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藍飄帶獎

產業轉移的第一步邁出去了,各種工廠企業也都開起來了,那麼生產出來的產品賣到哪裡去呢?總不能臺灣自產自銷吧。其實產品的銷路劉芾早就安排好了,依仗着山德魯電器公司遍佈整個歐美的分銷店和施耐德石油公司在全美的衆多加油站零售店,臺灣的產品將會源源不斷的銷往世界各地,當然了,前提是臺灣的產品要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至於臺灣產品有沒有競爭力,看大衛和施耐德的態度就是能知道,尤其是大衛,當處這些產品還沒有生產出來的時候,大衛就拿着清單請求劉芾給他留幾個項目,由他自行建廠生產。憑藉着大衛經營電器和摩托車的眼光來看,這些清單裡大部分東西都屬於特產,也就是說世界上沒有這種產品,另一部分東西雖然已經有人在生產銷售,不過要不就是成本很高,要不就是質量低下,根本不能和清單上的這些產品比,大衛相信,只要分給他幾項產品,他能在幾年之內,再創造出一個類似山德魯電器公司的大型企業。

劉芾很痛快的答應了他的請求,清單上的載重汽車和民用轎車都交給了大衛來生產,考慮到大衛已經擁有了幾家摩托車生產廠,再生產這些汽車,基本就是稍微改裝一下設備的事,很是簡單,很快就能投產。而像電暖氣、電話機一類的電器,劉芾沒有分給大衛,只是答應,這些電器將全部由山德魯電器公司代理銷售。劉芾不是不想大衛賺這個錢,畢竟山德魯電器公司裡面還有自己的很多股份,劉芾只是不想讓山德魯電器公司涉足的面太大,如果讓山德魯電器公司成長爲一頭怪獸,那麼它的未來很可能像標準石油一樣,被美國政府盯上,最後被撕成碎塊。而且由於自己和大衛的關係已經有所暴露,劉芾還要預防着在以後的某個時間,當自己和美國政府出於地對面的時候,山德魯公司肯定會遭到美國政府的報復,所以現在山德魯製造的東西越多,那時候劉芾受到的損失就越大。

從1909年起,臺灣的第一批工業品通過山德魯電器公司的銷售點和施耐德石油公司的加油站零售店開始在歐美各國銷售。由於這是臺灣工業品第一次銷往歐美國家,所以臺灣商務部在這次的出口產品的收購中採用了嚴格的競標制度,只有通過了商務部的核查,達到一定標準以後,才允許其生產廠家進入外銷的名冊。

這次外銷的貨物主要是有機農藥、化肥、合成樹脂產品和磺胺類藥物等投資比較大,見效也比較快的產品。這些產品一進入歐美等國,立刻就銷售一空,尤其是美國。當初三位參議員第一次訪問臺灣的時候,就已經把有機農藥和化肥、農業機械等產品列爲了合作項目,並且開始在美國推廣,但是由於臺灣的產量問題,推廣的幅度都一直不太大,但是使用過這些產品的美國農民都已經見識到了這些產品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所以當臺灣產的農藥、化肥擺上了美國商店的貨架以後,很快就銷售一空,而合成樹脂所做成絕緣材料雖然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但是卻成爲大衛的電氣工廠和汽車工廠的供貨商,基本按照臺灣目前的產量,是有多少用多少還不夠用。

最爲搶手的臺灣產品還不是化肥農藥和合成樹脂這些東西,而是臺灣產的磺胺類藥品。這些新生產的磺胺類藥品和劉芾從後世帶來的複方新諾明成分很相像,而且這些新的磺胺類藥品就是由臺灣的研究所使用劉芾剩下的藥片分析出來的,再由臺灣的化工廠按照成分合成出來,就成了這個時代的一種新藥了。雖然有些成分還沒有分析出來,但是已經基本接近複方新諾明的效力了,而且由於可以量產了,售價也就不是原來的那種賣一幢房子買一片藥的情況了,雖然還不能說便宜,但是大多數人都可以享用一下了。

有了這些產品開路,再加上山德魯和施耐德的銷售網點,臺灣的產品會陸陸續續的進入歐美各國的市場中,不僅爲當地人民帶來更豐富的產品,還能爲臺灣帶來大量的外匯和資源,並完善臺灣經濟和工業上的不足。

有一些產品可以由大衛和施耐德幫助銷售,但是有一些產品就不能,比如船隻建造業。20世紀初正式造船業如日中天的時代,當時的歐美各國都在建設更大更快的船隻,以求運送貨物和運送旅客的成本更低更便捷。

當時有一個獎項,是專門發給橫渡大西洋速度最快的郵船的一項榮譽,叫(BlueRibbon)藍飄帶獎,而得到這個獎項的郵船,將有權在主桅杆上掛起一條標誌着世界上最快的郵船的長長的藍色飄帶,以彰示自己的與衆不同,併爲船隻的所屬公司帶來競爭上的優勢。藍飄帶獎由於受到了大西洋洋流的影響,東行的速度要高於西行所以爲了公平起見,分爲東行和西行兩個獎項,

