凋零第101章 時間不多了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78章 電視轉播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33章 國聯的“請求”第95章 猶太人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第75章 三赴德國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10章 快速艦隊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20章 歷史真頑固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第77章 拉燈彈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9章 遇襲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58章 中立第81章 深入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14章 西部大開發(三)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65章 深挖第43章 投降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17章 準備登陸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25章 夫人外交第95章 猶太人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69章 建國(一)第69章 佔領西雅第42章 海南島(四)第35章 皇家海軍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17章 工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