而在後世中大名鼎鼎的“泰坦尼克號”的沉沒,也和要爭奪這個獎項有很大關係。而想到了泰坦尼克號,劉芾忽然間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自己也造一條這個世界上最豪華、最快速、最安全的船隻,去加入到橫渡大西洋的競賽中去,而劉芾的加入並不是爲了榮譽,也不是爲了擠進航運業,更不是爲了好玩,而是爲了臺灣的造船業打響一個活廣告。

世界第一的船速、世界第一的豪華程度,如果這條船是在臺灣建造的,那麼臺灣的造船業就會猛然間成爲世界明星,再也不用滿世界去吆喝找活幹了,大批的造船訂單會飄向臺灣。

就算最後達不到劉芾的預估,也沒關係,就當劉芾出錢,讓臺灣的造船廠做一次大規模的演習了,但是如果成功了,帶來的利益將會遠超一艘豪華郵船的造價。

說幹就幹,劉芾在琢磨了幾天之後,再也忍不住這個念頭,立刻跑到了基隆的海軍造船廠,找到了負責設計船隻的幾名總工程師,把自己的要求一說,這幾位總工程師一致表示支持,廢話啊,世界上沒有一個設計師不支持有人要造最大的船、最高的樓,只有通過這些瘋子們的投入,這些設計師纔能有揚名世界的機會。

由於劉芾不知道泰坦尼克號的具體數據,無法針對這艘當時最先進的船做出合適的規劃,所以劉芾只能向海倫娜打聽這些年得到藍飄帶獎的船隻是那艘。雖然海倫娜已經是臺灣中央銀行的行長了,但是對於自己的老本行海倫娜航運的業務也並不陌生,當場就告訴劉芾,最近的一艘獲獎船隻是隸屬於英國卡納德輪船公司的盧西塔尼亞號郵船,它是在1907年剛剛建成之後就獲得這項榮譽的,當時的平均船速爲23.61海里,共用了4天22小時53分由東到西橫渡了大西洋。

至於盧西塔尼亞號的具體參數,作爲當時的一個商業秘密很難打聽到,不過大概的數據還是有的,這艘由蘇格蘭約翰.布朗船廠建造的郵輪排水量達到了32000噸,載客2165人,並且使用了一種新型的動力裝置,蒸汽輪機。

看完盧西塔尼亞號的資料,劉芾有點嘬牙花子,原本以爲自己仗着動力方面的優勢,可以大概造一艘郵船就能弄個第一啥的,誰承想在這個年代中,就有這種巨無霸一樣的輪船存在了,看來自己還是有些低估這個時代的人了。

第2章 登陸難第36章 蘇德宣戰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1章 難題第71章 安南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18章 空襲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120章 羅德島第19章 藍飄帶獎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7章 爪哇第53章 活話劇(一)第14章 本土防禦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38章 水陸並進第87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第85章 野戰第40章 不好的預感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76章 海軍條約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24章 賭約第71章 戰略轟炸第75章 國防(三)第2章 以戰代練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6章 寶船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第65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一)第53章 實力對比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48章 崩盤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49章 飛機第57章 情報工作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77章 拉燈彈第25章 早上好東京第54章 反擊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53章 實力對比第61章 登陸越南(三)第32章 國際聯盟第18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17章 渾水摸魚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28章 一打白骨精(上)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20章 歷史真頑固第75章 7、8、9三個省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2章 以戰代練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30章 拒不合作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147章 危險且**的一夜第17章 工業基地第7章 爪哇第37章 菲律賓大泥坑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6章 戰爭擴大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77章 拉燈彈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11章 養寇自重第9章 遇襲第23章 三路並進第109章 酒吧傷人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61章 名不副實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73章 國防第42章 自家後院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58章 中立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77章 拉燈彈第39章 金牌第105章 博弈(二)第80章 甩賣潛艇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118章 電視臺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41章 亂拳打蒙老師傅
第2章 登陸難第36章 蘇德宣戰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1章 難題第71章 安南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18章 空襲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120章 羅德島第19章 藍飄帶獎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7章 爪哇第53章 活話劇(一)第14章 本土防禦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38章 水陸並進第87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第85章 野戰第40章 不好的預感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76章 海軍條約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24章 賭約第71章 戰略轟炸第75章 國防(三)第2章 以戰代練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6章 寶船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第65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一)第53章 實力對比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48章 崩盤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49章 飛機第57章 情報工作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77章 拉燈彈第25章 早上好東京第54章 反擊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53章 實力對比第61章 登陸越南(三)第32章 國際聯盟第18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17章 渾水摸魚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28章 一打白骨精(上)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20章 歷史真頑固第75章 7、8、9三個省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2章 以戰代練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30章 拒不合作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147章 危險且**的一夜第17章 工業基地第7章 爪哇第37章 菲律賓大泥坑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6章 戰爭擴大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77章 拉燈彈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11章 養寇自重第9章 遇襲第23章 三路並進第109章 酒吧傷人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61章 名不副實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73章 國防第42章 自家後院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58章 中立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77章 拉燈彈第39章 金牌第105章 博弈(二)第80章 甩賣潛艇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118章 電視臺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41章 亂拳打蒙老師傅